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C 第547经(宿士经):本经叙述何为真正的“宿士”。


第547经(宿士经):本经叙述何为真正的“宿士”。

何谓宿士?一般是指老成饱学之士。当然,从传统意义上讲,既为“宿”,一是指男士居多,而是有着年龄界限,年纪轻者则不大会被人尊称为“宿士”;三是有一定的学修涵养,斗大字不识一箩筐,恐怕也没有“宿士”之说。我们常说“禅门耆宿”,耆即老,说文称“六士曰耆”,看来还是有年龄限制。从这种意义上讲,古印度对于宿士认识,与中国古代也大致相当,本经开篇就谈到这个问题。

在某一时期,有众多比丘集于祇树给孤独园的食堂,在干什么呢?“为持衣事”,即大家都在商量着如何缝制三衣的事情。按照佛教古制,比丘们在夏安居结束之前,都有一个集体缝制三衣的聚合活动。等三衣都缝制好了,大家便可以外出云游,各奔东西。有时候佛陀还亲自缝制衣服,也帮助其他比丘制衣,这些事在原始经典中多有叙述。

正当大家议论正浓时,有一位梵志“年耆根熟”,诣食堂所,“于一面拄杖而住”。老人家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诸比丘也见到了这位老者,也没有主动向他打招呼。老梵志见状,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便语诸比丘言:“诸长老!汝等何故见老宿士不共语问讯,恭敬命坐?”言下之意,是指责师付们不讲规矩,不尊重老人家。

此时尊者摩诃迦旃延在座,他听后对梵志说:“我法有宿老来,皆共语问讯,恭敬礼拜,命之令坐。”意思是说,在佛法中的确有尊老的传统,即凡是有耆宿大德前来造访,大家都要客客气气地上前打招呼,然后恭敬礼拜请其上坐。

这位老梵志一听,说对呀,你们既然知道这个规距,为什么见到我还不理不睬的?“我见此众中无有老于我者,不恭敬礼拜、命坐,汝云何言:我法见有宿老,恭敬礼拜,命其令坐?”——这岂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然而迦旃延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老梵志所说的“宿士”,与佛教里“宿士”含义却毫不相干。迦旃延说:“若有耆年八十、九十,发白齿落,成就年少法者,此非宿士;虽复年少年二十五,色白发黑,盛壮美满,而彼成就耆年法者,为宿士数。”这里所讲的“宿士”并不能单纯将年纪作为衡量标准。八、九十岁的老者未必具备宿士的资格,而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有堪当宿士的称号。那么衡量宿士的最主要标准是什么?经中给出明确的答案:

“有五欲功德。谓眼识色爱、乐、念,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爱、乐、念。于此五欲功德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若如是者,虽复八十、九十,发白齿落,是名成就年少之法。虽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于五欲功德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渴,若如是者,虽复年少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成就老人法,为宿士数。”

从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对于“宿士”的要求很高,仅凭一把年纪就想被他人尊称为宿士,实在过于勉强。因此这位老梵志闻迦旃延言后,也自知资格差得远,便说:“如尊者所说义,我自省察,虽老则少;汝等虽少,成耆年法。”所谓“有志不在年高”,用在这里也是十分恰当的。(11月8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今天在座的人,90%以上都是学习佛法的,而且有些人学了很多年,这是非常坚强的。虽然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了一系列障碍、困难以及命运的坎坷等,但都没有倒下去,还更加..

说老实话,修净土的人多,会念这句佛号的人不多,为什么?他没有把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他没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没有把名闻利养念掉,他没有把贪瞋痴慢念掉,就不会念..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认为:人死后必然会先受审判。例如:民间的道教,相信人死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判;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后,万民匍匐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静候上帝的审..

佛法无比,妙不可言!你想发财、你想升官、你想长寿,能不能做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谁给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把佛法教给你,你自己依这个方法去做,就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十方诸佛太多太多了,你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别的佛?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照《弥陀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四次劝导我们念阿弥陀..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