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利他


缘起:最近修学到自他相换的内容,反思自己的修学和义工行,发现自己的整个修学仍然没有跳出自我为中心的圈圈。所以有了以下一些思考,供养大家。

现状:

早上是雷打不动的闻思时间。但准备闻思时,跳出一个念头:我不想闻思,想玩手机。

捕捉到这一念头后,我问自己:当下为什么不愿闻思法义?答:闻思法义不能满足“我”。

那什么最能满足“我”?答:玩手机、看微信、去做“我”想做的,比如出去晒个太阳,喝杯茶等等等等。

又问自己,既然这个“我”具有主宰义,常一义,不变义,为什么跳出“我不想闻思法义,想玩手机”的念头时,会蹦出那么多“我”想去做的事?答:为了满足“我”的感觉。

我发现,其实重要的不是我要去做什么,而是要通过这个做来满足“我”的感觉,只不过当下对手机的执著比较深,手机作为一个“符号”呈现了出来,它的背后代表的是我无法被安放的执著。

无法安放,便要抓取;随着种种的外境,产生我需要的感觉,为此付出行动。满足后,有时有觉知,内心不安,发誓不再犯。但抵不过凡夫心,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再犯。犯后又有惭愧心,调整后继续发愿,永不再犯。但凡夫心又来,抵挡不住,再犯,就这样在心念的轮回中沉浮着。

这,就是我每天生活的全部,也是我生命的全部,觉得自己很可怜,很可悲,也很可叹。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未曾逃脱。

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快乐了吗?

没有。从跳出那一念头开始,就陷入到了动荡中。相比安住在正念上的喜悦,动荡就像是一心二用。就像是看着碗里的,吃着锅里的,让自己筋疲力竭,心无法安放。

这一念头的产生,离不开背后的执著和贪心。因为有了贪心,加上外在的环境,自己造作意业,并因此强化这一串习。检视自己,这一念头不是今天才有,昨天才有,每天它都在我的心灵世界上演着,就像永不会迟到的员工,每天准点上班。为此,我养成了不良的串习,认贼作父,浪费时间,心浮躁而动荡。

同时,当陷入到念头中,为它付出行动时,因为还有些许的觉知,会埋怨自己: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就是说,我以为去满足“我”,我会快乐,但在满足的过程中,又因此制造了烦恼。我想通过满足“我”的方式来获取快乐,但实际是,又因此制造了更多的烦恼。

这些,让我看到,为了“我”,只会不断地制造烦恼、痛苦。

但我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啊。这些思维,很挑战我的凡夫心,因为在我的逻辑中,想要快乐,那就一定是要为自己谋幸福,只有为自己好,才能真正有快乐啊。

现在的情况是,时刻为了“我”,我反而痛苦不堪,内心无法安放。

问题在哪里?

一、检视自己的逻辑,发现所有的为了“我”都有一个所缘的外境,比如:我觉得能玩手机我会很快乐,这时,手机是让我快乐的外境;我觉得能得到同学们的随喜赞叹我会很快乐,这时,同学们的回馈会成为让我快乐的外境……

就是说,虽然生起的是要“我”快乐的心,但都离不开对外境的抓取。需要外境满足“我”的设定,快乐才能出现。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同学们正好没看手机,无法随喜赞叹我呢;如果同学们正好也处在负面情绪中,压根就不想睬我呢,那我的快乐就成了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因为,外境是无常变化的,会如何发展,我无法决定。那就意味着,当我把快乐附着于外境上时,等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交给了别人。

这些,让自己看到,我让自己快乐的逻辑是:如果我想快乐,我就要向外抓取。而且,外境必须达到我所希望的那个结果我才能快乐。而是外境无常的,我的快乐也就无法保证。

二、所有为了“我”的背后,都有一个执著的点。比如:执著手机,是执著某种感觉……

但结合最近的疫情事件,最大的感受是世界是一体的,就像蝴蝶效应一般。我的执著,就好比我希望自己的手快乐,而不希望身体快乐。那问题就来了,如果希望手快乐,我每天只给这只手吃的喝的,而忽略对身体的给养,请问,这只手能快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道理好像很简单,但发现自己一直就是这么愚蠢地过来的,身体就好比是宇宙,这只手就好比是种种的“我”。如果我以满足手而忽略身体的方式来为自己谋幸福,幸福于我也终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所以,为了“我”不会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

那利他可以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吗?

一、所谓利他,即非利他,是名利他

想到利他,之所以无法感同身受,首先是自己对名言的执著。因为执著文字,并赋予文字相应的含义,并贴上“我”的感觉。而我和他又是对立的,所以,我怎么能抛下“我”而去利他?

但我和他只是相对的。如果古人把我叫做他,把他叫做我,那利他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所以,不愿利他,实在是执著的体现。愿意利他的当下,就在破除我执,获得快乐。

二、结合利他的经历

当愿意利他时,自己首先会生起慈悲心或者不忍的心,不忍对方受苦。还会有感恩的心,看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心生感恩,希望为对方做些什么。这其中,还包括惭愧心,责任心……

进一步问自己,虽然在利他,但这些心是谁的心?答:是我的心。

这让我明白,虽然看似在利他,但利他也只是一个外缘,通过这一外缘来引发我内在的良性心理。有了这些心,首先受益的就是自己。同时,因为带着善心与人相处,一方面也在给自己积累福报,也会因营造的善缘反过来增上自己的修学。

思考到此,最大的感受是,以“我”出发,看似在为我好,却把生命的主权交给了别人。以他出发,看似把自己交给了别人,却能真正地为自己好。

另外,自己在利他时,还有一种感受,当发自内心地去慈悲别人时,会因为付出相应的行为而感受到内在的慈悲在增加。

这也是和凡夫心相违背的。因为在我的观念中,付出就意味着给予,给予就意味着减少。比如:我有一百块,给了别人五十,那我就少了五十。

但在心行层面却不是这样的。在利他中,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我的慈悲有十分,会因为利益一个人增长到二十分,利益两个人会增长到四十分……这是一个几何增长的过程。

思考到此,越来越坚定自己要破除我执,修习利他的信心和决心。

三、在利他中也会产生烦恼,该怎么理解?

脑海中一直还有一种声音,利他确实能带来快乐,但利他的过程中好像也伴随着烦恼痛苦。

过去,我很容易作一种错误的连接。因为利他,我产生烦恼痛苦了,所以,利他也会带来烦恼。这让我在利他的路上畏畏缩缩,不敢前进。

其中的原因,其实是自己在利他中带着执著,是这个执著给自己带来了烦恼,而不是利他本身。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萝卜就是那颗利他心,但因为还是凡夫,拔萝卜的过程必然带出污泥一片。

同样,利他的过程必然会把凡夫的串习、错误的观念也连根带出。但萝卜是干净的,不干净的是附着其上的污泥。我恰恰要感恩拔萝卜的这个过程,没有它,我带不出泥;不利他,我看不到凡夫心。

所以,这让我知道,利他只会带来快乐。因为利他反倒能更好地看到凡夫心,这样我就能一边拔萝卜,一边去除污泥,也就能不断地舍凡夫心,发菩提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如理思维

如理思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如理思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如理思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如理思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