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贤宗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大家远道而来,到香海体验禅修,我们非常欢迎。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一、追问:三界火宅中体匿的幸福

大家来这里想必带着一些疑问以及一些愿景。愿景清晰或者不清晰我不得而知,但至少大多数人都会想知道,来这里禅修,师父能不能将幸福人生的药方开示给我们,能不能来帮我们安住躁郁、浮沉的内心。不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别人开示还是在于你自己,但是这种渴望幸福,追求光明、圆满的需求总是正当的、合理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工作、旅居,往往被现实的条条框框所羁绊,始终在表象的、功利的世界中挣扎,而另一个“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唯美丰盈、流光溢彩的世界几乎无法在你的面前显现出来。所以,当我问你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活得不容易吗?你们都会齐声告诉我说:“不容易。”

那么让我们接着追问:为什么不容易呢?

学员:压力太大了,烦恼太多了。

那么压力从何而来?是谁给你们添加上这些束缚、苦恼、挂碍的呢?

学员:社会、家庭、自己,无不给我们带来压力。

看起来好像真的是这样:在单位里工作,老板、主管会不断敦促你干这干那;回到家老婆会不断地唠叨说隔壁老王又买了新车,老李又升职加薪了;有了孩子,孩子就要驱役你东奔西走,让你陪他玩,陪他说话;自己的健康也就跟着与你闹起别扭来,看起来你似乎一刻也不得安生。

这正像《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吟唱的《好了歌》所说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从现实的世界出发,我们所能见者,无非是功名、金银、娇妻、儿孙,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这些事情纷纷扰扰,使古今亿兆痴人,都终其一生而无法得到解脱。所以有人就说:“好了歌醒世最为晓畅,惜恒河沙中,绝少领悟人。”

尽管不少人也能够隐约知道,一切在尘世中拥有的东西最终都是要幻灭的,但是身处尘世,你可能根本就无暇深思这些至理,就被社会、被自己驱役着干活了。当你跟着别人追求名闻利养的时候,你忙着得意、伤悲都来不及,怎么还会有空去想“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呢?当然,我们想要在这尘世中追求幸福,前提就是要面对这些挂碍,以及由挂碍产生的惊怖。毕竟,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在这尘世中修行,所以怎样入世而又使自己看透世界表象而凌越于尘世之外,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佛陀告诉我们说,人生就是浸泡在苦海之中的。那么三界火宅,众苦煎迫,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幸福,或者质而言之,到底有没有幸福这样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呢?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二、爱:衽席群生的幸福之源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一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餐的时候,门外来了四个老人:一个叫健康,一个叫长寿,一个叫财富,一个叫爱。财富、健康、长寿、爱这四样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同时得到,所以那家的主人就想邀请四个老人同时到家里来做客。但是这四个老人都有一点孤僻,他们都不太愿意和其他的三个一起进来。这时,家里的老人就说我要长寿,男主人说我要财富,女主人说我要健康,孩子说我要爱。大家争执不下。可是最后,因为父母长辈都宝爱孩子,于是还是听了孩子的话,让“爱”走了进来。奇妙的是,当“爱”走进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原来财富、健康、长寿的手上都有一根光影一样的绳索,其他三位也都一起跟着进来了。

这个寓言意思非常的明确。它告诉我们,当我们心中有爱的时候,你所期待的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有的人对此并不相信,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则牵强附会的故事而已,没有什么可信度。那么我们不妨来一起看一看,为什么故事中的“爱”,有这样巨大的力量,能够带来幸福的其他要素呢?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不幸福?家庭关系何以不和谐,事业何以那举步维艰,市场何以不强攻不下,客户何以不认可我们?这些现象的产生概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爱。当我们心中没有爱的时候,就自然会被名缰利锁所羁绊,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似乎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追求利益的人看来,自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你就为自己画下了人生的囹圄,限制了你的格局。但是当有爱了之后,你就发现甜美、从容、安详、自在的状态自然会显现在你的面相上。由于你内心丰足、欢喜,因此你看到的每一个人也都会是最亲切、最和蔼、最友善的内心映像的投射。

有一次,我在《圣经》里看到这样的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我认为这段话说得非常好:“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真理,因为真理之中必包含善因。“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时时处处都谦让别人,以宽容来对待别人,不计较自己的利益,这样没有止息的奉献才是人生的大乘境界,与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倒驾慈航”的修行法门实际是相似的。

