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6-1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6-1

(第14、15、16观)

南无弥陀佛

我们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传授这么究竟的法门,他把我们娑婆世界每一个众生转移到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不留,这个恩是难以报尽的。我们内心中要深深顶戴释迦牟尼佛,深深的感恩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大悲心在每个众生心想中完成。

第十四观(上品观):上辈生想

上品上生

前面讲到第十四观,十四观讲了两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体。一个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即得往生,前面十三观体现出来的都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另一个是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为什么这样讲?一日至七日往生的体,就是叫我们回光返照、回迷向觉,我们众生对任何东西都有两面的执着,要不就是向佛靠拢,要不就是向自己靠拢。慈心不杀具诸众戒,其实就是不信阿弥陀佛,在我们自性中也照样具足了。信阿弥陀佛又不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我们自性中显现出来的具诸众戒和慈心不杀,只能是在十法界中。信阿弥陀佛是一个体;信我们十法界的心又是一种体。所以一日至七日是让我们回迷向觉。为什么讲一日至七日呢?就是一日至七日,让我们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迷向觉。

后面常常讲到这个问题。从十四观到十六观,这三观,善导大师定为散善,有定善、杂善、散善。什么叫散善呢?就是从众生心中出来的。什么叫定善呢?从观察里面出来的,是定里面出来的。定中的善、散中的善、十三观的杂善,这三种善,万善同归,都是从阿弥陀佛心中生出来的,因为阿弥陀佛摄取了十法界所有的众生,是故不管是散善也好,杂善也好,定善也好,其实都是一个阿弥陀佛。但是即使是定善,如果不了解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就是不了解真实心,说实在话都不能往生,必须要信阿弥陀佛!因为你在观察定里面,如果你不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你观察东方世界,那也是清净庄严国土,但是你就是往生不了,你只能往生到东方。或者你观察自性本来具有的佛性,那也不能往生,只能往生到你自性的十法界,或者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因为你跟阿弥陀佛不相应故,也不能往生。必须要认识到阿弥陀佛的功德,回向,阿弥陀佛的至诚,阿弥陀佛的深心,阿弥陀佛的回向心,就是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观经》本身是在《无量寿经》后面讲的,它依《无量寿经》而来,不可能独立而成的。从头讲到尾,到现在大家心里面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不管是在你观察的定善里面,还是在杂善里面,还是后面的三观,十四观、十五观、十六观的散善里面,你要知道,一切善法皆是如来之德本,是故在里面,我们随意的选择任何一个善法,都具备了阿弥陀佛,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后面讲“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到最后面还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怕众生名号跟善法冲突故,以为散善不要做了,排除别人的散善;杂善也不要做了,人家修十善法也不对了,诽谤别人;人家修定也错了,就自己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对的,这就彻底的违背了佛意。这展现了阿弥陀佛的大包容心,不管是修禅定,还是修种种观察,还是你在家里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一切善法都不能离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所以《观经》讲完以后,大家都应该感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在一切处。有人不信阿弥陀佛,他也读诵大乘经典、慈心不杀、具诸众戒,也修行六念,他能不能往生呢?他不愿意往生就不能往生,他不信阿弥陀佛也不能往生,必须要信阿弥陀佛。

