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H 595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陀谈及获得解脱的七位比丘。
有一天夜里一位“无烦天子”(五净居天,第四禅中的第五天)来到佛所,向佛而说一偈:
生彼无烦天,解脱七比丘,贪嗔恚已尽,超世度恩爱。
谁度于诸流,谁度死魔军?谁断死魔縻,永超烦恼轭?
无烦天子在偈中是对无烦天中七位解脱比丘的赞叹,称其“贪嗔恚已尽,超世度恩爱”。不过这位天子又提出疑问,即一连提出了四个问题,以“谁”为中心,也就是解脱七比丘的名字具体是哪些。而佛陀对此一一予以回答,并询问该天子的前身为什么地方人,修了哪些佛法,证得了什么果位。该天子于是一一作答,佛陀给予高度赞叹。
596经(恐怖经):在本经中,佛陀告诉天子当调伏诸根,舍弃一切而得现世的解脱。
经文起始是一位天子以偈而请教于佛:
此世多恐怖,众生常恼乱;
已起者亦苦,未起亦当苦;
颇有离恐处,唯愿慧眼说!
该天子在此偈之中,所说却为真实语,世间恐怖居多,而众生亦处于恼乱之中苦苦挣扎,当为实情。而众生之于恐怖之者,莫过于疾病与死亡,抑或与至亲的永久别离,比如说父母、子妻之类。每当于此,我们必会生起极大的哀伤与苦痛,这便是佛经中所谓的“恐怖”。这位天子对于“恐怖”二字看得很透彻,即“已起者亦苦,未起亦当苦”,无论是已生起恐怖还是恐怖未起,都将无法逃脱痛苦的折磨。怎么样才能远离恐怖呢,或者找寻到一处永远无有恐怖的地方呢?这位天子自然是无从知晓,便求教于无所不能的佛陀。
佛陀对此回答说:“无有异苦行,无异伏诸根;无异一切舍,而得见解脱。”
佛陀的这四句偈,我们若总结一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若要做到“无有恐怖”(离恐),便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要讲究苦行,粗茶淡饭,唯图果腹而已,没必要在吃穿方面浪费太多的时光。值得注意的是,佛陀并不反对苦行,他只是反对极端的(自我折磨)苦行。一个人若在物欲上做到淡然处之,在思想境界方面必有所追求,这是通向修行很重要的一步。第二,光讲苦行肯定不完整,主要是要做到“摄伏六根”,尤其在意根方面更要注意,不要让我们变得魂不守舍,否则定然难离恐怖。第三,要做到“一切舍”,即舍离一切色相、无色相的束缚,“远离颠倒梦想”,什么都不执着,最后连执着都抛弃殆尽。如此一来,恐怖便无有着附之处,自然能够达到“离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