高阶的“佛系”人生,是以出世的心入世行菩萨道!


自以为是,其实是我们大家都会有的一种“硬伤”。这种迷之自恋一般对于事物认知的思考方式,会让我们于很多的真相视而不见,而处于“半盲”似的不清不楚中,还自喜的津津乐道,以为我们所认为的如“瞎子摸象”般的结论就是正确的。这是很滑稽的一种状态,但这也是存在于我们大家认知事理当中的一种常态。

因此,我们一再强调正知正念正思维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没有主客体之间对比的认知,是放下我执己见,如实且无偏颇明了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智慧体现。

如果,作为佛教徒的我们,但凡对于佛法中所学的点滴,有正思维的话,会知道,佛法里讲出离心,但是没有讲过要以此为借口,去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点滴,而不作为,不负责任的满口“佛言佛语”。拿所谓的“佛系”态度,来倦怠我们的起心动念和行为举止。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有各自需要了的业缘的,因此每个人降临世间,不管处于什么角色,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无论对于现有的家庭也好,事业也好,社会角色的扮演也好……我们大家的使命,是通过各自已有的佛缘,去续我们慧命的同时,也能扮演好各自在红尘中的角色,进而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去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慈悲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以此去感化与我们各自有缘的众生。佛法里真正意义的出离心,指的是“心出离,心放下”,但不是事放下的消极态度。

倘若一定要去定义“佛系”态度的话,应该是如诸佛菩萨救度苦难众生,不离不弃且坚韧不拔,不畏惧艰难的真慈悲来定义的。

释迦摩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不惧酷暑不畏严寒,只为众生的苦恼而尽己所能的排忧解难。放弃王位,并不是逃避,这种华丽的转身,是不甘于自我的贪图享受和放逸,而是勇敢的去为众生劳心劳神。汉地有名的地藏王菩萨,在削发为僧前,也是一名王子,但是不忍看见苦难的众生在轮回中迷茫的煎熬,而身披袈裟。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这是地藏王菩萨的宏愿,也是累世辛劳的方向。历代高僧大德,为了毕生的愿力和佛法事业的传承及弘扬,都是不辞辛劳的承受常人所不能受的奔波和劳累。这才叫高阶的“佛系”精神——以出世的心来入世间法。

诸佛菩萨们何况如此,我们作为凡夫俗子的“佛系”态度,那到底要从何谈起呢?如果我们有如佛陀一般的出身,又敢于像佛陀一般的华丽转身,进而不舍慈悲的再度救拔苦难众生,那么还有些谈资可以去略说一二。

但,是这么一回事吗?可能真不是!所以在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处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大家就更要端正态度的好好精进,修行是一方面,把该履行的社会角色、事业角色、家庭角色等等,负责任的扮演好。以佛教徒该有的姿态树立好正确的榜样,这也是一种无上的慈悲。心放下,事不放下。

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第七品 精进品中说“如我生为人,明辨利与害,不舍菩提行,怎不证菩提”。意思是说,“生为人道的我,知道行善造恶的利害关系,发了菩提心,倘若不舍弃修菩萨行,又怎么不会获得圆满的菩提果呢?肯定会的”。

所以说,真正对于佛法但凡有深刻理解和认知的话,会知道佛法里从来没有消极和逃避的思想体现。我们修学佛法的核心不仅是为自己的离苦得乐,更重要的是视众生为己出,体恤众生的痛苦,视众生的苦大于自己的苦,视众生的乐大于自己的乐。

作为佛教徒,是要有大情怀和大气魄的。躲避烦恼和痛苦,结果只会是,不但自己的问题解决不了,同时还会带给周围人无限的伤害。因为毕竟我们来到红尘之中,不可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带着业力而来,就肯定有需要了的业缘。所以,高阶的“佛系”态度,是需要我们深刻认知佛法的核心,在于菩提心,慈悲心兼具的同时,去行菩萨道。众生是我们成就的对境,一人的“两袖清风”,是很难有慈悲观照的对境的。因此,大家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在心上下功夫,学会放下我们执着的对境,但是要在行为上精进且负责任的,表里如一的做好佛教徒的角色。我们大家有传播正能量的使命,而不是混淆视听的盲目行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