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生命走向


人的一生由生活、生死、生命三部分组成,然而绝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死是一期生命的开始和终结。但人生最本质的,不是生活,不是生死,而是生命。学佛,是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的过程,是生命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的过程,是从认识生命到彻底改善生命的过程。

导师从认识的回归、自然的回归和自我的回归三方面简述了生命的回归。一般人的观念往往是有问题的,观念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认识又是以感觉为基础,而我们的感觉是有问题的,非常迟钝、具有错乱性、受情绪的影响,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我们要想树立正确的认识,回归到世界的真实,就要学习佛法,树立正见。

自然的回归中讲到,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逐步与自然脱离,盲目追求物欲,失去了心灵的宁静,在攀比中疲惫不堪。所以我们要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原则。

自我的回归中,导师从身外之物、身内之物和精神生活三方面剖析了自我存在的虚幻和我执的危害。我们要用缘起的智慧来观照心念和人生,通达无我的真理,开发本自具足的智慧与佛性,回归生命的本来。

通过这一期法义的学习,我首先认可了“一般人的感觉往往是有问题的”这一前提。导师从自然的回归讲到自我的回归,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从外转内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借助外部条件的简单自然,最终回归生命的本真,就好比我们学佛要从依赖外在的住持三宝回归到内在的自性三宝。

自我是个大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宗教家都在探讨。我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看的书也基本都是西方名著,非常认可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人生十分短暂,要充分发展自我的独特性。但社会往往将此发展到一个极端:喝酒、娱乐、“言论自由”、性开放。大家乐此不疲地张扬自己的个性,社会新闻中充斥着暴力、恐惧、愤怒和混乱。纷繁错乱的社会乱象,让我往往不知所措。茫然中,我习惯性地到文学作品中去寻求答案,但失望地发现,最终不是落入虚无主义,就是投身到享乐主义。

但是佛法则反其道行之,提倡无我。我用导师的论证方式重新思考了一遍,身外之物、身内之物、精神活动,都在刹那刹那的变化中,都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所谓“自我”的存在其实是没有基础的。但正因为没有基础,人们才要不断地抓取外物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在这些抓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贪执,并进一步把所执取的事物作为“自我”的延伸,以为是“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但往往也因此而活得很分裂——既充满了骄傲,又充满了不安全感,永远要设法通过外物来确定自己的存在,害怕失去和自己本身、所有物及涉及领域的关系。甚至会在强烈情绪中让自我感觉真实,以逃避内在的不安全感。我观察到这种“我执”即便在小孩子身上也能得到体现。比如我小时候,别人要拿走我的玩具时我便抗拒;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其他小朋友表现出兴趣时我也会不高兴,甚至会突然觉得这个玩具变得有价值起来了,因为这是“我”的东西。我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性,又在后天的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熏习中不断得到强化。学佛,便是将我们生命原本的走向彻底扭转,这是何其巨大的生命工程!

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功夫去扭转自己的生命走向呢?书中从两个层面说。现实利益角度,导师让我们用缘起的智慧观照人生,观照心念,目的是让我们解脱物欲,保有良好心态以及摆脱不良心念的控制。

但是反观生活,似乎我读书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考个好大学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为了组建一个好家庭,有了丰裕的物质条件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再让孩子继续沿着我的生活轨迹往下走。好像人生就是走个流程,无非就是好流程和坏流程之分。若学佛只是为了有个好心态,好让生活顺风顺水,日子过得舒坦些,岂不是打着“无我”的旗号在行“我执”之事?充其量只是让自己在六道轮回中混得好一些。好在导师又从究竟意义上讲了通达无我真理的益处:把握心念,认识生命,开发智慧,找到佛性,回归生命的本来。

再想想导师以往对正念为食、经行的开示,吃饭是为了延续色身,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修行;经行是为了让我们跳脱心念的瀑流,对每一个念头了了分明。那么我想,我们通过佛法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指导我们为人处世,这都不是最终目的。通过佛法智慧帮助我们拥有幸福的现世生活,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状态投入修行,临摹佛菩萨的品质。

末学今生得遇佛法实乃幸事,但无奈愚钝,对佛菩萨的境界十分向往却又实在无法想象,即便是对“无我”“无常”“因缘因果”等正见的理解也十分肤浅。但就像“认识的回归”中所说,正确的认识和观念,要通过修学佛法才能获得。我想,只要不断精进修学,终是有机会找回本自具足的佛性的。我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迷失在自己内心充满骄傲、愚痴、怀疑、欲望、嗔忿的迷雾中,而佛法就像指路明灯,指引我找到生命的出口。

上一篇:晨起小记
下一篇:不能辜负善因缘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

今天在座的人,90%以上都是学习佛法的,而且有些人学了很多年,这是非常坚强的。虽然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了一系列障碍、困难以及命运的坎坷等,但都没有倒下去,还更加..

说老实话,修净土的人多,会念这句佛号的人不多,为什么?他没有把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他没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没有把名闻利养念掉,他没有把贪瞋痴慢念掉,就不会念..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认为:人死后必然会先受审判。例如:民间的道教,相信人死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判;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后,万民匍匐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静候上帝的审..

佛法无比,妙不可言!你想发财、你想升官、你想长寿,能不能做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谁给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把佛法教给你,你自己依这个方法去做,就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十方诸佛太多太多了,你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别的佛?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照《弥陀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四次劝导我们念阿弥陀..

关于如理思维

如理思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如理思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如理思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如理思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