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在当下”正确理解“舍弃今生”
在《略论》的学习中,导师不止一次引用到藏传大德的开示 “舍弃今生”,用来策励学人要舍弃对今生一切名、权、利、事业、家庭、感情等的贪著之心,从凡夫心中走出来。也不止一次地解释过,舍弃今生不是让我们舍弃生命,抑或舍弃一切,而是要舍弃贪著之心。但如何区别我的舍弃是在舍弃贪著之心还是在机械地舍弃外在事物?既要“舍弃”,可又不是“不要”,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正确舍弃?
之所以要辨析这一概念,一方面是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很多次感觉对这一概念不能很好地掌握,总是陷入“我舍不得啊”或是“我不干了”两种极端。另一方面班里有师兄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让我舍弃今生,难道是不要让我追求财富、名利、地位这些东西吗?是让我放弃家庭、感情吗?这样我还怎么生活?我对我至亲的人不就冷冰冰了吗?我觉得我肯定做不到!也不应该这样!”
由此看来,不只我一人对此概念有疑惑。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舍弃今生”,以为舍弃今生就是放弃外在的一切,那我们可能会因为觉得太无情,或根本做不到而不愿意修这一法门;抑或是认为放弃、抛弃、远离外在的一切就是舍弃了贪著,盲目地放弃,而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困窘,离幸福越来越远。
那怎样正确理解“舍弃今生”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舍弃今生”不是放弃生命,而是放弃对今生所拥有东西的贪著、对立、嗔恨等凡夫心。贪著、对立、嗔恨,会让我们紧张、压抑、愤怒、不满,会直接导致不良心态和不幸生活。如果放弃贪著、对立、嗔恨等凡夫心,我们会感觉到放松、清净、自在,所以真正的“舍弃今生”是会给我们带来利益的。
此外,佛教也重视现世人生的幸福。在“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这一课提到,宝贵的暇满人身蕴含着两大利益:世间权时利益和出世间究竟利益。也就是说,丰富的资财、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满意的眷属等世间圆满本身就是现世利益,并非我们要排斥和放弃的对象。
其次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在说到“舍弃今生”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舍弃生命、舍弃外在一切”?就是因为我们平时对生命、对外在的一切看得太实在了,我们对它们的贪著之心太强了,以至于产生强烈的依赖,认为舍弃贪著就要舍弃生命,或是认为只要放弃外在就能舍弃贪著。这都是一种误解。
我自己在学习“念死无常”这课时就有这种误解。在导师讲到“不舍弃今生,我们就没有办法从凡夫心走出来”时,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工作中的种种烦恼和不如意,觉得导师说得对,我只有放弃这份工作,才有可能从这种不如意中走出来。但随着第二遍、第三遍观听音像,以及在观听过程中不断思考:是不是我放弃这份工作就能在下一份工作中如意了?是不是我放弃工作、全职做义工就可以每天安心自在了?我想肯定不是。只要我的凡夫心还在,贪嗔痴等不良心理力量还在,那不论换什么环境我都会遇到不如意。如果我当下不能从凡夫心里解脱出来,那我未来也绝不可能解脱。
想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对“舍弃今生”的运用有了新的领悟:那就是每当我要“舍弃今生”的时候,同时提醒自己“当下舍弃”。而这种“当下舍弃”直指贪著之心,而非放弃工作、家庭、感情本身。这种目标明确的舍弃,让我既能承担起在工作、家庭、感情中的责任,同时又能有效、勇敢地去面对工作、家庭、感情中的种种问题。
在这种启发下,本周工作中,当遇到批评和否定时,我不再去观察领导是怎样怎样的不好,不再想着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是自己要舍弃当下的对立之心。当对自己作这样的提醒后,看待领导的种种指令就相对平静了很多。上班时,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因部分同事散漫的行为而随波逐流;下班后,也不再为了赶工作,或是让领导看到我很努力而加班,而是立刻随念三皈依,进而投入到修学和义工之中。于是,相比以往,本周是我在保证正常作息的情况下,修学时间最长、义工时间最长,同时完成工作最多的一周。工作、学习、义工,在正确的舍弃中,不仅没有任何耽误,反而都更有所成。
在进一步理解“舍弃今生”的含义、明确“舍弃今生”的利益而愿意“当下舍弃”之后,我还要知道,仅仅对自己“提醒”还不够,还要不断地念死和念无常,看清世间一切均为因缘假相,虚幻不实,随时变化,不应贪著。正如导师所说,“只有深刻地认识到死和无常,我们才能舍弃今生,从凡夫心走出来。如果没有这种思考,即使出家了,还是会把出家生活当作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