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内容简介

《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旧上海首任商会会长。他从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变迁,来谈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代。

本文曾在《申报》刊载,轰动上海,一时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甚巨。

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学高士撰文倾力推荐。

民间自发纷相印赠此书,至今在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商人圈仍广为流传。

代序一

与聂云台居士书(白话语译) ◎ 印光大师

贵家家语收阅,不胜钦佩。看来文正公的为人处世心法,阁下已得到了真传,故能脱离富贵习气,乐于本性天真,不随物欲所转。你给某君的信中所言,实为激励人心、走出颓废的妙法,但恐怕某君没有这方面的志向,所以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不过若将此信公之于众的话,肯定会有人愿意效法的。人们如果能通过你所阐发的财富聚散现象,进一步深入了达人生各方面的因缘果报规律,那么就不难达到圣贤境界。所以你的这封信实为救世的杰作。由此而知,因果规律阐明于世,对众生的利益将至深至远。那些将因果规律当作权渐小乘教法的人,都是道听途说之流。我常说,阐明善恶因果规律,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的最佳方法。当今之世,若不从阐明因果报应入手,就是诸佛菩萨圣贤一起出世,也没有办法挽救世道人心。我还认为:教育子女,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首要之事,尤其是教育女孩。因为治国平天下的权力,一大半掌握在天下女子手上。何以得知?世上少贤人,是因为世上少贤女子。有贤女,则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那么他们的丈夫子女,就很少有不贤者。一些提倡女子在任何方面都要和男子一样的人,实在是不懂世务。须知男子有男子的权力,女子有女子的权力。相夫教子,乃女子的天职,这个权力实际上是非常非常之大的。以上是我的粗浅之见,不知阁下觉得如何。如果不认为悖谬的话,敢请对这番道理大加发挥宣扬,那么对挽回世道人心未必不是一助。

代序二

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 柳亚子

自从《申报》刊载聂云台先生的《保富法》以来,一时家传户诵,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不过目前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富翁能身体力行。因为说说容易,临到了实行的时候,就不免有困难,所谓知之非艰,行之维艰。这个我们不必去谈它,日后自会见分晓的。我现在要介绍给诸位读者的,是远在明朝的一位保富法实行者。他的行为,很值得研究。在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四川有个当按察的官员,有五个儿子,给儿子们都立了刚够温饱的产业,自己的吃穿也不浪费。他年迈之后,将生平所积的俸禄拿出来,有万金之多,愿意补充公家费用不足的部分。当地官员说,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他就让人把万金埋在一个旧院子里,盖了石板,题字:‘还诸造物。’他去世后,这个宝库也没有人去动。万历辛酉年,土匪暴乱,将公私财物抢掠一空。当地官民面临挨饿的困境。有知道宝库事情的人,报告了官府,用这笔财富救济了当地的人们。这位老人的高尚道德,真是千古少有。就是那时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也都是非常廉洁。

读者或许要笑这位老先生太傻,何必把金钱窖藏起来。我的意思,那时或许没有什么慈善机关的组织,他本要捐给公家,公家又不接受。到这个时候,换了别人,或许要改变初衷,仍旧把财产分给子女,人们也不能说他出尔反尔。因为那笔钱实在无处可放。可是这位老先生,见了这笔款子,就好像毒蛇猛兽,无论如何不容许它留在子女的手里。宁可请令穴废院而窖之,不可贻子孙以百世之祸。我们看了,真不能不佩服他的卓见,实在非普通有钱人所及得到。他对保富法的原理,真是明白透彻到万分,而不是只知道一点皮毛,所以一旦打定了主意,便决不改变。

我们读《保富法》,也应当仔细体念它所讲的真理。看了一次,不十分明白,不妨多看几遍直到彻底明了为止。那么临到实行的时候,决不会有什么踌躇了。人为财死,不如多做公益事业,利己利人,才是扬名后世的大道。

代序三

巧于取财者戒

◎ 丁福保

云台先生所著的《保富法》,字字皆从肺腑中流出。日前,黄警顽先生将此稿采登《申报》;数日之间,读者们捐入申报读者助学金,有四十七万五千余元之巨。可见此书劝化之力非常大。

过去,太仓陆毅先生说过:造物忌才,尤忌财;如果一个人有才又有财,而这财又不是此人分内应有的,那么奇祸一定不远。我曾经亲眼见过一件事,所以才知道这个道理是确切不易的。有一个人,考中进士没几年,就开府建衙,主管财政,当时非常有名。他的儿子也接着做了同朝之官。一时间,世俗之人对他们家真是艳羡非常。可是不久,他的两个孙子夭折了,独生儿子也接着死了,大官自己也去世了。不到半年,三代灭绝,只留下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夫人,惨痛不可言表,见人连话也不能说,只是掉泪。想当初这位大官在朝时,每年都派遣差人,到各地去索取每年例赋,说的话非常非常恳切,甚至有封官许愿等不齿之词。人们感到情不可却,大都勉力送上。

因此他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多不胜数。实际上这位大官并不能提拔罢黜人,只不过是借在朝的势力,故意装出可怜之相,目的就是弄到钱。钱到手后,事情办不办得成,人家也没有办法埋怨他,这样他就可以安心享受财富了。这样的计谋真是巧妙极了,真是所谓的才和财兼备了。不料须臾之间,撒手而去,不能带走一分一毫到地下。天地神明,帮助那些真心行善的,尽量不让人们知晓;对那些暗地作恶的,要让他们普世皆知。为善人不知的,是阴德,将来的果报必然丰厚。这个大官巧于取财,还不让人们知道他的计谋,这样的事恰好和积阴德相反,也就不枉他的报应如此惨酷了。虽然这位老太太还处于危难中,似乎不应该说此人的丑事。但为警醒巧于取财者,还是写出来作个前车之鉴吧。

如果这个大官能用《保富法》所说的道理,将积累的财富散布贫穷,一定能化奇祸为钜福。近年来发横财者很多,要想避免重蹈这个大官的覆辙,一定要先读《保富法》!善根深厚者,读了就信,又能实行;孽障深者,读了也不一定信,就是作者本人当面提醒,恐怕也不能听从。

今世之人,大多不知道阴阳幽明之理,以为人死无鬼,一切断灭。所以活着的时候,无论什么事,只要一时有利于自己,就算有害于他人,也照做不误;或者别人所受损害比自己所得的利益大过千万倍,也毫无顾忌。所以一切夺人富己、压人贵己、损人寿己等等杀盗淫妄十恶大罪,无不放胆去做。却不知寿算尽时,生前一切怨鬼,皆来索命,死后同至阎王处审判;生前所得之便宜、所作之黑暗事业,都要一一偿还,或入地狱,或入饿鬼、畜生道中;其所得之业报,与生前所作之十恶,其轻重大小,如五雀六燕一样,分毫不差。

我为本书作序,大略叙述因果轮回的事实,以劝世人。云台先生,一定会从心里赞同吧。

旧上海的风云人物聂云台简介

《保富法》的作者聂云台,其父是清廷权臣曾国藩的女婿,历任上海制造局总办、上海道台及苏、浙、皖等省巡抚。聂云台幼时便随父迁居上海,少年时回湖南应试,中了秀才。此后他又随洋人习西学,通晓电气、化学工程等知识,英语尤为熟练。1904年任华新纺织新局经理。1908年以银31.75万两买下华新,改名为恒丰纺织新局,任总经理。他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措施,对恒丰进行改革,培训技术人才,废除包工制。1912年率先将蒸气引擎改为电动机,其成本降低,产量大增。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资本有了一个喘息发展的机会,恒丰赚得了一定的利润。1904年,湖南设立垦务局,招人领垦洞庭湖内历年淤积的洲土,以裕库收,增税源。聂氏父子以经营恒丰所得,买下大通湖滨的南洲一带4万余亩的湖田刘公垸,开垦、扩建为种福垸,建成后有可耕地4.8万亩,招佃户3千余家。1916年起,每年从这里收取正租稻谷5万石左右、棉花7500公斤左右,其他杂课亦在正租的50%以上。1921年,又在长沙设立协丰客栈,可容稻谷10万石,并采用机器碾米出售,又为恒丰纱厂在湘推销产品,代收货款,经办汇兑业务等。这种联营方式极大地带动了两个企业的发展。由于恒丰历年积累,加上种福垸大量的地租收入,他开始扩充恒丰,增添纱绽和布机,并兴建恒丰二厂及织布厂。1917年,与黄炎培在上海组建中华职工教育社,他任临时总干事。1919年6月投资23万两在吴淞筹建了大中华纱厂,有纱绽4.5万枚,资本达200万两,为当时华商第一大纱厂,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他还集股在江苏崇明建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建华丰纺织公司,在吴淞办中国铁工厂;还与孔祥熙等开办中美贸易公司等企业,分别任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职。他参加了上海纱布交易所的筹建,并设恒大纱号作为交易场所。由于聂氏企业的发展,他成为工商界的风云人物,1920年,当上了上海总商会会长和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成为中国民族实业家的突出代表。

聂云台居士中年研习佛法,拜谒印光法师,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于1942、1943年间,撰写《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上海各界捐献助学金四十七万余元之巨。柳亚子等各界名流纷纷响应,一时传为佳话。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书虽名为保富,实则叫人舍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径。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门高士撰文力荐,叹其为劝诫人心的绝妙好文。

上 篇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家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了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煊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产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不单上海是这样,在我的家乡湖南,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富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到现在也已经多数萧条了;仅剩下财产不多的几户文官家庭,后人还较好。就我所熟悉的来说,像曾、左、彭、李这几家,是钱最少的大官,后人比较多能读书,以学术服务社会:曾文正公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业而闻名;李勇毅公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彭刚直公的后人,十年前也有在上海做官的。凡是当时的钱来得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贤能有才干。其余文官钱比较多的十来家,现在后人多数都已经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有十万、廿万银两的,各家的后人,也是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就很少了。

