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人生法则三种:奉献 使命 心量


快乐人生法则三种:奉献 使命 心量

贤崇主讲,杨柳整理

2010\7\讲于义乌剧院

尊敬的企业家、诸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如何成功、如何修身、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保持内心的快乐”。

一、舍得的奥秘

今天的讲座,核心便是两句箴言。

第一句话是“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这句话启示我们,在这世上做任何事,都要学会付出;当你付出时,才能够得到无尽的回报。按照一般的逻辑,当你的名、利、成功与事业,累加起来愈多,你就愈是成功。然而按照佛家的思想,却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当你内心对物欲的追求仅为零时,你所产生的力量反而会呈倍数增加。这就是舍得的奥秘,看上去分明是牺牲与舍去,而实际上却能够收获内心最大的欢欣。

正如大海潮汐涨落的过程。如果说,今天海上日间翻涌的风浪是你对他人无所保留的付出,那么夜间令人无限欢欣的至静则是你无尽的福报。退潮的海、宁静的海,看上去似乎什么也不曾得到。然而这看似为零的追求,却孕育着更大的潜能。它在夜间静静吸纳天地的灵气,享受月色清明的赐予,而这凝神的静气却能够形成明日更盛的潮水,带来无尽的宝藏。直到有一日,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在付出时,他人与自我的利益、追求,竟然能够合二为一。这种退守于安宁的心境,才是一种真正自我激发的力量,是由更高层次的自我认同、强烈的使命感而产生的极大激情。“得道者多助,失道则寡助”,而这“道”本身就应是包涵有对他者的给予和付出的。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总统华盛顿之口,美国的整个历史也正是按照这句话衍生而来的。关于这句箴言,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韩国的某位总统当选时,国内一著名企业想赠予他一份珍贵而意义深远的礼物。他们甚至组织了一个团队,专门研究该送何物最为得当。该企业委托英国一个著名的研究所,寻找最为珍贵的礼物。研究所的学者们极目世界上各位伟大的总统,最后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的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该研究所认为,华盛顿是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随后,他们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寻找根源:为何华盛顿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呢?学者们将他的成功归因于一个小小的故事。传说,在华盛顿七八岁时,他很想要吃苹果。于是他自己在后院种下了一棵苹果树。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你想要让你的果树长得更茂盛,结出的果实更香甜,你就应当将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而且要经常给它浇水施肥。”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以这棵树为例,教给了他这句誉满全球的箴言:“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美国正是以这句话作为其权衡国民人权、人性的标准,可见它的影响实在非同一般。现在让我们一同把这句话高声诵读一次吧:“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后来,韩国的企业正是把这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了新任的总统,而总统也正是以这句话为依托,渗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最终使得韩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而当我见到这句话时,也第一时间被它所触动,故而将它记录下来,贴在汽车的方向盘、手机屏幕及电脑屏幕上,每天看它,反复参省。为什么我要将这句话珍存而且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呢?你们或许会觉得这话微不足道,但请相信,这话能够给人极大的心灵能量。

两年前,我在给安利公司上课时,也曾告诉他们:“当你愿意不断将爱奉献给他人时,他人才会愿意将无穷的爱回馈于你。”如果我们总是为了一己得失、私利与欲望,而同他人交往,那么别人怎会愿意与你交往呢?你们细心观察便会发现,你们身边的成功人士以及受人尊重的人,他们都很有奉献精神,总是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但当许多人刚开始创业时,总是想以一分的付出得到十分的收获,实现所谓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他们总想从质量、人工、产品各方面不断地减低成本,以至于客户所拿到的产品并不能让他们满意。那么请问,这样客户会来与你合作几次呢?一次、两次或者三次,我想总是屈指可数。实际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道理,但是人受到自身的局限,往往解读不透它。你们可以回顾历史,仔细想想每一位青史留名的圣贤、伟人,他们所拥有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也即是奉献。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做出了贡献,所以人民才能够记住他们,历史也才能够铭记他们。

你们更可以对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做一个观照,除了那些国家控股的企业之外,其它的私营企业之所以能够跻身五百强,无不是依靠它的魅力、产品、口碑而建树起来的。如果你在朋友中、你的企业在产业中一直无法受到认可,你有没有从自身寻找过原因呢?如果不懂得反思,那么往往会让很多事情在不明就里之中失败而抱憾终身。