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精进勇猛,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无数化佛、比丘,到你面前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你对阿弥陀佛生起大善信。因为你心中还不相信无分别心就是持戒,不相信至诚心就是法身,不知道深心就是报身,不知道回向心就是化身,不知道此世界就是阿弥陀佛,是故你有自己个人的修法,这里面隐藏了有一个“我”在,所以到临命终时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前来接引。事实上不需要他们接引的。因为阿弥陀佛是法报化三身具足的,至诚心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深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心就是报身,回向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就是化身,久远劫来早已接引,阿弥陀佛是尽未来际在接引着众生,没有刹那一秒钟离开众生,就因为我们内心中有我执,不了知阿弥陀佛,生起了自己个人的做法,把阿弥陀佛排开,所以才产生了一个临命终时的接引。这种临命终时的接引是你心中的迷所致,如果你彻底的没有迷了,其实阿弥陀佛大光明藏现在就已经产生,根本不需要另外一个什么佛来接引。这个世界本来就在阿弥陀佛接引之中,每个众生的自性、法身就是阿弥陀佛接引的无量寿,每个众生平等性的功德就是阿弥陀佛接引的相,这个世界融到我们心里面去,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心融到我们心里面去。他的大悲心、他的功德、他的成佛,已经完全在尽虚空遍法界中,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来往生,因为我们就是独立的一个妄心,你说这个妄心怎么往生呢?实在没有一个往生的妄心。妄心灭时佛即显时,就是说,这个瓶子打破了,云消雾散,极乐世界就显露出来,全佛即心,全心即佛。所有你的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心,全部显现出来。所以呢,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根本是没有人接引你的,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显现,西方极乐世界的显现,大光明藏的显现,整个世界转为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在你个人的习气还没有消除之前,或现比丘、比丘尼,或做沙弥、沙弥尼,或做夫人,或做童男童女,或做一个工作人员,或做一个媳妇、儿子、女儿,你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种示现。信了阿弥陀佛以后,你活在阿弥陀佛心中,生活在你的生活中,出家就好好出家,在家就好好在家,把自己的事情全部做好。这一切事情都是“应化他方”,等待你这一期教化的结束,就回到你自己的本家了。你来到此世界就是一期的教化,把你的事情完成就回去,就是这个意思。你今天在这个地方干什么?完成你自己最后的一件事情,把你的事情完成了,该“回家”的时候你就“回家”,因为那里本来就是你的家,知道吧?《楞伽经》里讲:“十方三世佛,十方菩萨众,一切国土中,一切众生众,皆从无量寿中出。”觉者即佛,迷者就是凡夫。一念觉,就是应化他方;一念迷,就是执着于此。你迷了,才有后面种种修行;你觉了,就是在此世界“应化他方”。回也自然来也自然,你到这个地方来是自然的,回去也是自然的,这才叫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因为不了知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必然有我执,所以有慈心不杀的名词,有具诸众戒的名词,有读诵大乘经典的名词。其实呢,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就是三藏十二部,一切戒律都在里面了。如果真的具有这三种心,你的心跟佛的心融合了,平等心大悲心自然具足。你的生命全是一个阿弥陀佛,还有“我”存在吗?所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我存在,第二个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平等的,第三个本身就是大悲心。这个世界没有“我”,谁来犯罪?世界没有“我”,谁来杀生?这个世界已经平等了,谁起分别?阿弥陀佛大悲心已经现前了,还哪里有大悲心可发?所以要认识到:大藏经就在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这就是读诵大乘经典,这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天、念戒,六念都已经具足了,这就是把小回小向大,叫回向心。就是说,你把你的心全部融到阿弥陀佛的功德中,没有“我”了,一切善法都是阿弥陀佛,就是回向阿弥陀佛。为什么后面又讲要回向呢?“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到西方极乐世界,“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是以我执的心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以佛心,不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以我固执的心,要念佛多少啊,读经多少卷啊,种种的功德要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完全可以往生,也可能会上品往生。但是有一念业会现前,这个人刹那时间可能会受一下苦,一转身就出来了,有这么个时间。中品往生在莲花里面,还有一段时间不能出来,为什么?就是怀疑故,执着于“我”故。把《观经》真正搞懂了,就是一个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上品上生。“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就是说,你没有读大乘方等经典,但是你了解第一义谛,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你把第一义弄懂了,究竟的第一义触动了你的心,一下子心开意解,非常欢喜的接受它,就是我们讲阿弥陀佛,你一下就接受了。深信因果。什么叫深信因果?有人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深信因果,种佛的因必有佛果。现在你是佛的因,你一期教化结束以后,你心里的因就会显现出果来,此因必有彼果,没有佛因哪来佛果呢?你做的是执着的因、凡夫的因,怎么会有成佛的果呢?所以因果是第一义,因果就是第一义。有人认为净空法师讲因果不空是错误的,认为究竟第一义里面没有因果,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因果就是第一义,佛的因就是佛的果。因果是同时的,只是我们看不到果就不知道因。你现在有成佛的因,但是我们这个身体、习气还在的时候,就是你这一期在示现凡夫的时候,第一义的因已经被你信受了,你信的这个因就是佛的因,而佛果就在佛因里面。等你这一生结束,这个佛果就自然现前。所以你把第一义弄懂了,深信因果,刹那时间,佛果就现前。不谤大乘。你不懂那些经典但不要谤它,不要说《华严经》怎样,不要说大乘经典怎样。因为究竟第一义融会一切法,任何东西的本体都是第一义,诽谤任何一个法都是诽谤第一义法。所以在此世界任何善法,乃至于外道,都不可以心生诽谤,除非为方便利益众生故,令他会到第一义,方便说这个究竟那个不究竟,但是你内心中究竟的时候,一切处究竟,不可能有一个地方不究竟。为什么呢?你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在第一义里面是包容的。如果你不包容它,证明你第一义根本就没有得到。为什么我在山门写了个匾“净土融宗”呢?净土法门融一切法门,任何外道都可以融会到里面去,变成第一义谛法,因为第一义谛里面没有对立的法,对立的法就是外道。对立是在不对立里面显现出来的,对立来自于无对立。比如我讲话,我看到你,我是绝对的,你也是绝对的。我们两个相对是迷,迷就是幻的体。你诽谤的时候就诽谤了真的,幻的东西你诽谤不到啊,就像水里的月亮你诽谤它有什么用啊?你诽谤不到的。你拿刀只能斩到佛,斩不到影子的。所以我们在诽谤别人的时候,就诽谤了绝对,就是诽谤第一义谛。因为相对的体你是诽谤不到的,因为那是幻体,业如虚幻,既然业是虚幻的,你手抓虚空是抓不到的,所以你诽谤人总是错的,只要你讲人家错你就是错。净土法门在第一义里面容纳一切众生,除非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你心里面决定的这个信是永不再变,就像佛陀“妙湛总持不动尊”,去教化众生,应众生显种种法,讲究竟第一义谛,但是因为众生是相对的,佛陀绝对的体对他来讲也是相对,是由众生的业力感召的,所以众生在相对的时候,妄心触动了你自己的真心,你真心对妄心的时候,妄心就站不住了,他认为你在诽谤他,那是方便故,如果对方觉悟了,就知道你没有诽谤他。所以我讲真心的时候,可能一些人会反对,但是到最后面他到绝对体里面无有一法的时候,就会知道:啊!原来师父讲的全是对的!你心里面不建立一法的时候,一切法都是对的。所以在《金刚经》里讲: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讲阿弥陀佛讲到这个地方,从开始一直观察到现在,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菩萨因地都观察到了,到现在,你就发现自己,定善也好杂善也好到现在的散善也好,一切善法都融在第一义里面,心不惊动,证明这个人已经不可思议了。为什么要深信因果呢?因为在你遇到第一义谛的时候,是佛因必有佛果,然后你见到任何东西,心中都是第一义,佛因不断的在你心中,第一义谛的果也同时在那个地方。所以你在此世界不管怎么教化众生,都在第一义谛里面,没有取没有舍,没有一个我,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法,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我的大悲心。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是上品上生里讲的,上品中生里面没有讲。中品和下品是对于什么人来讲的呢?就是对平时很少闻法,对阿弥陀佛还没有深信的人讲的。我会简单的讲一下。但是上品非常重要。第十四观里面还有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有这三心就有第一义在里面,所以我必须要把第一义谛说出来。大家了解第一义就知道,我们在这一观里面要与第一义相应。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此人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很简单吧,回向愿求生极乐世界,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谛,是故我今来迎接汝。前面是佛来授记,这里是佛来同你说:汝行大乘,不是看经,是行大乘,因为你解第一义谛,是故我来迎接你。

