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文|张君平
通过学习《佛教的环保思想》,我认识到,当前环境恶化到如此地步,真正的污染源,是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要想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人类就必须克服不断增长的欲望和贪婪,认识到财富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回归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爱护大自然。
结合实际生活,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前我是这样认为环境恶化问题的:正是那些生产企业排放废气废水,才污染了环境;正是人们乱砍乱伐,破坏了植被,才造成了土壤沙化,带来了扬尘天气;而生产塑料的厂家才是造成塑料污染的罪魁祸首。总之,环境污染,都是由他人造成的。这种认识,完全是一种向外求的思考模式。不仅把环境污染的全部责任推向他人,而且内心还充满了对他人的嗔恨。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不符合佛陀对我们的教导。
学习了这一课,我开始反躬自省:环境污染的真正源头到底在哪里?导师在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是那样喜新厌旧,不是那样积极响应商家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市场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大,对资源的消耗就不会那么快,制造的垃圾也不会那么多。
的确如此啊!我本人一向以节俭、不赶潮流自居,但即便如此,这些年,我内心的欲望也是不断膨胀的。我家的衣橱里也越来越满当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清理一次,把那些旧衣物放到小区的爱心捐物箱里去。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不断地购置新品。以秋衣为例,以前的普通纯棉料秋衣还没穿坏,又买了新时兴的竹纤维料子的;竹纤维料子的还没穿多长时间,逛商场时又听说精梳长绒棉的舒服,于是又买了长绒棉秋衣。我们的心总是应和着商家的宣传导向,才造成了新产品不断生产,资源不断消耗。
再比如,那些塑料垃圾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贪图省事,上街买菜、购物不肯自己带上包,就只好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也是为了贪图省事,不肯自己做饭,就只好点外卖,于是又多产生了几个塑料或白色泡沫饭盒垃圾;经常网上购物,物流的包装更是产生塑料垃圾的重要来源。所有这些,不都是跟我们自己有关吗?如果我们能够改变生活方式,将生活回归简单自然,就一定能减少很多塑料垃圾的产生。
有了这种向内求的思想,我们对于环保,就不再是亡羊补牢式的修修补补了。以前,我也参加过多次环保活动,主要就是到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诸如广场、公园或景区等地捡拾塑料垃圾。这种活动,对于宣传环保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只是告诉人们不要胡乱丢弃塑料垃圾或烟头,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并不能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真正的环保其实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今以后,我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生活上少欲知足,减少不必要的购物行为。出门购物,自己带上布袋子,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其次,我还要逐步影响家人以及亲戚朋友,劝导他们逐步过上一种戒烟、戒酒、吃素的健康朴素的生活,让他们知道,这种朴素简单的生活,才是对大自然的最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