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虽是世间学校的一句警语,可又何尝不是对作为人天师表的出家众们的警策!
《佛门礼仪》这一课,虽然是以居士为对象,可作为出家人的我们,对于佛门的这些礼仪、威仪又做到了多少呢?礼仪不仅是外在的仪表规范,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状态。作为出家人的我们更是语默动静都是世范,随时影响着周围的人。佛门中有一个出名的公案:舍利弗尊者,就是因马胜比丘威仪庠序,羡慕而出家的。我们虽没有导师那样的智慧和德行度众生,可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威仪具足,无形中也可度众。
一、身教重于言教
末学刚出家時,便听人说:“末法时代,身教重于言教。”当时末学还不以为意。可在后来的时间里,差不多应了此话。一同学曾跟末学说,她出家后师父教她这,教她那,她几乎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天她们过午斋,师父无意中跷起了二郎腿,她看见之后也马上照做。开始她师父没注意,等她师父反应过来看见师徒二人的情形,马上就把腿拿下来,她看见也马上把腿拿下来。当时她师父就感慨说:“言教不如身教啊!说百句不如一动作”。
在末学自身,一次回家看父母。陪母亲赶集,当时末学穿着短褂就走。出门后母亲觉得不怎么好,就对末学说:“师父,你还是穿上长褂吧!”末学穿上长褂出来,母亲说:这样庄严多了,看上去也好威仪。那一刻,末学挺惭愧。从那以后,只要出寺门,末学几乎再也不穿短褂。
还有一次,一位比丘师父来末学的寺院,他当时身上没有一处是出家样,末学就只跟他淡淡地打了声招呼。第二次他来,上身穿着僧装(短褂),下边是小脚裤,末学向他问讯。第三次他来,虽是短褂,不过上下都著了僧装,末学就给他顶了个礼。这就是威仪、礼仪,若着装行仪不具,又怎能让人生恭敬?若在家人对出家人,对三宝生不起恭敬,这份罪谁担?我们又如何称世范,又如何称人天师表呢?
二、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在日常中,我们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行正而后心就正,坐如钟,须稳重;立如松,须正直;容貌如镜,须明净;行止如法,须合理;视听如教,须受益;思想如水,须清净。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更可成为度众的方便法门。
在这一课,从合十到缦衣的穿解,以及居士入寺礼仪,直至我们常说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无不告诉我们要藉由这些规距、戒律来磨练我们的心,使心在复杂的环境当中定下来,静下来。定心而后明心,时时刻刻观照,用这些行仪来收心、摄心、练心;时时刻刻要对三宝有恭敬心、虔诚心、感恩心、忏悔心;对众生有慈悲心、包容心、谦卑心、平等心。慢慢养成习惯,心无旁骛,当我们的心清净了、定了,最后就能够明心见性,修行也成就了。不过,末学挺惭愧,以上的几乎都没做到,心行多数都不在同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