“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花。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与千化佛,一时授手。就是得诸佛现前三昧。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大宝莲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体马上就像金色的一样,足下有七宝莲花,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为什么还有一宿花开呢?解第一义谛、深信因果、不谤大乘,这是讲的上品中生。上品上生要读诵大乘经典。行者的第一义谛跟阿弥陀佛的第一义谛是相应的,行者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相应的一刹那,他还执着于自己的第一义谛,有“我”得第一义谛,认为自己闻到阿弥陀佛已经得到了第一义谛法,还有一个“我”在,就麻烦了,所以花还没有开,但是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宿花开,就是很快就开了,证明闻到第一义谛法很重要。一般人闻般若智慧都通达第一义谛,但是还有认为“我”通达般若的念,不是把整个的“我”舍给阿弥陀佛,不知道这一生来就是一个阿弥陀佛的体,根本就没有我,不是在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里面,不是即得往生。认为我闻到阿弥陀佛得第一义谛法,还有一个我得到智慧、我得到大悲心、我无我了,还有一个无我的心,还有一个我平等的心,还有一个“我”在那个地方,还不是一个全部的阿弥陀佛。认为我常福在跟你讲话,不知道常福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认为无我了,还有一个无我的念头在。无我还是妄心啊,不知道出家的全部就是阿弥陀佛。“无我”还是一个“我”,这个“无我”就障碍了你,还有刹那一宿夜花才开。但是因为你与第一义谛相应了,这个人已经不可思议。如果真正了解了,告诉你,你在此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在教化。你闻到阿弥陀佛,就得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没有讲临命终时,“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十八愿,乃至十念,十念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成佛。不是说,乃至十念,临命终时不往生者,不取正觉,没有这样讲啊。“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说十声佛号你不往生,阿弥陀佛就不成佛。现在人动不动在后面加一句:“临命终时”,非要在乃至十念后面加一个“临命终时”。有一个“临命终时”,就变成了你自己在莲花里面有一刹那时间花不开。但是呢,这种人也不错了。上品跟中品往生都是一刹那就往生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微风一吹花就开了。一宿夜弹指之间就过去了,花就开了。

“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因前宿习,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宿夜花开了以后,还有习气啊,但是在佛面前赞美于佛,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广做佛事。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花,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发菩提心就是无上的道心,就是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无上道心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对大乘不诽谤,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发无上道心就是成佛的心,我要成佛,此人也刹那时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你面前,赞言:汝今清净故,发无上道心,我来接你。

“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花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见此事已,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台。坐已花合,随世尊后,刹那时间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花就开了。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心中还不能明了。经三七日后,乃了了见。三个七天,就是二十一天,就已经明了了。闻众音声,演说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上辈往生都是见佛,花开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有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有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那个样子的呢?跟因地有关,因跟果是相应的,什么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什么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大乘的因,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大乘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中乘的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中乘的果。你得第一谛法,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果的成就。你在此世界虽然发了无上菩提心,无上的道心,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在西方极乐世界三七二十一天,闻到佛的音声,但是要经过三个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大家想一想,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有这种次第的法呢?有没有次第呢?上品往生,真正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每个众生虽然没有获得佛的果德,但是所享受的全是佛的果德。就像我不是国王,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享受跟国王一样的果报,没有任何差别。讲次第是对于众生的心,为了开显上品往生者。上辈往生,上三品,开显的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主要是讲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开显让我们现在往生。如果你现在往生,那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跟佛是不二的。如果你非要到临命终时、死后往生,这就增加了一个我执。有这个我执的念头,令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次第的体显现。就像极乐世界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但极乐世界哪会有这些鸟雀呢?在此世界做少功德者,在西方极乐世界都看到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由旬高的道场树,在此世界持一点戒律,在西方极乐世界戒律都会圆满。有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故,令我们的一切功德会圆满的。