一定有人会质疑,师父看《圣经》,算不算离经叛道?其实我们佛教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佛教善于“圆融”的艺术,善于兼容并包。别人好的思想,我们就要学习;不好的,我们就要扬弃,这才是学习的人应该抱有的态度。如果一味固步自封,那么必将被不断发展的世界所淘汰。

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愿意开始相信“爱”的力量,那么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游戏。

你随意从身边找一位同修,握着对方的手,看着他两分钟,凝神、想象,在这两分钟内静观他身上所有的特质,观想你把对自己的爱同时全部投射在他的身上。然后含情脉脉地跟他说:“我爱你。”要严肃,要发自内心,真正展现出你内在的爱,不要冷漠,不要拘束。真正用心地看着对方,从内在生成出善良,在凝视的过程中要用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心来体悟。当你心中坦荡,能够毫无私情地看对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都很美,如水一样地清澈、澄明。好,最后说“我爱你”,就是这样。大家做得很好,给自己一点掌声好吗?

这个游戏我也曾经参加过,老师叫我们相互拉着手,盯着对方的眼睛看10分钟。以前我们可能很少这么认真地去注意别人的眼神。如果你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你的眼睛能够一直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便永远也不会忘记跟他的谈话,对方也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真诚。真的,否则你跟他的交流将很快在他的头脑当中消失。

因此,人跟人之间的交往是靠心,靠爱。当我们付出多少,才有可能得到多少;当你没有付出的时候,你想要对方白白给你可能吗?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员工不愿意跟你合作,家里人总是给你制造很多麻烦,你的客户留不住的时候,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自己。在付出的时候,我们不要对别人有要求,不要希望别人也一样对我好,最好是把所有得到的东西看作是一种额外的恩赐,这样的心态比较容易幸福。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三、宽容:打开心量,一切无碍

要想得到幸福,很重要的也就是要打开心量。这是我们在分享时经常强调的问题。

再问一次,我们为什么会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格局太小了,太注重人我、有无、多少、贫富的分别。

为什么我们的格局会那么小呢?因为我们目之所及,只在眼前,我们仅仅关注眼前与你有关的事物。并且往往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与我们有功利联系的事物。眼前鲜花万朵,对于一个只关注功利的人而言,也是视而不见的;即使看见了眼前的花,所想的不过是它能够卖多少钱而已,这样的心量,想想真是煞风景啊。

我们的心所站的高度太低,自然,所能够看到的东西也就十分有限了。《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故事:“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意思是说,在很远的北方,有一只极其大的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有多大呢?我们大概很难想象,它的背像泰山那么大,翅膀像遮天之云一样。它顺风扶摇而上,背负青天,可以飞到很远很远的南方。又有一只很小的雀子叫做“斥鷃”。它对于鹏的行为表示费解。斥鷃那么小,飞起来不过几丈高,在蓬蒿之间穿行,也就算是飞到了头,而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它就问鹏:“老兄,你花那么大工夫,飞那么远,是何苦呢?”庄子评论这个故事,说这是“小大之辨”,也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小的动物自然没有办法理解大的动物的作为,同样的,鹏也无法理解斥鷃的想法。那么,比及我们的生活中,自然也有这样的“小大之辨”,自然也有境界高低的问题了。你在平地上所能够看到的东西和你坐上飞机能够见到的,自然是要差得远呢!

前阵子,有个女孩子给我打电话,她刚从学校毕业,突然间失恋了,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什么事都不想做,只想自杀。我说,你想一想,假如你现在没有失恋,和那个男孩子结婚了,有了孩子,那个时候才发现有问题,导致家庭破裂,那个时候你要承受的痛苦,比你今天失恋的痛苦,恐怕要大得多吧。

我们碰到问题之所以会那么纠结,就是因为我们的格局、心量太小,看待问题还局限在某一个程度上没有打开。你们仔细想想看,一个工人流失相对于你企业破产来讲算得了什么呢?企业破产跟你今天开着车在马路上出了车祸,两个手被锯掉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正是因为我们的痛苦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所以我们很容易被看似严酷,而实则幸运的现实所左右。你应该可以发现,其实人生的痛苦很大一部分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心量,是我们自己看待问题的视野太小了。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心量就只有这杯水那么小,那一粒小石子扔进去都会激起千层浪,但如果你的心量像大海一样开阔,哪怕是再大的东西扔到里面去,恐怕也不会有多大的动静。就像黑洞一样,它哪怕吞噬一座城池也不会有一点响动的,是吗?

