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J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

我们常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说无论身处何时何境,都不会受到内缘外缘的影响。所谓八风,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世间的“八风”那是相当厉害的,不要说名利色相,就是一般的“誉”,相信九成以上的人遇到它都吃不消。为什么吃不消?因为我们都喜欢听好听的——当然我们也深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是事到临头,总是把持不住自己。“拍马”早已发展成一门“秘笈”级别的学问,如运用得好,即便是孔子再世,也禁不起“阵阵马风”的熏染,开始飘飘然了。

佛陀对世间虚空之中的种种“风”,进行过深入的观察。他将这些风归纳为多种,并借虚空之风作出很好的譬喻。他说,“譬如空中狂风卒起,从四方来,有尘土风、无尘土风、毗湿波风(普遍吹起之风)、鞞岚婆风(吹于高空之风)、薄风、厚风乃至风轮起风(旋转风、龙卷风)”,当我们“身中受风”时,就会生起种种感受,所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些感受,就像虚空之中种种风起一样。如果我们意志不坚定,或者没有很好的自我省察能力,就很容易自寻烦恼。佛陀将这些“受”划分为多种,总的归纳为三受,即“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在这个基础上,佛陀又细分为“心、食、贪、出要”四个类型,所谓“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乐心受、苦心受、不苦不乐心受,乐食受、苦食受、不苦不乐食受,乐无食受、苦无食受、不苦不乐无食受,乐贪受、苦贪受、不苦不乐贪受,乐出要受、苦出要受、不乐不苦出要受”。

对于这些如空中之风的种种受,我们应该秉持何种心态呢?佛陀教导我们说,“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倾动,于此一切受,黠慧能了知”。在这里,世尊教给了我们修学的次第法门,主要有三点,第一,要做到“勤方便”,就是要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修习多锻炼自己,不要使自己身心放逸,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平时没有时间去学佛修行——事实上这是狡辩之辞,“工作忙”与“学佛修行”并没有实质性冲突,“搬柴运水悉圆通”,“忙”本身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第二,要心怀“正智”,时刻保持这份正智,不要让邪智占了上风。现实中的情形往往是,有些人意志不坚定,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自己修行遇到障碍,或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时,就会心生退转,或者转修他宗,这都是缺乏正智的结果。第三,要拥有“黠慧”,在心中使智慧常存,学会并善于观察与分别(针对烦恼与心念,包括自己的行为言谈举止)。“黠慧”不是小聪明,不是投机钻营,而是一种了不起的大智慧。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曾讲到过“五度为盲,般若为眼”,纵然我们行菩萨道(抑或是自己本份修行事业),都需要有“黠慧”作指引。黠慧像茫茫大海中航行中的航标灯,时刻指引着我们正确航行。在修行道路中,如果没有“黠慧”作指引,哪怕是我们作再多的努力,也是事倍功半,甚至白费功夫,毫无成效。因此,对于世间诸风诸受,我们要记住上述三点,真正做到在“八风”面前,我们犹如磐石般岿然不动。(9月20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