讲这三品的目的,是开显我们众生的因地,要我们明了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开显我们众生的真实心。后面讲下品往生,做恶业的人,只要你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但是要经多少多少劫才能花开,其实就告诉我们,那一念善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做恶重要,那一念善就是你往生之本。如果了知你这一念善是一切善,你往生品位就高了。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你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如果了知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把你现前的菩提道心、功德能够建立起阿弥陀佛的真实心、阿弥陀佛的平等心、阿弥陀佛的果德回向心,此行者即得往生。所以呢,上辈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三心就是众生的因。把众生的因跟佛陀的果,以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直接来信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善导大师讲:九品导致于信阿弥陀佛故。讲九品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导致你信阿弥陀佛,最终还是要信阿弥陀佛,九品是一个方便,阿弥陀佛才是你的真心。也就是《观经》讲到最后的目的,是要你观无量寿佛。在一切处观无量寿佛,才叫观无量寿佛。为什么呢?佛口中生是故为佛。众生因就不是佛因,佛陀把众生的因说出来,从佛口中出,就变成佛因了。佛陀讲的是无量寿佛,没有讲别的东西,是为了让我们观察无量寿佛。前面讲慈心不杀、具诸众戒和读大乘经典,你心中很清楚,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心。是故慈心不杀,众生生命皆是阿弥陀佛故;具诸众戒,了知一切法界平等故;读诵大乘经典,了知阿弥陀佛的自利利他的大悲心故。利益无量众生,没有一个我在利益众生;没有一个我在读诵大乘经典;持戒而无戒可持,没有一个我在持戒;慈心不杀,没有一个我在慈心不杀。因为慈心不杀是本体故。有心恶,有犯众戒,才有众戒之说。因为你迷惑故,才会有读诵大乘经典。如果你心中不迷,这些都是本来面目。因为我本来的面目就是阿弥陀佛,我本来的面目就是无有分别,我本来的面目就是慈心不杀,一切生命皆是阿弥陀佛故。因为不了知,所以迷。迷了,所以做一切事都加一个我在里面。这个“我”就障碍了你。在这个体上面,照样是慈心不杀,因为信阿弥陀佛故;照样具诸众戒,因为心无别分故;照样的读诵大乘一切经典,但是了知是阿弥陀佛大悲心故。就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此人跟前面的三心就相应了。因为跟上上品的三心相应,叫做“即得往生”、“即便往生”。上中品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在上中品里面,虽然不能读诵大乘经典,但是深解第一义,了知无量寿佛是什么。善解第一义,知道般若智慧,了知你现在的般若智慧是我执故,认为我得了“无我”了,“我”知道我自己已经平等了。包括读任何般若经都会体现出来这个世界是没有我的,这个世界是无常、无我。我们的意识叫无常,法界叫无我,我们的身体叫无常,我们的念头叫无住。因为无住你就生无住想,无住就是我无住体,《金刚经》里还有无住体,无住是在十法界里面了。虽然成佛,讲佛的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毕竟在三界中应化众生。你有无住心,虽然了解第一义谛,知道无住就是我心,有住即无住,你了解第一义谛法,还有“我心中生起第一义谛”的概念,有“我跟你是不二”的概念,还有“得无生忍”这些念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危险,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七天才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如果你现前把这些小我执去掉,就是上品上生。净土法门为什么说自己是凡夫呢?就是你通达般若,通达一切经典,还说你是凡夫,为什么呢?就是要把你这个般若之心扔掉,把你得第一义谛的心扔掉,彻底的信顺于阿弥陀佛,就叫一片净土啊。如果你会于此意,就不会落到上中品往生里了。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应当信顺阿弥陀佛。信净土法门,印光大师讲得非常好:老实念佛!就是这样讲了,我们就彻底的变老实了。你本来了解通达第一义谛,这时知道第一义谛不可执,因为执着会障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悟第一义谛法,读诵大乘经典、修行六念、慈心不杀、具诸众戒也不可以骄傲。为什么呢?因为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是没有“我”的。你不信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照样在西方极乐世界有小小的障碍,证明这个“我”的心有障碍。所以印光大师讲得非常好。他过去修过禅宗的,当时诽谤过阿弥陀佛,后来彻底的明了了,专弘阿弥陀佛。

《观经》读了以后,没有一个不老实的。怪不得善导大师那么老实,他夜不倒单、具足众戒,每次念佛汗流浃背。像这样的一位大德,在阿弥陀佛面前竟然那么老实,认为自己是一个“秃头”,是一个恶辈,唯有信阿弥陀佛,其实他对于第一义谛法已经通达无碍了。那么多大德,像天台宗的一些大德,禅宗的一些大德,到最后都信顺于阿弥陀佛。把他了知的第一义谛法,把他修行的成就全部舍掉,来信阿弥陀佛,真是很了不起。所以大家想一想,很多人在你面前讲什么《金刚经》,讲第一义谛,把你哄得团团转,在净土法门里面就彻底的破掉,让你信顺阿弥陀佛,真正的彻底的无我。净土法门的第一义谛法,才是真正的彻底的无我。

