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1.千圣不传


(一)公案本文

僧问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如何是向上一路?」

(缘起于现象界,行者证入空境后,向上一路是何境界,行者证得无所有相,要学习依空起用,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未能知之。)

禅师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证至无我、法两执,获得空体,再来得观看云兴起时之境界。)

曰:「为甚不传?」

(本自具足不用传,奈福德不圆满者启不出。)

禅师曰:「家家有路透长安。」

(道之路显示在行者利益众生事上,是为学诸佛自愿处相。)

曰:「祗知衲僧门下,毕竟作么生?」

(不往长安去,只知纳僧门下事,毕竟如何能了得!)

禅师曰:「放你三十棒。」

(棒下发悟,何速太急!)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法浩瀚无边,迨得一境又有另一境,未证如来菩提前,不能以得少为满足,不然执取诸境,小者不知上进,大者迷失菩提而走入歧途。古来禅宗行者,若有实修实证者,都能心明、悟空、见性,证得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若能证到此境界,也仅是一个自我解脱的自了汉,不知依空起用,利益群生,于众生广行法施后,当体悟诸多心法,都是由自性中起,无为常为,明明了了,依空之体自能现起有为之用,威灵无比,当然此系为利益众生而勉为之。

禅宗行者虽能依空体而现有为之用,但常用则钝,有如法融禅师言:「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此意也就是说心空法了时,空性显露时,就会体知如何进行有为之用,此用不必传,本自具足,所以说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若您能真悟到此境,自然就会知如何解脱、如何兴起有为之用。

禅师若不用此心去利益群生,将不能悟得更进一步的道理,不能使心更圆融。外道或邪道之徒亦能用此心,但他们可能有所执而用,不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去用,以无所有、不可得的心去用,禅宗行者用于心行密密中,用于起心动念中,有所行法不为众生所知。外道、邪道之徒恐人不知而用,总归一句话,为名闻利养而用。

2.释题

本公案名为「千圣不传」,此句为禅林用语,合前一句是「声前一句,千圣不传」。千圣者指前所出世之诸佛列祖,不传什么?不能传佛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若有所传即不能称为无上心法、佛法。所以,声前一句指未发出音声以前之一句,或父母未生以前之一句,此意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之句,此句义非语言所能表达者,亦非千佛万祖能传者,表示向上宗乘之大事,亦非他人所能传授,而须由自身实际体悟才能证得。

若看禅公案《碧岩录》第六则末有言:「声前一句,千圣不传,未曾亲觐,如隔大千。设使向声前辨得,截断天下人舌头,亦未是性懆汉。所以道:天不能盖,地不能载,虚空不能容,日月不能照,无佛处独称尊,始较些子。其或未然,于一毫头上透得,放大光明七纵八横,于法自在自由,信手拈来无有不是,且道得个什么,如此奇特。」

修行人到此境界依空起用,慢慢行菩萨道,于因缘成熟时当会再有新的体悟,不能以得少为满足,初得出到菩提为满足,而要以如来菩提为目标,所以能入空有不二,然后虽以 真性主行,随缘应缘而不失本真,始能圆种自心。

3.语体文解

僧问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如何是向上一路?」

有日一僧人问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曰:「修行人修到某一境界时,常听言『向上一路,千圣不传』,不知所说的『向上一路』是指什么个道理或境界?请禅师能慈悲开示。」

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原是兴元府梁氏之子,曾亲近沩山灵佑禅师,及仰山慧寂禅师,后依止真净禅师而有所悟,即服勤十载后。一日,举杖决渠,水溅衣,忽大悟,自此文准师迹愈晦而名益着,显谟李公景直守豫章,请开法于云岩。未几,移居泐潭。

文准禅师未成道前,初谒真净禅师,真净禅师问说:「近离甚处?」师曰:「大仰(仰山慧寂禅师处)。」真净禅师又曰:「夏在甚处?」师曰:「大沩(沩山灵佑禅师处)。」真净禅师曰:「甚处人?」师曰:「兴元府。」真净禅师展手曰:「我手何似佛手?」文准师罔措。真净禅师曰:「适来祇对,一一灵明,一一天真。及乎道个我手何似佛手,便成窒碍.且道病在甚处?」文准师曰:「某甲不会。」真净禅师曰:「一切见成,更教谁会?」

文准师当下释然,服勤十载,所往必随。宋哲宗绍圣三年,真净禅师移石门。时众益盛,凡衲僧扣问,文准师但瞑目危坐,无所示见,来学则往治蔬圃,率以为常。文准师谓同行恭上座曰:「老汉无意于法道乎!」一日,举杖决渠,水溅衣,忽大悟.净诟曰:「此乃敢尔藞苴邪?」文准禅师智慧眼一开后,想不传众亦不可得,所以后移居隆兴府泐潭。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行者证入空境后,向上一路是何境界,行者证得无所有相,要学习依空起用,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未能知之。

禅师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湛堂禅师说:「向上一路大似一个行人修到往前似无路了,就像行船行到无水之处时,该怎么办?此时行者可以坐下来,往虚空看云起之时的境况,也就是说行者悟得心空法了之时,可以观真性主行,自性自应缘起诸法之法相。」经云佛弟子修行人,先得悟身空,再断妄想心的心空,再依真性主行而无妄习相随,则能悟性空。悟得性空行者可以说悟得空体,恰如行到水穷处,当要让自性能应缘再观法相,就像坐观云起时。当然能坐观云起时,行者观诸云的变化,都能在无碍中。按语说:证至无我、法两执,获得空体,再来得观看云兴起时之境界。

曰:「为甚不传?」

僧又问:「向上一路就像您所说,为什么又说千圣不传,为什么不传,不传个什么?」无上心法者本无所得,亦无所传,若有所得、有所传即不是真佛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说,所以更无一法可传,这才是真正的佛法。按语说:本自具足不用传,奈福德不圆满者启不出。

禅师曰:「家家有路透长安。」

湛堂禅师说:「您问说为什么不传,千圣不能传,各个修行人都能自我悟入空证,心明起灵知灵觉时无妄习相随,得见真性主行,是谓明心见性。当真性主行时,真性威灵莫测,变化无穷,变化中明明了了,更无有妄习相随,就如坐看云起时。修行者要达到此境界,就像各个修行人居住于不同的地方,可以依不同的路径达到长安首府一样。道路、法门虽有不同,但达到身空、心空、性空、法空等的境界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按语说:道之路显示在行者利益众生事上,是为学诸佛自愿处相。

曰:「祗知衲僧门下,毕竟作么生?」

僧不是很懂得禅师之意,所以要硬着头皮说:「禅师您不要谈去不去长安之事,我们在谈的是出家众修行人之事,此事毕竟要怎么来做?」按语说:不往长安去,只知纳僧门下事,毕竟如何能了得!

禅师曰:「放你三十棒。」

湛堂禅师说:「已经把您要知的答案都告诉您了,您还在胡言乱语,该放您卅大板!」按语说:棒下发悟,何速太急!

(2004.11.22.撰于法尔)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