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量”,是佛法的要义之门
《道德经》的开篇便说到“道”,“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要说道,那就得有“名”,“名”就是格式化。虽然“名可名,非常名”,但如果没有名字,就没有对应的文字,也就没有了思想的载体。
弥勒菩萨在兜率天演说佛法,就用比量、现量和圣言量,帮助我们领会佛法的要义。
圣言量
一真法界 真如实相
圣言量,是《华严经》说的“一真法界”、“真如实相”,祂就在那里,而我们要做的,是从一个格式化的比量的状态,重新恢复到清净的现量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临摹字帖一样,通过好的模范,将生命的无序变得有序。
而对于现量来说,祂的状态是不断扩展的。就像现在我们在房间里,哪怕现量突破了这个房子,那还是处于南方;哪怕看到了北方,那我们还是处在东半球;就算再进一步看到了整个地球,那我们还是身处于一个四维的空间之中。这样的扩展,其实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佛陀是圣言量的,是一真法界的,但当祂回过头来为众生说法时,其实还是要通过比量的方法,种种比喻,让众生因譬喻而得了知,这是一种方便。
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妙法莲华经》,实际上就是一种“妙”,佛陀就将这个“妙法”、佛的实相境界展现给我们。所以当佛陀入于无量义处三昧,弟子们都觉得奇妙无比,要怎样才能了知这样的境界呢?
佛陀就告诉大家:佛这一生说这样多的法,实际上就是为了带领大家最终进入圣言量的境界。小乘、大乘、金刚乘,对于这个“妙法”而言都是方便,都是比量的,都是为了带领众生“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进入现量,现量到了极致就进入了圣言量。所以《法华经》中说:“唯有一乘,无二亦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