想想沃尔玛吧,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提供了优良的货品保障,它将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货品汇集起来,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正是由于它用心在产业中为人类做出应有的奉献,它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与巨大的声誉。

那么我们也应当回头想想,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否也给人们带来了这样的方便呢?是否也能够切实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呢?如果真的也是如此,问心无愧,那么相信我们的企业也会成为业内的翘楚。相反,如果一味地为自身谋利益,做不到为他人奉献的话,那么终将危害到自身的生存。这就是事物存在的基本规律。因为这个世界是共情的世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环环相扣,利己和利他之间不应当存在过于鲜明的分野。就如同我与一个朋友交往,总希望把他所有的钱都装进自己的口袋;与他人合作,总希望他人亏本倒闭,自己获得巨大的利润,这怎么可能办到呢?

我有一个朋友,在宁波经商本来非常成功,甚至买下了那里的整栋大厦。但由于一念之差,对他朋友炒股得来的七千多万起了贪念,要据为己有。后来他的朋友就通过种种手段,冻结了他在银行的所有资金,最后使他损失了几十个亿,现在企业运营举步维艰。这就好比是我们去游泳:当我们把水往中间拨的时候,水就会往两边流去;然而当我们向两边拨水时,水反而向中间聚拢。这就是关于他人与自我相处之道的形象比喻。当我们把爱大量奉献给他人时,实际上得到最多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你们还觉得荒谬吗?如果你开了一家店铺,处处为客户着想,为他的消费需求考虑,就会发现你的店铺会有越来越多的稳定客源。以心为基础的口口相传,要比虚假的大幅广告可靠得多。销售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不断地把物品卖给别人,而是让每一个客户成为你的销售者。所以,最重要的仍然是奉献。

这就是“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希望你们把这句话记录下来,日日诵读、参悟,融于实践,你就将发现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会越来越顺利。在家庭中,如果你和自己的父母、子女、伴侣关系不好,也是因为你总是自私,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总是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总是希望他人服从于你,这样就会使得关系越来越紧张。如果你试着从他人的立场、角度来进行思考,人际关系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当我们每个人都退一步,保持一点距离,学会理解他人、赞美他人时,关系就会很和谐。

有这样一个故事,冬天的时候有两只刺猬,因为太冷,想相依取暖。但是因为它们的身上全是刺,靠得太近会被对方刺伤,离得太远又达不到取暖的效果,那么它们怎么办呢?它们就会寻找一个最适合的“距离”。这个距离利人利己,是审美的,同时也是实用的。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之中能够保持这个合理的距离,那么相信你会达到完美的和谐。

又像大海上有两艘船相撞,如果是两艘空船,就相安无事;如果一船有人,一船无人,也无事,因为没有争执的对象;但是如果恰巧两船都有人,那么势必是一场大吵。因为谁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对方不慎撞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你想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成空船。让任何“有”到你身边变成“无”,任何“丑”到你身边变成“美”。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宰相肚里好撑船”。当他的胸量大到想大海一样可以任意行驶时,才可以包容一切,宽宥一切。反之,如果他人稍有不好,我们便不能容忍,就会觉得难受。所以高度决定智慧,奉献决定人生。

如果我们站在此地,只能看到如此之高度,领略如此之风物;但是如果我们站到屋顶上会怎样呢?在飞机上看到的会怎样呢?在太空上看到的又会怎样呢?在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了。大的智慧需要心灵的高度,在下的,是不能够知道的。假想你在太空看到的情境,你还会看到你自己吗?你还会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权衡一切、判断一切的万物之灵吗?恐怕那时你所看到的地球,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吧。

所以,也请大家谨记这样的思维方式,随时审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不妨常问自己,我是谁?我有多少能力?能做多少事情?我的企业处于怎样的处境?在这时代中我在哪里?在家庭中我是什么角色?在朋友眼中我又是怎样的形容呢?虽说“我是谁”是佛教禅宗对弟子心灵的启发,但是我发现,它适用于每一个人:如果你是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如果你是孩子,如何长养父母?

如果不清楚自己是谁,那么你既容易狂妄,也容易自卑,更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来去的路。所以应该常问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在哪里?往哪里去?