作为一个企业掌舵者,如果总是站在是非执着上去看待问题,觉得这个人听我的话,我就要对他好;这个人不听我的话,我就不重用他。这样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这里充满了“我”的执着,“我”的想法,充满了个人的偏执。当我们这样看待问题的时候,就会被某一个固定的角色所干扰。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掌舵者应该要超越善恶、邪正、是非的格局。你本身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既不是邪也不是正,既不是有也不是空;因此就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善恶、正邪、是非的判断者和裁决者。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什么样的人都能为你所用,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得到包容和接纳。那你的团队还愁没有人才吗?

如果你总是有分别的观念在心中作祟,就会发现自己苦恼极了。这个人有一点缺点,你恐怕就疾言厉色,无法容忍。一个人可能能力很强,但不服从你的领导;也可能某个人做事情很精进,但就是生活上臭毛病一大堆。你可能总是在期许有这样一个人:一切的真、善、美,一切正向的东西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而没有一点缺陷。你说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呢?不可能有。海德格尔将人称为“有死者”,因为人终究是要灭亡的、有局限的个体,他不是神,既不能永恒,也不可能完美无缺。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观照自己,特别是在别人说我们坏话,攻击我们,不断给我们造成困扰的时候,更要静观自己的心,是不是生气了、憎恨了,当我们集中力量关注自己的状态的时候,一切负面的情绪就会立刻消失于无形。

敌人、冤家、债主,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因为我们的缺点自己是看不出来的,只有敌人、冤家、不断给你造成挫折的人,才可以使你身上所有的缺点曝露无疑地展现出来。那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弱点、问题所在。这样的人对强者来讲是最好的老师,对弱者来讲就是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你自己如何面对。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就会敢于挑战自己,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自信,它就会让你毁灭。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四、自信:正信自身,敬信他人

既然谈到了“自信”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个问题。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有个小男孩恰好需要一份工作。每个应聘的地方都在排着很长的队。应聘那天,他六点就到公司招聘处。但尽管他去得那么早,那里还是已经排了20多米长的队。他灵机一动,就写了一张纸条,交给负责招聘的小姐。她看到纸条之后微微一笑。最后这个男孩子被录用了,而且只录用了他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纸条上写道:我排在第42位,在你没有见到我之前,千万不要决定录用任何人。正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终于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昨天晚上,我们寺院里的一个义工给我发来一条信息说:师父,我们今天晚上分享了一个主题,是“自信与狂妄”。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回给她一条信息说,当你的内心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正道,这时候你所展现出来的形式叫自信;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头脑混沌,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的状态就叫狂妄。简单来说,自信跟狂妄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拥有清醒、光明的头脑。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头脑呢?你可以常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往哪里去?正是这种对于生命本质的追问,使我们得以开化、睿智、清醒。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问问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在市场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在家庭当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我能为朋友做什么?如果你在家里是个父亲,就要给予子女慈爱;是儿子,就要对父母尽孝道;是丈夫,就要对伴侣进行呵护。我经常在很多场合跟各位在家的朋友讲,男人呵护女人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男人是乾,女人是坤。男人对女人要宠,女人对男人要敬。当你指使你的男人的时候,你就把地变成了天,那你的家庭就不会幸福;你是个男人,却不会用宠爱、呵护去对待你的伴侣,那你的地就会变成天。这是宇宙的规律,你没办法颠覆。所以还是必须要有爱。当你有爱的时候,会发现对方做什么你都能理解和包容;你如果没有爱,就会发现对方丑陋得让你无法面对。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喜欢画画的人,他的画画得奇丑无比。当他的太太跟他一起去参加绘画交流会的时候,他画出来的画实在很难看。但是每当他画好之后,他的太太都会把他的画当国宝一样小心翼翼折叠起来,拿布包起来,然后一直珍藏好。难道他的太太这么多年来就不知道他的画有多少价值吗?但是她对她先生就是如此地敬仰。即使他画得再不好,她也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画。我们如果是那个太太,有没有这样去仰望我们的先生呢?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的家庭不幸福是很正常的,不能怪别人,怪就怪你自己。