我家与晚清中兴时代的各大世家,或湘或淮,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家的兴衰情形,都略有所知。至于安徽的文武各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今日都已经凋零败落,不堪回首了;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来才到了第三代,已经都如浮云散尽了。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多优秀显达。最明显的,是曾文正公,他的地位最高,权力最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间房子,也未曾买过一亩田地。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非常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两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的,就可称为富家了。

而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在他逝世后多年,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号、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良心,而君子却是不肯做的啊!这件事,当时家母知道得很详细,而外面人却是很少有知道的。《中庸》上面说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无违誓言;这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公是同一风格的。因此,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也受益不小。所以,为官者躬行廉洁,就是暗中为民造福;如果自己贪钱,那么部下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老百姓就会受害不小了。

《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因为贪财与不贪财,关系着别人的利益和幸福;所以发财便能造罪,不贪财方能造福。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过得幸福,所以拼命想发财。今天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而且有兴旺的气象。平常人又以为不积些钱,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会发达。现在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

宋朝的范文正公,他做穷秀才的时候,心中就念念在救济众人。后来做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地理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子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让全苏州人的子弟在此处受教育,可使更多的人都兴发显贵,那样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堂。他念念在利益群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都发达显贵,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的楷模。他的儿子们曾经请求他在京里购买一所花园宅第,以便退休养老时娱乐,他却说: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园林甚多,而园主人自己又不能时常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游呢!何必非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范文正公的几位公子,平日在家都是穿着布素衣服。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所得的俸钱,也都作了布施救济之用,所以家用极为节俭,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照普通人的心理,以为这样太不替子孙打算了,谁知道这才是替子孙打算最好的法子。不单是四个儿子都作了公卿,而且能继承他父亲的思想,舍财救济众人。所以,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传到了数十代的子孙,直到现在,已经是八百年了,苏州的范坟一带,仍然有很多范氏的后人,并且还时常出优秀的子孙后代。世人若是想替子孙打算,想留饭积福给子孙,就请按照范文正公的存心行事,才是最好的方法。

再说元朝的耶律文正公,他是元太祖及元世祖的军师,军事多数是由他来决策,他却是借此而救全了无数的百姓。因为元太祖好杀,他善于说话,能够劝谏太祖不要屠杀。他身为宰相,却是布衣蔬食,生活俭朴。他是个大佛学家,利欲心极为淡泊。在攻破燕京的时候,诸位将领都到府库里收取财宝,而他却只吩咐将库存的大黄数十担,送到他的营中。不久,就发生了瘟疫,他用大黄治疗疫病,获得了很大的效果。他也是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做宰相的却有十三人之多。这也是一个不肯积蓄私钱,而子孙反而享大发达的证据。

再说清朝的林文忠公,他是反对英国侵略以致于引发鸦片战争的伟人。他如果想发财,当时弄个几百万是很容易的事情。他认为鸦片贻害人民非常严重,所以,不怕用激烈的手段烧毁了鸦片两万箱。后来,英国人攻广东,一年攻不进,以后攻陷了宁波、镇江。清朝不得已,就将林文忠公革职充军,向英国人谢罪谈和。林公死了以后,也是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都是书香不断,曾孙辈中尚有进士、举人,至今日仍然存在显达者。数年前故世的最高法院院长林翔,也是其中的一人,而且道德亦非常的崇高。这又是一个不肯发财,而子孙反而大发达的证据。

再看与林公同一个时候发大财的人,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就是广东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鸦片场里发大财至数百千万银两的。书画家大都知道,凡是海内有名的古字画碑帖,多数都盖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图章,也就是表明了此物曾经在这三家收藏过,可见得他们的豪富。但是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物品,又已经流落到别家了。他们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到别家作妆饰、木器了。他们的后人,一个闻达的也没有。这三家的主人,总算是精明能干,才会发这样的大财。当时的林文忠公,有财却不肯发,反而弄到自己被革职办罪,总算太笨了吧!然而至数十年以后,看看他们的子孙,就知道林文忠公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伍氏、潘氏、孔氏,却是最愚笨的人了。

上海的大阔老很多,我所认识的,也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江西的周翁,五十年前,我在扬州鄙岳萧家,就认识这位大富翁。有一天,周翁到萧家,怒气冲冲的,原来是因为接到湘潭分号经理的来信,说是湖南发生了灾荒,官府向他们劝募捐款,他就代老板周翁认捐了银子五百两,而周翁嫌他擅做主张,捐得太多,所以才发怒。那时他已有数百万银两的财富,出个五百两救济,还不舍得。后来住在上海,有一天,谭祖安先生与他同席,问他,如何发到如此的大富?他说,没有别的法子,只是积而不用。他活到八十多岁才死,遗产有三千万元,子孙十房分了家,不过十几年,就已经空了。其中有一房子孙,略能做些好事,这一房就比较好,但也是遭遇种种的意外衰耗,所余的钱也不多了。若是以常理来说,无论如何,每房子孙都有三百万,不会一齐败得如此之快;然而,事实上却是如此衰败。若是问他如何败法?读者可尝试着闭目想一想,上海阔少爷用钱的道路便能够明白,不用多说了。这位老翁,也是正当营业,并未取非分之财;不过心里悭贪吝啬,眼见饥荒,而不肯出钱救济,以为积钱不用是聪明。却不知道此种心念完全与仁慈平等的善法相违背,我若是存了一家独富之心,而不顾及他家的死活,就是不仁慈、不平等到了极处。除了本人自己受到业报外,还要受到余报的支配,也就是《易经》所谓的余庆、余殃的支配,使独富的家败得格外的快,使大众亲眼见到果报的昭彰,能够醒悟。

再说一家,是上海十几年前的地皮大王陈某,家中的财产有四千万银元,兄弟两房,各分两千万。一九二五年,我到他家吃过一次饭,他住的房屋十分的华贵,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是上海所少见的。他的客房,四面的墙壁全部都装了玻璃架,所陈列的铜鼎,都是三千年的古董文物。有一位客人,指着这些古董告诉我说:这一间房子里的铜器,要值银元一百五十万,中国的有名古铜器,有一半在此。这几句话,正是主人最高兴听的。原来,一般富人的心理,就是要夸耀我有的东西都胜过其他所有的人。而道德、名誉、学问是钱办不到的,这些富人无可奈何,只好在衣服、珍宝、房屋、器具上争豪斗胜,博得那些希望得到好处的客人来恭维奉承。在我见了他之后,不过才七年的时间,上海地价忽然惨跌,加以投机的损失,以致于破产。陈家的古铜珍宝、房屋地产,一切的一切,都被银行没收变卖,主人也搬到内地家乡去了。

再说一个实例,就是上海哈同花园的主人,近日报纸上常有讥讽的评论:说他们生平对于慈善事业不肯多多帮助,并说他有遗产八万万银元。试设想一下,财产八万万的收入,就照二厘的利息来计算,每年也应该有一千六百万,如果他们肯将这尾数的六百万元,用作救济贫民之用,那么全上海的难民,就可以得救了。在三年前,上海的难民所中,有十万人,每人的粮食,以每个月两元计算,全年不过才两百余万元。到去年米贵的时候,难民所中的难民才不过一万几千人,每人的月花费三十元,一年共五六百万元,也还不过是他们收入年息的三分之一罢了。再说上海死在马路上的穷人,去年将近有两万多人,前年不过一万多人,再前年不过是几千人。就单说去年米贵,死人最多的时候,如果办几个庇寒所和施粥厂,养活这两三万人,也不过一年花个五六百万元就够了。这在富豪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然而这一毛,他们却舍不得拔。如果能花几百万元,就能救几万个穷民。他自己的家用,若是没有特别的挥霍,就算出手如何得阔绰,还是可以将一年所余的上千万利息来用作储蓄的。这样一来,一方面得到了美名誉,一方面作了救人的大功德,再一方面又仍然每年增加了若干万的积蓄。这样的算盘,实在是通极了。然而他们却没有这样智慧的眼光,一心只想这一千六百万元,一滴不漏,全部都收到自己的银行帐上,归为己有,任意挥霍。竟然没有想到这肉身是会死的,自己既无子女,结果财产全归了他人。几万万的财产,一旦变为空花,只是徒然带了一身的罪业去见阎王,而且又遗下一片为富不仁的口碑,留在这个社会。

他们也挂着信佛的招牌,但是全不知道《药师经》上开宗明义,就详细地说明了悭贪不舍的罪过。经上说: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缺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得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心生痛惜。如此之人,由此命终,生饿鬼界,或畜生道。因为大富之人,钱财有余,自己放着也没有用处,明知道多数人将会饿死,却不肯施财救济。若是从道德上责备起来,这简直是间接的杀人。积钱最多,力量最大,而不肯布施的,他所负的杀人罪就更重了。譬如见到一个小孩,站在井边,快要落井了;有一个人在旁站着,全不开口,也不拉开这个小孩,而让他落井死了。我们一定会说,这个孩子算是被他杀死了一样。而富人的见灾不救,正是一样。何况是大富如此,连利息的一小部分都不肯舍,那么马路上死的几千几万的饥民,岂不是要算他杀死的一样吗?杀死几千几万人的罪过,难道是用骄慢心,以信佛作为幌子,勉强花点挥霍不尽的小钱,作点专卖面子的善事,就以为自己已经是作了功德,便可以免除一切的罪过么?我想恐怕天地鬼神,决不会如此含糊地宽恕他。所以我说这一段事实,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分别真伪,打破心里的悭贪,切不可蹈积财不施的覆辙!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现在社会的人,左手进了一百万元,右手布施了一二元,就称为是大慈善家。由此可知,这种行为是世界的通病。但普通人,还情有可恕,至于信佛的人,应当勉力改之。总要大家发起真慈悲心,救济一切苦难同胞,以念佛修慧为正行,以力行种种善事、救人修福为助行,庶与佛法福慧双修,正助分明之旨相合才好。我略将上文结束,条例如下:

