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出家的价值与意义


出家的价值与意义──2014年2月4日(正月初五)剃度典礼开示

剃度文疏

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

爰起大悲心,献身净土门。

恭维

佛历二五五八年元月五日,亦即公元二○一四年二月四日,净机、净真、净欣、净愍等佛子,自动发心出家。是乃法王添孙,诸佛赞叹,龙天欢喜,足堪庆贺。若问出什么家,为何而出家?今曰:

为出世俗家而过佛门的生活,

为出三毒家而过梵行的生活,

为出五欲家而过无染的生活,

为出三界家而过安乐的生活,

为出六道家而过逍遥的生活,

为出生死家而过永恒的生活。

此之出家,甚为可贵,亦属稀有。然,此之出家,尚是小乘根器,未入大乘法门;上未契佛心,下不悲众生;是乃焦芽败种,佛所喝斥。

今之出家者︰

乃由不忍众生长劫轮回之苦,头出头没,无有出离之缘;

亦由不忍弥陀慈悲救度之法,衰微至极,缺乏弘扬之人。

因而油然发起大悲之心,出世俗之家,入净土之门。

扩展小我成大我,推广小爱成大爱。

上弥陀至高无上的班,领弥陀无量功德的饷,服广大无量众生的务。

无后顾之忧,以弘扬弥陀救度法门为天职;

有全心之志,以引导众生往生净土为誓愿。

为弥陀之手脚,做众生之慈航。自信教人信,同生极乐国。

如此之人,佛陀赞言︰芬陀利华;祖师释云︰上上人、稀有人、最胜人也。

此之人生,乃是最有价值之人生;此之生活,乃是最有意义之生活。

今日为汝等举行剃度之仪,谨于弥陀之前以偈颂曰:

为弥陀尽形寿,为弥陀献身命;

为众生挡地狱,带众生归故乡。

首先,恭喜汝等善男子善女人,今天发大志愿,剃度现出家相,进入佛门,乃是诸佛赞叹、龙天欢喜、大众庆贺的日子。对你们来讲,今天是你们一生之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日子。以前种种譬如昨日已经过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重新开始。出家是一辈子不变的生活,出家是内心真诚的抉择。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剃度仪式,没有排场,毫不热闹,也没有敲打唱念,也没有诵经拜忏,只有虔诚地专称弥陀佛名,可说最朴实;但也最实在,因为凡事不尽在外表,根本在于内心,所谓“诚于中形于外”。“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我们发起一念真诚之心,诸佛菩萨都知道,龙天护法冥界众生也都鉴照了。

有人问,出家是出什么家?为什么而出家?就这个问题,我简单写了一份剃度文疏,就是刚刚在弥陀之前所诵念的。我来就这张文疏稍微解释一下。

“为出世俗家而过佛门的生活”

一般来讲,世俗的家就是有父母、夫妻、儿女,有职业,有朋友亲属的交际应酬,需要为自己的职业奋斗才能够丰衣足食,需要应付亲朋的应酬才能克尽人伦。现在出了家,远离了那些的种种,过着佛门寂静淡泊而修行的生活,所以是出世俗的家,过佛门淡泊修行的生活。

“为出三毒家而过梵行的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凡是凡夫,都有贪瞋痴。凡夫的定义是什么?就是贪瞋痴的众生。因为有贪瞋痴,所以造罪造业,受苦受难,轮回六道,无穷无尽,可以说非常的悲惨、痛苦。所以要进一步出三毒的家,也就是过梵行的生活。梵行就是无欲的生活,守戒的生活,来降伏三毒,乃至断除三毒,才能了脱生死,进入涅槃,得永恒的自在的人身生命。所以说“为出三毒家而过梵行的生活”。

“为出五欲家而过无染的生活”

我们由于内心有贪瞋痴的三毒,逢缘遇境的时候势必会造作贪瞋痴的罪业。同时,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从出生到老死,都在追求五欲──财色名食睡,被五欲所沾染,被五欲所束缚。现在要出五欲的家而过无染的生活。

“为出三界家而过安乐的生活”

佛陀在《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不管是欲界,或者是色界、无色界,具足五戒十善,深入禅定,但还是在轮回之中,还没有出离生死。将来的果报,有可能还会堕落三恶道。所以佛陀在经典上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后还堕三恶道中。”又说:“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由此可知,即使上生为天人,还是不究竟,还是不安乐,还是如同在火宅之中,令人甚可怖畏!今天出家乃是为出三界家而过安乐的生活。

“为出六道家而过逍遥的生活”