就像今天你坐在这里听课,是想要明白一些知识,获得一些启示;那么就不应该心游在外,就应当凝神专注自己当下所作的事情。如果不能够明白自己,时间就会在无形中浪费。在这几年,我逐渐感受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时间。时间如水流逝,一刻也不得停歇。它流动、不永恒,因而格外珍贵。但是,我们往往又会在各种场合浪费各种时间。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谓不成功也就是把最珍贵的东西浪费掉,那就是时间。如果我们的精神和毅力不能够坚持到最后,我们就会成为芸芸众生,一生碌碌营求而无所了悟。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幸、苦恼、忧虑、担心?就是因为不知道我是谁,更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在懵懂与无知中蹉跎一生,甚至临终之时也不会明白自己一生的所为。许多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就是因为他不去思考自己是谁。这样的人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更没有未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时时思考。

每个人都想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目标去奋斗,然而如果你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往哪里去呢?国外的许多商业经理会注目于理解别人,然后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这与《孙子兵法》所谈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内涵是一致的。如果敌人比你强大,你怎样去保存自己的实力呢?如果你有自己的优势,又该怎样去战胜敌人呢?这都以了解自己、了解敌人为基础。如果在市场中,我们对于别人所做的事情一头雾水,那么纵然你现在获得财富,这财富也不会是持久的。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市场在变,当一切如水流动,而你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一味地固守自己陈旧的理念,那么终会被淘汰。

如果你是企业的掌舵人,我建议你去看看世博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必须了解世界未来科技的发展。正如我在《2050年》一书中所看到的,人类的科技将在未来发生不可预估的变化,而你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大势有所思考。

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最终仍然还是要注目于“奉献”。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为了他人积极奉献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上海读书,原本身体很弱,几乎要休学。我告诉他说,你在学校里,要想办法当上学生会主席,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在两年的时间内,他果然当上了主席,不但自己的身体好了起来,而且成为了他们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奉献的力量是巨大的,被需要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当你是为了别人而活的时候,当有许多人需要你时,你的人生才真正地具有了价值。不要以为帮助别人就会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失去了许多寻找快乐的机会,实际上,当你帮助别人时,受益最多的便是你自己,最快乐的也是你自己。

所以我今天一再与大家分享关于奉献的箴言:“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二、使命,缔造成功

接下来,我要与大家分享今天的第二句话:“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这句话出自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念诵两遍。

如果一个人活着,他有目标,有愿景,有伟大的使命感,那么他的一生必然是辉煌的。周恩来总理讲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便是伟大的使命感。当我们做企业时,如果能够想到我的企业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一粒螺丝钉;那么你还会为了工人的流失而感到苦恼吗?还会为了利润的淡薄而忧虑吗?还会为了自己暂时的所得而沾沾自喜吗?想必是不会的。

你应当要想到自己的存在是整个社会运转的一个点,是全局中的一粒棋。你应当要有这样的胸怀、气度、感知,应当要有这样的使命感。什么是“使命”呢?你应当要想到,所谓使命,是要将自己的命都“使”掉。这样所产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最近出版了《活法》一书,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他坚持以下几个理念:厚德、正念、利他与坚持。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在未来的人生能按自己的愿望活着,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就请时刻记住稻盛和夫的这几个字吧。

各位看过《康熙大帝》吗?他刚登基时,曾经将他所要完成的宏愿写下来,日日参看,最后在他身上形成了巨大的能量,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今天所说的话,大家可能在无数的场合听到过很多次,但为什么许多人至今还在原地踏步、没能产生力量呢?