一、数十年来所见富人,后代全已衰落。

二、六十年来文武大官世家,都已衰落,后人不兴。

三、惟有不肯发财的几个大官,子孙尚能读书上进。

四、官极大,发财的机会极多,而不肯发财,念念在救济众人的,子孙发达最昌盛,最长久,一一都有历史事实为证。

五、上文举几个实例,有的三千万,四千万,及几万万的几家,忽然一旦全空,这几家都是不肯做救济善举。

六、大富者,只顾自己阔绰享用,积钱留与子孙后代,见有饥荒,却不肯出大宗的钱救济灾难,无异犯杀人之罪,是要受道德上的谴责、业报的支配的。

七、佛法的天理,就在人人心中。人人感谢的人,天就欢喜;人人所怨怒的事,天就发怒。古语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尚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华严经》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欲求得福,须多造福于人,否则,佛天亦无可奈何。

八、富人求神拜佛烧香念经,若不起大慈悲心舍财济众,仍是不会与佛法相应。

总而言之,保富的方法,必须要有智慧的眼光,也就是要有辽远的见识与宏大的心量。以上所说范文正公等几位,就是属于此类。而其余不善于保富的人,普天之下滔滔皆是啊!他们不能使子孙长保富厚,只因为是自己的智慧不够;能见到一点,却遗漏了万端;只看见表面,而看不到内涵;简单点说,他们看历本,只看见初一,还不知道明天有初二,更不会晓得年底有除夕。但是像这等愚痴的人,虽然很多,而社会上有慧根的人也不少,一经人点拨,即可觉悟,智慧的眼光忽然就会开朗了。

再讲到如何是智慧的作法,请细细品味老子《道德经》上的两句话: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本篇所叙述的范文正诸公的几个例子,就是这两句话的注脚。须知老子哲学是世界最高哲学中的一个。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学也都极为高明,他的人生哲学是不能为时代所动摇的。老子学说的精义,有一句是:反者,道之动。大意是要反转过来,就是幡然觉悟的动机;他的整部书多半都是在说明这个道理的。再引两句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雄者,譬如是有钱有势,可以骄傲,乃人人所贪图的;惟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是要避免这样煊赫的气焰,极力地向平淡卑下的方面作去,免招他人的嫉恨。为天下溪这句话是众人反而归服他的意思。白者的意思,譬如做大官,享大名,体面荣华,别人羡慕,这也是人人所求之不得的。但是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要避免体面荣华,极力地韬光养晦退让谦虚。《中庸》说: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譬如穿着锦绣的衣服,却要加上罩衫,不愿意使锦衣露到外面。这是表明了君子实修善义,不务虚名,以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此种人更为社会所敬重。这些见解,都是与世俗之见相反的。换句话说,违背了情感欲望,以求合乎理智,这种话,多数人是不入耳的,或者以为这是讲天文学,不能懂。然而社会上也有不少具有慧眼的人,当然是会赞许的。

中 篇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不是虚玄的,一一都有事实可以作为依据。譬如,有日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由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一一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从这个道理推及到人事,也是如此。例如说人事的一盛一衰,一苦一乐,一忧一喜,一治一乱等等。但是天时的阴阳,有一定的标准,是万古不变的;而人事的盛衰,则是随着人心的动向,变化无常。这种无常的变化,乃是依着天道一阴一阳有一定的标准牵发而来的。我们试说如下:

比如说一个人若是喜欢骄傲,就一定会有忽然倒架子的时候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懒惰安逸,就一定会有极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悭吝贪钱,就一定会有嫖赌浪费之子孙替他破败;一个人若是喜欢机巧计算,就一定会有糊涂愚笨的子孙被人欺骗。这些变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会留心看得出来,晓得与日月起落、寒暑往来的道理是一样的。天道是个太极图,半边是黑的,半边是白的,中间有一个界限;过了这个界限,阴阳失去了平衡,就要起变化了。这叫做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换句话说,就是盛极必衰,消极必长。

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都能够洞悉这个道理,所以教人常须自己立在吃亏的地位,就是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凡俗之中,没有见识的人,是一定不肯做这种吃亏事的。在新学家而言,还要讥笑地说,这是消极的道德。要知道,一切伟大积极的事业,都是这种消极的道德人做出来的:因为惟有消极地克己,才能够积极的利人;惟有舍财不贪,才能兴办公众的利益;惟有谦卑退让,才能格外的令人尊敬钦佩,做事也格外顺利,容易成功。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仍然是会得到大便宜的。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的对面。就像下棋一样,只看得一着,看不到第二三着。不知道世间事都是下棋,我若是动一着,对方就要应我一着,而且马上就有第二三着跟着来。佛法明确说明了一因一果、感应的道理,实在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和哲学。我把下棋拿来作譬喻: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对人动了一着棋;我们出言做事的时候,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对天公动了一着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我们下棋的对手。

我们对一只狗表示好意,狗就会对我们摇摇尾巴表示亲热;若是恶声对它,它就会垂下尾巴走开。对人则更不用说了!我若是对待别人谦和宽厚,别人就会感谢;若是待人骄傲刻薄,别人就会怀恨在心;这还是小的对手。若是我们欺凌了没有能力的人物,或是存心害人,或是用巧妙的手段占人家的便宜,他们受了损害还不觉得;或是藉着特别的地位,例如做官、做公司的经理等职务,暗中谋取私人的利益;或是自己富厚,而对于灾难不肯救济,自己家里却是享用舒服。这些事,众人固然是无可奈何,法律也办不到他,他算是棋赢了,他对方的棋都输了。可是天道却是不许他赢,会替众人做他的大对手,老天只要轻轻的动一着,就叫他满盘棋子都呆了,到底使得他一败涂地,这叫做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我们天天都是在对人下棋,实际上是在对天下棋;若是对人赢得愈大,就会对天输得更厉害。反过来讲,若是对人肯让一些,还处处帮旁的人一着,使旁人免得输,而我自己的棋也是不会大输的,反而要对天赢了一盘很大的棋呢!

上面所说的范文正公,是个最显明的例子,他本来很穷,做了将相几十年,到死的时候,仍然没有私人的田产园宅。若是从俗人的眼光看起来,他算是白忙了一世。然而他对天却是赢了一盘大棋,他的子子孙孙,多是贵盛贤才啊!其余的像耶律文正公、林文忠公、曾文正公几位,都是肯输棋的,到后来都赢了天公一盘大棋。而那些会赢棋的许多人,发了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万万财的,却是后来被天动了一着,就都输完了。古人说: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天定就是一定的天理。阴阳的定律,是要平衡的,人们做的事情过了分,就是失了平衡。由于我们的心先违反了阴阳定律的中和,所以起了反应,受到阴阳定律制裁,使回归到平衡的状态。天公下棋,是不动心,也不动手的,而人们就自然输了。譬如对墙壁抛皮球,球自然会回抛过来,抛的力量越大,球回的力量也更大,而墙壁本身,亦并未动手费力和有损分毫。所以《书经》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就是自作业,自受报;这跟佛经所说的自造因,自结果正是一样的道理。

而所谓的人定胜天,也不是真正地胜了天,这是说人照天的定理存心做事,究竟会得到后来的胜利。本来穷困的,后来亨通了;本来忧患的,后来得到安乐。这样的胜利,便是天理的胜利。我虽然说善人对天赢了棋,实际上就是天赢了;须知天道是永不会输的。天道一阴一阳的平衡,就是中道,又称中和;《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世间的人事若是失去了平和,就会引起天道的变化;就像战争及饥荒等等的大劫数,都是由于人事的不公平、人心的不中和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党与党之间的斗争,无论暂时的胜负如何,结局仍然是两败俱伤,就是暂时胜利的,也将终归于失败。请翻一翻世界各国的历史,就知道赢棋的,到底也都是输了,这就可以知道天理终究是公平的。人心的不平不和,究竟是会被天理裁制的。

世间的人类,男人与女人的数目,永远是平衡的。有姓张的一母生十男,也有姓李的一母生十女,所以合起全世界的计数,男女的数目不会相差太大的。这就证明了天道的公平,与阴阳的中和,其中有不可思议、自然调整的能力。若是我们想要仗恃着我们的本领,来违反天理中和的能力,最后毕竟是要自己吃苦头的。若是天理阴阳没有裁制调整的力量,那么人的男女数目也不会永远的平衡,世间一切的事情,都会永久失去了公平,而强的、巧的则永远富贵,善人也永远不会抬头了。世界就会大乱,灾祸就会降临。

欧美人用短浅的眼光来观察天理,以为世间只有强的、巧的会得到胜利,安分懦弱的,应该被人制服,所以名为优胜劣败。这种不究竟的学说,引起了世人的骄满作恶:骄就是有所恃而无恐,我有势力,不怕你,摆架子,显威风;满就是有势要用尽,有福要享足,专顾自己的私利,不替他人设想,只管目前快意,不为日后顾虑。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野心侵略,就是被此等学说所误啊!

