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念恩、报恩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六十课修学分享
发菩提心的心理基础是对众生有好感。修“知母、念恩、报恩”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看见一切众生,都能像看见亲生母亲一样生起亲近感,打破我们与众生之间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生起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菩提心。
从理论上讲,“一切众生皆为我母”是成立的。因为我们过去生不知道在多少地方呆过,也不知道曾经扮演过多少种身份,而未来我们也不知道要去哪里,要成为谁。六道众生都曾经互为母子,也将继续成为母子。我能接受这样的观念吗?理论上是能接受的,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就要看平常能否落实了。接受的前提,是对三宝深信不疑,并用轮回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由此,越来越觉得下士道、中士道的内容重要了。那么,我深信三宝了吗?深信业果了吗?虽然离深信还有距离,但是信的程度和落实的程度都在加深。
修“知母、念恩、报恩”的标准,是对一切众生自然地生起慈悲心。
出差途中,我观想每个众生皆为我母。慈祥的老人,无论男女,容易观想。还在喝奶的孩子呢?打了个顿,打破这一世身份的局限,确定这个娃娃一定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否则怎会在这个途中相遇?我笑了。
地铁里,对面坐着一位蓬头垢面的中年妇女,满脸忧伤迷茫。我问自己:愿意把她当成我的母亲吗?愿意。亲爱的母亲,愿您安康快乐!我默默在心里发愿。
断断续续的音乐声飘来,瘸子扶着盲人在沿路乞讨,盲人唱着歌。他们也曾经是我的母亲吗?不用多想,一定是的,只是我的内心还不平等。我怀着感恩心和惭愧心投了一枚硬币,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亲爱的母亲,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
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地上一条小虫:呵呵,亲爱的小虫子,别看你小,你也曾经做过我的母亲。我们失散多年,今日遇见,祝你早日投生善趣,修学佛法!
工作中,同事的疏忽给我的工作带来极大困扰,不由得数落他一顿。数落时我也一直在观照:需要这样吗?我有责任吗?内心发现,其实对他的嗔恨并不多,数落是串习,也似乎在做给其他同事看,不让他们觉得我学佛后就好坏不分了。但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吗?学了佛,就应该把佛法智慧融进来,他可是如母有情啊。这么思维后,顿生惭愧,当下给他微信留言道歉,商量如何面对。
种种思维中,内心是调柔的,放松的。感恩三宝,现在真的能体会到三宝在内心的力量了。
我这一世的母亲也是佛弟子,感恩这样的善缘。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拉扯我们姐妹三人长大。小时候,根本不知道去体会母亲的艰辛和隐忍,也不知道去体会母亲中年丧夫的痛苦和孤独。母亲的这些苦,又如何跟我们这些孩子诉说?直到自己长大并结婚生子,才逐渐体会到母亲小小的身躯里有着很强大的内心。我们姐妹三人小时候虽然缺失父爱,生活艰辛,但母亲用她的爱心和聪慧,努力给我们快乐,帮助我们远离种种痛苦。今天,姐妹三人都有了幸福的家庭,这也是对母亲的回报吧。
反观自己对母亲的付出,跟母亲对我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也没有用心去体会和照顾母亲内心的需求。感恩三宝,通过修学佛法,我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也让我重新认识母亲。这是我报恩的机会,唯有好好修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帮助母亲拔除痛苦,才是真正的尽孝。
对我的婆婆呢?现在首先要做的,是观照自己看见婆婆时立刻任运生起的心念,用感恩心代替惯有的不善心行。婆婆没有学佛,但并不排斥,没有学佛也是有因缘的,要用心体会她的感受,在生活中不断去调整。婆婆能否生起学佛念佛之心,我有责任,因为这也取决于我自身的改变和努力。
修菩提心的过程,就是培养正念的过程,让自己具备正能量的过程。一个具备正能量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别人也会愿意和你沟通。反思自己,正能量不足。虽然也在付出,但有些朋友却反而离我更远,不愿与我沟通。这一定是因为我的修学还不到位,发心更需要调整。在我的发心中,还有“我是来帮助你的”这样的念头,所以,总是不自觉地谈如何帮助云云,结果众生就离你远远的了。如果我的出发点是以“我”为中心——我要帮助你,你这样做有问题——这样的发心,众生能够感受到热心,但欠缺真诚、用心和善巧。
我想,首先还是要调整成对一切众生的感恩心,将此心理基础夯实后,再去与乐、拔苦。不是我去帮助众生,而是众生在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