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找到自己的向导
找到自己的向导
现代教育强调独立思考,很多人会把这一习惯带入学修中,根据个人好恶对法进行选择,进行取舍。但我们要看到,这些选择和取舍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认识经验上,其基础就是无明,是不可靠的。若不放下成见,就会不断在现有思维误区中徘徊,不断地走弯路。
真正的善知识应该是和法统一的,或者说,就是法的化身。那么,怎样才是具格善知识呢?《道次第》中,宗大师提出了十个标准,分别是具足戒、具足定、具足慧、德行圆满、精进、通达教理、通达真实、说法善巧、具足悲悯、断除疲厌。但很多时候,我们未必能遇到具足所有条件的善知识,那又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永远寻找下去,等待下去呢?如果那样,可能一生都没机会开始修学。所以宗大师接着告诉我们,若找不到具足十德的善知识,可退而求其次,具备五个条件即可。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恐怕具备五德的师长都不易遇到,不妨再把条件放低一点。但不能无限制地放宽,有三点是必须的:一是具备正见,二是戒行过关,三是具有悲心。其中尤以第一条最为重要,否则的话,不仅没有收获,还会形成邪知邪见,断送法身慧命。
在学修过程中,善知识的作用就像向导。如果我们前往一个从未涉足的危险区域,途中布满荆棘、虎狼出没,仅靠个人感觉判断,靠自己想当然地摸索,迷路或发生意外都是必然的。最保险的方式,是认准一个熟悉地形的向导,无条件地服从并跟随。若对向导将信将疑,就很难随其走完全程。基于此,《道次第》特别强调依止法的修习,要求学人“视师如佛”,“观德莫观失”,不断培养并守护对师长的信心,由此生起无条件的信仰。当然,依止前必须按以上所说的条件认真观察。否则就会像跟错向导那样,最终迷失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善知识远比选择职业、婚姻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关系到生命走向的根本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