天道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吃亏的,要受到补益。中国的圣哲,儒家、佛家、老庄的垂训,都是反复的叮咛,说明这个道理。《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又说:惟天福善祸淫。淫字的对面就是善。善字的意义甚为广泛,若是要确切的说明,众善都含有谦德的意义,都是以谦德为基本。《易经》是说明天道的书,乾坤两卦是总说天道的大意,乾卦说:能利天下,而不言所利,这就是谦德的意义;坤卦说:坤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不敢成也。这句的解说,是才华不露,功名不居,就是不务名,不夸功,也是谦德的意义。《金刚经》说,度尽众生,自觉未度。又说,布施济众,不觉有施。这是世界最高的道德,也包含了谦德在内。

再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是义务心重,权利心轻。而义务心,是自己觉得我对他还有义务应尽,这就是谦。世间作恶的人,不过是权利心重,没有义务心。古语说,所说重利轻义,正是谦德的反面。所以,一切道德都在谦德里面:由谦发动,对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对社会人群,就是忠信礼义廉耻。凡人对于谦德善行,都是恭敬欢喜;而对于骄满恶行,都是怨怒隐恨。那么天道的降福降祸,说是天道,实是人情;说是天降,实由自作啊!上文已说过,天道就是人事的表现,《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华严经》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我们为善加福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福;我们为恶加害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祸。从此可知,我们对面的一切人、一切物,就是天,随处都是有天理存在其中的。除此以外,更没有别的天理可以表现。

那么我们对别人做事、说话,起念头、表示脸色,都要格外地小心注意。虽然他们或是愚笨,或是怯懦,或是老弱、孤儿、寡妇,无人帮助;我们若是欺凌了他们,我们在不久的将来,我自己或我的子孙,也会同样的愚懦孤寡,被人欺凌。反过来说,若是我们对于这些无力可怜的人,心存慈愍,并且设法帮助他们,后来我也会得别人的帮助,而我的子孙则永远不会愚懦孤寡,被人欺凌了。这种天理循环的感应果报,有智慧眼光的人,自然能在社会上一家一家的人事上来观察,更可以在历史上一个一个善恶的人的结果中来证明。这也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啊!

一九四二年六月云台卧病书

下 篇

去年春天,我曾经写了《保富法》上、中两篇文章,送请《罗汉菜》月刊刊出,后来因为患病卧床,未能继续撰写下篇。今年春天,经荣柏云、黄警顽两位先生将该文再送登《申报》,颇受读者们赞许,并有许多人出钱印单行本;但是因为没有见到下篇,而感到遗憾。

我写下篇的计划,原本想专门收集些古人行善积德,能使子孙富贵显赫的事迹,作为印证。近来因为编写《先母崇德老夫人纪念册》,恭敬谨慎地叙述了数代祖先的嘉言懿行,并且特别撰写了《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这篇文章。七世祖乐山公舍己利人,两百年来,我家多代子孙,都受到他的福德庇佑,可以作为《保富法》这篇文章非常适当的佐证资料。这虽然只是一家人的私事,但是乐山公的善行事迹,曾经刊载于《府县志》这本书中,而且又为当时的社会贤达所推崇重视;祖先数代的积善事迹,也有历史资料可以考证,堪称足以取信于社会大众;正好是《保富法》的证据,所以将它作为《保富法》的下篇,我想应该会得到读者们的认同。

我时常自我检讨,听闻圣贤的道理,既然已是很晚,知道自己的过错,又已经是太迟;回想生平所作所为,所犯的罪恶过失,不胜枚举,真是愧对祖宗父母、天地鬼神啊!而现在自己则已是衰老迟暮,疾病缠身,更是觉得缺乏补过的勇气和力量,深恐祖先的德泽,自我而坠,从此默默无闻;所以,恭谨地撰述祖先的德行,用来告诉后人,使大家能获得一些警惕、启示和策励,以略补我的过失。

开始的时候,并不敢将此文刊出问世,实在是因为好友们一再的督促与要求,务必要完成《保富法》这篇文章的全文,这才敢将此文拿出刊行,并盼望能对读者们有所交待。

一九四三年四月聂云台卧病书

七世祖乐山公 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一、乐山公善举

我家祖籍是江西,从九世祖起龙公才开始迁居湖南衡山。七世祖乐山公出生于清朝康熙十一年,也就是西元一六七二年。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却未参加考试,而是跟从祖父学医,并开了一家小药店;因为他的医术精良而且又乐善好施,所以医名大著。后来因为药店被偷,因此关店歇业,还抵押了住的房子还债,暂时迁居乡下。当时的地方官绅,因为乐山公行医救人遭此不幸,于是就凑了钱协助他赎回原来居住的房子,另外再租一间房屋开药店。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西元一七零三年,衡山发生了大瘟疫,求医的人昼夜不断,因而救活了很多人;而乐山公对于穷人和受刑犯救济尤其的多。当时的县长葛公,以乐山公的盛德及博学多闻,特别聘请他到县府里担任幕僚,并且向乐山公说:你存心救人,我没法报答,就教你的儿子读书成名,作为对你济世救人的回馈吧!乐山公接受了葛县长的建议,就送儿子先焘进入了雯峰与集贤两书院读书。

后来先焘不久即考中了举人,继而又考中进士。乐山公当时已六十七岁,送儿子进京参加会试,经过一个名叫滠口的地方,正好碰到严冬的时候发生了瘟疫,经乐山公医治的病患,都能立即病愈。乐山公七十四岁的时候,又带领儿子进京等候任用,经由运河北上,当时的运粮船工有许多人得了传染病,经乐山公医治都能立刻痊愈。此事遍传于各粮船间,许多粮船的病患,纷纷于船旁呼叫,并用绳子将乐山公乘的船系住,使船无法前行,乐山公不忍见死不救,就嘱咐儿子先焘,改从陆路雇乘骡轿赶赴京城,自己留下继续治病救人。

经过了几个月,等到传染病停止了,他才到达京城。此时,正好先焘已奉派担任陕西省镇安县的县长,乐山公于是陪同儿子上任。到达镇安县以后,指示山地民众,就地采药,以增加收入。次年,返回湖南衡山老家后,即寄信给儿子,教他爱民治世的方法和道理,信中情词恳切,被儿子的上司陕西巡抚陈文恭见到,大加称赞。即将这封信印发送给全省的官府参考,以资策勉。这封信以后被刊入《皇朝经世文编》这本书中,为世人所传诵。

乐山公在衡山的时候,常到监狱里为犯人义诊。儿子富贵显赫的时候,乐山公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常到监狱探视病患义诊;县官见他年老,派人向乐山公辞谢,他回答说:救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乐山公八十四岁的时候,儿子先焘因为继母逝世辞官回家,而又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就决定不再复出做官。在某一天的深夜里,大雪纷飞,有一个病患的家属敲门求医外出赴诊,先焘就起身开门,并对来人说:我父亲年老,深夜不方便惊动,您可否明天早晨再来?不料这时候乐山公已经听到声音披衣起床,就叫先焘入内室,并且对他说:这应该是生产急诊,怎么可以延迟医治呢?于是就穿上木屐随同来人前往赴诊。这种舍己救人的情操,如此的真切,着实令人钦佩。

所以老天有眼,明察秋毫,报施给乐山公的果报也特别的丰厚。因此,乐山公九十三岁的时候,孙子肇奎,获得乾隆壬子年乡试的第二名。曾孙有七人,镐敏、铁敏两人都是翰林,并膺任主考学政的官职;鏸敏、钰敏两人都是举人,做过县官;镜敏在拔贡考试通过后,派在军机处任职;而镇敏担任京官,钑敏则选上孝廉方正,当时人们尊称他们为衡山七子。

先高祖母康太夫人七十寿辰的时候,当时的名士阮文达曾送有一副贺联称:南岳钟宁,南陔衍庆;七旬介寿,七子成名。贺联的词意贴切,实在是人间佳话啊!

我的祖父亦峰公,是乐山公的玄孙,考中咸丰癸丑年的翰林后,历任广东石城新会的知县,高州府的知府及奏奖道员。而且居官廉洁,尽心民事,造福地方,对于当时所发生的械斗巨案,宽厚地处理,保全了很多生命,积德甚厚。民间还特别建立了生祠来纪念他,可见其受人尊敬的程度。

二、福泽后裔

我私下常想孟子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的涵义。乐山公的子、孙、曾、玄四代都发了科第做官;到了第五代的亦峰公,也仍然能够积极地行善积德,发扬祖先的遗德;而到了我的父亲中丞公,则更为贵显。本人则忝为第七代,仍然承受着乐山公的余荫遗泽;所以说乐山公的厚德,泽被子孙,实在是已经超过孟子所说的五代了。探讨其原因,乐山公的医术高明能救活病人,已经是不容易了;而医术精又能够轻财仗义,诚心济人,则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所见到各地的许多名医,靠行医而积了不少财,甚至千万、亿万财富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财富能够传到第三代的却是很少,就算偶然有例外,也必然是医术精湛而且又好行善布施的医生。我真希望能够多几位像这样行善救人的医师应世,才是社会之福啊!近来生活较艰苦,医药费又昂贵,贫病的人多无力就医服药,这正是医药界发心行善的最好时机了!所以特别在此敬述乐山公行医济人的旧事,希望能提供给医药界的大德们,作为行医济人的参考。

现在我还要再作一些分析与补充。乐山公的医术高明,活人甚多,但是药店被窃,便得要抵押房屋还债,因此可知他的经济情况的确不佳。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儿子作县长返乡归来,在大雪夜中,仍是穿着木屐步行外出赴诊,我们就可知道,乐山公到了老年仍然是那么清贫啊!四书《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医师、药店都是发财的行业,但是,若对贫困的病患义诊、赠药,则不会发财了。然而乐山公虽然不能够发财,而却竟能够发身,当时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推崇,可说是德誉盛于当时,名声传于后世了。实在是不容易啊!子孙连续五六代都发了科第,而且贵盛,正符合了以财发身这句话了。

而乐山公和他的儿子都很清贫,孙子肇奎,也就是我的太高祖,虽然作教官,掌理书院,门生很多,然而也是很清贫。不仅如此,曾听到先辈们说,伯曾祖点中翰林的时候,捷报由京城传到家中,高祖母康太夫人,手里正抱着第七个儿子喂奶,听到消息后就立刻亲自下厨做饭款待报捷的人,由此可知家中清寒的程度了!我的曾祖父曾担任京官,死后没有任何的遗产,因此我祖父亦峰公,从小就孤苦而贫穷,在山斋里读书的时候,必须自己煮饭吃。四十二岁的时候,才进入了翰林院。以后曾在广东省担任县长的职务十多年,为官廉洁自持,又常常捐出所得,在地方上提倡各种的善事,例如:建育婴堂、种牛痘、修路、造桥、购义地、埋露棺等;因此死后留下的存款不多,所以先父早年的时候,就必须仰赖外出工作的薪资来供给家用。

