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佛法早有答案
人身从何而来(图源:网络)
人身从何而来?下辈子做人,你准备好了吗?
人,从何而来?去往何方?这也许是人类最大的不解之惑,古往今来,困扰着无数科学家和哲学家。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佛教从因缘的角度,早就给出了精准而全面的答案。
世间万物的产生都离不开主因和助缘。比如说一株植物的产生,主因就像植物的种子,助缘就像阳光、水分和养料等,两方面的条件具足,这株植物就必定会长出来。那么,获得人身的因缘是什么?佛经告诉我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获得人身——主因是持戒,助缘是布施、忍辱等五度的修持,以及临终时明确的发愿。下面让我们依照这些条件来检视一下——自己的人身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戒如动静之大地(图源:网络)
一、持戒
龙树菩萨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意思是说,芸芸众生、山河草木都依赖大地而存在,同样,一切功德必须依靠持戒而建立。人身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持戒并非易事。
佛教的戒律分为皈依戒、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我们不妨反观自身:持戒做得如何?如果我们皈依了佛门,有没有谨慎持守皈依戒?居士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们做到了多少?我们对菩萨戒有没有清晰正确的认知?是否重视菩萨戒的学处?如果我们是一位金刚乘弟子,是否了解三昧耶戒的内容?自己守持得如何?
假如说,一位农民播下了劣质的、甚至是烧焦了的种子,试问他到秋天的时候可能丰收吗?同样,我们来生去往何方,不必询问高僧大德,也无需打卦算命,只要扪心自问,检视一下自己持戒的清净程度,答案自然会一清二楚。
二、其他五度的修持
再来看获得人身的助缘——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五度都是对治和根除贪嗔痴烦恼的方法。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告诉我们:内心之中哪一种烦恼比较炽盛,将来就会投生于相应之处。相由心生,一切外境都是内心的显现。在六道轮回里,我们将去往何处,取决于当下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比如说,如果我们嗔恨心很重,经常发脾气,那么死亡以后,等待我们的将是地狱的折磨;如果我们欲望强烈、贪心炽盛,说明我们已经走上了去往饿鬼道的路;如果我们愚痴深重,说明来世将投生于畜牲道。
六道轮回在哪里?并不在外界环境,而是在我们自己心中。如果通过六度的修持,内心中粗重的贪嗔痴解决了,我们自然就远离了三恶道;如果内心做到了人道的条件,我们来世就能再获人身;如果内心中贪嗔痴的习气彻底断除了,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没有轮回,我们将登上涅槃的彼岸。
临终的发愿(图源:网络)
三、临终的发愿
获得人身的第三个条件是在临终时清晰的发愿——愿我下一世重获暇满人身,依靠人身修行佛法,获得成就,利益众生!
然而,在那个连接生与死的痛苦时刻,能够保持清醒并清晰地发愿,这样的人有多少呢?很多人会被车祸、被突发疾病等夺去生命,更多的人在临终时会沉溺于对亲人、财产的贪执,或在长期的重病中昏迷不醒。只有福报具足或修行有成的人,才能在临终之时保持清醒,把握自己的心念。
以上就是获得人身的三种条件。我们的人身并非只是来自父母,也不是纯属偶然的巧合,而是我们过去世千辛万苦做到了这三个条件,因此获得了现在的暇满人身,有了解脱轮回的希望。展望未来,今生如何度过?来世何去何从?这一切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正如密勒日巴尊者所叮嘱:
前世今生(图源:网络)
我们的前世真有出息,他挣来了我们的人身。
可是今生的你,
千万千万不要把未来推到悬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