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生活中,遇到别人的无端挑衅、恶口谩骂,或者疾病缠身、痛不欲生,我们光是口头上说“忍”,不一定能忍得下来。

过于勉强,只会憋出“内伤”。而佛教中对如何忍的方法,讲得特别到位。尤其是《入行论》的安忍品,如果你真的学修过,再难以忍受的事物,也会荣辱不惊、云淡风轻。

嗔心的危害令人发怵

一念嗔恚,能摧毁千劫中供养圣尊等所积聚之福德。所有罪业之中,没有一个像嗔恨心那样严重地障碍修行,断灭福德善根。大家都知道,自性罪与佛制罪有许多种,但这些罪业,哪一种能在刹那间摧毁所有福德善根呢?

比如修行人为贪心所转,毁坏戒律而造下恶业,压制了善根的增长,可是以前已经积累的福善会不会毁掉呢?这点我们在经论中没有见过宣说会毁掉的观点,其它如痴、慢、嫉等,也是如此。但嗔恚却不一样,它能压制善法的增长。嗔恚烦恼发作起来,这种恶业的破坏力确实有点让人发怵。在《学集论》中,详细地引用众多教证,论述了嗔恚在诸恶业烦恼中是最严重的罪业。

佛遗教经》中说:“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劫功德贼,无过嗔恚。”

天台智者大师说:“嗔恨心乃行人失坏佛法之根本。”

意思是说嗔恚是摧毁修行人行持佛法功德最厉害的恶业。

确实非常难对治

正因为嗔恚烦恼有如此猛烈的破坏力,我们要对治它,去修安忍,非常非常困难。

布施持戒苦行中,没有能比得上修安忍这样的难行。每个人大抵都有过生嗔恨心的体验,比如说别人无缘无故打你、羞辱你,开始时也许能忍,但到了一定程度,自心突然如火山一样喷发,愤怒的情绪如同岩浆、浓烟四处喷射,自己双眼圆瞪,牙齿紧咬,头上血管胀得大大的……此时要生起安忍,保持平静,可比做什么都难。一些脾气暴躁的人,平时没吃没穿,饥寒冷热基本上都可以安然处之,但遇到嗔恨心爆发时,要他去修安忍,很难办到。

这时他听闻过的佛法起不了作用,道友们怎么劝告也不行,甚至上师怎么说、佛菩萨怎么说也不管了。

一个人憋到了极限的时候,如果他自己不能掌握真正有力的对治方法,外人再劝导,也极难起作用,他要在这时候忍下来,没有比这更难之事,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如是无等忍苦行”——精进等修法没有能超过安忍的。

要对治破坏力最大的嗔恚烦恼,应该依凭各种教理,深入详细审观思维,运用一切办法,去修习调伏嗔恨心的安忍。

嗔心的根源

嗔恨心生长之因缘有两种:

一种是他人“强行我不欲”: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他人却强行实施;

另一种是“或挠吾所欲”:自己非常向往的事物,他人却横加阻挠。

“强行我不欲”与“或挠吾所欲”这两种情况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

遇到了这两种情况,一般人内心自然会产生不悦的情绪,这种不悦意的情绪,如同嗔恨心台风的“温床”,它具足了形成台风的气压、温度,嗔心台风藉此便会蓬勃发展为不可抑止的风暴,摧毁它所触及的一切。所欲不遂,而不欲来临,导致了不乐情绪的产生,这是爆发嗔恨的前因,“嗔盛毁自他”是它的果,这二者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大家一定要注意。

举个例子,我们有些人打主意建房子,挖地基时要触及他人的围墙院子,便形成了矛盾。

双方之间一个要“行我不欲”——他人想占领自己的“神圣领院”,一个要“挠吾所欲”——他人想阻挠自己“建房大业”,这时候,生长嗔恨心的前因便具备了。

如果双方能明白这点,遇到这类嗔心生起之前因时,能注意到并提醒自己:这时如果不加对治,克制自己,嗔心将会炽燃,焚毁自他的功德善根,导致自他今生后世感受无边的苦痛……以此而醒悟,立即以妙法对治,断除嗔恼增长的食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不良的后果发生。

但修行不好的人,不能明白这些道理,他们会如同《天鼓经》中所说的那样:“分别薪所生之嗔恨火,最终焚毁自他一切,导致一切祸害。”也就是说他们会不断地回想执着不悦意之事,以此而不断给自己的烦恼敌投喂“不乐食”,最终导致“嗔盛毁自他”的可怕后果。我们去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类似的事情,其因时时刻刻就潜藏在自相续中,也不时会有可能在身边发生。