我的母亲为曾文正公的幺女。文正公的家规规定:凡是嫁女儿娶媳妇,花费限用在二百金以内。先母出嫁,是在文正公夫妇逝世后的数年,有奁金三千,也移拨出来,供作家用及代赔垫祖母被某钱号倒掉的款子,以致于个人的积蓄都空了。离开湖南老家要往东行时,祖母只能给路费银钱六百两,此外则是一无所有了。我母亲中年时,每次谈到当时艰苦的情况,常常是泪随声下;自己身为王侯将相之女,嫁给了数代都是仕宦的大家庭,生活尚且如此的艰难困窘,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实在是难以令人相信啊!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琐屑地叙述,目的就是要证明仁者以财发身,而不是以身发财的大道理,实在是有其深远的含义呀!这里我们所应该注意的重点是:虽然是数代的清贫,而却换得了后代子孙的发达啊!与那些多留财产以害子孙,助长子孙的骄奢淫逸,使得子孙陷于堕落的,两者相互比较,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呀!曾文正公曾给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一个称呼,叫做求阙斋,并且还写了篇文章记述。他的用意即是在持满戒溢,要居安思危啊!因为这个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上圆满,最好先在物质上要常有些欠缺。所谓精神上圆满的意思,是指父母都健在,家庭和睦,子孙贤达有智慧,并享有天伦之乐,道义之乐等。物质者,是指衣服饮食、车马宫室,乃至官阶财富,一切的享用等。曾文正公常用这个道理来教家人,说家计不宜宽裕,这个与常人的见解恰恰是相反的。文正公又常说:古人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话,这乃是智者的境界;因为花全开了,则表示快将凋谢了;月已圆时,转瞬间即要缺了呀!所谓盛极必衰,乐极生悲,这岂是古人喜欢说这些众人听起来不悦耳不中听的话呢,实在是这些话都是真理啊!而且自古到今,从社会现象中去观察,这些话没有错啊!而且是历历不爽啊!

俗话也说世无三代富,又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有智慧的人,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个道理,所以处事的时候,就会先考虑到:凡事不要求太过圆满,也不要使得太盛,过了头;对于财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计划;而对于自己的生活,遵守着持盈保泰的因果法则;个人的享受不可丰厚;而且时时都要想到街头上那些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穷人啊!常想到各处的善堂,掩埋露天的尸体,受苦受难的人为数是那么得多啊!我应当节省自己的享受,去救死恤孤才对啊。因为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间产生一种祥和之气;如果付诸行动,则这种祥和之气,就会常常环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这些道理,只要用心研究古今以来的事实,就可了解此话真实不虚了!

反过来说,如果只知道贪图自己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别人的生死苦痛;使用诈术权谋来巧取豪夺,百计钻营;这种人积的钱可以很多,权势也可能很大,谄媚他、恭维他的人也多的不得了;一时看起来,似乎是非常的显赫;然而天道的盈虚消长,有它一定不变的道理呀!三五十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景物也不断地变化迁移!原本是陋巷寒微,忽然地崛起,成了暴发户;然而好景不长,豪华的门地,却在瞥尔短暂的瞬间凋零没落了!因为这世间并没有一个坚固不坏的东西,也没有一个能永久可靠的事业;凡是用巧取豪夺的方法所得到的财富地位,一定是更为快速的悖出败落啊!惟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积善的后代,才能够确实地保有家业,并且是可大可久啊!这些事证历史上的记载很多,而且环顾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人事,到处都是呀!所以只要头脑冷静有智慧的人,自然就看得出来了。

附录一

应重视官风的化导

近来社会的奢侈风气非常的盛,这种奢靡之风,对政治会有极为不良的影响。关于这种道理,明朝的大学问家顾亭林先生早已见到,并曾作有专文,引证许多历史事实,现在谨抄录这些事实如后,提供给研究政治的人参考。

国家社会的风气若是奢靡,为政的人,应以崇尚俭朴来转移风气。《礼记》上说,君子的行为,即是宰相推行治世的标准。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行事,也可以影响国家的政治。顾亭林先生更明白地指出天下安危,匹夫之贱,与有责任,也就是这个意思。

东汉时,汝南郡的许劭,担任郡里的地方官;而与他同郡的袁绍,他的车马随从非常得多;但是每当袁绍走到郡的边界时,都把随行的人马屏去,自己单单驾着一辆车回家,并且说:我的随从车驾,岂可让许劭先生看到!

晋朝的蔡充,为人好学且有名声,当时的高平人刘整,车驾衣着都是非常的奢侈华丽;但是刘整曾经对人说:我虽然有喜好穿着华丽衣着的坏习惯,可是每当我碰到与蔡充见面同座以后,那一整天我的心就感到不安,觉得自己实在是庸俗不堪啊!

北齐人李德林,父亲去世了,他就徒步带着父亲的棺木灵柩,返归博陵老家安葬,葬礼也很简单;他的朋友崔谌前往吊祭,随从的人马有数十人之多,崔谌为了尊敬李德林的俭朴精神,沿途不断地减少随从的人数。到了李家门前,只剩了五名随从,并且说:我不能让我的朋友李兄误会我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人。

李僧伽隐居在山中的时候,朝廷下令征召他出来做官,李僧伽推辞不愿前往就任。尚书袁叔德前往拜访李僧伽,也是沿途减少随行的仆从,并且说:拜访像李先生这样高明淡泊的贤士,令我羞于见到自己拥有的华丽车驾与官服!所以君子高贵的行事,若是担任地方上的官职,则可以化导一方;若是在朝廷任官,则可以教化天下了。

唐朝的大历年间,皇帝下诏任命杨绾为宰相。杨绾为官一向廉明方正,而且生活非常的俭朴;当时的御史中丞崔宽,非常得富有,财产很多,崔宽家中花园里的楼台亭榭不但多而且美,当时可称为天下第一了。但是当他听到杨绾当上了宰相的消息,当天立刻就默默地自行撤毁了花园中的楼台亭阁。而郭子仪听到杨绾就任宰相的消息,也将自己家里的乐伎裁减了五分之四。须知郭子仪军功甚大,曾经立下了收复两个京师的大功劳,并被皇上封为汾阳王,威势权力可称震惊当世,然而对一个崇尚廉洁俭朴的宰相,却是如此的敬畏呀!可惜今天再也看不到杨绾这样的官,也没有崔宽与郭子仪这类的人物了。

李师古这个人拥兵自重,而且相当的跋扈,常常抗拒朝廷的命令;但却对宰相黄裳有所畏惧,李师古曾经命令自己的一个干练亲信,带着数千两黄金,赴黄家送礼想攀些交情;这位亲信到达黄家门前,正巧碰见一个轿子自宰相府里面出来,轿旁却只有两个婢女徒步随行,而且衣着甚是简陋,并称轿内坐的是宰相夫人。这位亲信非常地机警,当下就明白宰相清廉俭朴的作风,不敢贸然地进入宰相府送礼,就带回礼金,急急归去,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的报告李师古。李师古因此更加地敬畏黄裳,并且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叛意,终身服从朝廷的命令,再也不敢有所违背了。

从上面的实例来看,可以知道,由道德学问俱佳的人担任地方官吏,可以使地方获福;而中央的官吏清廉正直,则会使全国都得到利益。所以崇尚清廉俭朴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实在是非常的密切啊!古人说:惟俭可以养廉。而它的反面是奢侈,则不能不引发贪污,贪污的结果,必然会使得社会、天下大乱。《大学》上也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是经济学的定律,也像数学上的公式,是不能改变的呀!今天的社会风气糜烂,竞相崇洋,揣摩学习欧美的不良风气,衣履服饰、饮食享用,无不是穷奢极侈,动辄千金,风气影响所及,政治哪有不乱的道理呢?

我个人以为,我国本为崇尚俭朴的民族,善良的古风,亟应保存,对待欧美文明,则应是选择取舍,不可照单全收。可能有人会说我开倒车,但是遇到道路不能通行时,前进即有危险,这时只能速开倒车,以保住性命而另求良策,这又有何不可呢?希望当世的贤达,不吝指教。

聂云台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

附录二

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

节录自云台居士卧病随笔

财富之来,不觉地而来;财富之去,也不觉得而去。虽然是用尽了计谋,也实在是白费心机呀!这个道理、其中的因果相当地复杂,也不容易了解。倘若谁能透彻的了解,他必定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了。

一切的善事,重点在于发心;而金额的多少,还在其次。若是发心真切而力量不及,虽然钱少而功德却是极大;若是缺乏真实的慈愍心,钱虽多而功德却是很小。子女的智慧愚蠢贤良或是不肖,教育的影响也实在是有限的!儿女体格的强弱、寿命的短长,就是医药卫生,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啊!必须要自己多培养慈悲心,常以利人济物为做人处世的目标。如此则子孙可享幸福,可保十分的圆满。希望读者能理解并接受这项理论与观念,为子女多培福啊!

子孙的学问事业,也全是受到祖先父母积德修福的影响;若祖上是刻薄成家,则子孙学业即使是侥幸有成,终究也不会发达长远的。希望自己的子孙发达,这是人人同此心理,然而结果却是多数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因为这都是不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啊!

