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念佛·研教·往生


念佛·研教·往生

天台山国清寺 月悟

《释教三字经》说:“修行必择一捷径法门,方能有成。念佛法门,最为捷径。而持名念佛,尤为捷径之捷径法门也。最为要妙,宜笃信而力行。”诚然,除非不识字或半文盲,实在无法研习三藏教义,可以鼓励他一味持名念佛,并且笃信、发愿而力行,也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然而仅此,往生品位绝对不会高,因为往生上品的基本条件,皆为深信大乘而发菩提心,欲信大乘必须研习大乘教义以增信、解悟。或曰:只要能到西方就好,下品下生就心满意足了。答曰:此言差矣!俗语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若一心中只准备及格,则难以保证及格,往生极乐未必可靠。

中国佛教天台宗华严宗教理并称中国佛教之精华,皆正依《妙法莲华经》、《华严经》诸大乘佛经,秉承如来一代圣教。此二宗盛于唐代,而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自宋代之后直至现在,研习天台、华严诸教渐少,佛法亦随之逐步衰颓。时至今日,似乎只论持名念佛。如此下去,到了佛教徒都不懂教义的时候,则离佛法灭亡也就不远了。

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虽然没有说出高深的理论,而教义却涵摄其中,今之修净土者应当默契其旨。《阿弥陀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强调具足善根福德得生彼国。《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强调求生彼土须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观无量寿经》谈到上品往生,必须读诵大乘经典,善解义趣,发无上道心。

净土三经之外,《妙法莲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皆将甚深妙义摄于极乐净土之中。天台智者大师为诠释《妙法莲华经》而述《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纵令释迦再来,亦不能超出其右;而《妙法莲华经》为佛说诸经第一,为如来极谈,与念佛一法皆为最上乘法,并且有“广说的《阿弥陀经》”之誉。如《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三“药王本事品”:“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花中,宝座之上。”这与《阿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其义一致。《华严经》号称诸经之王,其大旨不出《普贤行愿品》,以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散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以念修心,成就福德智慧,皆为净念相继。

若不读诵、解知大乘经典,不研习天台、华严诸大乘宗派教义,则对极乐世界不易笃信、切愿、行持。有些人虽口口声声发愿往生,却怎么也放不下,心口不一,心行不一,纵然天天念佛,也是种些善根,往生西方谈何容易!若不读诵大乘经论,信解教理,不仅于自己个人的进修大有妨碍(须知已理悟、禅悟或有修有证,随时皆能上品往生),并且就利人方面而言,自身尚在歧路上徘徊不定,弄不清明确方向,如何指引、利导他人?万一遇到了初学请问,不答不行,答错了更不行。因此无论小乘的自利,还是大乘的自利利他,都非得研教不可。

不研习教义,还易产生不良后果,主要有神佛并拜、贪求利养、迷信正信不分、念佛不专注、因修行而发狂等等。主张念佛不必研教的人,也有其充分合理的理由,便是怕他见异思迁,不能一门深入,终至一无所成,因而告诫他:老实念佛。念佛当然要老老实实,极乐世界为诸佛如来一致赞叹并劝令诸众生往生,何况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则纵有疑虑,亦当释然放下,深信极乐世界之实有,深信念佛法门为佛说最上乘佛法。然而,不能因存在这些问题而主张不必研教,此乃因噎废食之举。折中的做法,念佛与研教并重,研教作为净业之增上缘。再者,净土念佛法门为大乘所摄,而大乘区别于小乘之处,就是既自利又利他,即大乘人应发菩提心。倘纯为自利而持名念佛,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教,这就不符合佛说净土法门的旨归。

真正佛教徒,佛之七众弟子,应发菩提心,努力研教办道,利益社会人群。在此,劝诸净土行人,念佛、研教、修持皆须勇猛精进,此生常念娑婆世界众生之苦,常作力所能及之善举;并祝上品往生净土,乘愿再来,广济群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