上下品里面讲: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发了无上的道心,我要成佛,我要念阿弥陀佛,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勇猛精进,放下一切。不谤大乘,就是对所有的善法,从不诽谤。为什么呢?因为你诽谤就把第一义谛诽谤了,第一义谛就在一切善法里面。一切善法,包括我们的善心,人家做恶业,当发善心,你诽谤别人就诽谤了你自己的善心。比例来讲,人家做恶,你诽谤他,在你诽谤他的时候,你本来要帮助他的善心就被你的诽谤破坏了,你就障碍你自己了。所以呢,一切处不诽谤,不谤大乘。不谤小乘,不谤中乘,还有悟者不悟者。大乘里面没有什么悟和不悟的概念,大乘是融一切法的。什么叫大乘,真正大乘的人,对一切善法都生起无上的信心,就像人家在孝顺父母,大乘的人是不敢诽谤的,因为了知一切善法尽虚空遍法界故。对一切善法不敢诽谤,就是大乘人。大乘的体是不敢诽谤的。但发无上道心,虽然自己不能做大乘之善事,但是发无上的道心。发道心就是求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临命终时有佛菩萨现前。为什么呢?你不谤大乘就是大功德。如果你对一切善法、一切恶法都不生诽谤心,这就是大乘的心,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大乘,但是你跟大乘相应了。就是说,此心不明,但是行为相应,因为行为跟大乘相应故,此人成佛的因就建立了。佛因必有佛果啊。所以,但发无上道心,加上自己的行,感召于阿弥陀佛、菩萨、五百化佛前来接引。此人清净故,他道心生起来了,不诽谤一切大乘,这个善心,大家记住。《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里面都叫发无上道心,发菩提心就叫无上道心,而无上道心是上辈往生者。了知你现前的道心,这一念善根,不谤大乘就具足大功德,你福报广大,你信清净。所以佛讲,汝以发无上道心,你已清净。不谤一切大乘,这个清净叫信清净,道心都叫信清净。不了解大乘,但是行为上跟大乘相应,这是行为清净。发无上道心是信心清净、愿清净,为什么呢?你要成佛,不管你是烦恼还是不烦恼,你的愿是清净的。对这个世界生起阿弥陀佛的信心,叫信清净。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则见佛。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有烦恼,但是大家每个人都相信这个地球就是佛的功德,信到佛位的时候叫信清净。你发无上道心,虽然心中有烦恼,但是我要成佛,这叫愿清净。我们的行为不谤大乘,一切善恶不去诽谤,叫行为清净。你的行为清净,自然跟佛的功德相应。你的愿发无上的道心,“我要成佛”,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管是在信位上面,还是在愿位上面,最起码是华严境界的其中一品。而你信上的清净,当下信佛的位,最起码你具备八地菩萨的功德。就是说,只要你信上的清净、愿上的清净、行为上的清净,你功德不可思议的。不要顾虑你的烦恼的问题,有没有烦恼一概不管,就看信清净不清净。也就是说,信到佛位,菩提心就是佛心,相信这个地球就是佛的功德叫佛的信心。佛的信心才是究竟的清净,才是信清净。你不相信是佛的清净,你要修啊,认为自己没有烦恼,大地都清净了,认为自己心不打妄想,心净则土净,这种清净就有次第了。为什么呢?你在禅定中获得的大地清净,那是你心中的次第,你没有获得佛的信心,不相信这是佛,认为自己清净了,自己做佛了,然后变成佛的境界,那就是次第修了。在大乘教法里面,直接信到佛位,唯有发菩提心是上下沟通的。我们要达到愿的清净很简单,“我要成佛!我一定要成佛!不求人天福报,乃至于菩萨、权乘、一切教法我不求,我唯独就是要成佛!”这就是愿清净。你不要顾虑你自己有没有烦恼的问题。自己的愿要清净,清净就是无我的意思,“我要成佛”就是无我的体。所以大家知道什么叫清净了,什么叫真发无上道心了。你不断的发无上道心,不管在任何范围都要发无上的道心,发菩提心。我们这些人修行呢,往往顾虑,不管自己的信的问题,得到了、有利益,我就信你;得不到利益,我就不信你,众生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是在一切法里面具备佛的信心,他不是。就像常福,今天常福好,大家都来了,如果常福不好,大家都走了,是看常福的面子。这些居士都是看常福的面子过来的。因为我们的寺庙也可以说是在深山老林,是在偏远的山庄,不在城市里面,也不在大山下,又不是祖师道场,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地方来,有的从东林寺听说了到这个地方来,外面好多人不知道无量寿寺在哪里。所以你们很厉害,我躲在这个地方大家都能找得到。但是你看到我,找到我,不一定是清净,如果你具备佛的信心,才是真清净。不要管自己的烦恼,不要顾虑自己的得失,闻到法很重要,依法恭敬师父。你了解了这个法,就无处不见常福。要想见常福吗?大地里面有常福,虚空里有常福,心清净故,佛心融一切众生,每个众生都在一念信里面。所以常福就在大地、虚空里面。我要见众生,没有关系,在地里面、虚空里面都有,一念回向就可以了,实在是没有任何距离和障碍。我们众生的愿,就像不断的去挖地一样,念阿弥陀佛念多少声啊、拜多少拜啊、念多少经啊、拜多少忏啊,天天忏悔业障,他是那个愿力不是无上的道心,不是自己要成佛而念佛,不是要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有另外的愿力,乃至于想得多少钱、多少名、多少利益、收多少徒弟、做多少寺庙,他就这么个小小的愿望。阿弥陀佛当然慈悲了,会满你的一切小愿望。不是发佛之愿,不是发无上的道心,不是为了成佛而修行。我们只知道做善,对善大力弘扬,但是对恶大力的去诽谤就不对了,你诽谤恶的东西同时也诽谤了你自己的善心,把自己的善心打进了无间地狱,因为那个人恶之时正是你发善之时,是你应该令他解脱之时。人家是恶,你是善,正好是你帮助他,要他成佛。你诽谤他,不是把你的善心给埋没了吗?所以你诽谤恶的时候,也叫诽谤善,一样的道理。上下品就是《无量寿经》的下辈往生者,此人虽然不能做种种功德、种种善事,但是当念阿弥陀佛。你了知这一切善法的功德,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就是菩提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大悲心。至诚心就是无上道心,不谤大乘就是功德心、就是深心,回向往生极乐国就是回向发愿心,是一体的。回向发愿心,自我的回向发愿和阿弥陀佛的回向发愿,就是大悲心要融到你心里面去,这是相应的。只要把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都落到你心里面去了,自然就不诽谤大乘。诽谤大乘是对恶来讲,但发无上道心是对不发菩提心的众生来讲的,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对不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讲的,这是对于恶来讲的。因为我们众生有恶,所以用这种方法导致于善,但是最好还是要导致于最究竟。因为有恶故,所以落到七日见佛,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进一步就更好。好,前面十四观,大家知道了,一定要跟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相应。后面六品。

