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如何修行?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告诉你


有一个问题,在广论的学习中,看到在修慈悲心之前要修平等心。疑惑的就是冤亲平等,我想可能也无法完全做到,和亲人、和冤敌完全一样,那我们要修的话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了?

贤双法师:修平等的量,这个量是冤亲平等,一切六道有情都平等,所谓平等是从内心深处都能够相信和觉受,每一个有情从无始以来都是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属,这个是通过教理可以推出来,也可以相信佛语。这样你串习一遍,让相信的力度越来越大,面对境界,从身边的人尽量修平等心,这也需要一个次第。

春节怎么过?在我看来过不过节是本无分别的,所以春节和平时是一样过。

贤双法师:这个过节你内心可以没有分别,如果你要是有家庭的话,那可能其他人就有分别了,对你就有分别了,可能不一定满意。佛法它一方面是心法,另外一方面是缘起法。

这段时间,马上春节来临。根据以往的经验,看到一些居士写的反馈,春节有时候看到饭桌,他自己内心突然有想吃肉的欲望,嘴馋了,忍不住,要吃这种所谓的美味佳肴。我看到有几个他们共同的反馈是吐啊,难受啊,当下那几天比较痛苦。另外过年也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对境,散乱的对境,那么大家如何面对这个境界?

那过年,也是我们一个修行的机会。对于父母我们要修尽孝,要有孝心,对于家人要关怀,年前要多干活,做饭,打扫卫生。对于我们家人,他能够对佛法起信心,了解佛法,主要是看你的表现,看你的行动,这个很重要。另外现在这个过年越来越淡,过年也没有什么心了,不像小时候,过年前几个月就开始想过年了。那现在的人,心与心之间,亲情之间,就是被社会的这种业影响,越来越疏远,传统文化的那种亲情感越来越冷漠,这个也是社会共业。那回归到我们内心,我们还是要复苏这颗心,父母对我们的这种养育,这种照顾,家人对我们的关怀,还有社会对我们的贡献,你要静下来想一下,这样就是利用这个节日,能够在我们内心对于亲情,对我们的老师,还有对有缘人对我们的恩德,如何如理的思维,如何能够报答。我们发菩提心也是讲知恩、念恩、报恩,所以在春节,大家可以在这方面多用心。

有个最低的底线是,要皈依和祈求,保持佛法的正见、正念,这个不能失,这个很重要。另外不要因为我们信佛的原因,产生某种正面的冲突或对抗,这个也不善巧。

总而言之,佛法要回归到慈悲和智慧,因为有慈悲,任何人都能包容,都能沟通;因为有智慧,任何境界我们都能不损恼有情,都能如理地处理和抉择。

吃饭问题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网友:师父,弟子受过五戒。但每次过节回家,家人都给弟子做荤腥大餐,其中不免有活鱼虾河蟹。弟子尽可能不吃,但有些实在难以拒绝。弟子心中惶恐,请问师父这样是否破杀生戒?

学诚法师:没有正破杀生。宜慢慢向家人表达自己素食的愿望和决心,也带他们多了解素食,例如可以从健康环保等角度入手。刚开始可以循序渐进,不要以对立的姿态去面对家人。

网友:师父,作为在家居士,我们难免要遇到亲戚请客吃饭,可是亲戚们不学佛,要吃肉,即使点了素菜也不是很清净,怕戒行不清净,每次总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很为难,有时还会生烦恼,表现在脸上,弄得亲戚们也不舒服,该怎么办呢?

学诚法师:清不清净,看自己的心。这种情况下可以吃肉边菜。不要因为自己的饮食习惯而损恼、嫌弃亲人,要尊重、理解、包容。反过来想想,亲人也在包容自己,应该感激而非要求。用这样的心态去与亲友相处,慢慢就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否则只会激起反感和排斥。

网友:法师,工作原因应酬较多,看到饭桌上的奢侈之风,很痛苦,是自己分别心炽盛吗?吃素是慈悲,发心吃素的普通人大多简单寡欲,但是这却给客户带来麻烦,每次吃饭都要强调一遍我吃素,这种感觉也不好受。

学诚法师:不用强调,自然就好。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做好自己的同时,不反感贬损别人。在不给人压力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诚心和慈悲,慢慢带动一个好的风气。先要令别人认可自己,才能感染对方;若他人感受到的是排斥和对立,自然也会对自己生起隔阂。

网友:法师,请问所谓“三净肉”到底可不可以吃?谢谢!