反过来讲,作为先生,你有没有宠爱你的太太呢?你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那个乾隆皇帝,他有很多宠妃,这个使小计,那个找矛盾。本来他统治一个国家已经够忙够累的了,他的很多嫔妃还不断给他找麻烦。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处理得很好,这个妃子不开心了,他去哄哄这个;那个不高兴了,他又想办法去安抚那个。实际上这里面就体现了“宠”的道理。作为男人,如果你也总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就不会有大丈夫那种容纳万物的心量,自然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这个世间,一切的快乐都取决于你的付出,而一切痛苦就是来源于你的索取。索取不得就会感到十分懊恼,索取成功了也会时时有忧患的感觉,生怕哪一天一不小心就失了财、失了名位。在家庭中,只有你把自己的角色做好了,学会奉献,学会包容,家庭的问题慢慢才能得到解决。当你不能这样去要求自己,而总是不断指责别人的时候,那你的地狱之门就打开了,就只能每天就在痛苦中里煎熬。

既然道理是那么简单:只要你愿意为对方去付出,家庭必将是美满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办法理解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量还不够开阔。人家对我们不客气,心里就起伏不定,晚上都睡不好觉,甚至一个月了还在记仇,还没有从痛苦里解脱出来。这是为什么?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当你的内心当中是一堆柴火,一点就会燃烧起来;当你的内心当中是一潭净水,火自然就烧不起来了。这个世间客观的苦恼本来就有那么多: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五蕴炽盛,如果你还不赶紧把自己的心修行成水,那如何还能求得清净,求得幸福呢?

你如果是一个亿万富翁,我在街上碰到你,骂你是个穷光蛋,你会有感觉吗?不会,你只会觉得我是神经病。但是你如果真的是个穷光蛋,衣衫褴褛的样子,别人说你这个袖子都破了的时候,你就会很想要买一件名牌穿,来显示一下你是富裕的。如果有个人每次都说你是穷光蛋,你就会发怒,会跳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自己确实很穷,所以就生怕别人说你。但是生气与否真的就在于你实际拥有财富的多寡吗?如果是这样,在古代,孔子、老子、济公法师,不都应该要感到自卑了吗?所以,真正使你的内心感到丰足的还是自信。

孔子称赞颜回说“一箪食,一瓢浆”,而不改其志,这才是内心丰足的表现啊。从前人们总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胸中有了知识,即使没有锦衣华服,也自然会有不凡的气度。很可惜,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理解了。说起诸葛亮的时候,人们总是以蜀相的身份衡量他,说他相当于总理之类的,但却不知道他一生勤俭,始终以“南阳野人”自居,始终怀念自己本是布衣,“躬耕于南阳”的美好时光。现在很多人一味追求名利,以为有了名利自信自然就来了,这是不可能的。名利就像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无异于自戕。秦相李斯一度把名位看得非常重,为了获得名位,甚至不惜挥戈他向,杀戮同门;但是当他真的坐上了秦相的位置,没过多久就犯事将要被腰斩的时候,他才追问自己的内心,发出了:“牵犬东门,复可得乎!”的感叹。难道一定要落到这种连生命都不保的时候才去回想自己白衣卿相时的单纯吗?还不如适时修炼自己的内心,使它尽快变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我曾经收到一张名片,是个香港人,他的名片印一页还不够,再加一页,前面一大排,后面一大排,其实实质性的头衔就那么两到三个。我就想,我如果要把所有的头衔全部算上,也可以印两页,可是这有生命意义呢?你没学问就是没学问,不懂就是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去装呢?当我们内心没有足够的东西时,总是希望用外在的东西来衬托自己。所以人生当中要想得到幸福,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你的思想,打开你的格局,让自己从更高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千万不要再执着于这些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之中了。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五、愿力:昭朗万有的福泽之源

我曾经在禅修课上讲到一个主题:有大愿者必有大福报。这是我自己的感悟。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人生当中得到大福报,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发大愿。怎么样发大愿呢?简而言之,如果你想要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尊重你,你就要不断去为他们付出。只有这样,所有付出的对象最终才会回馈到你身上,成为你的守护人。

我们能不能把企业做好,要看你利益的人群有多少。你如果能满足更多人潜在的需求,你的市场就会不断扩大;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内在的需求,你的市场就会不断萎缩。也就是说,你利益的群体有多大,市场的空间就有多宽。如果你把自己的员工都当作孩子一样去呵护,你的客户都当成是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去善待他,你说这样他们还会流失吗?员工会不安心在你这里做事情吗?客户会跑到你的竞争对手那里吗?

