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间,火宅或净土


人实在离不开因缘,有人结的缘是劣缘、恶缘,有人结的缘则是善缘、好缘。佛陀曾说「世间如火宅」,而火宅之中亦有清凉的境界――净土。一切唯心,境界能由我们自己去选择,同样一个境界,我们用心去体会,欢喜的是净土,苦恼的即是火宅。

无明心火,足以燎原

有一位苦恼的妈妈,她的家境富裕,但与家人的缘却很薄。几年前,她的先生就有外遇,每次她见到我总是泪眼婆娑,说她先生如何地给她精神虐待,外面的「家庭」一个接着一个建立起来……,女人的心可以包容其他,却无法包容这种事情,所以,她精神备受折磨,先生一回家,她就要查问,而先生最讨厌她管他的私事,结果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好不容易,她看淡了情,随他去了,夫妻俩的关系算是稳定了,但是孩子因长期生活在父母经常吵闹的环境下,尽管家里很富裕,吃的、用的都很充裕,但是,他们却逃避这个家。她和先生的问题已经稳定,可是回过头却唤不回孩子的心,孩子把「家」看成火宅一样,在外面放纵惯了,一出门就不想回家了,即使现在父母同时呼唤他们,也已经失效了。

孩子在外学了不好的习惯,各自交自己的朋友,全部回家后,又开始争吵,这可怜的妈妈现在又得受孩子的精神虐待了。过去她希望先生「一个人」回来,现在又要求几个孩子回头,但「求」得多难!几年前,我也经常劝他,他总是点头流泪,好像有听进去,可是,回家后,逆境现前,她又压不住心中的无明火,已经燃烧过的惨况,现在要恢复多难呀!

人真的要能忍,不能忍耐的结果,就是「星火燎原」啊!

一开始,她若能够专心照顾孩子,现在她的孩子,说不定就是最乖、最听话的好孩子,现在舍一又得「追」四个人,真是悔不当初,难怪她看到我又要哭诉。

她讲的话几乎都是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心境,无法解脱烦恼

念转即登人间净土

我又听到几位人士现身说法,有一位说他从十三岁开始染上赌博,赌得昏天暗地,直到四十岁,这二十七年之间,他赌得搬过十四次家,心里很想戒赌却一直改不过来,但是五年前接触慈济后,他下决心去改,现在真的已经换了一个人似的,改得很彻底。谁说赌博改不了呢?

另一位是生活坎坷的太太,她出生于贫困之家,长大之后结婚,先生又是个赌徒,不会照顾家庭,她咬紧牙根,度过人生道上的层层难关,她一个人要带孩子,又得做工赚钱,她去挑砖担沙,几十层楼高的建筑也要爬上去。后来身体受不了,只好去受雇于「捡骨头」的工作,天天和死人的骨头为伍,有时累了就躺在白骨堆旁睡……,这种种的苦,她都熬过来了。后来又到饭店去当洗碗工人,终于时来运转,老板出国,把饭店让度给员工,她也成为老板之一。

生活改善后,以前的辛苦她忘了,希望现在好的生活会更好。贪念一起,她就去赌大家乐,没想到「大家乐」后来变成「大家落」,这一「落」,悲哀又跟着来了,天天赌得暗无天日,请鬼请神的迷信,家中闹得鸡犬不宁。

总算她还有一点好因缘,由朋友的介绍,她走进慈济世界来了,终于悟到过去的错误,她说:「我觉得现在才真正的在做人!以前实在太迷糊了。」她也发愿要做「能救人的人」,所以在慈济道上做得很愉快,忙得自在欢喜。

照顾好每一个起心动念

因缘不同,心境迥异,欢喜的净土或烦恼的火宅,只在一念之转呀!她经历无数的痛苦,但心境解脱后即得「净土」。

同样是人生,懂得反省者立地即是净土!不能觉悟者,只有让火宅愈烧愈烈了!不解因缘生灭的人总是不断诉苦,而把苦含在口中,「舍不得」吐掉;自己不愿意,谁有办法让她离苦呢?

心可以开辟净土,也可能让火宅炽盛,我们日常的生活,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人事之间起心动念,我们时时要多用心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