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6.大机大用


()公案本文

一日,沩山灵佑禅师谓众曰:「如许多人祗得大机,不得大用。」

(缘起于现象界,禅师在开示许多人迷于禅机,而不能悟入体性真相,更不能了解大用,亦不能证得体之大用。)

仰山慧寂举此语,问山下庵主:「和尚恁么道,意旨如何?」

(自不能悟禅师此语,特将此疑情转问山下庵主,仰山亦困于大机大用之间乎?)

庵主曰:「更举看!」

(汝再说说看,常动口舌者是大机人,非大用人。)

仰山拟再举,被庵主踏倒。

(希望能一股作气,踏倒仰山之妄心疑义。)

仰山归举似师,师呵呵大笑。

(庵主也太老婆心切,代灵佑禅师出招,师怎不给予嘉许哉!)

()玄祥释解

1.前言

禅宗行者悟得体空,并发无量智慧后,若不能永守空寂,不能得无上解脱知见,有可能落于机锋相对,诤论不休之窘境。机锋对话本是祖师大德激发学人悟境的方式之一,或是测试学人悟境之方法。但禅师若过于放纵自己机智,则会落于善执别人缺失之处,对自己而言,不能得自在无碍解脱。所以行者在自修与启发学人中,如何能自利又能利他,真是禅宗古德的智慧与修为之考验。

明心行者当悟真心时,遇境缘起真心相感应,相感应中无自己余习、妄想相随,如此能让真性主行始叫明心。若禅修者善于诤论,虽有助于知见的修正与智慧的累增,但对于实修上是一大败笔。光有大机而无大用,是侧重于有为知识的探讨,而无明心见性之实证。

时下有些人自己号称已「明心见性」,却到处找人理论佛法,甚至于为文著书毁谤前贤,污蔑近代高僧大德,此种人对佛法修行次第尚不明,境界犹不能通达,仅凭口舌之能,实无明心之证,何有见性之实。依《金刚经论》言四句偈者,行者当先空身,然后空心、空性,权称为明心见性,最后能空法,空法者行者应达能以自在心,习成定力,定性现前,悟明自性本来空寂,心境两忘,澄心不动,才能证得法空理地。

真心现起,能悟无执,不与人机锋诤辩,始有心空的样子,这样也许能得个心空,也才能得个十信位初位住。若要能见性,就要如《金刚经论》所云:「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为悟空。」此等行者定有大用,大用者无为常为,能化一切恶缘,转众生业障,以空无畏心利益群生。进而言之,见性悟空行者就能具有五神通,此等境界是何等高深困难,尤其对于末法时期众生,要有此成就者,除非闭门勤修,不然都是一种奢求。我们居士们虽做不到,但起码要能了知其修行次第,才不会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说自己已明心见性,真是大妄语成,若不诚心忏悔业障,堕入地狱有份。

2.释题

本公案名为「大机大用」,大机者如前述,行者找人起语言机锋相对,大大玩弄世才辩聪。行者若不是用于教导学子,印证其修行境界,反而用在挑剔别人错失之处,或别人非有错失,只是层次、境界证悟有别,就大玩机锋诤论,这样做法实非能学得解脱知见,反落于无明窠臼之中。然所谓大用者,是不用有为之法,由真性主行,当真性应缘中,真心起法缘时,无妄想、习气相随,如此能鉴照而无住,由自性去应缘、转缘,最后在无为中行有为性用,使万缘得究竟、圆满之境。此等大用实非有为之用,而是自性随佛性应缘所现之境相,是为不用之大用。

所以大机者用于随缘教化,勘验学子悟境,落于用语言逗机学子;而大用者行者已有初步成就,定性已成,六根入六门不染着,悟得自性本来寂然不动,有因缘时感而遂通,然后自性起变化,此自性变化无穷,本不可思议,产生威灵莫测之性用。行者于此应缘过程中,能自觉自知,明明了了,当处无为之际,却能化起有为之象,使一切境缘在无为中转化,转化时无妄习加入,存有一定轨则,心性运用中永不偏失。这是禅宗行者或已明心见性者之心地性用,此等行者虽非有声闻二、三果位可言,但实已了知佛法修行的真实过程与境界,如此前进永不会迷失于菩提道路中。

大机与大用是两个不同意境的名相,我们要能详加分别,不要起错误的认知。若行者未能体会此境界,或未理解此等境界,也可藉此机缘建立一正确的震旦中土特有佛法修证之途径,才不会自我迷失于无上心法的道途中。若行者动则说自己已「明心见性」,或依附学子说他已「明心见性」,但实际也只是心有灵通力,而无空心之实证,因此等人六根未净除,何来心明?心既未明,何来见性?纵真有性踪,幻起不了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等),也可说是未真见性,若因此而指鹿为马,说自己已「明心见性」,而所做、所为、所言,又是违犯戒律,实是着魔之徒,如此误己害人,实非修行佛法之本意。

所以要明心当去除大机,要见性当要学习入悟得性空,佛法是有舍才能有得,舍得不能再舍,就能会到自己的老家,虽不能有像圣人的六神通,但要得个清净心、解脱心,是不难的。若光天天喋喋不休,有如仰山禅师初期的修证,常要被师父教训,甚至于从挨揍中才能学得闭口。