我们从旷劫以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随业受报,毫无自由——当堕地狱的时候想离地狱而不能自由,当堕畜生想离畜生之道而不能自由,一直在六道当中。或者堕地狱、饿鬼、畜生,或者出生为人、天,永远流转不能自由,不能自在,不能逍遥。现在乃是为出六道轮回之家,而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为出生死家而过永恒的生活”

凡夫众生的生命都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今生出生为人所过的岁月寿命,长则百岁,短则十几二、三十岁,乃至一出生就夭折者也有。即使上生天界寿命百千万岁,乃至八万大劫,最后还是落入空亡,继续轮回。生命不能永恒,现在为出生死之家而过永恒生命的生活。

“此之出家,甚为可贵,亦属稀有”,这样的出家很可贵。所谓出家者,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也。可以说很可贵,很少有的。

但是──“然,此之出家,尚是小乘根器,未入大乘法门”。

为什么?“上未契佛心”,也就是说这不完全符合佛的本怀;“下不悲众生”,也没有悲怜其他广大的众生还在轮回。我们既然能够度脱,也要能够度脱他人。

“是乃焦芽败种,佛所喝斥”,佛陀在《法华经》喝斥小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脱不度他人。这样的小乘不能成佛,犹如已焦之芽,已败之种,不能开菩萨之花,结成佛之果。所以是佛所喝斥的,目的是要他们回小向大——回小乘之心,向着自利利人的菩萨道。

“今之出家者,乃由不忍众生长劫轮回之苦,头出头没,无有出离之缘;亦由不忍弥陀慈悲救度之法,衰微至极,缺乏弘扬之人。”

我们现在在净土道场出家,所怀抱的精神有两点:第一点,就众生来讲;第二点,就弥陀来讲。

就众生来讲,是不忍众生长劫轮回,旷劫以来一直轮回到现在,在这当中头出头没——头出就是出生为人,头没就是堕落三恶道,一直到今生今世还没有能够出离轮回,而且可说也不可能有出离的力量和机缘。这是就悲愍众生来讲。

再是就不忍弥陀的法衰没来讲。佛法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有各个宗派在弘传;但其实唯有弥陀救度的念佛法门才是能够让我们今生今世解脱生死轮回的法门,才是我们都能够做得到的法。《大集经》里就有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意思就是说,在这末法时代,即使千千万万亿亿的众生精进修行,但是难得有一个人获得成就;只有依靠念佛才能够度脱生死轮回,往生成佛。因为其他的法门都必须依戒定慧才能解脱生死轮回,尤其必须广行六度万行才能究竟成佛;但这是我们末法时代悠悠凡夫所做不到的。如果是念佛,大家都能做得到,有嘴巴就能念佛,有心也能想佛。念佛想佛的众生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因为阿弥陀佛就是为了救度十方众生而发愿成佛的,就是为了救度众生而浩浩荡荡存在这宇宙当中的。

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日日夜夜,一直在呼唤我们让他救度。让他救度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如此而已。我们有心,就能够有愿生之心;我们有口,就能专称弥陀之名。所以念佛每一个人都做得到,即使哑巴也能心中念佛,即使鸟兽、鹦鹉也能跟人念佛,乃至听人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可说念佛是最简单、容易,又是最殊胜、高超的法门,在方法上简单,在境界上殊胜。

“因而油然发起大悲之心,出世俗之家,入净土之门。”

由于对众生的悲愍,对弥陀救度的感念,因此发起大悲之心,出世俗的家,入净土的道场。

“扩展小我成大我,推广小爱成大爱。”

我们一个身体再怎么样得利益就只是一个人而已。如果献身出家,弘扬弥陀救度,那么我们的精神,这一个“我”,无形中就扩大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己弘扬的利益,每一人每一人可以说是自己生命的延伸,岂不是扩展小我成大我?

“推广小爱成大爱”。不出家,住在家里跟父母恩爱,跟夫妻恩爱,跟儿女恩爱、六亲眷属恩爱,那只是短暂的、狭小的。为什么?所谓“父母恩深终须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又说:“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这种恩爱很短暂,而且死了之后就各自分开,难得相聚。就像《无量寿经》所讲的:“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地藏经》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这是人生最大的一种无奈。

有谁不想眷属长厢厮守,恩爱永恒?所谓“夫妻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所以人生的聚合就是一个缘,缘来则聚,缘尽则散。而且这个缘往往不是报恩就是报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如果没有这样的业缘,凭什么会相聚在一起呢?