抓住根源,彻底铲除

认识到不乐意情绪是滋长嗔敌的“食粮”后,我们便可抓住这个根源,彻底铲除或有效地预防嗔恨大敌的危害。

虽然凡夫人很难做到安忍,但只要能掌握本论在此处宣述的殊胜窍诀,断尽不乐意情绪,修习安忍并非很困难。一般人生嗔恨心,往往是因为他人的言行对自己有所触犯,以此而产生了不乐意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基础上,嗔恨心才会滋生。如果没有不乐意情绪,嗔心不会无缘无故而生起。而这种不乐意情绪,在刚刚开始时,并不是那么厉害,我们如果能稍具正知正念,掌握了一些对治方便法,去克制、平息它,也就会容易。(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时,我们并不是太生气,但因为没能及时制止,才使得怒火不断蔓延。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的嗔心,正是自己在煽风点火。)

不乐意情绪,其根源是我执与我所执,执着越强的人,生起不乐意情绪的机会便会越多。那些嗔恨烦恼特重的人,他们对自我与外境的执着特别强,一旦遇到逆境,马上就在内心生起不乐情绪,而且这种情绪随着他的执着会不断滋长,就像往火炉中不断添干柴,火也就越来越旺;同样,不乐意的心态越严重,最后的嗔火也就会炽盛至无法抑制的程度。

我们如果具足出世的智慧,我与我所执淡薄,不管遇到什么逆境违缘,别人给自己制造了怎样的挫折伤害,也不会有太大的不乐情绪产生,嗔火也就生不起来。当然,作为凡夫之时难过的心念肯定会有一些,但以正知正念调治自心,将注意力从执着分别念上分散,尽量保持平静,那样也就会顺利地安忍下来。

比如说我手里这个保温杯,让别人强行拿走了,如果我开始就不把它当一回事,了知它只是梦幻中的假象,就像在梦中有人抢自己的财物,知道是梦后,怎有可能生起不乐情绪呢?即使不能了知一切法是无生的空花幻影,只要我们保持豁达坦荡的心怀,不乐意情绪也是不那么容易生起。

杯子让人拿走了,没什么,杯子总会有不在的一天;

房子让别人占了,没事,以后有条件自己再修;

亲戚朋友让人伤害了甚至让人杀了,也没什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总要死,我尽自己的责任修佛法超度他们就行了;

别人来杀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业报成熟了,这幕戏剧该上演了,我自己一生能好好地学佛,也该满足了……

能做到如此,嗔火是无法盛燃起来的。

像上师一样观修

但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有太大的执着,心怀也不能保持豁达:

“这是我的财产、我的名誉、我的权利……,他这样做、这么说,全都不对,全都是对我的伤害……”

一个人总沉陷于这样的心态中,就会变成刺猬一样,处处与他人产生冲突。

嗔恨烦恼是八万四千烦恼魔军中非常厉害的魔王,修行者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平时作充分的准备,不然它就要给我们突然袭击,制造众多的违缘痛苦。

而平时的准备工作,最好的莫过于闻思修习《入行论》中所阐述的窍诀,这些窍诀是摧毁铲除嗔恨烦恼魔头的智慧猛将。以正知正念,以梦幻慧观,保持坦荡无执的心境,彻底断除嗔敌的食粮。经常能如是修习,那么你就会很快圆满安忍度的修习。

我平常要与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也就要经常做这样的观修:如果有人拿着一把刀来砍我,我一定要安忍不动,即使他将我弄得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我也要修习忍辱。这不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给你们说好听的话,过去我一直就这样发心。假使真实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不敢说完全能做到如此,但自己现在这种发心是坚定的。

如果你们在平时也经常做这样的观修,那么一旦遇到违缘,心境就易于保持平静,不乐意的嗔敌食粮也就不会轻易生长。

结语

很多人平时口口声声说“利益众生”,可一旦自己遭受巨大的伤害,就会完全被嗔心蒙蔽,对于伤害自己的人,不但不想去利益,反而恨不得灭之而后快。但作为真正的大乘修行人,就算别人将自己害得体无完肤,自己也会千方百计地维护他,宁死也不愿产生一念害他之心。如此慈悲,正是需要我们永远修持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