想要知道培养慈悲心的方法,则首先要明了因果报应的道理,而《德育古鉴》和《了凡四训》这两本书必须常置在案头,经常地翻阅,可保善心,而免淡忘。

附录三

色情刊物与跳舞

近年来,各国的犯罪学专家,从各国的犯罪统计资料中发现,荷兰这个国家的刑事犯最少。报告上说:该国的惟一特点,是在于注重礼教,男女界限非常的严格,例如在海牙附近的宝石城,规定公共场所,男女是不准在六英尺以内并坐的;而该城的监狱,则是长年空虚,没有一个犯人。犯罪学家说:凡是犯罪,皆是由于犯人意志力的薄弱,也就是心理不健全。以荷国的事实证明,性欲的节制,即能使得人民的脑力多清明健全,而不犯罪。所以我国的礼教,特别严格男女之防,所谓男女有别,实在是有它科学上的根据。

美国近三十年来,犯罪人数的激增,十年前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而美国男女之间的放纵,实在最为显著,尤其是以跳舞最为普遍。近年来,美国报纸屡屡刊载说:美国某某大学,检查身体时,发现过半数的女生已非处女。根据美国犯罪报告说:在一九三九年一年之间,犯风化罪者,陡然增加了百分之七。在过去六年间,强奸案陡增了百分之五十。联邦侦缉局局长胡佛曾经宣言说:青年道德的堕落,犯罪的增加,实在是由于色情刊物的充斥所造成的结果。监狱官洛尔士君说:我所接触的许多案件,都是受了色情刊物的影响。美国联邦监狱处主任倍次则宣称说:犯罪案件如此的激增,都是由于报纸多刊载风化案,以及电影与色情刊物的影响。胡佛局长又说:美国现在正努力铲除此类的导淫刊物。可惜他还不知道跳舞之害,更甚于色情刊物啊!

综合上述的观点来看,色情刊物与跳舞的发达,竟能使社会堕落至如此地步。因为性欲为动物同有之天性,动物则有自然时期的节制,而人类则有思想。然而人类因耳目的接触,感情会随之冲动,所以惟有严定礼法,避免接触的机会,始能减少人们情欲的冲动。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换句话说,见到了可欲,则使心容易乱。欧美人提倡男女解放,社交公开,男女同校,袒露服装;人之大欲,莫过于此。所以我国的新文化家,主张全盘地接受西方文化,反而痛诋我国固有优良传统为吃人的旧礼教,想要全部都打倒。这种性欲解放的主要目的,在使女子易于供男子玩乐蹂躏,以快其意而逞其欲。遂使多数女子,遭受男子的诱陷,等到已经陷落,就草率地委曲成婚。所以离婚的案件,全世界都在激增,而且以美国为最多。一九二五年,美国的离婚案为二十万件。我在十数年前,曾经写文章讨论过此事。从上述美国女学生堕落的情形来观察,则知离婚案之多,原因在于当初结婚是由于肉体感情的冲动,无理智地选择啊!从优生学的观点而言,这些纯粹是由性欲结合的父母,毫无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所诞生的子女,必定会缺少健全的意志力,更缺乏深沉的理智和头脑。一国之中,若是多有此等的父母,也就是会多有意志薄弱、理智短缺的人民。美国所以犯罪特别多,荷兰所以犯罪特别少,这就是事实的证明。

关于风化罪,多数是由于色情刊物之引诱,及跳舞所发生的感情冲动。这些是由于犯人临时丧失了他的意志抉择力,不完全是犯人先天上的缺失。至于普通的刑事犯罪,例如欺诈、斗殴、抢劫、强盗、谋杀等,则是由于犯人先天上意志力的薄弱,缺乏理智和脑力所致。例如荷兰男女的界限很严格,则一切的刑事犯罪极少;而礼防最严的宝石城,则监狱终年无人。此则完全是因为先天上禀赋的脑力清明,思想纯洁所致;人民既然都有充分的谋生技能,自然就不肯做卑劣的犯罪行为了。先天上的遗传既是这样的优良,社会风化的维护又是如此的严格,所以能得到这样良好的结果。

反观犯罪特别多的国家,其损害之大,实在是不可胜言。美国于一九二五年一年之间,因为杀人罪而损失的人命,共计一万二千人;每年因犯罪所蒙受的损害,约达一百万万美金。然而更值得忧虑的是,青少年犯罪日见增加:一九二五年,纽约州裁判所中所关的囚犯,十六岁至廿五岁的,占百分之四十六;地方裁判所中,则同样年龄层的青少年,占了百分之六十一。这些少年,都是属于充满希望的国民,然而却已是身系囹圄,实在是令人悲哀啊!我在一九二零年,曾前往纽约疯人院参观,院中办事的人告诉我说:神经病近年来逐渐地增加,本院原来只有一所,可以容纳七千人,近年则增加为两所,可容纳一万五千人。又说:院中的精神病患,十分之九是由于花柳病毒进入大脑所引起的。纽约这一个地方疯人已有如此之多,则全美国所损失的宝贵青年,数目一定是更为庞大了。这是刑犯以外的损失啊!

疯人以外,则染上花柳病病发的人,也是不在少数。我到德国游历的时候,当时的代办公使张君曾告诉我说:我国政府所派留德的陆军学生中,归国以后能为国服务的很少,多数都是死于花柳病毒了。我说:听说德国注射的六零六,能治梅毒。怎么会治不好呢?张君说:六零六确实能够治愈梅毒,然而六零六的药力非常猛烈,梅毒虽治好,而心脏却受到了损害,所以多数是死于心脏病。我有几个亲戚,其中一人是在法国染上花柳病死了,另一人则在美国因为梅毒导致发疯,进了疯人院,也是终身不愈。我所碰到染上花柳病的,就已经有好几个人,那么这类人的总数之多,就可以想见了,这又是一项重大的损失啊!

然而当前的损失,还属有限。而从此种退化人种所产出的后一代的国民,其道德理智的薄弱,工作效能的低下,爱心的贫乏,实在是难以避免了。这对民族的损失,尤其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事实,而不是想象。法国为性欲放纵著称的民族,我游巴黎时,看见巴黎各处公园的出入口,都有人拿着春宫照片在求售,而警察也不加干涉。这种情形在其他国家则未见到。三十年来,法国人口的生产率日见减少,实在是因为性欲的放纵,才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啊!

从美国的现状来讨论,美国男女放纵的情形,大概已经超过法国,其前途也足以令人忧虑。不可以因为暂时物质的繁荣,而忽视了他潜伏已深的病根。我之所以写此文,并不是有空为美国担忧,实在是为我国崇拜美国的青年担忧啊!今日的上海,实在是已经成为巴黎、纽约的雏型了。淫秽的刊物、导淫的机关、跳舞的场所、风化罪案、刑事案的激增、监狱的客满,没有一样不是快要成为世界第一位了。凡是法国与美国堕落的因素,我们都全部具足了,那么它悲惨的结果,怎么能够幸免呢?上海今天有跳舞场一百多处,假定平均每处有两百人,则每晚共有两万人,而这些人即将成为上面所说美国各项事实的候补员了。

所谓当局者迷,这些迷于其中的人,只有顾着眼前的娱乐,哪里会知道这一个纵乐的念头,已经和监狱、疯人院、花柳科医院、殡仪馆发生了因缘。而我所叙述的在美国、法国因为花柳病而致疯致死的几位亲友,都是为求学而去的;如此悲惨的结局,这岂是当初所能料到的啊!而其中一位,在前往巴黎的时候,我曾经痛切地预先告诫他,并且还危言耸听地告诉他重话,他也深知,然而却终究不能够免于花柳病毒而死。那时他年已三十,也不年轻了;而且他中外学术的造诣都很好,不能说是没知识;然而环境的诱惑,真是不容易把持得住呀!所以我们中国的道德,特别重视礼防,男女有别,就是为了预防避免彼此动心啊!这是从事实经验中所得到的教训呀!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以荷兰的事实来看,则使无讼,的确是有可能了。孔子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欧美政治,只知道有政治和刑罚,而不知道有道德和礼教,所以它的结果是那样的混乱。而荷兰能够重视礼教,所以它的社会秩序会有如此良好的结果。然则负有言论指导社会责任的人,可以觉悟矣。或许有人说:礼教重,则令人太拘束了,青年人宜有娱乐,使他精神活泼,则学问与治事才有精神。我则回答他说:科学上研究所得的结论,刚好与此相反。

美国发明科学管理方法的泰勒先生,研究了三十多家大工厂公司的职工效率,撰写报告说:各工厂公司的效能,星期一都是最低。详细考察它的原因,得知职工都是因为星期日跳舞纵乐的缘故呀!直到星期二的上午,还不能恢复他生产的效能。足见美国跳舞风气习惯之普遍。工厂的职员工人既然如此,而学校、商店、公务人员也不能例外。综合来说,则为全国效能减低,损失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可知,这类娱乐不但不能使得精神活泼,反而会使精力减退。然而我们人类的身心效能,确实是有增进的方法。大多是在生理方面,必须要加以锻炼;而心理方面,则须加以存养。

曾文正公曾说: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又说:主敬则身强,习劳则神钦。主敬就是振作精神,一切都不敢懈怠。曾文正公在军中的时候,黎明时就和幕僚们共用早餐,到夜间二鼓以后才就寝;重要的公文,无一不是亲笔写的,政事、军事虽然极为冗繁,自己读书仍然是有常课。晋朝的陶侃,早晨搬运一百片瓦到房子外面,黄昏则又搬回屋内,他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的大事,若是平时生活太过悠闲,到时候恐怕不能胜任大事,所以自己必须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呀!

汉朝的大学问家董仲舒放下窗帷读书,三年之中,眼睛从不向花园里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发奋自强。自古以来的名人,他们的学问、事业能够有所成就,都是从勤苦奋斗中而来的,哪里会以娱乐为培养精神的方法呢?因为人的意志力必须经由砥砺磨练才会更加的坚强,若是认为娱乐为不可缺少的,那么他的意志力已经先薄弱了;何况娱乐是属于低级情感的,则心思的放纵,将更不可收拾。工厂的职员工人,尚且因此而大大地减少了工作效能,更何况是担当大事的人呢?以上所说的是生理上的锻炼。

诸葛武侯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说欲望少;一切欲望,都能使人心志昏昧,而低级的欲望就更为严重了。宁静是指心思的安定;若是心系于情欲,就没有宁静的可能;所以要保存青年人聪明敏锐的脑力、活泼的精神,应当避开这些低级的感官接触为最重要的事。孟子说: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句话是指清明的心志是否存在。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嗜欲深则天机浅,物欲少则心智明。以上是属于心理的存养。

这两项要点,是中外古今一切圣贤哲人修养的原则,是不能够违反的,也没有例外。以上所举的人证、事证,都是有根据的,并不是空泛的理论啊!