第十五观(中品观):中辈生想

中品上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什么叫观?是上辈生想,我们这样的想,还是我们的想法。释迦牟尼佛在前面就讲道:广说众喻,就是比喻的说法,就是我们这样想。中品往生,就没有讲发菩提心了,也没有讲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了。直接讲“若有众生”,就是我们这些众生。戒律的五戒、八关斋戒,都不需要讲太多了,大家都知道。什么叫五戒,不杀盗淫妄酒,这五条戒律是做人之本。不持五戒不能得人身,这个人身本身就是五戒。《无量寿经》里面讲,必须要具备善法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五戒是做人之本,人道以下往生是很困难的,除非有特定的因缘,一般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很难往生的,为什么呢?因为它神识昏迷,不能闻法。除非有大菩萨让它转世,再利益众生。三恶道必需要转为善道才能往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无三恶道,以三恶道往生绝对是错误的。持八关斋戒,出家戒。八关斋戒就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上过午不食、不睡高广大床、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加上这三条。八关斋戒,关是关断生死之意,八条仪轨。五戒还没有关生死,五戒只能做人,不能关断生死。五戒里面有一条不邪淫戒,八关斋戒是不淫,不淫就是断生死之意。我们的心落到此娑婆世界,就因为淫欲心太重,就是情。过午不食起什么作用呢?就是众生贪着身,身体是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饮食是为了维护自己身体的增长。七天不吃饭,我们就饿死了。所以饮食是为了自己能生存,没有别的作用。如果你贪着了,贪着饮食就是贪着于身体故。我告诉你,吃饭吃得太饱必定短寿。吃饭千万不要吃撑,只有愚痴的人才吃得很撑,吃得肚子鼓得很大,这样的人一定智慧非常差,并且很笨,将来寿命很短。只有猪是这样吃的,人不会这样吃,人吃饭都是吃得半饱,七分饱,差不多就可以了,叫自制。每天吃饭吃得撑的人,学佛学不进去。我在无量寿寺看到两个人,现在都已经走了,他每次吃饭都吃得撑,走出来那个肚子圆圆的,但是他学佛学不进去,讲法他听不进去。因为喜欢把肚子吃得很撑的人,基本上是畜生道来的,下辈子可能还会到畜生道去。即使出家,也是一点善法维护他,不知道能维护多久,非常恐怖的。所以一天到晚贪着吃饭肯定不好,最好到晚上就不要吃了。人到五十岁以后,最好不要吃晚饭,四十岁之前还可以稍微吃一点点。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日食一餐,因为罗睺罗太小了,只好开源了早上一餐,变成一天吃两餐。所以大家要能够自制。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佛身血、破合和僧。无众过患,在大众面前没有害人的过患。持五戒你做人之本已经有了,常常受持八关斋戒,生活之中常常不要起分别,在大众中没有多大的过失,以此善根,在此世界常做功德,把这一切功德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没有化佛,他有自利的体,所以就称为比丘了,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

“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花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此人听到以后,一刹那心大欢喜。人在快死的时候,有比丘去了,这个很重要的。很多居士在快死的时候,请一个出家人去一下,肯定有好处的,那个人往生的时候得大安慰,死的时候特别安心,心大欢喜,就见到自己坐莲花台走了。出家人就有这么好,你知道吗?以后你们死的时候,一定要请一个出家人去,或者带一个佛像,带一个阿弥陀佛像,要紧紧记住。因为阿弥陀佛有大神力变化故,心想佛时即见佛时,你这样想的时候,佛就神力变化来了,此像即是真佛。这个人看到佛像,就会欢喜,见到出家人心大欢喜,一欢喜就看到自己了。人不欢喜的时候就看到别人,欢喜的时候才看到自己。人在清净的时候才看到自己,人在烦恼的时候是看不到自己的,到处乱想。但是呢,把心抚慰降伏了,他就慢慢的看到自己了。一刹那时间,命一断,莲花台就显现出来,只要看到自己就好办。长跪在阿弥陀佛面前,头还没抬起来,就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寻开。花开了以后,你自己到里面去了以后,当花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佛陀的大悲音声在赞美佛陀的法,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就得到八种解脱。是为中品上生者,还可以见到阿弥陀佛。

