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九月方苏醒
不觉中,加入三级修学已经九个月了。在修学上,写一下自己的反思和经验,供师兄们借鉴和参考。
一、修学遍数的要求
我觉得在学习上,自己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学生。辅导员说了,辅助材料上也写了,最少三遍。那我就照着三遍来。我已经按要求完成了,多一遍我都不要看。大家不也都是三遍吗?我还那么忙没时间。从没有想过要突破,也看不到辅助材料上三遍后面的“以上”二字。
直到修学四个月,我们的楷模观宗辅导员说,很多精进的师兄都学四五十遍,我们至少是不是要九遍?这些数字让我惊叹!是我从没有想过的。榜样的力量的确不可思议,从那以后,我对自己修学的要求就提高了,态度上重视了,时间一切都不成问题,从六遍到九遍十遍。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互相感染的,大家的修学遍数也都在提高。遍数要求是对法义理解的保障。对自己严格要求,才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而修学遍数不等于质量,三遍对法义的理解还是很粗浅的。每多一遍都能看到之前忽略的地方。在遍数达标的前提下,和辅助材料相结合,带着问题如理思维,质量就水到渠成。
二、钻研名词名相,忽略了对法义的学习,要抓最有感触最受益的部分
佛法小白的优势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我之前学过一些佛法,所以进入三级修学后总是忽略之前熟悉的内容,去钻研不太理解的部分,做哲学式的研究。法义大部分的内容,我觉得自己明白,都懂。我就喜欢看不太懂的地方,名词名相研究通了,理解了,去分享。这样的学习是有失重心的,好的分享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受益,修学需要重复正确。
而对于熟悉的部分是不是真的就理解得很好了?其实我是停留在“差不多,知道了,明白了”。在遍数的提升和透彻的理解中,通过重复正确,让法渗入身心,进入心相续,安住在正见里。所以要对熟悉的部分重视起来。后面的学习会学到名词名相相关的内容。提前知识式的学习钻研,不利于当下心行的调整。
为什么我总是关注名词名相?这既有善法欲,也有内在的一颗慢心。我觉得同喜班的内容大部分都太简单了,名词名相深一些的,才对我有吸引力。我认为自己可以直接学深一层的内容,所以就偏重名词名相,忽略熟悉的部分。这是自以为是的“我慢心”。
三、安住当期法义,真正接受运用
我最大的毛病,就是盯着后期的课程,心向往之!我总是忍不住去看后面的课,有时候会在同修班门口听会儿。这种学习求法的心很好,而佛法的学习重点是要做到接受和运用,学一点用一点。如果做不到接受和运用,那我就只是一个嘴巴上“懂法”的人。
我疑惑自己懂了这么多道理了,咋还不能把你当作我呢?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学后面的课?我忘了问自己,是不是所有学过的法,都真正地接受并运用在生活里了?面对所有的事物我有没有用佛法正见去如理思维?外境对我的影响还有没有?是不是每时每刻都观照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没有做到,那我的心行还差很多。需要踏踏实实地安住在每一期的法义正见里。导师给我们施设了三级修学的课程,每一期法义都有需要达到的心行,跟着走就好了,不必着急。只要按照模式,安住当期法义,大家早晚都会到达同样的目的地。
导师说,佛法的顿悟就如吃饼,看似吃到第五块才饱,但如果直接吃第五块,没有前面四块,能饱吗?只有修行积累到一定程度,心垢已薄如蝉翼,再由大善知识稍加点拨,这层束缚就粉碎了。
在看后面课程的背后,从态度模式的老实来思维,我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攀缘的心,是被混乱的凡夫心左右的。要珍惜和安住当下,才能受益。
综上几点,修行要安住身心,以“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进入修学状态。有一颗真挚求解脱的发心,就会认真用心来修学佛法,就会老老实实遵从佛陀的言教。有了这样的态度,我才会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