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修行的指南——《楞严经》


修行的指南——《楞严经

传喜法师诵《楞严经》开示(三)

一念示未学 销罪福无边

就像我们洒净的时候跟大家讲,三天会一晃就过去了。但是这整个过程当中我们每天在念,每一卷在念的时候都会觉得,哎呀,这一卷怎么这么长啊。这每一天也是,要一卷一卷的把十卷都念完,每一天是很充实的。但是这三天是很快的,三天多少个小时?七十二个小时是很快的,很快过去的。经过我们这三天诵经下来,我想不管是过去你诵过《楞严经》的还是没有诵过的,经过这三天诵下来,你对《楞严经》都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个《楞严经》,祂没有像其祂经典,像《金刚经》一遍一遍重复《金刚经》的功德,重复了好像有九次。《楞严经》在最后快结束的时候,我们看三百五十七页,最后这一点点,佛跟阿难说,阿难啊,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这所有虚空当中怎么样呢?盈满七宝。十方的虚空里面全部装满了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用这些七宝来供养奉侍这么多佛,多少佛?数不过来,微尘数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不单单事情上这么做,心而且没有虚度,心也是很虔诚的。

佛问阿难“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佛在最后反问,这样子来设问,这叫设问。阿难答言“虚空无尽”。十方虚空没有边际的,虚空无尽,珍宝呢,也是没有边的。说过去有一个人供养佛就七文钱,供佛七钱,他舍报之后尤获转轮王位。你想想看,过去有一个人有这个机会见到佛,供养佛七文钱,舍业报身之后做转轮王。

过去有个小孩子,碰到佛出来化缘,这几个小孩子做家家,弄泥啊、土啊在做饭。看到佛来了,他们说:“佛为什么过来?”说:“佛是来托钵,化斋来了。”小孩子们说:“那我们把我们今天做的饭供养给佛好不好?”几个小孩子就起哄“好好好”。佛真的把钵伸过去,他们就把脚尖垫得高高的,够不到,一个同伴趴下来,那个就踩着他背上去把土放在佛的钵里。你看这个连一文钱都不值,他就把这个土当饭供养给佛,这样子这个小孩舍报之后做什么?还做铁轮王,就是闻名世界的阿育王,孔雀王朝鼎盛的皇帝——阿育王,你想想看。

所以阿难尊者这里就说,虚空无尽啊,如果尽虚空都容藏着宝的话,这个宝也是无边的。这样子虔诚的来奉侍供养佛的话,“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穷劫,你拿什么计算机都算不过来的。“是福云何更有边际?”我也不知道,阿难最后一个结论就是,佛啊,我也不知道这个福有多少,太多了,多到我算也算不过来了,没有办法思维了。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首先告诉祂我是不会说瞎话的,在《金刚经》里说佛是不妄语者、不异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四重是什么?四重罪。十波罗夷呢?是十波罗夷罪。“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这种人呢,就是五逆十恶的这种人,瞬间就要堕落此方的无间地狱或者他方无间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乃至遍十方的无间地狱他都要去的。“靡不经历”。就是没有一个这样子的无间地狱,也是一种肯定,他都要去。

但是,这有个转折,“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末劫”,我们现在就属于末法时代,末劫中。“开示未学”。不了解佛法的,不懂得修行的人,开示给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这个人的罪障应念销灭。这个人纵使有四重十波罗夷,五逆十恶,下无间地狱,遍满十方的无间地狱他都要去的,罪这么重。但是能够忆念这个法门为未学,在末世之中为未学去宣讲的话,他的所有这些罪应念销灭。

而且遍其所受地狱的苦因反过来成安乐果,安乐果就是极乐世界的。我们有句话叫火焰化红莲,得福超越,他的福,前面那些罪都灭掉了不算,还得福,反过来。福多少呢?“超越前之施人”。“前之施人”是谁啊?是施七钱的人还是施佛一盆饭的人?不是。是将十方虚空都充满了七宝,供养微尘诸佛的那个人,超越前面这个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在《金刚经》里面也屡次的这样讲,有人呐,以财富布施众生乃至供养诸佛,很多很多这种。

但是在《楞严经》里面,你看就最后一段,十卷的最后一段才这么说一下。但是这样说,太伟大了,伟大到没有办法说,就是这样。所以在这个经典整个过程当中,一段一段,有时候我们读了之后真的会很感动。

你看在这个经文当中有好多的段落都讲到阿难尊者和大众都是悲泣,从开始阿难尊者是不好意思,被文殊菩萨持佛的大佛顶咒,楞严咒带回来。阿难见到佛时,那时候悲泣涕泪,那个时候是很惭愧的,悲泣涕泪。转而到后来明白道理之后一次一次悲泣涕泪。

最后佛才说这个福德,用这样子的一种比喻,前面有一个基础,那位供养佛的施者跟了达《楞严经》功德的人比起来,还是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修行多歧路 楞严破魔障