3.语体文解

一日,沩山灵佑禅师谓众曰:「如许多人祗得大机,不得大用。」

有一天,沩山灵佑禅师对聚集大众说:「许多人只会耍嘴皮子,如此也仅是得个大机之用,终不能得大用之性用。」灵佑禅师观因缘成熟,特不问自发语,对于某些人只会用有为心识,不会学得无为性用,真是痛心疾首,认为走错了修禅的路径。希望今天听者能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其实此话语主要针对仰山师而说,因从甚多公案中,仰山师所表现的都偏向于有为心用,从不修入无为之性用,所以导致灵佑禅师不得不公开提出问题。

沩山是地名,位于湖南长沙宁乡县西,为衡山山脉之分支、沩水之发源地。又称为大沩山。沩山多平地,水道便利,故古来出家人每多耕作于此,而有「罗汉田」之称。由唐僧灵佑禅师所开创,世称「沩山禅师」。

灵佑禅师(771~853)为沩仰宗初祖,福建福州长溪(霞浦县南)人,俗姓赵,法名灵佑。灵佑禅师十五岁随建善寺法常(法恒)律师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曾先后遇寒山(一说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一说普贤菩萨化身)。二十三岁时至江西参谒百丈怀海禅师,并成为上首弟子,于此顿悟诸佛本怀,遂承百丈之法。宪宗元和末年,灵佑禅师栖止潭州大沩山,建营梵宇,由右常侍浙西观察使李景让之奏请,敕号「同庆寺」。其后相国裴休(裴休字公美,河内济源人)亦来谘问玄旨,大沩山声誉更隆,禅侣海众云集。时唐武宗兴起会昌法难(845),源于道士与宰相理德裕的蛊惑。灵佑禅师于会昌法难之际,隐于市井之间,至大中元年(847)复教之命下,众迎返故寺,巾服说法,不复剃染(光头、穿素衣)。裴休闻之,亲临劝请,始归缁流(黑色衣服)。师住山凡四十年,大扬宗风,世称沩山灵佑。大中七年正月示寂,世寿八十三,法腊六十四。谥号「大圆禅师」。禅师有语录、警策各一卷传留于世。嗣法弟子有慧寂、洪諲、智闲等四十一人。而众弟子中,仰山慧寂承其后而集禅法之大成,世称沩仰宗。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禅师在开示许多人迷于禅机,而不能悟入体性真相,更不能了解大用,亦不能证得体之大用。」机锋对谈启之于妄心思虑,纵有世才辩聪,终不能得佛法真谛,所以古今谈佛学者多,实悟道者少。希佛弟子能引以为鉴。

仰山慧寂举此语,问山下庵主:「和尚恁么道,意旨如何?」

仰山慧寂师听到此话,灵佑禅师似对己而言,实不知自己善于谈论机锋,疏于体会自性空寂得体证,真未得禅宗教学之真谛。因而举此语下山,到山下的寺庙寻问庵主,灵佑禅师所言意旨如何。

按语说:「自不能悟禅师此语,特将此疑情转问山下庵主,仰山亦困于大机大用之间乎?」好在仰山师能听得进去,知道师父是针对他而言,但又不明究里,到底修行路途出差错在何处,所以下山问庵主弄个明白。兹向庵主说道:「灵佑禅师这样说,他的意思是什么?」佛法难是难在要慢慢耐心地、不执一切境地去体悟,若中间有执取某个境界或意相,可能就滞境不前了。性相使然,从有为入手,无善知识指引,就会死在有为之法,以大机善辩以为这就是佛法。

主曰:「更举看!」

庵主卖个关子,还是不直接回答灵佑禅师之本意。言教不如身教,庵主说:「你更再举说一次看看!」体性空无缘不起法相应,倒也能自在。语言道断,心行处灭,若强落于语词,则无法体悟性用之法,真性主行非从大机言谈戏论中去会的。

按语说:「汝再说说看,常动口舌者是大机人,非大用人。」庵主埋下伏笔,想好好修理教训一下仰山师,让他好好体会真正佛法不善于言谈。

仰山拟再举,被庵主踏倒。

仰山师不疑有他,即以其本有习气,又想从嘴里要把灵佑禅师所言再说一次。可是庵主要把他带入不用口谈的佛法中,用自性去应缘的境界中,当他要再说时,一举便将他撂倒,不让他落于语言文字相。

按语说:「希望能一股作气,踏倒仰山之妄心疑义。」庵主老婆心切,待灵佑禅师教化仰山师,让他懂得真性主行,妄想不随之境,悟得性空,不是从嘴巴上的大机能获得。

仰山归举似师,师呵呵大笑。

仰山师被庵主撂倒后,也不知其所以然,只得回山上将上情禀报于灵佑禅师。灵佑禅师一听,竟呵呵大笑,称赞庵主代为教化得好。可惜仰山师可能还不自己错在何处,有为法误事,学佛者若不能用般若波罗蜜多智,观诸法无所有、不可得,实难入明心见性之境。

按语说:「庵主也太老婆心切,代灵佑禅师出招,师怎不给予嘉许哉!」悟道者所知相同,灵佑禅师不明讲于仰山师,有待他人来代为教化。

(2005.12.02.撰于法尔)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