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定格于心
正行修法的核心是修止观,任何法门最终都要落实到止观。止观是对心行的训练方法,通过如理思维调整心行,并安住在这种心行中,不断熟悉重复,使之成为固定的心行。正行需要注意的事项有:要有数目、次第地循序渐进,并把它固定下来,成为习惯,不要随意改动;须具足正知正念而修习之。
在法义的开始,就有很多文字内容是关于心和境的。那为什么修止观要说到心和境呢?因为观就是心的调整,止就是心的安住。境由心造和心随境转,就说明了心与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觉得自己的家乡比别人的家乡要美,自己的儿女比人家的儿女要优秀,这些就是境由心造的例证。心随境转的例证就更多。比如说,一个以前跟我有过过节或冲突的人,看到他就会让我心情不好;再比如说,我到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心情就会很愉悦。
由此说明心和境确实会互相影响。修道所要做的,就是让心安住于善所缘境,让正向心行长期稳定,直到成为一种人格和生命品质。但因为凡夫的心是很不稳定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每个人一秒钟闪过的念头就有很多个,所以我们必须对保持这种善的念头进行不断地训练并熟悉,直到成为一种习惯。止观就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如理思维,把心调整到正知正见中,然后安住在这种正知正见,不断地训练熟悉,直至变成自己稳定的心行。
在三级修学中,八步骤三种禅修、十八字方针及十六字窍诀,就是止观具体的分解动作。我又回顾了一下八步骤三种禅修。八步骤中的第一、二步是一个学习到理解的步骤,这既是止观中观的开始,也是为观打好基础。没有这两步,或者这两步做得不到位,就找不到观的对象,也就是正见。第三步开始如理思维,带着疑问仔细去反复思考。第四步,在如理思维的过程中联系现实去确定这种正见是否正确。第五、六步,是用正见去审视自己的人生,以前的观念和心态是怎样的?现在应该怎样?决心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和心态,并在座下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去运用。第七、八步,是让这种心行不断地重复、熟练,直至成为真正稳固的心行。
修行真正的难度也在于此,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串习包括思想、行为,要真正纠正过来确实不易。在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既有观又有止,也就是反复做观察修和安住修,不断地去训练,才能让心行稳固。
每一次班级交流分享也是一个修止观的过程,每次的自修、思考辅助材料中的每一个题目,都是在修止观。先正确理解法义,找出正见,把以前的错误观念调整到正确观念,确立这种正见。座上不断重复,再结合座下生活和服务大众模式不断地去熟悉这种心念,到真正地安住于这种正见,成为正念。
以前听辅导员说这些都是禅修,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学习,真正了解到止观禅修的内涵,每一法都要通过修止观来确定,让正见在座上座下得到反复思惟练习,直到自己能够安住于这种心行中。只有通过止观的训练,才能使其成为稳定的观念、心态,从而达到改变生命品质的效果。否则,法还是法,我还是我,佛法对于我的生命来说只是一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