而所谓的科学眼光,是说以冷静的头脑来观察客观的事实。今天所谓的物质学者、新文化家,主张全盘接受欧美文化,都是对于客观的事实没能潜心地观察,也是由于自身的嗜好、欲望太多,失却了他们冷静的头脑的缘故呀!如果主观的态度既强,则科学的眼光就会完全消失了,那么他必然会倒过来骂我是时代的落伍者,这也就不足为奇啦!

附录四

风月场所之恐怖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何况嫖娼并不是小罪。大家要提高自制力,洁身自好,不要堕落,坚拒妓女的诱惑,努力修行今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弥陀佛

在此提醒大家,平时请多修身养性,提高自我品德,抵抗住诱惑,防止悲剧发生。生命脆弱,请大家慎之!慎之!

一、嫖妓的无穷危害:对你身心的巨大创伤

故事一:招妓犯淫,功名几乎被夺

周伯顺,清朝山东人。同治甲子年间,当他到省城去应考,经发榜知道已获中该科的举人后,甚为得意,即招来许多娼妓,大开宴席,欢请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宴后又留宿娼妓,纵情恣欲地淫乐。就在他得意忘形、纵情欢乐的那一夜,家中的老父作了一个梦,有神明在梦中告诉他说:你儿子,中了甲子科的举人后,本来在戊辰年即可再获进士及第,可是因他在省城中举后,竟招娼妓淫乐,犯了邪淫。虽然被淫污的对象,是人人皆可花钱买来的娼妓,但由于不知洁身自重,品行不正,对阴德有极大的亏损,因有此过失,所以功名已被文昌帝君削去。幸你祖父生前所作的阴功积德很厚,你儿子受到祖先的余荫,如果能从此悔过向善,他那被夺的功名,仍有重新获得的希望,愿你劝戒他好自为之。

不久周伯顺满心喜悦地从省城回来,到了家,即被他父亲责问在省城的所作所为。他以为老父可以欺瞒,乃矢口否认招妓淫乐的事。他父亲见周伯顺有过而不知悔改,很是愤怒伤心,遂把梦中神明所告之事,一一讲给他听。周伯顺听后,不禁汗流浃背,大惊失色,至此才俯首认错。于是诚惶诚恐地焚香祷神,祈求神明允他悔过,并立誓永不再犯。因为他有祖先的余德所荫,故能蒙神托梦警诫,也幸他能及时悔过,努力向善。而上天不罪悔过之人,后来果然在同治戊辰年获进士及第。

故事二:恭敬得福,亵渎遭殃

楚国中部有一位孝廉在庙里面读书,他出入神像的面前,必定恭敬地作揖。有一天夜晚,他的妻子梦到神明告诉她:你先生非常尊敬我,他本没有儿子,我已为他请求天帝,得了一个儿子了!

妻子问:我先生有考取功名的希望吗?

神明回答:希望你们行善有始有终,我应当尽力请求天帝,但如果功名和禄位的名册已经定案,恐怕就不一定能奏效了。

孝廉回家后,妻子将这件事禀告他,他说:我只有出入时礼敬神像,并没有诚恳地祈祷其他事情!

有一天,孝廉留妓女在庙里过夜。当天夜晚,他太太又梦到神明告诉他:你先生亵渎神明,刚好有夜游神来考察,现在已经禀奏天帝,他的功名和子嗣都没有希望了!

翌日,妻子促请孝廉回家,询问他昨天夜里做了什么事,孝廉隐瞒不说,妻子就把昨晚的梦告诉孝廉,孝廉若有所失,便选择了一个吉日,聘请数位道士来祈福消灾。没想到法会刚做完,听到台阶下有铁绳的声音,孝廉立即暴毙身亡。俗语说:后功可以补前过,前功不可补后过。又说:终身行善,一时德亏,犹如经年打柴一日烧!皆化为无。大家千万要谨慎呀!古人说:邪淫之事,世人犯者甚多,虽一时不见恶报,然冥冥之中,有默消其福者,有阴夺其算者,有削去其科名者,有死于蛇虎、刀兵、官非、水旱者,更有自身暂脱而报于子孙,今世未偿而酬于来世者。

故事三:生前风流,阴间受拘

倓虚法师在《影尘回忆录》中说了一个饿鬼报应的故事:大少奶奶很年轻,男人又刚死去,心里正在很哀痛的时候,也很想把他招来见见面,说说话,安慰一下自己的心。就是花上五六百块钱,也算不了一回事。于是就把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死的日期写好,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洋人重行登坛去作法。

登坛不一会工夫,鬼就来了。来的时候,先在桌子底下哭了一顿,以后又说话。

他的女人问道:你是某人吗?

是!一点不错。

你在阴间怎么样?

因为我刚死去不久,还在疏散鬼之类,未受拘禁,过几天恐怕一点名,就要受拘禁了。唉!我在世间的时候,整天花街柳巷,吃喝嫖赌,不做正经,造下这种孽,觉得很对不起你。现在我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也没办法,除非你们能做功德念经超度我。在我那件衣服里,还有一张支票,你可以到银行取出来,家里的事,你多费心,要好好照管孩子。

有人到那件衣服里找一找,果然在口袋里有一张支票。这时候在旁边看的人,又把他的小孩子抱来,故意让他问:你是我父亲吧?

是!乖孩子,你好好听妈妈的话。这时,鬼也哭,家里的人也哭,弄的客厅里一片哭声。尤其是他的女人,几乎哭的不成声。

《安士全书》一书中说:抱着妓女玩乐嬉戏,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罪过啊!然而却落入了妓女的圈套之中,往往因此而败家;导致父母抛弃了这个嫖妓的儿子,而亲戚也会疏远他,妻子更是憎恨他,就这样的自绝于伦常之外,丧失了自己守身如玉的志节。一旦染上了性病,遍体生了毒疮,眉毛也掉了,鼻子也烂了,甚至严重到体无完肤啊!有一位朋友,生殖器烂掉了,他说:这就是我一时的狂兴冲动,把持不住,落得终身腐刑,绝后伤身,我今天就是哭泣后悔,也都来不及了啊!又有一位安徽人,因为染上了性病,遍体都长满毒疮,他生了一个儿子,全身赤红没有皮肤,无法养活就死了。唉!有人说:嫖妓花的是自己的钱,并不会伤害到阴德。这是错误的啊!谁知却和遭到冥谴的人没有两样!希望大家要切戒啊、切戒!

《华严经》云:邪淫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属。《罪福报应经》云:淫人妇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堕鸡鸭中。

所以找小姐的报应或明或隐,因果规律是逃脱不了的,一时风流快意,最终受害的是自己。尤其是年轻的朋友,要时刻提醒自己,树立起坚强的心理防线,彻底杜绝找小姐念头,坚决抵制妓女的诱惑。

二、嫖妓的罪到底有多大?

嫖妓一次相当于对1人重疾求救不救;嫖妓5次,就等于邪淫一个良家妇女;嫖妓10次等于堕胎1次。

宿窝妇,挟妓,俱五十过。今之宿窝妇者,皆谓贫人甘心卖奸,必无意外之变。不知人虽极贫懦,岂无忽焉怀愤之时,万一枕席之间,其夫操刃而起,安知不身首异处乎。此事之至危者,不可不戒。世间男女之事,虽易濡染,然形格势阻,犹或禁其欲而不得肆。至若花街柳巷,皆以为风月场中,不妨任意取乐,予窃以为不然。夫优娼之辈,虽属烟花贱质,然当其幼时,父母一般爱惜,指望日后嫁一好人,永远作亲戚往来。迨其年齿稍长,或为官粮所逼,或为宦债所凌,势穷事迫,堕入火坑,回首天涯,脱身无计。独居则泪眼愁眉,逢人则强为欢笑,即欲舍此而从良,而鸨母又从而厌制之。稍有人心者,正宜深为怜惜,而人乃恣为蜂蝶,岂非不仁之甚者乎。

淫一娼妓:减寿半年,染恶疾者,减寿一年,若能改悔,免去减寿;遗一子女,为兽一世,若能改悔,免为走兽。

男女苟和,金钱交易,已丧失人格,成为淫魔之徒。是造成淫风之罪人,将破坏正常的家庭体制,怎可以说是无罪!这样好色邪淫的男人,将遭到今世精神业报,而精神业报,就是因婚姻关系造成的复杂感情触礁。若不知悔过,死后,因淫业报重的关系,将转轮公猪、公鸡、或是淫虫之类,甚至变成妓女,过着出卖皮肉生涯。

上面有些只是一般数学理论的推断,勉强对比参考而已,其实嫖妓的罪过要大得多,对阴德有极大的亏损!否则,如果嫖妓罪小,就不会有人因为嫖妓而染上性病、艾滋病了!

三、嫖妓为什么有罪?

