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五)~B 第367经(修行经):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第367经(修行经):

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对于佛教中的缘起,如果我们单单是停留于表面理解或知见上,很难得到真正的收获。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当勤方便修习禅思,内寂其心”,就是说对于因缘的观察,不仅要认识它、了解它、分析它,还要从内在的意念开始,进行自我净化(内寂其心),进而进入到一种禅思的状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知晓缘起法的本质,“比丘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实显现”,一切便真相大白。

第368经(三摩提经):

“三摩提”,也就是“三摩地”,即我们平常所讲的“禅定”,又名等持(离掉举故称“等”,心不散乱故称为“持”)。在本经中,佛陀重点讲运用禅定的方法去观照因缘法,“当修无量三摩提,专精系念,修无量三摩提”。观照的结果,便是“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都是不究竟之法,都是时刻处于变幻之中的有为之法,为生灭法,为苦恼法,如此而已。

第369经、370经(十二因缘经):

369经重点叙述毗婆尸佛等六佛在未成佛时,于顺逆观察十二缘起,并说偈文。

本经如是叙述:“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毗毗婆尸佛正坐七日已民,从三昧觉”。这里需要一个问题要搞清,从经文中看,毗婆尸佛是在成佛之后是对十二缘起进行了观察;那么其在成佛前是否对十二缘起进入过深入的观察呢?肯定有的,只是前后所观察的深度不同。当毗婆尸佛在成就正觉之后,才把所有的缘起问题彻底搞清楚了。而毗婆尸佛观察缘起法,经过了连续七天的禅定(三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禅定可以养生,可以减少甚至阶段性地消除对于食物的攫取(与民间所说的“辟谷”并不相同)。那么禅定之中以何为食呢?按照佛教的话讲,叫“以禅乐为食”。

下面谈谈偈颂的主要内容。汇总起来,毗婆尸佛的偈颂所讲的主要方面:

1、洞悉因缘之法,可以帮助我们断惑证真,灭除有漏;

2、因缘法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灭痛苦的方法与途径;

3、知悉因缘法,可以使我们摆脱结缚,身心自在,并且远离魔怨。

370经与369经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主要讲述释迦佛也是通过对因缘法的深入观察,从而悟道。(8月7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