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这个就讲持戒功德,都是讲戒律。前面讲的戒律,不犯众戒,功德比较大一点,这里是讲一日一夜的戒律,一日一夜的沙弥戒,一日一夜的具足戒,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像这样的人,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就是说,我们持戒,八关斋戒,一日一夜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上品和中中品,都是讲持戒功德。佛陀讲以戒为师,戒很重要,一日一夜的戒的功德都有那么大,何况你一生受持呢。所以大家对戒律要充满信心,最起码是中品往生。不讲前面的那么多,就是你受了戒就必定往生。这里讲八关斋戒、沙弥戒和具足戒,前面讲五戒和八关斋戒,以此善根回向,是以善根回向,这里是以此功德回向。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中品中生,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这个众生其实没有看到阿弥陀佛,就看到阿弥陀佛放光,与诸眷属,持七宝莲花,在行者前,行者自己闻到空中有音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就是三世诸佛都叫众生持戒,我来迎汝。行者就见到自己坐在莲花座上面,莲花即合,弹指之间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须陀洹就是得心欢喜,没有法上的欢喜,也不是阿那含。经半劫的时间,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讲世俗的人,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就是得心欢喜。过一小劫,成阿罗汉。中品中生是经半劫成阿罗汉,这里是一个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中辈往生是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这是中辈不是上辈呢?因为没有至诚心,没有第一义谛法,都是讲我们在此世界做的一些善法。但是为什么这些善法能往生?因为所有的这些善法都是阿弥陀佛过去因地所做,往生者就是以这种善根往生的。众生一切善根是阿弥陀佛发起。你能够在中上品里面,持八关斋戒、不造众恶,在中中品里面持一切戒律,或者中下品里面孝养父母、尊重师长,这一切善业都是阿弥陀佛因地所做。阿弥陀佛在因地或做国王、或做大臣、或做比丘、或做比丘尼、或做优婆塞、或做优婆夷、或做鬼王……都做过,在一切处,阿弥陀佛都做过,把一切功德安住在一切善法里面,把善法安住在众生心中。众生做善之时,就是跟阿弥陀佛相应之时。但是众生不知,因为不了第一义谛法,不能了知现前善法具足佛的功德。是故以此善根回向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掺杂着你自己的个人小善。《无量寿经》里面讲:“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不相信佛陀的智慧,不相信佛陀的神力,不相信佛陀跟你合一,跟你合一的神力、智慧和功德,把阿弥陀佛跟你分隔开来了,以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中品往生。中品往生的人到处都是,净空法师一直在讲中品往生的概念。有人说净空法师讲的是世俗之法,其实中品往生就是这种概念,我们没有必要去怀疑。但是中辈,中上品、中中品跟中下品,都属于胎生,都是阿罗汉,都没有见佛。但是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问题,这是叫第十五观,此种观这样想就是中辈往生,但是如果把此种观作上辈想呢?你想这个善法是阿弥陀佛随着众生心显现出来的呢?一切善法,这里讲散善同归极乐,如是想者佛即如是应,佛陀神力无比能应一切众生心,想此善时佛即应时。你以为佛陀就应像不应形啊,就是说,我们做善事佛陀就不应,如果我们想这个像是佛像,佛陀就变化这个像;如果我想我行的善法是阿弥陀佛的善法,阿弥陀佛就不应吗?阿弥陀佛把一切善法放在哪个地方呢?放在我们一切善处,放在我们一切众生心想处,你心想的地方都是阿弥陀佛功德安住的地方。这就叫我们回光返照,照什么?你现在所做的善法,只是中辈往生而已,但是你应该回心向上,再向上一步。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观是中辈往生,啊,中辈往生我不喜欢,我要上辈往生!那上辈往生我又不能出家啊,怎么办呢?没有关系,你这个心不需要放弃,直接生起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就可以了,在家里还照样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为什么呢?中辈往生也是叫往生啊,也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啊,凭什么接引?就因为你做了善事。凭什么你做善事就能接引?因为这个善事就是阿弥陀佛。你做善事就是阿弥陀佛。因为你不知道,障碍了你,所以落到中辈里面。你现在知道了,那你的第一义谛就显现出来了,那就要上辈往生了。所以,告诉你下辈、中辈的意义就是要告诉你上辈,佛陀就是这个目的!目的就是一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辈,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没有什么上辈、中辈跟下辈的区别。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哪里有上品、中品、下品的概念呢?难道阿弥陀佛有分别心吗?把你的分别心去掉,全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没有这种次第心,阿弥陀佛的功德全是圆满的,都是佛的国土,佛的庄严,哪有上中下的体呢?上中下的体是众生的心。把众生的心去掉就是佛的心了!下品有一个“我”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你不知道佛陀过去也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做出来的!就是孝顺父母形成的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孝顺父母之时,就是你往生的时候。你愿意往生就往生,你不原意往生那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它本身就是往生的体啊,想往生就能往生啊,如果你不愿意往生怎么往生呢?你有自己个人的愿望啊。所以呢,孝顺父母也是往生体,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弥陀佛的往生体,持具足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弥陀佛的往生体,沙弥戒也是往生体,这叫菩提心。最重要的是无上的道心。前面讲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了知此功德不可思议故,自然会执持不舍。持一日八关斋戒,生生世世都愿意持八关斋戒,就是对持八关斋戒生起无上的信心。不管你在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这里面讲得比较普遍,一日一夜八关斋戒,前面讲做善法,你可以在家里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如果你不能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你可以在家里孝顺父母、尊重师长。遇善知识,你不断的闻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可思议!。

第十六观(下品观):下辈生想

下品上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做恶业的众生。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就是对自己念念无愧,惭是惭自己的恶业,愧对于别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名字,就是念这个名字。因为名字摄一切经啊,日本人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无量寿经》、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就念经名,念经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就是听到经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可以除去五逆、诽谤正法、所有的重罪,千劫极重之罪。

“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念念之间,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可以灭掉。就是这个人快死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尽管恶业很重,跟他念念经,比如《地藏经》。可以灭他的罪。然后教他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可以除去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不是阿弥陀佛来,是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大家常常助念就可以看得到,亡者触光柔软,会红光满面,还有香气,都是叫光明。

“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花,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这些光明触了他的身体,那个亡灵一听到佛名,会心生欢喜。命终之后,乘宝莲花随化佛后,就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七七日,就是四十九天,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犯了五戒,杀盗淫妄酒,及具足戒,就是我们比丘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还偷庙里的东西,盗现前僧物,盗出家人的东西。不净说法,比如说杀盗淫妄酒可以成佛啊,出家人可以破戒,执着金钱名利不障碍你成佛啊,这些不清净的话。如是罪人,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菩萨戒》里讲,末法时代的众生以恶自庄严。日本净土真宗就是这样想的,认为我是恶人,出家在家都是自己的妄想,都是恶人。

“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此人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但是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我告诉你啊,不管是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到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的机会很小。因为你这一辈子造恶业,不像我们常常到庙里做点善事,可以感召一些出家人或者居士去给你讲讲。社会上很多的恶人,根本没有机会闻到佛法,他死了就像一条狗一样,就死在医院里面啊,死在家里面啊,死的时候有花圈啊,抬着在大街上敲锣打鼓的,但是没有人给他念佛。我常常在街上看到人抬着亡灵在街上走,我问他家里有人念佛吗,有善知识去劝吗?极少的机会!死了以后再念佛念经,那往生的机会很小了,应该在死之前、快死的时候请师父去一下,死亡之后半个小时就结束,就不管他了。一般都是死了放到棺材里面才请我们去,和尚变成是给人家超度的了。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助念团,专门给往生的人助念,去看一下也不错啊。所以到临命终时要请出家人去一下。你们没有关系了。下品中生,地狱猛火现前,但是此人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就是闻到了,还没有解啊,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经于六劫,莲花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经于六劫,莲花乃敷。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梵音声,安慰彼人,比如念“嗡嘛呢叭咪吽”,就是梵音,对方听不懂,但是有加持力。因为他太愚痴了,没办法,只好靠梵音了。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下品下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但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念不出来了,没办法念。心中不能观佛故,不能观察善法,不能观察菩提心,怎么办呢?教彼念佛,就是念一切善法的意思。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就告诉他,如果你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十念。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色莲花,犹如日轮,就像我们初观的日轮一样,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就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这个往生怎么去的?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十念,就是这十个善念,证明善念很重要。莲花方开,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就像我们前面的观察一样。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往生想,名第十六观。