但是真正超荐的力量,这几天我们念《楞严经》是最大的超荐力量,所以说念这个《楞严经》也是召感,有很多众生都来赴道场,都来到这里。

每一天境界都不一样,每一天境界还都不同,这就因为《楞严经》放大光明,大佛顶放大光明,光中涌出宝莲,宝莲上再坐上本师佛,在这个经文里面,本师佛显现的是什么呢,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显现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祂自己化身头放光明,光中出宝莲,宝莲再端坐毗卢遮那佛。

在这里面,文殊菩萨就代表持佛神咒者,文殊菩萨在这里面显现的也是祂的本位,报身佛的状态。恰恰在这本经里面阿难显现的却是一个应众生机,代表一切众生的机而发起佛说这个经。所以在这里面,法、报、化在这本经当中就是这样子的,完全地具足。而且对我们这个世界,叫一路超出妙涅槃门,十方诸佛的密因,一切菩萨的依据,诸菩萨万行首,所以金刚不生不灭,究竟坚固这样成佛之道。

但是作为我们修行人,我们积的习气是很深厚的,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合成前面六根叫十二处,然后加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和前面的十二处叫十八界,根、处、界这里面都破。从我们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也破。然后四禅八定,也都层层增上,不住不留碍。然后从得三摩地,三摩地里面还有岐路,在这叫枝岐,“枝”是枝叶的“枝”,“岐是我们瞻岐的”岐“,还有什么枝杈,还有什么枝路、岔路都告诉我们,告知我们。

所以对于想修行的人来说,这个简直是太殊胜了,你就是到哪你买地图好了,你买不到这种地图的。你买中国地图,你到我们浙江省买浙江省交通图,它就是个平面的。哪怕你说我现在有GpS了,我可以设定,那GpS用过的人就会知道,不是说就那个的,有时候来我们慧日寺,你在宁波定慧日寺好了,你看着,知道路的人就知道它给你绕一大圈,绕到北仑再来。绕到北仑就来了还不错呢,有时候还绕不到,有时候按照那个绕了两个小时还没到慧日寺,你想想好了。那除了GpS现在最先进的这种导航,平面的地图哪里会指引你从这条路到那条路,怎么样岔路不出,很难的。所以《楞严经》祂就是伟大在这里。

精研楞严不动摇

如果想修行,比如说我们在慧日寺,我觉得还好一点,我们中国人还会有一点人想修行。像我们今天几百个人的话,还是会有一些人心里想修行。想是想,动机是有想修行,但实际生活当中又很难修行。还是我那天讲的这个话,十分之一的大概都很难,三百个人里三十个想修。真是有三十个人想修,实际上去修的又十分之一,只有三个人。这三个人里面去修的,能够至始至终抱着《楞严经》往下走的又很少。

所以这次虽然开这个法会,最后能够穷其一生精研楞严,按照这个修,成始成终,成为我们转凡成圣的因,正因的,作为我们以后行菩萨道之首的,能究竟坚固不动不摇的,这条路走下去的,真的有一个人啊就可喜可贺了,真的是这样。

佛教在我们中国确确实实是精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当中还是充满了很多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在其中,现在我们中国开始恢复一些传统节日了,这都是对中华文化恢复的一种实际行为。因为这些节日承载了太多的讯息,春节啊、中秋节啊、端午节啊、腊八节啊,太多的讯息在这里面。所以中国人恢复了自己传统节日之后,赋予传统节日里面真实的内容之后,就潜移默化,这些文化就渗透到我们的生命当中来了。所以我们学佛呢,还是会有一点相应。

现在的人都越来越怎么样?越急功近利,这是一个人的品质下降的一种标志。越来越粗糙了,生命越来越粗糙,生命质量越来越低下了,这是这种标志。所以在当今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我们现在真的是末法时代,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在这种状况里面,我们能奋起,要能识破这些圈套、魔掌,要超出三界,发这个心的还是有一些,要生起真心来学佛。

你要想着任何以世间法为目的的动机,你的那种小的动机,为了升官发财啊,为了身体健康啊等等,想想,在这世界上求这个很正常,但是你辜负了佛的真正的动机。佛来救我们,佛是来救苦救难的这样的动机,对不起佛。哪怕你是做居士,你还在工作,但是你心里面要生起这样一种自我拯救的心,跟佛的度我们的这个本愿要相应,才会感应道交,决定要出生死,要出生死苦海

如果你不想出,你要知道你是你生命最大的坏蛋,没有人能害你,没有人能拖你在生死苦海,就你自己。你要不想出,十方诸佛拿你也没办法。佛把法都留给我们了,你要不想出,这个法对你来说一文不值,你要想出这很无价的,太伟大了。所以你看佛多慈悲