学诚法师:三净肉是为发心吃素,但肉食习气重,不容易一下子改过来的人提供的一个过渡之法,是一个方便。吃的人以慈悲心、惭愧心受用,发愿尽快断除肉食,就符合三净肉的本意;如果以三净肉为借口满足自己吃肉的欲望,不知惭愧,那就是烦恼了。

网友:请问师父,吃锅边素是不是不应该算吃素?是否有功德?或者与荤食是一样的?

学诚法师:吃素,是因为怜悯众生,不忍食其血肉,有一颗慈悲的心,这才是功德所在,不在于有没有沾到荤腥、是不是独立干净的锅等等。如果一味执著外在,因吃素而生起许多烦恼,那就背离佛法了。

网友:请教法师,如果别人请客吃饭里有肉,要随顺吗?如果剩下的菜里面有肉,是让它倒掉,还是吃掉?从慈悲出发是最好吃素,但业果真实不虚。如果我们请客吃饭该如何做比较好呢?感恩

学诚法师:别人请客,自己可以吃肉边菜;自己请客,可以请客人体验素食。

话不入耳

网友:有时耳边传来他人对我的一些消极的闲言碎语,内心十分消沉,不想与其辩解。请问大师,此时应如何做到释怀?

学诚法师:别人口中的自己,不等于真正的自己。如果不期待他人积极的评价,也就不会对消极的评价耿耿于怀。

网友:法师您好!当有人对我态度不好,或暴躁或轻蔑或冷淡或强势,我应何以处之?针锋相对可能不对,但若非如此,岂不纵容对方坏习惯,更没法正常相处?

学诚法师:“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人与人相处,若事事都争一个你对我错,不让分毫,唯有两人一起造恶业。欲帮助他人改掉坏习惯,首先自己不能受这个坏习惯的影响。

网友:和别人都能和气相处,偏偏总与母亲起争执,并且会很生气。明知母亲脾气不好,我既做不到平和对待她,也做不到劝解她平和。我的这盏明灯在哪里呢?

学诚法师:不要只看到母亲脾气不好,自己面对母亲又做得如何?我们应该把善意和宽容的眼睛对着别人,把挑剔严苛的眼睛对着自己,而不是反过来。

网友:我父母半生都在争吵中度过,妈妈是个强势的人总说伤人的话,可她也是个让我心疼的勤劳的女人;爸爸虽然懒爱打牌对孩子却很好;他们就好像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最近一次吵架爸爸还动手打了妈妈,都年过半百的人了,很多事情道理明明应该是很清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他们,法师教教我该怎么办吧。

学诚法师:要靠自己的修行功夫了,慢慢熏、慢慢感染家人。

对放逸欲罢不能

网友:师父!我是在读大学生,放寒假之前想着学很多东西,但是一回家就什么都没做,还经常熬夜。眼看着快要开学了,有的时候玩着玩着深恶痛绝,马上开始学东西又觉得效率不会高。我想问长时间的假期应该做些什么,还有有没有能短时间内由玩乐中脱离静心的办法呀?

学诚法师:对于该做的事,总是有拖延症,思前想后,各种担忧都出来了;对于玩乐,却欲罢不能,这就是习性的力量。要克服习性,犹如逆水行舟,一定是很费力的,但此时不费劲,未来会更费劲。今天都不能做,明天就能做了吗?习气不能等到哪一天自己力量变强了才去克服,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努力,这一天永远不会来到。想找速成的“好方法”,都是偷懒的想法,还是在为自己的拖延懈怠找借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当下,立即去做。

网友:师父,为什么同样用眼、脑看屏幕里的电影电视要轻松,看法师的讲课却感觉累、要费劲?走路坐公交听歌轻松,念咒语感觉要用力、费劲?

学诚法师:因为与五欲相应,与佛法不相应。

网友:容易跟着念头跑,有时候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怎么办?