这九品里面,下六品都是讲善法往生,没有讲恶法往生。虽然有恶法,但是是除罪往生。所以从头到尾没有讲一个恶法往生。《无量寿经》里面也没有讲恶法往生:闻阿弥陀佛者,信阿弥陀佛者,此人为善道中来;信阿弥陀佛者,此人因地有大智慧故;信阿弥陀佛者,此人因地为天道中来。从来没讲过什么信阿弥陀佛的人是恶人,没有讲过这样的话!所以外面很多人认为净土法门是恶人信的,我们这些人是恶人,不是这样的,是以善法而往生。为什么以善法而往生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众生都有善根,也就是每个众生都有往生的机会。但是呢,我们闻到阿弥陀佛非常庆幸了,到临命终时闻到阿弥陀佛也是值得庆幸的。总的来说是以善往生,一定要以善来往生的。从前面来讲都是以善法而往生,后面才讲闻阿弥陀佛或者念阿弥陀佛,下品往生才讲念南无阿弥陀佛。上品跟中品都没有讲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发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把阿弥陀佛的光明力显现在我们生活之中。所以上品、中品跟下品,都是善念往生,念阿弥陀佛也是一个善念。这个善念为什么能往生?因为这个善念的根,是阿弥陀佛所摄的。你具足此善故,就能往生。但是彼人不知道,所以落到下品。如果到临命终时一刹那时间,明了此善根即佛故,刹那时间可能上品往生了。所以下品也可以到上品往生,中品也能到上品往生,上品也是在上品往生,也就是说,究竟一品往生。就是《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具足了。如果你这一念善根你不具足,那就麻烦了。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广长,广是遍十方的意思,长代表真实的意思,广长舌相就代表说法真实,并且呢,得见佛身,及二菩萨,看到阿弥陀佛在你头顶上面,观音势至在两边,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悟了什么?下品、上品皆是一佛心故!下品恶业凡夫这一念善根,上至于初观之时,这全部的体就是广长舌相,就是阿弥陀佛的真实身、真实心。逮无生忍,心忍十八愿;生忍十九愿;无生法忍二十愿。心忍,无我故;生忍,法界平等故,功德具足故;无生法忍就是大悲心故,无我的大悲心具足了。所以得三忍就是三愿现前。为什么闻说阿弥陀佛即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到阿弥陀佛就得到阿弥陀佛的功德,得到阿弥陀佛的心,得到阿弥陀佛的大悲心,是故无生法忍具足,就没有我了。所以五百宫女都开悟了,开悟之后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就没有另外的愿望了,只有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了。而一发心已,世尊悉记皆当往生。为什么呢?从上,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上是会于体,下是会于相,此相此体都在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里面,都在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里面,也就是她们悟无生法忍之时。所以信了,发愿了,释迦牟尼佛就悉记,皆当往生。给她们的授记,就是给我们今天的授记。生彼国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皆发无上道心。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清净的除去一切业障,以阿弥陀佛的大光明相,以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大光明相,以阿弥陀佛的身相光明,以阿弥陀佛的一切色相光明,以阿弥陀佛的善根光明,灭除众生一切罪,是名净除业障。三种方法都可以灭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就是你从头到尾的观,这样观察,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就是说,你这样的观察这两个大菩萨,能除去无量劫生死之罪。你忆念佛的时候就是人中分陀利花,就像火中生莲花一样,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站在你两边,十方诸佛在你头顶上面,你常常会得到大吉祥,大安心,大自在。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你坐,是坐在道场上面,利益众生,生诸佛家,广做佛事。你们今天在做一些佛事而已,在家里带儿子带孙子都是在做佛事,当生诸佛前。佛又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就是持《观无量寿经》,持《观无量寿经》就是持无量寿佛名。这句话太重要了!怎么持这部《观无量寿经》呢?但念“南无阿弥陀佛”!我把这部经典讲完以后,你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已经观察到了,非常快。为什么呢?从观日,一直到我们现在这个体,现在的一切善法,都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上面。所以呢,从此以后,大千世界、圣人凡人、善者恶者、一切善根、乃至于众生的本性、乃至于坐火车走路,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到最终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的圆满了!到最后面太简单了,一句阿弥陀佛已经圆满一切法!我们今天得到这部经典,简单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里面的甚深秘意、广意、善意,全部显现出来。

“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这里没讲什么依教奉行,而是讲皆大欢喜。为什么皆大欢喜?得诸佛现前三昧故,得三法忍故,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故!现量上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量上得三法忍故,现量上得诸佛现前三昧故!所以皆大欢喜。“尔时世尊,足步虚空”,佛所作皆办,腾空而去。别的经典都没有讲从空而去,只有在这里,佛陀宣说了这个伟大的誓言,告诉我们“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威力、神力、悲力、善力,都在我们心中显现出来。释迦牟尼佛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也是皆大欢喜,没有什么依教奉行,皆大欢喜。因为此事已了,礼佛而退。

南无阿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常福法师

常福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福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福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福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