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佛法的途径


达摩祖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初祖,对汉传佛教影响非常大。有些庙就称为某某禅寺,禅宗五家七宗在唐代以后非常盛行。达摩祖师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论,叫作《二入四行论》。二入,就是理入、行入。这部论开头说: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也就是说,对佛法的悟入,对佛法的觉悟,有八万四千法门,非常多的方法,非常多的途径,但概括起来就是两种:一种从道理入,从义理入;一种从行入,从行持入。从教理入和从行持入,即理入和行入。

第一,理入。

什么意思呢?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藉教悟宗,宗就是宗旨、目的;教就是语言文字、说的话,也就是祖师大德说的话。祖师大德告诉我们怎么修,怎么做,你照着这样去做,照着这样去实践,才有办法悟宗。禅宗本身虽然是不立文字的,但是也要藉教才能够悟宗。如果没有借助教教理行果的这个教,宗旨也是悟不出来的。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就是要相信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要真正相信这一点,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我们平时看到别人有很多的毛病、很多的习气、很多的过失,当看到对方有那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相信对方有佛性,我可以启发他?所以我们从文字上,从理论上认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和我们从道理上真正相信人都有佛性,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言教,能够启发对方的佛性,是不一样的,后者才是我们菩提心的显现。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而是认为这个人问题很多,成见很重,毛病一大堆,那么这个理你还没有入,没有认识到菩提心是什么,佛性是什么。从理论上,从义理上,你还没有真正悟到这一点,还没有真正达到这一点。

第二,行入。

行入怎么入呢?达摩祖师讲有四点: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第一点,报怨行。真正地以德报怨,遇到逆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遇到种种痛苦,都把它当作修行,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们一般人的反应是我对你这么好,给你讲佛法,你有什么困难我都帮助你,你还对我怎么样怎么样,这就是世间的心态,不是佛法的心态。佛法的心态,第一点,达摩祖师告诉我们要报怨行。

第二点,随缘行。

随缘行也很重要,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这件事情的出现,这个东西的存在,都是有因有缘的。既然有因有缘,在缘起法上,我们就能够修行,就知道自己该怎么来面对,怎么来用心。随缘行当然比报怨行要容易一点。

第三点,无所求行。

有求皆苦,只要我们有求,就都是苦的。我们常常讲,学佛法要离苦得乐。苦也好,乐也好,都是一种感受 苦受、乐受。感受是什么呢?感受,没有指定是什么,没办法指定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它是人的一种情绪。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都是人的一种情绪。符合我们情绪的我们就觉得是快乐的,不符合我们情绪的就是痛苦的。无所求是让我们在受的基础上下功夫,而不是在苦的基础上下功夫。苦受,重点在受。乐的境界也好,苦的境界也好,能够把自己的受感受把握住,那外在的苦乐就都不成什么问题了。比如天气热了,我们就少穿衣服;天气冷了,我们就多穿衣服。这是我们能在受的基础上,在这个境界上来把握的。

如果不是在受的基础上来把握,我们可能就是在苦乐上把握了,认为哎!冷得要死或者现在热得要命。无所求,就是无论外在是怎样的境界苦的境界、乐的境界,我们都在自己受的基础上做得了主,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外在再轰轰烈烈的场面也不会影响到,外在一个人都没有的情形也不会影响到,内心很自在,不会认为自己需要一个怎样的境界才能够让自己快乐,才能够让自己少受痛苦。

远离痛苦和得到快乐,都是有求。我要得到快乐,或者说我要远离痛苦,这都是内心有求的一种表现。有求本身可能引发痛苦,比如我们要好好修行,好好用功,但是修行修不上去,用功用不进去,没有进步,就会产生痛苦。很多人学佛法,本来说我要解脱,我要成佛,怎么越学越苦呢?那是因为用功用错了,对佛法理解错了,理解偏了,没有在最基本的受上用功,而是在苦乐上用功,就变成头上安头了。在山下,你可能天天忙忙碌碌的,很难过,认为太忙了,没时间用功;忽然上山了,你又认为太闲了,可能又起另一种烦恼了。人就是这样,有了这个境界就会向往另一个境界。人内心患得患失,有上有下,有高有低,有分别心,就是这样引起的。这是第三点,无所求行。

第四点,称法行。

称法行就是符合佛法的标准,照法去行持。

所以达摩祖师讲得非常清楚。先是报怨行,遇到冤亲债主,怎么办?处理不好就有干扰。在庙里也好,在社会上也好,碰到一件不如意的事,看到一个不如意的人,影响你一天的情绪,那就没办法修行。这样在心中就有障碍,这种障碍使你佛法学不进去,关闭了你的善法之门、信心之门。所以理入也好,行入也好,都需要教,都需要人去引导,都需要知见的正确建立。而正确建立知见,我们就要培养一个很好的思维模式、思维体系,这才是转凡成圣的过程、方法和下手处。这就是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