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法师: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


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

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佛教的弘法途径却呈现出众多文化品类。如:书画、雕塑、音乐、艺术品、出版物等等。那么,宗教、佛教、文化这三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在佛陀创立佛教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佛教确实承担着作为人们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宗教功能,又肩负着引导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及绽放精神创作活动、繁盛人类精神之林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是宗教,也是文化。 中国佛教界的前贤,包括赵朴初居士太虚大师印顺导师等在内的各位大德,都对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有着诸多精辟的见解。其中,宗教与文化的功能,构成了佛教的两大内涵。何谓宗教?虽然这是一个难有定论的问题,但确实是一个十分很重要的问题,在此不想做深入详尽的展开。但其作为人们的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功能,当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也是人们对宗教的基本共识。而文化,就我本人的窥豹之见,是对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创作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概括和描述。文化是一种动态的、现实中的活动过程,而文明则是这种过程的凝固态的叙述、历史性的追述。由此可见,在佛陀创立佛教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佛教确实承担着作为人们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宗教功能,又肩负着引导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及绽放精神创作活动、繁盛人类精神之林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是宗教,也是文化。佛教通过其宗教活动,凸显着抚慰安顿人类心灵的强大机制;佛教通过其文化活动,彰显着济世导俗社会良知的卓绝功能;丧失宗教功能,佛教就无从谈及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缺失文化功能,佛教就无法发挥济世导俗与精神引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继踵而至的是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复杂,由此,导致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演绎。由此,更高层次的精神索求,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精神的索求之最典型的模式,即为宗教。宗教是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最具生命力的精神家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研究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宗教作为文明生机之源泉的重要历史地位,而文明形态本身即是文明所固有的宗教信仰形态的反映和体现。由此可见,宗教与文化是人类文明形成的核心要素。由此,作为中华文明之重要构成的佛教,对于中华文化的繁荣,应当作出自身的贡献,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着的文化大发展理当有积极的回应。 回顾历史,自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为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域诸国及中华本土的僧人积极翻译经典、四处讲学、阐释义理,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经过自东汉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充吸收和积淀,至隋唐盛世,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宗派,在诸多祖师大德的努力下,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在祭祀仪规、佛教节日、思想体系架构中,融汇了中华文化的诸多元素,特别是与民族风俗、民族思维模式密切适应;同时,佛教经典的汇集方式、语言学的四声发音法、特别是其精深的哲学思维风格、缜密的逻辑推理模式、对人生、自然、心理独特的分析视角,以及卓有成效的心理调适方法等等,推动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宋代以后儒家学说中理学及相继而生的心学等,道教的经典汇集《道藏》的问世,都无不渗透着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哲学思辨,还是人生理念等诸方面,佛教文化的熏染是随处可见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由此,作为宗教和文化的佛教,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具体功效,不仅表现在其作为精神慰藉与终极索求等宗教情感上,为社会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信仰体验;同时,表现在作为文化的佛教,又在具体的文学创作意境、艺术表现手法、思想体系建构、民族风俗内涵等诸多领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形成思想意境和表现手法独特的文化奇葩,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思想与生活。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本身就是伟大而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传统文学带来了意境、文体、遣词方法等方面的全新气象;《法华经》、《维摩经》、《百喻经》等经典鼓舞了晋唐小说以及后来戏剧、连环画小人书的创作;般若禅宗思想,对丰富魏晋以降以至于唐诗宋词元曲等创作的意境的影响,是特别显著的;而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等诸多文人的诗词赋创作中,处处可见佛教在文学家心灵中挥之不去的印象。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等佛教通俗文学表现手段,又都与中国民俗文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在书法绘画方面,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乃至于清初四大画家石涛、八大山人等,历代名家皆以擅长佛画而著名;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在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因曹植于渔山创作,我国已有佛教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唐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的唱诵中。在建筑方面,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名胜区的突出标志;我们所在的灵山梵宫,即是当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精巧的佛教建筑为祖国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光彩。 以上所举,仅是两千年来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之一斑。由此可见,佛教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而且升华了其中的哲学意境和思想内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正是通过诸多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拉近了佛教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佛教的思想、义理与信仰生活更加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