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6.言下忘言


()公案本文

僧问袁州仰山南塔光涌禅师曰:「真佛住何处?」

(识起迷情于真佛住处,觉悟之性体,本来存在于甚么地方?)

禅师曰:「言下无相,也不在别处!」

(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言下忘言一时了,虽如此亦不失却落他方,仅在此处。)

()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无真假,有假必是魔;说有真佛,佛本无其形相,何有真佛可言,若强言自己是真佛,此等人执有相必是假佛,一切有为诸法都是方便,太执着有为诸法,必非真正悟得佛性者也。

末法时期修行人对于佛性的认知,只有佛性真显、半显或未显三者,也因佛性认知三不等,就有诸多对于「明心见性」是什么境况,众说纷纭,无所适从。若不是真悟得佛性本来,见古僧大德如是说,又是错会了意。对于禅宗大德常言的「明心见性」,也是诸多忆测,因无实证而偏要强谈佛性或「明心见性」。到目前为主,经典上见到直接说明「明心见性」者,大约是《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里的四句偈,也能真确地阐述「明心见性」的真谛。虽前几个公案已引述部份经文过几次,现在还是将全文引述如下。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义,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悟得初句,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悟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使证无生,阿罗汉果。此四句,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佛告文殊师利:前佛后佛一体,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见性,修而成之。然则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终不成佛。」

由上经文得知悟得心空,才是明心,就能以真心应缘,遇境似有,境灭还无,重要者是心应缘时,常觉不昧,然后妄想流转不犯,仅以真性主行,此谓明心。所以明心者没自己的习气、心病相随,没有我执之见,没有善恶、是非之争,只有让真如自性去应缘,而现真心之觉知。此时行者虽有灵觉心,但尚未真见性,要待证得下一句,才是真的见性。此悟心空行者得斯陀含(一来)果,其心地上已断除有身见、戒取见、疑心病,并已淡薄贪欲、瞋恚、痴等结使,此处贪欲者除淫欲行为已断外,包括名、色、财、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尘欲已淡薄,所谓淡薄者是心有所感、所念、所想,但不会去发作、不会去犯贪着,以上诸心病要到悟得性空时,才能完全断除,即能得阿那含(不还)果。

心已明(悟心空)行者,得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此处依何义来修,行者要认识自性本自空寂,感缘遂通达,然后能起诸多神变,但行者重要的是依无为心为体,让自性现起有为之用,不是依您的喜怒哀乐去现一切法用,这样才能威灵莫测,变化无穷。在此应缘之间,行者应能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之用应能知,亦知寂寂之体能住,如此才能无碍自性之应缘,依无为体入常为之性用,佛事无所不办。

若行者要得悟性空,心地上要断五下分结,也就是完全断除须陀洹、斯陀含等尚存的心病,即彻底断除有身见、戒取见、疑心病、贪欲、瞋恚等五微细习气。下分结者即微微细之意,五下分结者即五种见、修惑剩余的沙尘惑,譬如说斯陀含果行者对于名、色、财、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尘欲还有所感、有所念、有所想,但不会去犯、去发作;但悟得性空者连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已完全断除各种欲望,所以世尊说:断一法许汝证阿那含果。此处一法者即指贪欲,贪欲都是一切心病的根本,若能断一悭贪,其余微习即能全断,如此当得阿那含(不还)果。若真得阿那含果者,还得五通俱足,此境界是在四禅行者之上,虽同是有通,但心地上以得阿那含果者殊胜,因此行者已快得解脱知见,待证得阿罗汉果时,当超出三界轮回

纵使行者能真的做到「明心见性」,也大约得阿那含的果位,出家师父不去言他,在家居士要反观自心是否已全断淫欲行为、念头,甚或对于异性能达坐怀不乱之境,或见淫境画面而能不动心。然后再完全断除五下分结,这样才是得阿那含果之位,修行讲来还真难耶!至此更还没有得到阿罗汉果哩!居士大众要能知道修行真实,居家修行可真难也!不要有点怪力乱神之力,但心地都还不清净,纷争扰扰,就褒自贬他,自是他非,如此情见多多,就妄我肯定,成大妄语,将堕无间地狱,行者能不慎哉。

2.释题

本公案名为「言下忘言」,意为行者遇有参问,随问即答,答后不久即已忘记,因空性来无所黏,过无踪迹,禅师如此才是自在无碍。真佛处于何处?禅宗行者悟得心空法了,常在应缘时率性而出,从不加思虑,一加思虑即非真性主行,而是妄想流转相随。当行者应缘之时,不管是心、是口,都要能以真性主行,若是心则感知诸境后而无念,若是遇到参问、诘语则随性、率性而答,不加思虑,如是当能获得不可思议之智慧力与灵验力。

行者有心感时,能觉知而不昧,有言率性而出,事必成就,始知此佛性之性用,真是威灵莫测。就怕无知之士,不去除妄习,以有为之法蒙蔽真心之性用,当然就没有佛踪。若是落入鬼神通行者,更是修行者之浩劫,迷失菩提路,亡失知见,终将误入歧途,为魑魅、魍魉所加害。

3.语体文解

僧问袁州仰山南塔光涌禅师曰:「真佛住何处?」

僧问袁州仰山南塔光涌禅师说:「一个觉者其真心佛性在什么地方呢?」

袁州者位置在江西省,袁州因仰山慧寂禅师而有名,袁州仰山有南塔、西塔,光涌禅师驻于仰山南塔,光涌禅师者豫章丰城姓章氏之子,母乳之夕,神光照庭,厩马皆惊,因之父母以光涌名之。光涌师年少时甚俊敏,依仰山禅师剃度。北游谒临济禅师,复归侍仰山禅师。光涌师曾被仰山慧寂禅师称赞为凡圣两忘修证之人,怀让禅师即是仰山南塔光涌禅师之法嗣。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真佛住处,觉悟之性体,本来存在于甚么地方?」大凡破色身或未破色身但心眼已开者,都想要能「明心见性」,有些人心不明也想要见佛性,纵然是心明,若住有为之法,更不知佛性为何,故此处有真佛住何处之问。可惜真佛者法性身无形又无相,不知者硬要以有相来见如来,当然不能见如来。

光涌禅师曰:「言下无相,也不在别处!」

仰山南塔光涌禅师说:「真佛是以空为体,能感知万种缘,亦能以性为用,在心为意,在身为动,在口为言,…,动身发语都是性用,依空体而应缘无住,这是真佛所在之处。但重要的是当悟得真佛者,动身发语之下,不要有所执着,一执着即迟滞,即非真佛之性用。所以说佛之法身虽无相,但能依空应缘,故说真佛不在别处,当下空有、动静中,都是显现真佛之所在处。」

若有人道理虽懂得,但妄习若不能净尽,则根本非究竟,贪、瞋、痴、慢、疑、邪见等六大根本烦恼法不净尽,虽然心有佛性觉知,但不能住境不生心,也是世间凡夫,未有任何果位可得。

按语说:「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言下忘言一时了,虽如此亦不失却落他方,仅在此处。」行者悟后空性与虚空等齐,若妄习不尽,光有性用亦不得真,所以空三昧当先证得,再来证得无相三昧,当应缘之时就能言下无相,则真佛也不在别处也。

(2005.02.03.撰于法尔)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