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M 480经叙述如不能如实而“知受”乃至“离受”,则非沙门、非婆罗门;非沙门义、非婆罗门义。


第480经、481经:

480经叙述如不能如实而“知受”乃至“离受”,则非沙门、非婆罗门;非沙门义、非婆罗门义。第481经是对“受”如何生起的考察,所谓受乃有因缘而生,若不知缘缘,乃至缘缘灭道迹的话,就是真的沙门婆罗门。

在481经中,我们见到佛陀如此对诸比丘说:“我欲于此中半月坐禅。诸比丘!勿复游行,唯除乞食及布萨。”从佛陀的这句话中,我似乎觉察到此时正值雨季,不太适合远行跋涉;其次,佛陀“于此中半月坐禅”,肯定对某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索,而且足以见到这个问题是何等的重要(起码对诸比丘来说是这样的)!佛陀究竟在思考着一个怎样的问题呢?比丘们在私下里都在猜测,莫衷一是。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佛陀从林中的静室中出来,“敷坐具,于众前坐”,然后对大家说:“我以初成佛时所思惟禅法少许禅分(一小部分禅修法),于今半月,思惟作是念:诸有众生,生受皆有因缘,非无因缘。”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在初成佛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生受”这个大问题。时至今日,他一有闲暇,仍在思考着这个“生受”(所生之受)。思惟观察的结果是“生受皆有因缘”,即受由因缘而生起,无因缘则无受——这完全符合缘起法则,也是佛教的一贯的、基本的精神范畴。

受的生起是由于什么因缘呢?“欲是因缘、觉是因缘、触是因缘”,这里谈到了“生受”的三大因缘,即“欲”、“觉”、“触”。欲,是指我们与生俱来的欲望;觉,是思想与心念的寻伺;触,是由于根境识三者和合的产物,是对所缘对象的某种执著。它们三者只能说是“生受”的因缘之一,却不能理解为因缘的全部。当然,佛陀在接下来讲“于欲不寂灭、觉不寂灭、触不寂灭,彼因缘故,众生受受”、“彼欲寂灭、觉寂灭、触寂灭,以彼因缘故,众生生受”,也同样是说这三者是“生受”的三个主要条件(因缘),而非绝对的、唯一的因缘。这个“受”,也并非全是恶受,它也有善受,比如说由于修习八正道、由于具备正智寂灭,也会生受,只是这个受已经不再遭受到恶感果报,对于修习乃是起着增上因缘的正面作用。

从佛陀“半月坐禅”而思惟“生受”因缘这则经文中,我们可以揣度出:佛陀在一生的弘化过程中,始终将对生命的终极思索、如何对治烦恼、如何获得解脱作为说法的首要任务来对待。因为这些问题皆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们不仅真实可信,而且会令我们感到十分受用。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对生命本源的终极思索,似乎已成稀有资源。(9月24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