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9.滞圣挨揍


()公案本文

福州鼓山兴圣国师神晏禅师问僧曰:「鼓山有不跨石门句,汝作么生道?」

(缘起于现象界,世尊说以戒为师,戒为道源功德母,凡、圣一体适用。)

僧曰:「请!」

(自性空性,本无执着,自相亦空,一切法之自性相,如色变碍、受领纳、想行识等之自性皆空,何言不跨鼓山石门!)

禅师乃打之。

(自性本无执着,惟因果历历不爽。最末的即是最初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故凡圣戒律须守,宜慎记之。)

()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性本具有「空如来藏性」与「不空如来藏性」,前者是一切法之本体,无空体则无法用;后者为一切因缘法之性用,缘来应缘,缘灭法灭,如是而已。这么简单的道理,但却要让行者寻寻觅觅数十年之久,有些人却还不能竟其功。行者若有幸今生开悟后,大翻无始劫来所储存之种子,得个休歇处时,说是悟得「心空法了」,空性显露,始得悟「空如来藏性」。「不空如来藏性」却常为无知行者所误会,认为真、妄之法,都是「不空如来藏」的性用,也才有「未悟而说悟」,「未证而说证」的错缪知见。处于「不空如来藏性」时,第一念觉是为真如来藏性之性用,之后所起之妄想念则非真如之性用,若强要说是真如之性用,也只是「邪真如」之性用,不能强说为「一真法界」理地之法。因第一念觉真,再继起第二念是为妄想、习气所使然,这也就是易使人迷失的地方。

禅宗祖师大德尝说:「把断要津,不通凡圣。」凡者贪、瞋、痴、慢、疑、邪见等诸根本烦恼法不去,还包括有「身执」之见或「神我身」之见,不舍这些烦恼、身见、神我见诸法,不得悟无余依涅槃。圣者超越了「身见」,去除烦恼诸法,真悟得真空理地,若还再继续强守住空寂,处涅槃之寂静,如此行者将使「不空如来藏性」失去原有佛性功能,长期沉空处寂后,终归落入空亡,佛性始悟得一半。

在修证的过程中,「不空如来藏性」未显,都是妄识、妄习所支配着凡人各自的行为、思想模式,依各人业力左右着行为、思想。有识之士为超越妄习、妄想而努力,美其名为修行。若行者不知修行是在修什么,大多会是执取着自性真如的性用,并追逐不舍,终将误 入歧途而不自知,修行了数十年,终归落个天上、人间(仙道)或鬼神道、魔道中,真是学佛学到歧路而不自知。修佛法是在修什么,简单用下面一首偈来揭示:「能断三结须陀洹,淡薄三毒斯陀含,五下结尽阿那含,永断三毒阿罗汉。」这就是真正的佛教所谓的「心地法门」。

佛法心地法门─解脱道,不与外道修行相同,外道注重于真如性用,穷真如性用执取不放。佛法初步解脱法专在于铲除三结─身见、戒取、疑病,三结断则能得须陀洹果,天上、人间还要来回七次,始能离苦悟无生,得阿罗汉道。行者在断三结后,再加上淡薄贪瞋痴三毒,则能得斯陀含果。所谓淡薄者是有妄念而无行为,能淡薄贪瞋二毒,再对于因果道理体悟后,能无所住地行善,更不再造诸恶因,是为淡薄痴毒。断三结、淡薄三毒,始得斯陀含果,行者当生死后升四禅天,天寿尽再来人间一次,始得离苦悟无生,得阿罗汉道。

行者能入五蕴之行阴区宇时,断五下分结则能得阿那含果,即得不还果,居四禅之上五净居天中,此五下分结是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等五种微微细之心病,对此五法不再有丝毫的挂碍,当超越色界四禅诸微细结缚。五净居天之圣人居高天利根者(如善现天、色究竟天)得于天上直悟得阿罗汉道,居净居低天钝根者(如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等),当再来人间始能悟得阿罗汉果。

