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四)~A 第343经(浮弥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

第343经(浮弥经):

本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主要讲外道问尊者浮弥有关苦、乐为谁所作的问题,尊者浮弥如法而答,后为佛陀所印可。

在佛陀住世期间,由于上层统治者对文化思想领域采取一种怀柔宽松的态度,因此在佛陀时代,思想学术界可谓百家争鸣,异常活跃。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上看,思想学术界高度繁荣,无疑是好事情;当然,它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不好,有可能会伤及到统治者自身利益。古印度号称十六大国的那些国王们自然并不是傻瓜,他们对于学术界有着一套已成惯例的“潜规则”。从吠陀经典中我们可以得知,欲想更好地统治国家服务人民,就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即高超的智慧和勇猛的武力。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如何同时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呢?后期吠陀经典指明了一条道路:婆罗门是知识与智慧的代名词,所有的智慧都出自于婆罗门——如果未经婆罗门的亲自祭祀,上天是不会接纳那些臣民的;如若婆罗门们受到了藐视或怠慢,就无异于无梵天的无视,其结果可想而知,即沦为一生族。另一个条件是,刹帝利是武勇的象征,有了他们的保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婆罗门与刹帝利的完美结合,便为国家的昌盛幸福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从我的这段浅白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婆罗门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在吠陀经典早期,或者更早期,便牢固地确立了。因此,无论思想学术界如何地争鸣齐放(包括对婆罗门的抗议或强烈反对),都很难动摇婆罗门在国家统治意志方面的绝对主导地位。

佛教作为一门新兴的宗教,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很多人都要询问佛教的中心思想,或者就某一方面的论题,进行友好的、深入的探讨(有时因意见不同也会闹翻)。在某一特定时期,有“众多外道出家”造访尊者浮弥:“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否?”尊者很爽快:“随汝所问,当为汝说。”这些都是些客套话。

问题的重点,是关于苦、乐的主体问题——

1、若乐他作耶?

2、苦乐自他作耶?

3、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

这些问题苦按照外道的思路去回答,便会十分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根本就无法回答,说不清楚。因此尊者浮弥回答是“无记”,并说这是“世尊说言”,自己并非杜撰。

关于“无记”的话题,在这里不妨多啰嗦几句。我们常常看到有“十四无记”之说,主要分为四类,即

1、世间在时间上是:a.无限的;b.有限的;c.亦无限亦有限;d非有限非无限。

2、世界在空间上是:a.无限的;b.有限的;c.亦无限亦有限;d非有限非无限。

3、如来(即觉悟者、佛)死后:a.继续存在;b.不存在;c.亦存在亦不存在;d.非存在非不存在。

4、命(灵魂)与身(肉体)是:a.同一;b.别异。

这就便是十四无记的主要内容,其中的选项挑选任何一个,都是错误的。而关于苦、乐是自作、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的问题,似乎并不在十四无记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可以确定它属于无记的范畴,此外诸如有常无常、有我无我等话题,都无法用明确的语言进行回答,只能“无记”,即《金刚经》上面反复强调的“不可说”。

外道听到尊者浮弥老是回答“无记”,很不满意,于是继问道:“今沙门瞿昙说苦乐云何生?”(苦乐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浮弥尊者回答道:“世尊说苦、乐从缘起生。”

诸外道对于浮弥尊者的回答,更加地不欢喜,于是从座而起,“呵责而去”。

不久浮弥尊者向尊者舍利弗请教,询问方才的回答究竟合不合法,有没有谤毁世尊。舍利弗给予肯定而明确的回答:“汝之所说,实如佛说,不谤如来,如说说、如法说、法行法说。”后来尊者阿难听到了这番话,心里也没底,便当面乞佛明示,佛陀当面予以印可,说“缘起而生苦乐”这句话的确是世尊亲口宣说。

总结:本经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1、苦、乐是自作、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答案是“无记”,不可记说。

2、苦、乐云何而生?答案是“从缘起(因缘)而生”。

从此二问不由想起“有业报而无作者”这句经文。业报客观存在,是从俗谛说;所谓“无作者”,亦即因缘所成法,无固定对象、地点与时间。所谓“空”者,须依假名而立;离去假名,亦无所谓空与不空。所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依空假中立一乘行”,便是此理。当然,从有学位的修习次第(尤其是参禅)上讲,对于苦、乐的观想,还是很有必要,因为,我们毕竟不能一步到位。(7月22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