每一个人,没有不爱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的,没有不希望家亲眷属永远团聚的。那要怎么办?就是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家人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永恒生命的地方,是自在安乐的地方,永不离开的地方,所以就能在极乐世界相互团聚。然后互相携手,倒驾慈航,广度众生。假设现生的父母、兄弟、儿女不晓得念佛往生,乃至生生世世以来的父母、兄弟、儿女、六亲眷属还在恶道轮回,那我们势必要先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往生极乐世界当下了脱生死,往生极乐世界就能跟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往生极乐世界就能扩大心量,跟阿弥陀佛具足四十八大愿,就有阿弥陀佛一样的慈悲、智慧、愿力、神通,然后倒驾慈航,来救度自己生生世世,乃至今生今世的父母、儿女、六亲眷属。这岂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吗?所以说要“扩展小我成大我,推广小爱成大爱。”

儒家也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亲亲而仁民,仁人而爱物”,要“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都已经有这样大乘的悲心精神了,何况我们现出家相的佛子?

如同《礼运大同篇》所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这一种大同的精神,其实就是我们佛门的精神。佛门不为自己,都是为了大众,一切都是均等的,一切都是利他的,不自私自利的。我们就是要这样,“扩展小我成大我,推广小爱成大爱。”

“上弥陀至高无上的班”,我们上班,如果能上弥陀的班,这个班是至高无上的。

“领弥陀无量功德的饷”,我们领的薪水,如果在社会上顶多几万块,或者十几、几十万而已;那我们领弥陀的薪水,那是无量的功德的。

“服广大无量众生的务”,为广大众生服务。

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出家,上班的话,就是为公司上班,为社会上班,然后一个月领一些薪水,为家里几个人服务而已。这样价值不高。现在,为弥陀上班,为众生服务,领阿弥陀佛的薪水。怎么为弥陀上班呢?就是推广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当阿弥陀佛的手脚,做阿弥陀佛的事情,就是上阿弥陀佛的班。阿弥陀佛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大众。我们就向大众推广这个法门,虽然没有像在社会上班一样领薪水,但是我们的功德薪水却是无量无边的,让我们服务的众生也是不计其数的。

“无后顾之忧,以弘扬弥陀救度法门为天职;有全心之志,以引导众生往生净土为誓愿。”

出了家,没有家累,不必应酬,才能够无后顾之忧,一往直前为大众来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门,也才能全心全意来为众生做事。所以“说无后顾之忧,有全心之志”,来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门,引导众生往生净土,以这为我们的天职。天职就是一生下来,本身就应该去做的,责无旁贷的。那我们出家,出家的本分是什么?所谓“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这是我们的天职,责无旁贷,而弘扬弥陀的法门也是我们的誓愿。

“为弥陀之手脚,做众生之慈航。自信教人信,同生极乐国。如此之人,佛陀赞言︰芬陀利华;祖师释云︰上上人、稀有人、最胜人也。”

能够这样的话,佛陀称赞我们就像芬陀利花一样。芬陀利花是用来赞叹佛的,意思是说,我们如同佛那样。善导祖师就解释说:是人间的上上之人、稀有之人、最胜之人。

“此之人生,乃是最有价值之人生;此之生活,乃是最有意义之生活。”

人生的大事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价值是什么?人生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都在这里面。人生的大事就是生死轮回。人生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死轮回。净土门的出家人更是要把弥陀救度众生的法门推广出去。所以对我们出家人来讲,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自信教人信,解决自他生死轮回的大事。也唯有这样的人生才是至高无上,最有价值的人生;唯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今日为汝等举行剃度之仪,谨于弥陀之前以偈颂曰:为弥陀尽形寿,为弥陀献身命;为众生挡地狱,带众生归故乡。”

我们出了家,为弥陀一辈子尽形寿献身命,目的就是为十方众生挡地狱,挡三界、六道轮回,然后引导大家一起归向极乐世界的家乡,获得永恒自在安乐的生命。

这是这一张“剃度文疏”的内涵。

接下来,出了家之后,希望你们除了刚刚所讲的“自信教人信”为自己的天职誓愿之外,对我们的宗风俗谛十条,一定要滚瓜烂熟地背下来,同时要常常思维。也就是要“对弥陀恭敬信顺,恩慈体贴,谦卑柔和”“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同时要“自觉愚恶过于他人,所以毫无资格计较他人”。因此绝对不可以说是非,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也不要听是非、传是非,对于是非也不去计较。要能够“肯吃亏不计较”,“凡事都为他人设想”,要能够“分怨共过,让美归功”。

还有,《触光柔软》后面的附录也要多看,尤其是《修心八颂》,同样要滚瓜烂熟地背诵下来。还有公布栏所贴的背诵法语,几条而已,也要背诵下来。此外,对于我们教团的规约要确切遵守,不要违犯。

最后,还是恭喜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