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弘法布教的六步棋
弘法布教的六步棋
对于在家信众的教育,首先应建立相关教育制度。关于此,可参照大众化的修行体系及佛教教育制度进行规划。同时,结合在家众的时间、精力作适当调整。但核心要素和修学次第须严格把握。此外,为接引更多的人走入佛门,还有必要建立一套将佛法全面推向社会,且深入生活、契合民心的操作方式,这就要以更为丰富的内容进行引导。
我觉得,弘法布教学大致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构建:
一、方便引导: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对佛教尚无认识者引入佛门,如以佛教影视、佛教书画等为契机,与之欢喜结缘,“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在这些方面,港台教界已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二、信仰建设:皈依佛门后,须有相应修学方法,使其对三宝的信心逐渐稳定、提升。尤其是对皈依的修习,相对于南传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显然重视不够。事实上,皈依乃佛法根本,忽略这一根本,就不能为修学奠定扎实基础。去年,我特别推出《皈依修学手册》和“皈依共修仪轨”,并在一些道场长期开展共修活动。同时也希望,每个道场都能举办周日共修,为广大信众提供常规的宗教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皈依的意义和作用。
三、修行次第:对三宝具备信心之后,还应继续深入修学,完成解脱道或菩萨道的修行。修学要依相应次第进行,在家居士的修学,同样可依五大要素分初级、中级、高级的教育,明确每一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修习重点。唯有这样,才能引导信众循序渐进地完成佛道修行。
四、佛化生活:完整的佛法修行,应该是生活的、全面的。如果佛弟子每天花一小时念佛或禅坐,其他时间都在培养凡夫心,修行可能成就吗?因此,教界必须整理出一套佛化生活制度,包括从生到死的各项相关内容,使佛法全面渗透到信众生活中,成为大众乐意接受的生活模式,乃至成为人人皆知的民风民俗。只有这样,佛教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五、社会关怀: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因此,佛法弘扬也离不开社会这片土壤。本着这一宗旨,教界应多方面发挥利他作用,在传播佛法智慧、净化社会人心的同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成立慈善基金会,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众送去温暖。在这方面,台湾慈济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信众管理:佛教信众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僧团关怀,需要有归属感。同时,信众又拥有巨大潜力,是促进佛教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众管理制度。包括僧团对信众的责任、信众组织、骨干培训等内容。使信众提高个人修学的同时,为佛法弘扬发挥积极作用。
宋元以来,大众修学非禅即净,而禅与净的学人多偏向自利、出世,寺院基本没有对外弘法这项内容,所谓“山门以无事为清净”。脱离社会这片土壤,佛教发展势必走向孤立,走向片面。有鉴于此,当迅速建立弘法布教制度,使每位佛子认识到弘法的责任及重要性,齐心协力,使佛教流布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