当然一切心里污垢都因三毒(贪、瞋、痴)而起,感召六道因缘而成轮回之因,当得阿那含果者是暂伏五下位分类之结缚(五下分结)。而断尽三毒,让三毒永伏者,是为得阿罗汉果行者,此时所作已办,当悟得无生。学佛当有前贤或现在善知识之指引,善知识者是人天眼目,能让众生不着魔难,或不为魑魅、魍魉所依附,更不让修行人误入天上、人间,错失菩提无上解脱道途。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滞圣挨揍」,修行者于禅修中,起先当断粗的妄习、妄想,也真能悟知真如自性之性用,但要能不着、不取,因六根真如自性之用,都是轮回的根本,在未悟得真空理地时,光有此佛性的性用,却不能去除轮回的根本因,也就是没有让心地大清净一番,就还留有微习,有微习即会感召高天之天报,不能确实地摆脱轮回之苦。所以行者当先修空观、悟空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关卡,若一行者不能实悟空理,就不能真正拥有「脱黏」业缘的能力。

当行者悟得空理,也能自在无碍于诸业缘的牵扯,之时,行者心住空寂,也善安住于此空寂,不再理会诸世间事,对于一切人事物都能无黏,也没有兴趣于一切人事物中,这样住于空寂,喜爱此空寂,就会堕入空亡,亡失菩提觉性之不空的如来藏性。

堕入空亡的行者,会执着空其一切法,悟空行者又无智慧时,将会得「空」病,更不能悟得「空有不二」的圆融知见。在处「空」境中,可能连戒也不再守,佛陀所说的教戒认为是「空」,是无所有,何有戒可守。悟空行者这样一向入空、执空,当会毁戒、坏律,对于世间一切都认为「空」,依此空悟而做出一些不合佛法的道理。所以行者悟空理后,当有解脱知见后,还是要再回凡,回凡除能圆满菩提觉性,入空有不二的修证外,对于世间规范还是不能潜越。

「滞圣」者是悟空行者执取空相,否定世间一切相,不为一切相所恼,是谓滞圣境,此等行者心空法了,常住寂灭。若误执空境时,终会目无师长,毁戒执空等。「挨揍」者谓禅师老婆心切,为破其空执,故借机揍他教化,若能回凡即悟空有不二,或未回凡,则入小乘涅槃,但不应有断灭空,毁戒坏律之行为。

3.语题文解

福州鼓山兴圣国师神晏禅师问僧曰:「鼓山有不跨石门句,汝作么生道?」

福州鼓山兴圣国师神晏禅师问僧曰:「鼓山道场规矩,立了一条『不跨石门』这一句话,您大德认为如何?」不跨石门是何意指,石门者有内外之分,内者可喻内心,可喻丛林。所以不跨石门可从自心净意去修,不从外追逐一切境界,能断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等五下分结者,当能得阿那含果,若能永断三毒─贪、瞋、痴者,即能得阿罗汉果。所以修行离不开修除自己妄习,实不必到处参访寻道也。既然鼓山先祖立此规矩,所以鼓山行者应当遵守,若背离此规定,即悟得空理,不住世间之规则,能犯此规定,就能毁戒、坏律,这是修行到空者所易犯的毛病。有僧大概较不易守戒律,所以禅师为了 考验此僧,故以此问来勘验此僧。

福州位于福建,而鼓山则位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山势绵延十七公里,岭上有巨石,其形如鼓,故被称为鼓山。鼓山由数峰组成,其最高者称大顶峰(又称屴崱峰),其它尚有白云峰(小顶峰)、凤池山、香炉峰、鉢盂峰、东峰、双髻峰、狮子峰等。鼓山上原有华严寺,相传系唐朝建中四年(783)灵峤禅师降伏毒龙之地,之后即建寺。后梁开平二年(908),闽主王审知重建,并请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神晏禅师驻锡。宋朝真宗时,赐「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之匾额。明朝永乐五年(1407),改称为「涌泉寺」,为闽境第一佛剎。今台湾佛寺,甚多由涌泉寺分奉者。「涌泉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火烧毁,后经永觉元贤禅师、为霖道霈禅师、遍照兴隆禅师、光耀禅师、空老禅师等经营构建,诸殿宇、堂楼、山门、寮舍等渐齐备。

