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八步骤来修学


关于如何修学,首先提出了有关态度、方法、效果的十八字方针,进而提出八步骤三种禅修。八步骤三种禅修是对十八字方针在修学运用上的概括,不仅是一种方法,同时也蕴含了结果。其中前四步偏向理解和接受,后四步则是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八步骤的前三步非常关键,这是修学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不会是纸上谈兵,也不至于盲修瞎炼。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第四步是建立正确认识,完成观念的禅修。这也是我们通过理论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第五步就是建立正见之后,运用观念,解决现实问题。如果对所学道理认识不足,对最基本的危害认识不足,在实际中运用不起来是正常的,一旦将佛法理论变成自己的认识,自然就运用起来了。所以,运用取决于观念的改变,取决于观念的深入程度。

第六步建立正向心理、完成心态的改变,与第五步都属于心态的禅修。让佛法在生命系统中运转起来,就能摆脱不良串习。

第七步是摆脱不良心态。

第八步是随着正向心态的强化,最终进入生命品质的改变。

观察修和安住修,是围绕修学总目标,落实八步骤的禅修方法。无论是座上还是座下修,只要是把佛法智慧真正变为自身的观念和心态,就是禅修。

总之,八步骤三种禅修的要点就是,观念的禅修是修正观念(前四步),心态的禅修是调整心态(第五步、第六步),最后是生命品质的禅修(第七步、第八步)。所以说八步骤贯穿从学习法义到转变生命品质的整个过程。

通过本周学习,我再一次复习了八步骤三种禅修。现在根据《佛教怎么看世界》这一课所学内容,结合生活中的运用谈谈我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我按照学习要求,安住身心,认真“学习书本和音像中的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但刚开始接触时,书本上的那些名词术语及法义,我还是不能理解,甚至读得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然。

比方说,对世界的各种划分法:按内容归纳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按结构划分为三部分,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从生命的存在形式上,则分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十法界”。别说我根本没听说过的“阿修罗、声闻、缘觉”,就连我听说过的“菩萨、佛”这两个名词,我都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更别说书本上的“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微尘世界,任何一个世界都是在无常规律的支配下经历成劫、住劫、坏劫、空劫的过程”。这些对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第一遍学完,我如云里雾里,晕头转向,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压力很大,曾一度有放弃的念头。后来我又耐下心来想,我是来学习智慧文化的,是来减少烦恼的,如果这样下去,我不仅违背了我的初衷,岂不更添烦恼?于是,我就请教辅导员和班上的同修,充分利用每周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的机会,留心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尤其是每次班级学习,辅导员的引导给了我很大帮助和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再回过头来,我又认真看了用八步骤学习时每一步要注意的事项,这时才真正理解了第一步的注意事项:“对概念的理解要注意上下文,在当期内找定义。对当期未详细说明的,不要过度关注。同时要愿意放下心中固有的观念。避免钻牛角尖。”这时我才认识到,我接受不了书本上的观点,也与我没有放下多年形成的对世界的错误看法有关,还与我钻了牛角尖有关。于是我不纠结暂时不懂的概念术语了,复杂问题简单化。

比方说,我暂时理解不了“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微尘世界”,我就想着这世界不是我原来以为的我用我的肉眼、我的认识看到的世界。学完本课法义,我就把世界想成要多大就有多大,比我想象的还要大,时间上要多长有多长,比我想象的还要长。世界是缘起的,就像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也是有父母给我的遗传基因,还与后天我的生长环境,比如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人和自然环境等等有极大的关系。世界的发展规律,就像花开花落一样,有它的生成、稳定、毁坏、消亡四个阶段。

我以前无法面对人的生老病死,现在想想这不也和世界、每期的花期一样吗?再结合法义上讲的,人的一生也像是生命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每一次浪花的生起和消失无非是形态的改变而已,“一切有为法,如露也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这么一理解,许多复杂问题就简单化了。那么,这一课的内容,当我按八步骤前三步的要求去学习的时候,本期法义的内容我就有了宏观的把握:佛法关于世界的理论,向我们揭示世界的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唯识所现的。如果我们用这四种智慧来审视世界,就可以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安心自在

当我用法义的正见再一次审视自己,原来我是带着“覆器、漏器、垢器”三种过的危重病人!无论是过去的我还是现在的我,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生活、家庭方面,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贪嗔痴慢疑”的毒。“我执——我的主宰欲、重要性、优越感”是给我带来烦恼的根本原因。过去的我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看财富、看环保,看周边的人,包括我自己。认可自己的多,理解别人的少。一句话,总觉得自己对待工作、同事、家人都是出于好意,也努力做好了自己该做的,甚至不是自己必做的也发慈悲心去做了。感觉很有成就感,没有坏心,也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我对自己有足够的肯定。

学过这么多法义后,我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反省过自己。我没有用坦然的心态认识世界的无常。这是我活得没有智慧,没有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亲情关系、夫妻关系的根本原因。

进入三级修学四个多月来,经过两个单元这么磕磕绊绊、有时清楚有时糊涂,有的理解有的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学习,一路走来,我自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到的佛法智慧尽可能地用到生活中,或多或少改变了我的心态,各方面关系融洽了不少。

我再结合八步骤第四步之后的学习内容,联系我最近遇到的几个事,分享一下我是怎样从理论正见到事实正见来改变观念和心态的。还是结合《佛教怎样看世界》这一课关于“世界的本质是无常的”正见。疫情期间,我的一个高中同桌,突然发现脑部恶性肿瘤要做手术;昨天我的另一个高中同学又因为心脏猝死,不到十分钟,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走了。这些事如果放到以前,我会为此忧伤焦虑几天,无法吃饭、睡眠,像自己得了一场大病。现在当我听到噩耗后,我用“世事无常”来劝解自己,一改往常遇到突发事件时慌张无措的心态和举止,能保持较平静的心态去帮忙,尽力安慰失去亲人的家属。不知不觉中,还能用我学过的佛法智慧进行劝导,看情况也起到了点儿作用。事后想想,这是我学佛之前根本做不到的,我因对人世间的各种情过度粘著,受过不少伤。

所以也只有用了八步骤的学习方法,我才找到了过去种种错误认识的根源所在,我也才最终说服了自己,破除“我执”是必须的,只有行走在菩提道上才能离苦得乐。尽管慢,但希望就在脚下,我有耐心,我要不断去努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态度方法

态度方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态度方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态度方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态度方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