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如毒气


谈起欲望,世人常会联想到清心寡欲的出家人:剃除头发,卸下一切妖娆装扮,甘愿守持世人看起来几乎不尽人情的戒律,吃着毫无荤腥而又乏味的“菜”,念着没人听得懂的“咒语”,还要莫名其妙地盘腿好几个小时。这些人,到底怎么活?为了什么而放弃外在的一切物欲享乐?难道他们没有欲望吗?

面对这一连串的质疑,在学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二后,才明白了佛教对欲望的态度是什么,才懂得了如何给世人解答。佛教反对纵欲,但也不主张禁欲,而是鼓励善法欲。纵欲会让人不断膨胀,从而失去心智;禁欲只会带来无益的苦行,从而偏离正轨;善法欲则会给人完善人格的动力,从而成为高尚的精神追求。

人在世间,是揣着欲望而来的。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也是最大的诱惑。因为强烈的欲望,使人容易走上偏狭的人生。儿女情长的欲望让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钱利益的欲望让人迷失原有的锐利,权势地位的欲望让人蒙蔽道德的良知,等等。

在当今喧闹浮躁的环境里,人类的欲望像毒气一样,在时空中迅速蔓延开来,其中表现最为强烈的当数对金钱和名利的欲望。人们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于是就折腾,为了赚钱,熬夜加班;总以为身体好,于是就放纵,为了虚名,忙碌不断,直到生命衰竭,油尽灯枯,才想起健康的重要。

欲望吞噬着人们的心智,使得人们糊里糊涂地用前半生的健康去换取眼前的金钱,却要用后半生的金钱去捡回先前的健康。只可惜,金山银山也买不到身体原件,房子车子也比不上健康平安。

作为佛教徒的我们,依然也有欲望,但因了知欲望会带来无穷的过患和无尽的痛苦,才选择弃俗从僧,踏上寻找真理之路,寻觅幸福与快乐之旅,用智慧之光驱散蛊惑人心的欲望鬼魅。

所以,佛法将欲望分为三种类型:善、恶、无记。凡夫对欲望的贪著无穷无尽,得不到就痛苦,甚至因此犯罪。得到了又害怕失去,焦虑、恐惧。佛教鼓励善法欲,希望善法欲成为生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比如“我要解脱”“我要成佛,要帮助众生解脱”,既是修行的目标,也是持久的动力。怎样才能建立善法欲?这就必须接受智慧的文化。

在声闻乘修行中,首先要发出离心,即出离五欲六尘的愿望。《百法明门论》中的五别境是“欲、胜解、念、定、慧”。,其中也以“欲”为首,这是迈向解脱的动力。

在菩萨道修行中,则要发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建立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只有了解欲望的不同属性,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并加以引导,让这一心理为修行服务,而不是被烦恼所用。

除此之外,佛教还提倡“少欲知足”。因为少欲知足是幸福人生的保障,少欲知足是保护环境的手段,少欲知足是修行解脱的助缘。这一系列益处,我们怎能不去追逐呢?

因此,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向上的力量,也可以成为让人们堕落的源头。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贪的欲望,莫为它所驱使。如此,内心才能住于善法欲中,一路上不为外物所惑动、所引诱,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少一分欲望,少一分牵挂,少一分修行路上的羁绊。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激发善法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在放下一己私欲的同时,对一切有情建立无尽的悲愿。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关于心行成长

心行成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行成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行成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行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