鼓山者系明代以永觉元贤禅师(1578~1657)为宗祖之禅宗派系,明末清初之际,元贤禅师住福州(福建)鼓山涌泉寺,大扬曹洞宗之禅风,自标为鼓山禅。主张调和禅与净、儒与释,并力图调和禅宗内部及临济、曹洞两派间之对峙,且提倡师法百丈禅师修持与劳动」并行之精神。鼓山禅法系之传承为永觉元贤禅师、为霖道霈禅师、惟静道安禅师、恒涛大心禅师、圆玉兴五禅师、象先法印禅师、淡然法文禅师、堂敏法澹禅师、徧照兴隆禅师,如此一直传续至清代末年。与江西博山能仁寺无异元来禅师所创之博山系,及以江苏焦山定慧寺为中心之焦山系,皆属曹洞宗之支派。

福州鼓山兴圣国师者即是神晏禅师,大梁人(大梁即今河南省登封县,曾是魏国国都),姓李氏,幼忌恶荤膻,乐闻钟梵之声。年十二时有白气数道腾于所居屋壁。师即挥毫书其壁曰: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现作妖祥。定祛邪行归真见,必得超凡入圣乡。」当他题罢,白气即随灭。年甫志学得病,梦神人赐与药,觉醒而顿愈。隔年又梦梵僧告云:出家时至矣。遂依卫州白鹿山道规禅师披削,嵩岳受具足戒

神晏师一日参雪峰禅师,雪峰禅师知其缘熟,忽起而捉住曰:是什么?师释然了悟,亦忘其了心,唯举手摇曳而已。雪峰禅师曰:子作道理耶?师曰:何道理之有?雪峰禅师审其悬解,抚而印之。暨待雪峰禅师归寂,闽帅即于府城左二十里处,开鼓山创禅宫,请其扬宗旨。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世尊说以戒为师,戒为道源功德母,凡、圣一体适用。」善行源诸于戒律,修行的人若不能以戒为行为准则,待有境界时因无正知见,可能执取异能而迷失,若因有所求似地修行,则易为魑魅、魍魉、魔众等所加害。所以修行人永远不能离开戒律而修,不管是初入门或老参行者,都要能「以戒为师」。

僧曰:「请!」

此僧经禅师一问,即脱口而出:「有何不能?为何石门不能跨?请!」大略修到空,悟得空行者,若不知个中道理,执空为究竟,就会不理一切规定、戒律等,自己认为自在无碍,世间事有何能障碍自性空者?没有!所以目中无「规矩」之念。

按语说:「自性空性,本无执着,自相亦空,一切法之自性相,如色变碍、受领纳、想行识等之自性皆空,何言不跨鼓山石门!」自性本无性性,一切法性亦空,法相亦空,都是空故,何有不能做的事?契经云:「照见五蕴皆空」,自己五蕴本空,非因缘、非自然性;世间一切相更是空,何能框住自心、自证之道理。

禅师乃打之。

神晏禅师即用杖棍打之,棒打之下,令其知悉,纵使悟空,亦不能胡作非为,世间戒律还是要守,不能毁戒、坏律,再造无明因,因心不净,未真得果位,终当要受因果轮回之果报

按语说:「自性本无执着,惟因果历历不爽。最末的即是最初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故凡圣戒律须守,宜慎记之。」空可以悟、理可以证,但当心空法了之时,不要反偏执空理,而又违犯因果。因果是历历不爽的,除非您证得三毒尽,超脱三界轮回,不然还是要受因缘果报之规范。另言之,已悟空有不二行者,心地清净,随念自在,要其犯戒是不大可能的事。

(2005.03.21.撰于法尔)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