所以要想打开你的市场,让你的基业常青,让自己得到更多的财富,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学会付出。佛教里面把付出叫“布施”,不是只有钱可以布施,也不是只有物可以布施。就算我们穷得一无所有,也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布施:饱含深情的眼神,甜美的笑容,从容自在的举动,甚至别人需要座位的时候,你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对方,这都是布施。当你时时刻刻想着把你的一切尽自己的能力布施给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得到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不要认为我有十块钱,布施掉一块钱就够了,你越能布施,你所得到的财富就会越多。只有贫穷的人才需要别人施舍给你,当你富足的时候,你就会不断为别人付出。

所以说你的格局决定你的人生,你的未来怎么展现就看你今天怎么做。你在未来想得到什么果,就看你今天种什么因。你在未来想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就看你今天如何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最为重要的,它是你一切行为的源头,只有念头正了,行为才有可能是成功的;要是连念头都是歪的,那么你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所以我们要学会打开心量,要明白种善因得善果,一切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一切的行动都要从此刻开始去改变,所以我们要想未来更美好,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会种善因。

佛教常用《三世因果经》与众善信结缘。经中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一切世间,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世因果之报。以何所做故?先须孝敬父母,敬信三宝,次要戒杀放生念佛布施,能种后世福田。”经中用因果的道理劝说众生,一切美丑、善恶之报皆因自身而来,在不尽的轮回之中,你今生妄为,便会导致来世蒙难。有的人可能不相信轮回之说,那么更简单的,我们来看一看,你今天对别人不善,是不是明天会招来报复呢?你今天为朋友付出,是不是就会收获友情呢?

我们说,报有福报、延报、后世报等等,即使你不相信后世报,那么也总要考虑到现世报吧?今日种下的福田,即使你不期望它有所收获,他日还是会有收获偶然报偿于你,这种惊喜,是不是很美妙呢?

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六、缘起性空:诸法因缘的根本观

佛教常宣说“缘起性空”,这样的思想跟我们的幸福人生有关系吗?关系很大。它教我们正确地理解事物,获得正信,走上正道,收获幸福的人生。

什么叫“缘起”和“性空”呢?我们经常听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看到别人出家,我们会说他“遁入空门”。那这个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诸法因缘生,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呢?这就是讲到了诸法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就好像施种子要发芽必须有水、空气、土壤、阳光等因缘,缺一不可。而世间万有最终也会因为因缘离散而消亡,这就是主宰万物的根本的“空”性。

既然一个事物的存在必须要由众多因缘组合而成,那么同样的,我们要想把生意做好,首先要有资金,第二要有员工,第三要有客户,第四要有地点,第五要有设备,第六要有技术等等,有了这些因缘条件,你的店才可以开起来,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促成事物升起的条件。由此可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的,都不是独存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存在的。当我们明白了因缘和合这个道理之后,也能够知道,我们要想做一件事情,不能只靠自己完成,一定要团结大家的力量才能共同把它完成。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头脑很聪明,很了不起,认为别人都是不行的,只有我自己才能做起来,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就违背了因缘和合的规律。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因缘和合的道理,那么理应进一步追问因缘应当如何去寻求呢?这也就涉及我们现在企业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主题,叫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你搭建因缘的平台,帮助你事半功倍地完成自己的愿景。在企业中,文化实际上也就是这个老板的人格魅力,这个老板的作风。你有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就会吸引什么样的团队加入到你这个企业里面来一起做事情。那么老板的人格魅力又体现在哪里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时刻审查自己的思想、道德、信念、行为呢?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品牌,每一个人在别人心目当中是什么样一个状态,你就能吸引相同频率的人。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心量、人格、道德、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不能时刻修正自己,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我的品牌做得越大,就等于一艘船的自重越大,而你的修为就是船所行的水域的深度。如果没有厚德载物,那么船就会搁浅。只有当你把自己修行到像海洋那样能够包容万物的时候,才有可能使企业这艘船行驶得更加平稳。

如果我们只是想着要用最短的时间把市场做大,而你的团队、品质并没有到那么深厚,那么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都会左右你的自信。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原理,我们从一棵树的成长、一艘船的航行当中都能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了解到企业管理的道理,甚至可以了解到人生的至理。

