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心,任重道远


生长在没有信仰的家庭,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而且,家人们也多以什么都不信为荣。因为我从小生活的小县城,大多数人都没有信仰,少部分有信仰的,也多是些老年人,或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以基督教和民间信仰为主。所以,家人对宗教、对佛教一直以来都觉得不足为信,是封建迷信。我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也觉得呆在寺庙里的和尚应该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会想不开出家为僧。特别是前几年,当红歌星李娜出家为尼,更觉得不可思议,妈妈特别喜欢李娜的歌,有一段时间,会经常念叨“可惜了,这么好个闺女,竟会想不开!”觉得落发为尼,是世界上最惨的事情。

学习了第三课《信仰与人生》,我才真正认识到,原来之前对宗教,特别是对佛教竟然有那么多错误的认识。济群法师讲到:“人们将宗教等同于迷信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的无知。”是啊,我之所以觉得佛教是迷信,因为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佛教,对佛教一无所知,还想当然地评头论足。

就像去年我在博物馆听讲座,一位身着特别朴素,看起来就像我们身边普通大妈一样的人,竟然是当天的演讲嘉宾,竟然是社科院的院士,竟然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试想,如果她从我身边经过,只从她的外貌上看,一定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如果,让我对她进行评价,我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不就是一普通妇女嘛。”但是,当我真正了解她的身份,听了她的讲座,知道她朴素外表下竟然有那么深邃的思想,我还会这样评价她吗?我只会肃然起敬!因为她根本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妆扮自己。

通过信仰篇的学习,我现在明白了,原来寺院里的师父们,才是真正的智者。出家师父放下了世俗的繁华嘈杂生活,放弃了对外在物质的追求,他们追求的是能解决人生永恒问题的大智慧。通过持续的修行,他们的内心越来越平和,心态也越来越超然。而且,出家师父们严格持戒,身体力行地践行佛陀的教法,具有慈悲大爱的高尚道德。他们明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知道生死的真正归宿,不迎不惧。我现在的偶像就是他们。

现在想想,虽然我的家庭没有信仰的氛围,但是佛教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年春节前的腊八节,家人都很重视,“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那天,各家各户都会熬制腊八粥。七月半的盂兰盆会,虽然我之前不知道它是佛教节日,但是,每年的七月十五,家人都会去给故去的亲人们上坟扫墓。而且,我的父母亲都特别善良,这也跟佛教提倡的慈悲大爱,利他思想很一致,所以,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每逢遇到寺院,还是忍不住想进去看一看,拜一拜,这也给我接触到西园寺、接触到三级修学种下了种子。法义中,济群导师不止一次讲到因缘因果,其实,有了因的种子,一旦缘分具足,果就会显现出来。现在,我加入三级修学,遇到了这么殊胜的阳光雨露,相信这颗种子很快就能生根发芽了。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这话是话糙理不糙。每次跟朋友聊天,或者跟家人对话,我都能一眼看到他们的问题,并且头头是道、苦口婆心地指出来,让他们改正,但对自己的一大堆问题、毛病,却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生怕别人看到。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是“我执”太重,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有时还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救世主的表情,岂不知,真正厉害的人,都把自我降到了尘埃里去,甚至达到了法义中讲的“无我”状态。通过学习,听其他同学的讲述,我意识到我执真的是痛苦生活的最大根源,只有破除我执,把自己看得轻一点、再轻一点,才会生活得轻松自在

我爱人是做业务的,经常会因为工作原因出去应酬,有时候到半夜三四点钟才会回家。几年前,我总是觉得他不顾家,不管孩子学习,不做家务,而自己却辛苦劳累。所以每到十一点还不回来,我就会“连环夺命call”,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打电话,还总是威胁“再不回来,我就杀出去找你”。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闹不愉快,夫妻关系一度也很紧张。但是,自从学习佛法,特别是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很多自己一直不敢面对,不想面对的问题。我之所以会执著地打电话,是我觉得自己辛苦,而他却在外面吃喝玩乐,我不开心,你也别想开心,大不了同归于尽。我没有看到,我的爱人,最亲近的人,他有多辛苦,多不容易。别人都已经酣然入睡,他还得在外面陪酒陪唱,因为工作压力大,晚上睡觉也总是睡不踏实,有一段时间,他经常会睡着睡着做梦把自己吓醒,最夸张的时候做梦会大喊大叫。现在,我再也不会对他有任何抱怨,反而会处处为他着想,我们今生能结为夫妻,是多大的缘分才能走到一起,我岂能不珍惜,不感恩

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家里的生意一度很难维持,我总是表现出云淡风轻的样子,不想给他任何压力,尽自己的能力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他也总说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不想让我操心。如果放在几年前,同样的事情,家里可能早就闹得鸡飞狗跳了。

现在的我看清楚了我执,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质能带来的,而是唯心的,是精神上的和谐,放下了要控制的欲望,带着感恩、慈悲、利他的心去照顾体谅家人,收获的是满满的爱与喜悦。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观念的改变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真的就如八步骤中所说,只有真正建立了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学会用佛法智慧(正见)重新审视人生,指导人生,才能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现在,我的心态比以前好了许多,心也变得柔软了许多,不再一点就着,怒发冲冠,会更自然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嗔心还是会时不时蹿出来,所以,修行修心,任重道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心行成长

心行成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行成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行成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行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