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步骤学《佛教的环保思想》,心得都不一样了
文│慧广
本周我们班级学习了《佛教的环保思想》。法义看了四五遍,对导师关于环保的五种观点也是赞同的,却觉得没有什么好的心得和师兄们分享,说来说去都是那些生活和工作中的环保方法。学了法义,一点心得都没有,这不是白学了吗?
我自认为是一个清心寡欲,比较节约和环保的人。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会过日子,要节俭,不浪费。学佛之后也知道要惜福。我的衣食住行都比较节约,穿的衣物多是姐姐和亲戚给的,或新或旧,自己买衣物也是买断码打折百八十块的。去年买了一件双面呢大衣,花了三百多块钱,是我比较贵的一件衣服。我吃东西也不挑,素食就行,剩饭剩菜也是我吃得多。去外面吃饭,大多打包带回,自己吃或者送给亲戚吃。
几年前为了做生意买了楼,只是简单铺个地砖,刮个墙,买了个床、电视机和一个大冰柜,洗衣机和小冰柜都是买二手的。被褥都是结婚时的,就买了个床单。每天上下班都是步行,出门就坐公共汽车和火车,没有公共汽车、赶时间或者带老人时才打车。一套睡衣穿了十几年,一把雨伞用了八九年。平时不穿的衣物送给需要的人。洗脸水和洗衣服的水用来洗拖布或者冲马桶,洗菜水、刷锅洗碗的第一遍水,及塑料袋都收起来二次使用。出门自带水杯和洗漱用品。单位的打印纸都是双面使用,小点的纸用来做便签,胶棒里的胶用小棒抠出来再用,硒鼓粉少时就摇晃之后再用。
这些事情,很多有环保意识的人都在做,有的人做得还要更好。我觉得我的分享没有什么能利益自己和师兄们的。
为什么我学了法义没有心得呢?想起上次班级共修我分享后,辅导员慧如师兄提醒我,分享要和自己连接,法才能变成自己的法。辅助员智香师兄和观哲师兄在小组共修时也一再告诉我们,法义要和自己连接才能产生作用。上几次小组共修,辅助员智香师兄和观哲师兄建议大家学着背八步骤,说这是我们学习的法宝,每天背一步,积少成多。我也背会了,现在就把法宝拿出来试试。
第一步,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了解了,一句一句读的。
第二步,正确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每段法义我都划出了概括性的句子。
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加以说明。辅助材料的问题都在法义里找到答案了。
第四步,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找到了!就是这里,我还是按照自己以前的串习浮于表面地学习。看法义、读法义、学法义,却没有连接自己去观察和思考,所以才会感觉没有什么可分享的。
我用前四步又读了一遍法义。这次有感觉了,法义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正不二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自然就像我的母亲一样。这个佛法正见变成我的认识了吗?我对大自然生起感恩心、尊重心和爱心了吗?答案是:没有。深入思考之后,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春天,母亲回老家了,她家的菜园就由我来种。每天早晚,我都在菜园里忙碌。菜园自然生长了许多野菜:蒲公英、曲麻菜、生菜等,是几年前父母在野地里挖回栽种的,一直繁殖生长。菜很多,有的人家就会把它们当作杂草铲除,怕耽误菜苗生长。我觉得太可惜了,就送邻居和朋友同事,大家都很欢喜,我也觉得没有浪费,与人分享也很快乐,有点沾沾自喜。现在想来,这不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是大自然的赐予和分享,自然资源是属于大家的,我只是一个暂时的使用者、保管者。和大自然相比,我多么狭隘,送人点野菜沾沾自喜,大自然像母亲一样给了我们那么多,却一直默默无声,静静地在那里,仿佛一直在那里。
每天,看着我种下的种子破土而出,看着菜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虽然很累,心里也是喜悦的。喜悦来自哪里?是看到菜苗向上生长,感到了勃勃生机,也有对收获的期待。这些都离不开大自然。如果没有土壤,我向何处播种?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雨水,种子又何以生长?而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免费享受,熟视无睹。认为这是“我的菜园”“我种的菜”“我的劳动所得”,忽视自然的赐予,对自然没有一丝感恩之心。
再联想一下,我的所有吃穿用度,哪样都离不开大自然的赐予。以后要用感恩心、尊重心和爱心,像对待母亲那样对待大自然,不是只向她索取,而是爱护她、保护她,因为自然是我伟大的母亲。不单单是为了给自己培福和结善缘而去节约、环保,相信那样一定会做得更有力量,更持久!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大自然,感恩所有一切!感恩师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