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法师:去除我执 修证菩提


去除我执 修证菩提常行修持、常做佛事、常修清净行、常修诸善法等等,虽是语句的名称、想法不同,但意义都是相同;所以我们要把回向心扩大,要得大菩提,然首先当应得证法空,但若我执不去除,就有烦恼生起,如何能得到解脱,既然不能得到解脱,那法空更不用妄求;有些人执着这个法较好,有的人执着那个法更好,又有人执着另一种法或我的法最好,在意见纷歧各执己见之下,必生争执而起烦恼、颠倒,甚至火烧功德林;就像有些人修密法,说有多好即有多好,假使不吃斋,修甚么都一样,人的定力要够,尤其受持五戒的定力更要够,第一首要的戒杀不能行持,既断慈悲心而犯杀或执口欲啖食众生肉,就会与众生结恶缘,终以因缘果报而生死轮回;又因慈悲心不具足,即与佛远离,必然无法心佛相应,更不要妄求修证成佛。有些密法我们可以认同,但是有些部分我们没办法认同;密法是在印度形成后,再由印度延续传到中国,印度当地外道复兴,强制习俗并入佛教而结合,才有至今的密教,而解作显密圆融,此是有依据的。有藏传佛教的藏密、中国大陆的唐密、传到日本的东密,这些实非纯佛教法脉。而显教经典中,如阿弥陀经中的往生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咒楞严经楞严咒药师经药师咒,又另有药师佛除万病真言,还有金刚经的金刚咒、华严经的华严字母、法华经也有法华咒语……等皆是,已经是显密圆融具足,就不需要再专选学密法了;我们只要一门深入,所谓一门深入就是研习经典,并用实修,若是喜欢禅,就常静、常去悟,但是如果慧根不够的话,还是悟不出甚么!提升不出自身的智慧海,唯有靠佛的助缘、助力;我们要借着忏悔感恩的行持来启发菩提心,与我们的慈悲心、念心相应,既可消业障,亦可研习经典的功德,那种清净心的感受,又跟那种研习佛法意识型态都融合在一起,进一步作思考,以不执着而放下,这就称为实修。有些人学佛前可能不执着,学佛后反而执着,有的人在修养上还比没学佛者更不好,所以学佛者要比没学佛者更认命,若能认命,就会迁就他,若没认命,可能争辩不休,反而会变成使他人诬指是师父所教,在恶口骂人之余又谤僧、谤佛、谤三宝;所以,若要让他不谤三宝,我们就要比他的修养更好,换言之,我们要以好的模范示范给他看,他人若以尖酸刻薄的言语相讥,就以宽怀、无嗔的态度表示并无强制要求对方认同己见,来化解彼此之间的歧见或争执。认命就是对方用甚么方式指责我,我就用接纳的方式来应对,不是用反抗或反驳的方式,而是作良性沟通,并用疏导、说明的善意回应,让他心服口服而予以化解对立,终使他放弃非善意的攻讦或讥讽、毁谤。假设对方于事后抛出一句:「是你厉害!辩不过你啦!不跟你强辩了!」则可以试着回答:「没有啦!我不是与你辩啦!只是依实际情形跟你说明而已,请你不要介意,多多包涵!因为我能借着学佛、拜佛的因缘,得到精神寄托,也可学习贤圣者的善德,能使我生活有规律,也逐渐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又可探讨自在解脱的佛法,真是使我身心很健康愉快,感觉生活很充实满足!所以,学佛、拜佛是我身心最法喜的事。」又假设对方指责说:「你把钱拿去布施,乱花钱,我们自己就不够用,你还拿去给别人用!」则得以委婉的语气回答:「我借着学佛、拜佛的善德因缘,我和家人能健康平安,已是很幸福的人,也应该要知恩并感谢三宝恩,而作随喜、随力、随分地供养三宝,也要体恤到苦难的人;能把这些免于病痛急难花费而省下的钱,作为布施供养道场,来种福田,或者布施为济助苦难者而种悲田,我并没有额外多花钱,既可广植各种福田又能保平安,所以是一举多得的法喜好事。」若能以放下我执或个人偏执,对家人或亲友常作诚恳、谦逊地良性沟通与善意回应,谅必能抒解尴尬,化解症结,减免因误会而引起争执,深信终能化敌意为亲善友谊,进而反阻力为助力,成就自他祥和圆满、彼此相辅相成的双赢局面。有些人喜欢修持生活禅,禅就是定,如何让我们在寺院里安心的学佛、自在地拜佛共修,或者没有共修时在家里作一些固定的修持功课,同样是专心的念佛、勤奋地拜佛,也利用空档的时候把该做的家事做好,会觉得很自在,这称为生活禅。如果每天在家里很自在,去那里也很自在,这365天都很自在,作义工也很欢喜自在去做事,回到家也无怨言而欢喜自在,与家人相处也无沟通不良,那么我们「家人」是不是会觉得-我妈妈、我爸爸,或者我儿子、媳妇、女儿…,大家都生活得很快乐。所以,我们要先结善缘,先自度而后也度化他们,进一步,我们看不得到形体、听不到讲话的九玄七祖(历代祖先、累世父母)、魔障怨亲、恩公师长和法界众生…等众,就可拜托佛菩萨帮忙我们度化,何乐而不为!我们每天都能以平常心看待一切,需要理性一些,不要杂染纠葛不清,但也要能相互契理也契机,随时保持理事圆融;久了以后就是这样的固定生活,脚步不乱,慢慢地、久而久之,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意念会显现出来,理念更正确了,大智慧也就增长了;到那时候,就能看甚么像甚么,学甚么像甚么。甚至能举一反三,一理通万理,就可以学一样懂多样,几乎样样都会而成为通才,做一事以成就多种事,也就是培养有 四两 拨千斤的功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能。有些人可能有此同样的学佛经过,也就是经验,在刚学佛的时候,有好多看不惯的,在里面住久了就对外面的看不惯,但有些在外面做的却与佛法不相称,你就对佛法有疑问,或者不习惯严谨的生活;怪不得有人会还俗,也怪不得有人喜欢把苦趣当作乐趣的世俗生活,而不喜欢辛苦实修的修行生活;换句话说,有些是喜欢比较生活化的修行生活,各种形形色色的修行人,只要择善固执地从向善德,离苦得乐的众生会更多,这个国土的众生就更幸福,相对的是福德因缘也殊胜,乃至修证菩提。法华经中有一句:「从这个佛出生到另外一个佛再来,如同释迦牟尼佛示现于世,直到入灭涅槃。」地球的成住坏空,到空要三十六亿七千万年,现在地球已过很久了!以探寻自然科学、文化人文专业的媒体曾报导,已十八亿几千万年,也有报导已过二十一亿几千万年之久……等;在离地球要陷入空劫的时代以前,我们生生世世不知道还要轮回几千次、几万次,地球每几百年就会发生一个大灾难,几千年就有一个大劫难,这些三灾八难还有中灾、小灾,我们平时所遇到的大多是小灾,受尽所有灾劫,地球就空灭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