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全僧格


全僧格

记得以前读物理系的时候,曾读到物理学天才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专家不过只是一只训练有素的狗!」乍听起来好不吓人,总觉得未免批得太刻了点。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有点道理:一只训练有素的狗,可以单纯地为了一块肉,而把某一个口令做得非常好,然而除了「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标准化反应外,狗子对于其它是一概不知、一概不晓的。就「道德的」立场上看,狗子的听话与标准化反应,不过只是为了「一块肉」(现实利益)的目的,何有自觉自发可言?牠根本就不知道动作的意义。今天有多少学有专精之人,只是为了现实生活,而镇日跳高跳低不知所以然的?出家若仍如此,岂不可悲之甚!不过这究属等而下之者流,在此暂且不谈。

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涵,可就「人格培养」的角度看,所谓的「训练有素」,其实只不过意味着对某些特定的技能有所专精罢了,在这方面他可能是天才,然而在他所未涉及的部份(占大多数),他正可能是个「白痴」。这层理解,甚至可以延伸成为人格修养的层次看:一方面,只片面地知道某些技能或道理,怎么可能把握住在本质上属于整体不可分割的宇宙真理呢?另一方面,虽然在某些特定的学问上是专家,可是由于在另外的人生领域中显得过度无知,如此反而失去了人生而为人的价值(有些科学家,脾气古怪、人格扭曲,只知研究,而其它事物一概不知,缺乏人的优良品质)。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者,意指某种专门的能力、学问等)诚为良言,要成就为一个人中君子,那是全性起修、全面增上的事,怎可只是片面地训练与增上而已呢?因此君子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君子当然不能没有专门的特长,但是却又必须兼顾其它人格特质和世间学问的培养与成就,如此才是一个「完全的人」,否则只是定于一尊,岂不是与训练有素的狗没两样?这是君子之所以「不器」(不可只专精于某一专长)的道理,这也正是「全人」的教育理念。

然而近百年来的西风东渐,盲目推行洋式末流教育的结果,常常只是教育出一些训练有素的「专家」,而不是成熟人格的「君子」。中国人(尤其是台湾)在这些专家的领导底下,所建构的也只不过是片面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以全方位的生命角度所建设的国家环境。台湾为四、五十年来的经济成长,所付出的社会道德低落代价,不正是最好的明证?影响所及,今日的佛教界,似乎也正弥漫着一股追求「专家」的气氛。一方面某些出家人盲目地吹捧所谓的「佛学专家」──其实有不少根本就是寄佛吃饭的外道白衣,有的甚至是毁谤佛法、轻视三宝的慢劣份子!另一方面,或为了一圆师长的「专家」梦,或为了与那些可怜的白衣专家相抗衡,或为了办所谓「佛教大学」的需要。有不少为人师长者,正有意无意地在鼓励、培养一些年轻僧尼,成为「专家」。

其实,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并非坏事,问题就出在他「只是」专家。古德云,出家人三刀六锤,敲打唱念、文功、武略、修行、办事、学问、道德、弘法、领众等等,要样样都会。因为,这是成就「完全僧格」所必须的训练,同时也是一个大乘僧人所必备的僧格特质!如此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正是「全僧」的教育理念与风格,所谓的「菩萨在五明中求」,其深刻的意涵亦即在此。

出家以来,看到不少的出家人(老、中、青三代都有),或者于学问有所专研,或者于办事有所特长、或者乐于静修、或者好乐领众……,可是往往都只偏于一边而不能全性起修。做学问的人,镇日在文字象牙塔里比对钻研,思前想后、批这批那,而缺乏行动实践力,不能合光同尘地投入住持与建设,如此既与现实脱节,光用想的不过多是些分别意识的佛教理论而已,如何能真正产生解脱大用?弄久了,还搞出一大堆古怪的脾气来,谁也不服谁,只好彼此孤独地过一辈子。做学问的如此,那么所谓专精修行的不也如此?只管修行而不思在知见上求增上,结果往往就得少为足,少分定慧现前时,就错认消息起增上慢。再不就是徒以「老修行」的风格而吸引学人,却又无能办事与领众,既乏主事的定见又无调众的善巧与制度,复又人事不知、人情不晓,这样的老修行,不过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罢了。重解或重行的人如此,其它办事的人,其不平衡的内容或者不同,但僧格不全的本质却是一样的。

这种「为僧而器」,不能超越自身专业的窘境,正是长久以来「全僧格」教育不彰的结果。再不努力扭转、提倡,恐怕僧团的和合与佛法的正确弘传仍将不可得。

大乘佛法的目标,是成就福慧两足尊的圆满佛果,而要成就此一「万德庄严」的佛果,则因地中「庄严佛土、成熟众生」的努力是绝对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是「圆满」了)。而要真正的能严土熟生,则非有完全的僧格不为功:只会修行不能住持道场领众共修,则长治久安的制度无法建立,修行的道风无法传达;只会研教而不能实际投入生活历炼与实修,则徒然以解为证,以说为行,不但不能产生佛法大用,同时也是某种程度的懈怠,甚至还可能产生邪见;只会盖庙修福而不求道德增上,难免就「官大学问大」,以非法而领导大众,结果相牵入火坑、求升而反堕……。因此「全僧」的培养,其实正是菩萨道的体现,同时也是大乘佛法上「全性起修」的必然结果──依着菩提觉性,在一切人、事、物、境等全法界的事务中,你都要随缘地面对、全然地接收、诚恳地努力、精进地学习,而不逃避、不厌烦、不疲劳、不退堕,如此广修万行而销归自性。在这全法界的尘劳当中,一一地历境修持,以渐次地消解那菩萨的尘沙无明,无欠无余地直到究竟成佛

一个具有全僧格内涵的人,正是大乘佛法的真子,缘法界尘劳而修,在庄严佛土中庄严了自土,在成熟众生中成熟了自性。这是大乘佛子的真承担!

是不容易,不过值得我们努力。

附注:谈「全僧格培养」的概念,与是否为「通家」或「专家」(专指修行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好象,无论社会上的专才还是通才,他们都需有「健全的人格」一样,无论修行的发心广、狭,深、浅,身为大乘佛弟子的「基本正见及发心」(僧格的根本),仍有其一定之标准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关于法藏法师

法藏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法藏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法藏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法藏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