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G 第466经~468经 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


第466经~468经:此三经与上述465经,都是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

在此三经中,罗睺罗的提问是:“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系著使?”这个提问在465~468四经中完全相同,一字不差。从“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经句中可看出,罗睺罗尊者似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而佛陀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佛陀反复说,乃是罗睺罗尊者没有完全听明白,而是佛陀假籍尊者之问,对其他未悟道行者进行点拔,因此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466经叙述如知见三受乃以触为因而生,则可达无我、无我见,乃至无有结使。“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谓此三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彼触因、彼彼受生,若彼彼触灭,彼彼受亦灭、止、清凉、没,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此段话是对三受产生根源的细致分析,所谓三事和合生触,触生受,受分苦、乐等三种。

467经提示对三受进行细微的观察,对于三受,“观于乐受而作苦想,观于苦受作剑刺想,观不苦不乐受作无常想”。这段经文非常重要,它是对三受的一种对治观想,即有乐受时,我们当观察到乐中的痛苦;当我们正在遭受痛苦的煎熬时,我们应该观想比痛苦更加痛苦的“百剑刺身”的极端苦楚,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不欲生;当我们既无痛苦也无快乐的那种折磨时(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讲的“枯燥无味”、“百无聊赖”,当然,严格来讲,这也是一种痛苦),我们当树立起“无常”观想。比丘只有树立起上述三种观点,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正见”,“寂灭安乐道,住于最近边,永离诸烦恼,摧伏众魔军。”

468经进一步对于三受进行观察,“观于乐受,为断乐受贪使故,于我所修梵行;断苦受嗔恚使故,于我所修梵行;断不苦不乐受痴使故,于我所修梵行。”我们为什么要对三受进行观想呢?最要紧的还是为了断除在我们那份根深蒂固的“贪、嗔、痴”——此三毒不除,修梵行也将毫无建树、毫无希望。因此,佛陀语重心长地对罗睺罗说:“若比丘乐受贪使已断、已知,苦受恚使……不苦不乐痴使已断、已知者,是名比丘断除爱欲缚、去诸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这里的“慢无间等”,即是去除了最难根除的“贡高我慢”。只有去除我慢,才能达到“究竟苦边”的终极解脱。正如经中偈颂所言:“觉知诸受者,现法尽诸漏;明智者命终,不堕于众数;众数既已断,永处般涅槃。”(9月16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