学诚法师:要慢慢培养念力。每日在设定时间内,尽量念念分明地用功。事情要做好都是一种熟练的功夫,要靠反复训练,心也是如此,要去训练它。平常人们对心的认识和关注都很少,只有烦恼痛苦时才发现自己的内心有那么多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佛法的戒定慧,就是对心的训练。

与人相处

好多学佛法的人,时间久了,不仅仅不愿意、不喜欢同不学佛法的人相处,也不喜欢同学佛法的人相处。他觉得,你学的法门跟我法门不一样,你学得那么差,比不上我,不愿意跟你相处;或者说,我自己学得这么差,学得这么不好,跟你在一起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不愿意跟你相处。就是学好学不好,高低都不喜欢同别人相处。这就是我们知见上面的问题。学大乘佛法,慈悲心,就是要培养我们面对所有人、所有事的一种能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恒常无间饶益有情,一切时处普摄护,摄受众生、护持众生。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广大,越来越有智慧和力量。而不是学了佛法以后,把我们内心裹得越来越紧,绷得越来越紧,思想认识越来越机械、越来越单调,那都是在用心的过程当中有问题,在修行的过程中存在障碍。

那我们做了好事怎么会后悔?你常常帮助别人,给他开示、引导、关心,但是最后他不领情,他觉得不需要你关心,那你就觉得:“我刚才给你说了这么多,白说了!”你会后悔,对吧?

有时候,本来你不喜欢说话,别人硬要找你说,你又不好意思拒绝,你就陪着他一起谈天说地。说完了以后自己又会后悔:“刚才又浪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说了很多无益的话。”你觉得要陪别人说话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你不陪别人说话,你会觉得:对方会不会对自己有意见,会不会伤感情,以后不好相处。

再小到我们过堂用斋的时候,我们究竟要吃多少饭呢?要吃一碗,还是要吃两碗,要不要吃馒头?都会后悔,只是比较微细。

这说明我们内心里面不决定。因为我们内心对大事没有决定,所以会在很多具体的小事上得到反应。总之,没有一件事情自己觉得做得满意的。如果有一件事情自己觉得是满意的,最后又成了自己的执着,就会觉得我们自己行,别人都不行,又会成了问题。

那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远离的。所以《瑜伽师地论》里谈到“最先离恶作,最后乐成满。”

戒定慧,归根究底我们要拥有一种慧力。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的能力,对任何事情都决定不了,决断不了。“慧力破诸暗”,很多迷惑、迷茫,就是我们缺乏慧力。听经闻法持戒修定,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增长智慧的能力。

比如,修行时间长了,我们同人家相处,不容易去理解别人,别人也不容易理解我们的心态,不容易理解我们的心情,不容易理解我们。自己不容易理解别人,别人也不容易理解我们。那么,别人可能是凡夫心、世间心、普通心,但是,我们有修行用功的人,心跟这些心不一样,那么我们是什么心呢?我们是普通心、世间心、凡夫心,还是菩提心?这就是很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心)是菩提心的话,清净的、善良的、圆满的、慈悲的,众生必定愿意、乐意接触我们,同我们相处,心生欢喜,心生轻安、快乐。但是,我们既不是世间心,也不是菩提心,那是什么心呢?两头都不是,那么以后就要注意了。如果不小心的话,我们就会走火入魔,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词语。魔什么意思呢?就是障碍,内心当中出现了障碍,心理障碍。“走火”就是走偏,走到极端。当然也不是说有修行的人,或者说所有修行人都会走火入魔,当然也不是这样的意思。就是修不好的人、修偏的人,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所以修行需要定课,数量、次第决定。只有数量、次第决定,才能够培养我们的恒常心,才能够培养我们的平常心。就犹如我们日常生活一样,不能离开衣食住行。佛法也一样,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慢慢培养。

我们有时候觉得旁边有很多很多的人,就觉得很厌恶,不愿意跟很多人在一起。有些人就觉得,我一定喜欢跟谁在一起,或者跟那类的人在一起,或者跟哪几个人在一起。世间上的种种都是无常的,人都是在变化的。我们需要不断说:只要跟所有的人,不管是跟什么人相处,都能够把自己的佛法智慧、快乐分享给别人,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当中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相处之道。在相处的过程中增长我们的欢喜心,培养我们的功德,获得我们的快乐,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佛法。

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思考,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才会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苦恼。在家庭里也好,在社会上面也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种关系、这种互动就是人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别人相处,以自我为中心和别人进行互动。以自我为中心,就产生出种种问题。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