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与众生结善缘


众生结善缘

出家人以弘法为家务,但效果如何与时节因缘有关。所谓时节因缘有讲法的因缘,和听法的因缘。两下要同时成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讲法的因缘,取决于弘法者的学修。听法的因缘,必须处处与众生结善缘。与众生有缘,讲经说法不一定很出色,但人们却爱听,听了以后,也容易接受。不然,纵然你德高望重,辩才无碍,也未必有许多人去听。

与众生结善缘,就是恒顺众生,“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普贤行愿品》)。恒顺众生,要有善巧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维摩诘经》)。 恒顺众生,就是恒常顺从众生,令众生欢喜。恒顺向善的众生,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摄受之,令入佛智。恒顺向恶的众生,以布施、爱语、利行而摄受之;若是大菩萨,才有能力以同事而摄受之,因为大菩萨与其同事而不染于恶。

佛门中有一个传诵甚广的实例:一位法师讲经讲得很好,但听的人却甚少;蒙髙僧指点,不妨先与山中的鸟族结缘。于是,法师从此辍讲,天天撒谷物布施鸟族,二十年没有间断;这时法师讲经说法,听众很多,并且绝大多数是二十来岁的年青人。

大凡学佛人,都知道佛教里面有个故事:世尊当年去到一个村子讲法,听众寥寥无几,村民们反应冷淡。最后,世尊派他的大弟子舍利弗前往,村民们欢喜踊跃,反应热烈。弟子们不解其意,问讯世尊。世尊说,从前有一樵夫在山上砍柴,见到一窝蜜蜂,当下发愿得道后,来度他们成佛。那个樵夫就是现在的舍利弗,那窝蜜蜂就是现在村中的村民,他们与我无缘,我讲法他们听不进,舍利弗在因地发愿要度他们,所以法缘当然比我殊胜。世尊的方便示现告诉我们,与众生结善缘多么重要。倘若我们平时不知道与众生广结善缘,他日乘愿再来,众生与我们没有缘份,恐怕也是度无所度。

据《影尘回忆录》载:“过去,印光老法师,他头一次在上海讲法说开示。头一天,法会很盛,听经的人也很多。第二天比头一天就少,第三天比第二天更少。末了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少。印光老法师的名望、德行、学问在各方面都很让人仰望、钦佩。然而,听经的人,却一天比一天少。后来考查这原因,并不是听经的人不愿意去听,而是听经的人,从本心里很乐意去听。但到了听经的时候,便遇到要紧的事,必须在这时候去办,这样就把听经的时间耽误过去了。后来印老听说这事,就发愿,从此之后,不讲经,不在大众之中讲开示。这就是因为听法的‘因缘'不成熟的关系, 因此印老一生用书信开示人的时候多。平素除少数弟子们到关房里请开示外,他不愿莅临大众场合里,说长时间的开示。”

与众生结善缘,即是善巧弘法,与讲经说法开示无异,最终皆令入佛道,毕竟成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七佛传法偈(三)第三、毗舍浮佛传法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

善士问:请问如何摆脱缠身灵?海涛法师答:这个有一些人非常关心,人一旦被东西附体了,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首先你要从自己的心灵上找问题,可能你有很多的心态是不好的,你..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皈依发心】:(三遍)诸佛正法菩萨贤圣僧,直至菩提自他竟皈依;为利一切如母诸有情,愿证诸佛般若究竟义。【称念圣号】:(三遍)南无本师释迦..

“吉祥卧”就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意即朝右侧卧躺。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记载:“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腋如师子王,累足而卧。”说明释迦牟尼卧着时采右..

贪、嗔、痴的含义:佛学上的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它缘起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贪就是无求无欲,不贪是前五识转为成所..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文殊师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