淫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以致恶行昭彰,身受恶报。

骘是定说,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和做人的根源。如淫乱了伦常之道,败德丧行,伤天地,灭良心,截断了阴骘之理,便会子夭孙绝,潦倒终生。

天地诸神,无时不随身察人善恶。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该富贵也要被削夺,何况那没有福分而犯淫乱的人,恐将事发而祸随至。

鬼神剥夺人寿命,以淫恶为最。况因好淫而欲火焚烧,精神耗损,骨髓枯竭。又或淫乱被发觉,致惊恐死,或淫欲过度致患劳瘵死,或生毒疮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寿终正寝,而是死于意外的。

四、佛经上的重要开示

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如是五处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复有五事所不应作。一者不卖生命。二者不卖刀剑。三者不卖毒药。四者不得沽酒。五者不得压油。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

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

诸淫女等,尽勿亲近。

是名众务过,是人多爱染;往来淫女家,如鸟入樊笼。不依契经,不依戒律,犹如倡妓,戏弄之法。

若遇淫女,慎莫亲爱,若亲爱者,丧身殒命及以财宝。出入游行不净之处,所谓沽酒、淫女、博弈,如是之人我今不听在比丘中。云何淫女,譬如愚人与淫女通,而彼淫女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钱财,钱财既尽便复驱逐,爱之淫女亦复如是。愚人无智与之交通,而是爱女夺其所有一切善法,善法既尽驱逐令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淫女。

复次文殊,我灭度后,浊恶世时,一切众生,或奉王敕,或父母教,而于他国及险道处,以商为业,求诸珍宝,为财利故,我慢贡高,围棋六簙,樗蒱投壶,亲近淫女,交恶知识,不用王敕,及父母诫,嗜酒耽淫,丧身殒命。

云何名为所行圆满?谓诸苾刍,略有五种非所行处。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酤酒家,四、国王家,五、旃荼罗羯耻那家。若于如是如来所制非所行处,能善远离。于余无罪所有行处,知时而行。如是名为所行圆满。

五、如何看破诱惑

可以先用不净观作心理锻炼,观察妓女或引起你淫欲的人体的五种不干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心理建设后,你就有可能具备抵御诱惑的能力。

妓女的诱惑本质上是女性肉体的诱惑,而美女的身体本质上是什么呢?民国时期的高僧印光大师还曾作过详细的开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尔。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裹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干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起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有大德开示说:我们所贪执的人身,本来是大便小便、脓血、鼻涕以及各种小虫等不净物构成,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现量见到。一旦我们亲见这些不净物排泄出体外时,都不会产生起愉悦的心情。实际上人的身体就是一个装满各种污秽不净物的肉皮口袋,既然当我们见到一块普通粪便时也不会产生畅快感觉,那我们怎么会对充满一大堆不净粪的身体生起贪染之心呢?

对于你所贪爱的人,假如他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以后,你是否还会像原来一样喜欢他呢?如你所贪执的这个男人或女人的鼻子没有了,或者是眼睛、耳朵没有了,我们看见他都是不会生欢喜心的,至于由各种不净物聚合成为一体的这个人身,我们为什么还对它产生欢喜心呢?根本就不存在产生欢心的对境。

作为人身的五蕴本来是无有任何实义,五蕴聚合也无稍许实义,并且它还是三大痛苦的本性,是刹那生灭的法,犹如闪电。若详细观察后,就会知道轮回一切诸法皆是苦的本性、空的本性,并无任何东西值得贪恋。从身体的五蕴乃至器情世界中的一切本无可贪之处,但凡夫因分别念以为外境实有存在,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于是给自他都带来巨大难忍的痛苦。本来不净以为清净,本来痛苦当作安乐,本来无常执为常有,如此给今生来世带来无尽的痛苦。

这是一种通过观察自己内心念头来修心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心理建设。

一位修心者以不净观平息情欲,想着想着,突然警觉到,只是一味向外观察,为什么不追察自己的情欲是怎样产生的呢?于是发现,情欲,是从想产生的!想,就是想象,是根据过去经验的对比,所形成的推测与认知,是五蕴中的想蕴!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佛陀所证悟的精髓了!阳焰,是在高温下,由空气的急速对流所产生的景象,这种景象就好像有许多野马奔腾一样,与沙漠中发生的海市蜃楼一样,皆是虚幻!他们让人感觉很真实,但现象的背后并不存在真实的东西!如果注意到五蕴,只是这样不实在的组合,贪爱,就开始被击退了!情欲得平息,在外,可以用不净观,将注意力摆在实际不美好的地方,并且扩大这种注意力!在内,这种注意力,还可以中断内心美丽而不实在的想象与编织。

欲念,主要是起源于想,应当从消除想念下手,来作解决。要时刻守护心念,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如实处理从感觉器官接受进来的信息,不要渗入贪欲,以避免增加自己的回味和想象。心净则一切净!《太上感应篇》说,见他色美,起心私之,是有罪的。是说到根本了!所以平息欲念的有效方法,就是首先通过不净观分析:到底美在哪里呢?最后会发现根本找不到答案;再通过观心法分析:我的欲念又从何而生呢?观察自己的身心悉属无常,我们会发觉自己的心念是恒变的,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永远拥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不执着的优秀心态!

(1)看见漂亮的女人,可以观想无量劫以来,我也作过很多世的漂亮女人,美丽原来使我执着于世间的纠葛,失去了走进伟大佛法的机会,害的我现今还在轮回里打转啊!看看,这个女孩又在走我原来的道路了,真是极度痛苦遗憾的事情!我要同情她,悲怜她才对啊。

(2)有一句《华严经》上的话:化欲海为悲海。也就是说,把你心中自私自利的欲望,转成利他利人的慈悲。欲望就是想要满足自己,慈悲则是想要满足他人。当我们心中有欲望时,我们要想到众生的痛苦、困难、悲伤和无奈,想到要如何的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解脱。这样想时,心中的欲望就会逐渐的淡化了。久而久之你就可以轻松的控制自己的欲念了。

(3)祖师说:观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愿意自己的姐妹、女儿、妻子等亲人堕入娼门、受人蹂躏吗?肯定不愿意!所以仁慈的君子不会干这样的下贱事呀。

介绍十三种最适合现代人的方法。平时选最适合自己的常作心理练习,在关键时会使自己警醒,从而躲过危险,抵御住诱惑,保护好自己。

一、念惧恶法:万恶淫为首,邪淫乃犯深重罪恶,而且邪淫恶业,缠累多世,不易消除,故不可邪淫。

二、念地狱法:邪淫障碍光明心,乃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受苦受难的原因,故不可邪淫。

三、念前途法:邪淫最损阴德,容易折减福寿禄,导致前途暗淡,为前途计,绝不可邪淫。

四、念身病法:邪淫会招来许多可怕孽病,例如艾滋病、梅毒、疹毒、疮瘤毒等,一旦缠身,难救可怕,故不可邪淫。

五、念报应法:经营色情行业或身犯奸淫,会危害别人的名节、生命、身体,会受到冤魂惨烈附身及地狱严刑报应。故绝对不可经营淫业,绝不可身犯奸淫。

六、立即说不要法:出门在外,尽量把握时间,提前回家。如果不得已,投宿饭店、旅舍、宾馆时,一定要拒绝应召小姐,必须毫不迟疑的、立刻的说不要,以免一念之差,害自己败德丧行、痛悔终身。

七、不近不入避开法:现今社会充斥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变相色情行业,这些行业名目相当多,都满布色情陷阱,读者们绝对不可好奇进入。无知而入,必将失足于淫海漩涡,成千古之恨,悔之莫及。但愿家长们都能先告诫子女,读者们也能劝诫朋友,对以上色情场所,不可近!不可入!绝对要避开!祸福只一念间,愿读者们慎重三思!

八、想自己家人,将心比心法:引起自己淫欲的对象如果是女相时,可以把对方想象成是自己家中的母亲、姊妹、女儿;如果是男相时,就把对方想象成是自己家中的父亲、兄弟、儿子。将一切男女,想成是自己家人,尊重对待。则将心比心,淫念即除,内心便能清净。

九、不看不谈法:戒淫先戒心,戒心先戒目。眼睛不看美色,不看为净。嘴巴不谈淫色,不谈为净。让心口目远离诱因,则渐得清净。有他人谈时,应马上岔开话题,如做不到则应立即离开。

十、观想腐尸清心法:见外色而心生淫念时,立刻闭目,观想对方死亡的惨相,脸肉腐臭流脓,全身皮肤疮痘溃烂,很多蛆虫在身体中钻行爬动,十分可怕!此刻欲火全消,内心清净。

十一、念无常法:常念生命短暂,人生无常,有如朝露有如闪电,一瞬即逝。再好的美色,转眼亦会老死,只留臭骨一堆。美色人生,其实只是梦幻泡影的假相,绝不可执着,绝不能认假为真。

十二、忏悔发愿法:淫念重的人,常会感到戒淫不易,此时,必须每日至少一次,在佛菩萨或圣贤像前忏悔前世至今世的业障,如果不方便,面对天空,向空中诸佛神圣,合掌忏悔亦可。忏悔后,并真心发清净愿,内心默念:愿我尽形寿,乃至生生世世,不犯任何邪淫的行为,不起任何邪淫的心念;愿我尽形寿,乃至生生世世,常生清净心、常存清净念、常行清净行。忏悔发愿,知能真心诚意,对戒淫定然有效。笔者本身很惭愧,以往睡梦中偶会犯淫,故于每晚睡前,都会发清净愿,深觉有效。在此提供出来,供读者们参考应用。

十三、念佛行善并重法:如果您觉得前十二种方法,对您戒除邪淫的效果上,依然无法彻底戒除。也万不可自暴自弃,请常念圣号,祈求南无观世音菩萨护佑加被。佛经上有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圣号若能每日常念,效果定会彰显。此外也须力行善事,广积阴德。相信只要您下大决心、以大毅力持之有恒,随着您的努力,日积月累,戒淫的功效将越来越好,内心也愈来愈清净。最后,一定能完全彻底的戒除恶习。

念圣号,祈求南无观世音菩萨护佑加被时,可念那摩观世音菩萨,反复循环诵念不已。三种念法:闭口默念;动口动舌不出声;出声念。三种方法没有差别,选自己最适合的即可。最重要是诚心。心诚最有效。

洪应明说: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反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是的,吃过饭后再品菜的味道咸淡的感觉也都消失了。交后再回想淫欲,对异性的冲动一点也不见了。所以人们如果常用事后的悔悟去打破事时的痴迷,那么就能保持心性的稳定,行动不会不正规。但愿人们不要只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而使自己在精神上背负一副沉重枷锁!人的许多错误都是满足欲望的强烈要求下引起的。食色,性也,但满足之后人们便不再需要。而精神的追求却是无限的,它不似物欲的甘肥,却香远益清!

最后,千言万语一句话:嫖妓是犯法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