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对治不良串习的经过


学到忍辱学处时,法义说到要摆脱嗔恨、怯弱、不解不乐的心理,通过忍辱使无嗔的心理达到圆满。反观自己,比较明显的就是嗔恨心,引发嗔恨串习的主要因素包括:不接纳、冷漠、设定和懈怠等,这其中,尤以设定的串习最重。因为设定,遇到对境往往不接纳,表现为经常对人冷漠,对事和义工行懈怠。所以在心态上呈现的是嗔恨居多,障碍了忍辱的修习。

因此,这周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通过对治设定的串习,摆脱嗔恨心,修习忍辱。

这个过程中,遇到一些小的对境和不太大的串习,基本当下能保持觉知,或者事后稍作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也能调整。

但在一天下午,因为一些原因要和对方在微信上沟通,却迟迟没回复,这就把自己的时间规划打乱了。那个当下,心首先紧了起来。接着意识到自己对时间的设定。因为一直以来,基本每一天大概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我都会提前过一下。但当时时间规划被打乱了,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凡夫想要的抓取感没有被满足。进一步更想去抓取,因为“我”认为,要解决当下的时间安排问题,我需要和对方在微信上对接,需要他尽快回复。但事与愿违。

那个当下,有微弱的正念,更有强大的串习左右着自己。清晰看到对自己、对时间、对他人的设定和不接纳,以及由此引发的嗔恨、不能忍辱。

心虽混乱,但也把不忍辱的过患调动出来逐一对照:心不寂静、无喜乐、心不正住……短暂的思维之后,力量仍不够,还是拿起手机看对方是否有回复。如此反复几次拉锯,再一次拿起手机时,看到了对方的回复,感觉到了那一刻很开心。但自己清楚,那份开心建立在设定的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

事处理完了,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微弱的正念、微小的觉知外,在大方向上已然成为了不良串习和情绪的奴隶。

回到家,仍然看到设定的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后遗症。总想着做点事,总想着抓取点什么,总之不能让心闲着。

透过那一分动荡,清清楚楚地看着自己一步步陷入沼泽,看着凡夫心如何一步步俘虏自己,从错误的观念,到引发不良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长期的重复中已然强大无比,如果不满足,它会空虚、无助、不断抓取;如果被满足,它会有短暂的喜乐、开心,并继续强化背后的贪心、嗔心,以及无明我执

看到这样的一个自己,不禁心疼起来。除了对时间的设定,还有对身体、对他人、对环境、乃至对一切一切的设定,看似有区别,但每每上演的心路历程并无本质不同。都是活在自我编织的凡夫心的世界中,每天做着心念的轮回

等稍微沉静下来,重新做观修:在那个串习的当下,因为不忍所带来的过患,我能感同身受吗?我想要吗?如果当下能忍辱,忍辱的利益我想要吗?我希求吗?

从事情发生,到最后座上观修调整,心才慢慢趋于平静。这中间,几乎是被不良串习主导着,虽有短暂、多次的“挣扎”,但均以失败告终,像是一条被冲到海滩上的鱼,眼看着海水就在面前,却无法融入其中。

这些,也反映出对八步骤运用的不足。

一、得少为足

每周法义的学习,觉得能延伸到第五步,法能够在生活中有所运用,在班级交流中有话说就足够了。没有思维每期法义的正见在帮助我完成什么心行的建立,在心灵觉醒之路上处于哪个站点。这些缺失,是自己态度不够的体现。无法像敲钉子一样,用力地往下扎。不仅是扎破观念的表层,更要扎破更深层的不良串习、不良心态。

所以,在修学态度上,自己要做好每日的修学三问:我为什么学?为谁学?怎么学?调动出相应观念后,再上座自修。

二、缺乏对第六步细致的观修

串习本就难以改变,虽树立了本周要对治“设定”串习的目标,但并没有在座上观修“设定”会给我带来怎样的过患,不设定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利益。

所以在串习来时,基本只有被吊打的份。等于要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演出,却没有提前彩排;又因为演出很重要,心中忐忑,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的心理。

三、缺少正念的训练

一般情况下,用当期法义对治一些不痛不痒的生活琐事,或者修行上的小对境基本没问题,这也给凡夫心营造了一种“法用起来了”的感觉。但实际是,遇到一些长期养成的不良串习时,法的力量就提不起来了。

不良串习是错误观念和行为不断强化的结果。反观自己,获得正见后我有反复地去观修和安住吗?

每期法义在获得正见后,虽然也会在余下的几天,包括下一周的前几天不断忆念,但这中间仍有完成任务式的心理习惯,或是以此证明自己的精进以及对方法的掌握。

而且,更不足的地方在于安住修做得不够,这背后仍是错误观念在捣乱。因为有一种做观察修很能证明自己的感觉,做观察修,可以和别人分享自己观修的过程,这个过程很能证明自己。而做安住修则没人知道,没人看到。

因为态度的不端正,加之错误的观念,让自己无法在获得正见后有效安住。法在自己心中没有力量,自然无法对治更强大的串习。

四、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不够具象,无法get到凡夫心

虽然安住修做得不好,但前提还是观察修时心没有真正调到位,特点就是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不够具象。虽然通过座上修生起了相应认识,但一到座下,面对风起云涌的外境,法用不起来不说,即使想找个空闲的时间做下观念的禅修,因为外境不如座上清净,这个时候,哪怕一个很微小的声音都能打乱自己。我想,如果座上观修利益和过患很具体,甚至形成相应的画面感,即使座下环境不是很好,但因为观修的力度足够,在座下也是可以忆念起来的,也能更好地把法用起来。

还有,座上对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不足以真切刺痛凡夫心,深度不够,有点隔靴搔痒,座下也很容易受到干扰。

五、第三步的检验不够完整、准确和透彻

再往下剖析,发现在第三步的检验上做得也不够。最明显的特点是,自己会把我认为不重要的点忽略掉。在一次班级交流中,辅导员让我们分享对法义的观修,而且要沿着导师的思路,且要观修完整。那个当下,就发现自己的观修缺少了一些点,而这些点自己在第三步检验时就自以为是地忽略掉了,导致对法的理解不完整,这样就让凡夫心有漏洞可钻,进而殃及后面的观修乃至运用。

如果再往下剖析,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也许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前两步可以体现在思维导图上,我的导图是否遵从导师开显的思路了?是否能为接下来的三四步打下基础?

如果从态度的角度看,前两步也一定还有可以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这样思考下来,真切感受到八步骤是环环相扣的。我以为问题只是出在第六步,但其实从一开始的态度,乃至前五步每一步的扎实程度,都有许许多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态度方法

态度方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态度方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态度方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态度方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