所有的行业大抵总是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运行,当你了解到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会发现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无外乎也就是一个生住异灭的过程而已。今天你的企业做得再大,明天你的企业缩水了,这个落差你是否还觉得无法承受呢?人生即过程,我们最后的结局会有差别吗?不会的,无非是走向彼岸而已,无非是实现有死者的结局而已,那你为什么还要执着呢?这就是由“缘起”引起的“性空”了。这世间的“有”是不究竟的,所以佛教称之为“假有”,只有“空”才是究竟的。因此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如何安住自己;当你能安住自己,就能专心地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我们如果没有理解这个道理,就很难在生活中安住自己的内心,以至于做出许多缘木求鱼的事情。比如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今天做美发,明天想做美容,后天又想做房地产,你总是觉得看别人做都很容易,自己却总是做一行赔一行。因为你贪心,因为你的心没办法落实,所以你做什么东西都不能如意。再笨的人只要专注在一点上都能做出让你无法想象的成绩;再聪明的人,把时间都放到很多地方去,也做不好事情,发现这个道理没有?所以不要盲目跟别人去学,不要看别人,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专注地做好。

所以我们刚才讲到缘起性空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了解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每一样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都是由各自的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的。就像我们今天的活动能够达成,要有我们江苏省的这些伙伴们,要有这样的一个场地,要有多少听众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行。而活动本身,则是时间流动中的一个过程,因缘和合,大家相聚;因缘离散,我们可能此生无法再见。

前几天有一个瑜珈店的客户上课,说她遇到一个女孩子,才23岁,长得很甜美、很漂亮,却得了肝癌,而且已经是晚期。每一个人听到她分享的时候,心就像被撕裂了那么难受,这个年龄本应是一个多么轻松、多么阳光的时刻啊!那个女孩子说她以前没有得病的时候,总是想着每天要完成多少事,没日没夜地赚钱,赚到钱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有了男朋友。但是当她什么都有的时候却得了现在的病,房子也没了,车子也没了,男朋友也没了,票子也没了,她现在一无所有,就剩下一个人面对死亡,那么可悲啊!当病魔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要好好反思一下你的生活行为跟你的健康是不是匹配,你一天到晚赚钱,一天到晚跟别人吵架,一天到晚跟别人过意不去,身体怎么可能健康呢?我们每个健康的人每天都有两千个癌细胞生成,包括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如果你不健康的时候就可能生成更多的癌细胞。当你每生气一次,每熬夜一次,每日夜颠倒一次,你的癌细胞就会乘以倍数地增加,最后绝症说不定就来到我们身边。你看那个小姑娘,她把以前赚到的钱拿来治病都不够,如果我们现在为了赚钱忽略了我们的健康,最后还是要拿钱换命,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得时刻记住生活要平衡。工作跟爱情要平衡,身体健康跟人生财富要平衡,培养孩子也要平衡,记住了这一点,你就能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快乐地面对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反之,最后只会失去更多,真的。

缘起的思想就告诉我们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无缘无故来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都是有果必有因。你种的南瓜不可能长出西瓜,种的西红柿不可能长出西瓜出来,肯定是种什么因会得什么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与否完全是靠自己选择的,你现在再风光,现在拥有再多,也要好好反思一下,所有的名望、地位都只是一个过程。凯撒大帝临死的时候跟他的臣子讲:“我死的时候,你们要在我的棺椁的四个角上挖四个洞,把我的手和脚都放在洞外面,因为即使伟大如我,死去时还是两手空空。”寻找幸福的人间世 - 贤宗 - 贤宗博客

所以我们做事业也好,跟家人相处也好,千万不要和自己过意不去,要快乐、幸福、喜乐、安住。我最近经常在思考:我要用喜悦的心面对新的一天。人活着实际上就是吃饭、睡觉、穿衣、住行这么简单而已。但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能够认真地做好吗?只有当你的心能安下来了,你所做的事情会超出平常的水平,会做得更好。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方法,关于如何去修行,让自己得到大愿力。

第一,开阔心量;

第二,欣赏生活;

第三,正确认识事物;

第四,相信因果规律;

第五,断除烦恼;

第六,把挫折当作力量;

第七,经常微笑;

第八,要有爱心;

第九,培养慈悲心;

第十,时刻观照自己;

第十一,自得其乐、自寻其乐;

第十二,觉知当下

第十三,简单生活,简单思想,简单面对,简单思考;

第十四,把仇恨化成感恩

第十五,学会布施;

第十六,勿比较、不计较;

第十七,淡薄名利财色;

第十八,经常审问自己,内心当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十九,明白财富来自内心真正的喜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同修。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关于贤宗法师

贤宗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贤宗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贤宗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贤宗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