今天我引用稻盛和夫的话,并非是要卖弄学问,而是因为这些话真正触动我的心灵,于是我记录下来,日日参省与践行它。在稻盛和夫看来,管理企业无疑是简单的,仅仅就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说做人要有德行,用德行去管理你的企业,尽量地利益他人、奉献自己,然后即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我们学习了许多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切身的实践,一切的理论都只是空谈。

正如同我国古代《中庸》一书中所提到的“学问思辨行”,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不就是如此的简单吗?管理企业的过程不也是如此吗?学习他人,追问其成功的要旨,思考它的精髓,辨识它、理解它、消化它,最终化为自己的实践。听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行动。很多时候,都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罢了。怎样区别“不能”与“不为”呢?正像老子告诉我们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使命结合起来,以使命为纲领,将自己所懂得的道理付诸于行动。只要使命确定了,就应该按照使命,坚持做下去。

我以前在普陀山佛学院教书时,一个年长的老师父圆寂以后,人们一起描述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最后发现,他所做的事情,归结起来,可能只有四到五件。这时候我深有感触,我想,人生那么短暂,我的一生不一定能做那么多事情,可能一生只是完成一件事,人生就不算白走一遭。

现在有许多企业,今天做超市,明天做房产,后天做美容,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结果呢?往往一事无成。

因此,我想告诉各位,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他的人生理想是清晰的,他的人生信仰是坚定的,他不会随波逐流,无端地改变自己的心志。

三、快乐人生的座右铭

最后,我想说解十六个字:“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这是我自己的座右铭,与在座各位分享。这几年来,我们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王老吉、华立集团、奥康集团讲过许多课,这就是我这个特别的出家人所一直做的事情。今天在这里讲课,也是因为我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感受,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我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

而这十六个字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总结,也是我未来修炼还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先说“打开心量”。当我们的心量很狭小时,即使今天出现了一件很小的事,我们也为为之难过、为之忧愁、为之起恨。就是因为你不断地放大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以至于觉得这事情无限大,无限重要,结果度日如年。而正确的做法呢?我们应当不断地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缩小。试想,如果你的一生可以活八十岁,那么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在你的一生中又算得了什么呢?简直是不值一提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放大它,因为一件事,而不再去想过去,不再去想未来呢?为什么我们要为了一件事而与自己的亲人、至交发火呢?不就是因为人生的心量不够开阔吗?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把自己的心量修得如同“虚空”一般开阔,那么你的人生必是快乐的、辉煌的。

再说“放下自我”。认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因为我们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当我们总是在考虑自己时,许多的行为就会受到限制。正如同是将被关在斗室之中苍蝇,它飞不出四围的墙壁,因而打乱了自己的步伐,它不再能够寻找到生命的缝隙。而人呢,如果不放下自我,也就是给自己设置了很厚重的心墙,让自己处处受限。我们应当记住,帮助别人、利益他人,得到最多的会是你自己。反之,一味着眼于一己私利,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今天在座的各位,如果大家都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你周围的人将会喜欢与你相处,最后反而可能成为他们的领袖,未来的人生更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尽量用真爱去帮助别人,不要把自己的“利”字看得太重。

第三句“活在当下”。正如今天大家前来听课,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听课,心却不在这里,你就会感到十分痛苦,没有一点收获。你会一味地抱怨、一味地排斥,认为一切都是味同嚼蜡。当下是人生中最特殊的时刻,当你揽镜自照,当下的自己永远比下一刻的自己要年轻、要美丽,这就是当下的奇迹、时间的奇迹。它是过去与未来的转折,你要明白从哪里来,要明白到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明白你在哪里。从前我们在企业讲课,会要求企业的员工每五个人分为一组,每组推选出组长。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有的员工在积极地争取,而有的则抱胸坐在一旁,一语不发。作为领导者应该明白,那些不能够积极融入当下的人,他们在做事的积极性上必不会很强,你交给他十分,他可能只会完成三分。活在当下,这是对于生活态度的基本考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激发自己的能量,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就是“奉献真爱”。我们要把自己的阳光、能量、包容、真爱不断地奉献出去,奉献的越多,人生就越辉煌。自不待言,这就是人生的至理。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所以能够在三年之内完成四千万的工程。之所以能被邀请到各个企业、大学去进行分享,也是因为我们的这一理念得到了认同。我们的禅修班也因为这种理念,倍受欢迎。

今天的分享很简单,但是我认为,有缘一面就足够了,无论是今天所说的任何一句话,甚至两个字,如果能够坚持运用到生活当中,相信你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记得时时审问自己:我做了多少?生活中要有改变不是靠别人,就是依靠自己。如果你们真的认同我的观点,你们就请从身边做起,今晚离席时,请把身边的垃圾都带走。

谢谢大家。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贤宗法师

贤宗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贤宗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贤宗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贤宗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