奉持楞严 实践佛法

我们赵、钱、孙、李,百家姓,问你,你为什么姓赵?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姓赵了。你为什么姓李?其实中国人的姓氏也就几千年,几千年的根源,但是这个根源你都忘掉了。想想看你姓什么这个根源你都忘掉了,都找不到了,但是佛还能把这个法保存下来,字字句句这么清晰的保存下来,你知道这是多大的一个工程,头目脑髓啊!这样子啊!简单的讲讲头目脑髓。

看看《玄奘法师传》,看看鉴真和尚,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感恩鉴真和尚,你就看祂要把佛法传到日本,一次一次渡海,一次一次的失败,徒弟多少淹死在海里。从青壮年一直到老年,最后眼睛都瞎掉了。但是他下了这个心想把佛法传过去,就是这样矢志不渝,眼睛瞎掉了还是坐在船上,最后成功,东渡到日本。

所以日本人近千年来举国上下都敬佩、尊重这位中国人,祂是一个去救苦救难的中国人,把佛法带到日本的中国人。那你想想看,佛陀呢,释迦佛陀呢?这每一位菩萨呢?我们眼眶子很小的,我们有时候就鼠目寸光,就看我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生活比天大。希望我们能够开阔一点眼界,看到一些生命的真相,看到佛菩萨矗立已久,深切地看着我们,悲悯地看着我们,种种方法救着我们。

普贤菩萨所讲的,此人无有福德,虽然不见我身相,我暗自为他摸顶,诸佛菩萨来给我们摩顶加持,我们没福德还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佛菩萨依然在提携着,拉扯着我们。我们每一位都是佛拉扯来的,不是佛把你拉来你早跑了,你来都不来,都是佛把你拉来的,你还问佛在哪佛在哪。所以要想一想。

有时我想到这个的时候,你不读《楞严经》你怎么会引领你进入那个境界,更深的境界。《楞严经》是指导我们实修的一本经,所以要好好地按照去修的。“过去有佛,名观世音,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你看这句话。“闻思修”,你知道这三个字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真要去修的话,这三个字就够我们修好久的。如果你合格了你真不错了,很久下来锻炼这个成熟了,你心无杂念了,那些东西没有了,也可以把它缩短到很短,从闻思修,我那个《普门品》讲解里就有。

闻思修有普通的,有渐根的,有下士的修法,有中士的修法,有上根者的修法,都不一样的,闻思修。还有窍诀的修法,有耳传部的闻思修。所以这个闻思修的时间长短看什么?其实最终还是就看你,你合格不合格,不合格那个闻思修就拉得很长很长,或许几十年你闻思修也不可能入三摩地。

有的人很用心很用心,真的很好,有可能闻思修就很短很短,一刹那就让你入三摩地,所以佛法修行长短不是看其它,是看你的。有的人还没闻呢就开始骄傲了,刚思一点就傲慢了,修那就觉得不得了了。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又更深入了,又一层进去了。好比进门一样,又一层门进去了,又是一种境界了。这个里面所讲的任何一个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不是书呆子都是平面的,至少是三维、四维、五维、六维的这样进去的,不是永远就是一个平面,两维的。有的人能看到三维就不错了,不仅要往三维还要往四维去看,这是指导你实践的一本经书。

所以想实践这是非常伟大的一部经,就奈何我们很少人愿意去实践。我们生活当中的事,任何一样小事好了,都能圈着你轮回好多世,就执迷不悟。这个世界的财,财就能迷得你团团转,那个“财”字好了,“财”字就迷着我们团团转。请问我们在座的有多少人你发誓说:“师父,我不为财迷了。”你敢发誓吗?

第二色,色迷倒多少人?我们在座的不是男的就是女的,不是女的就是男的,不管是谁都有一个情和欲。好听一点是情,感情,爱,我爱他,爱好像还蛮崇高的。爱和欲有时候又难解难分,什么是本能的欲望,什么是崇高的爱情,有时候很难去划分的,很难从本能的欲升华到爱,再升华到亲情,再升华到无缘的,从有缘的亲升华到无缘的大爱。你说这条路多少人能走得出来,就一个本能的爱好了,在里头绕,不知绕多少生,财、色、名、食。

所以达摩祖师说“酒色财气四堵墙,多少好汉围中央,财色不断莫问道。”财色不断问什么道啊,根本跟你不相干的,自甘腐朽的人你还问那个玉怎么雕,玉跟你相干吗?自己都自甘腐朽。所以这个我们要好好反省反省。我自己都觉得我们也很玄乎,本初是为了追求生命的真谛,学佛甚至是出家。所以我们还要,怎么样都要保持着我们佛教讲的初心不改。当初我们学佛的那种发心,要经得起检验,不改。弥陀佛

整理:妙就 校对:慧修 编辑:德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传喜法师

传喜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传喜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传喜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传喜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