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泉法师:圣赞智泉法师会议报告系列之二 以法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


以法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释智泉2008年7月寺院,何许处所也?僧众之家园,法音宣流之殿堂,更是修身制意,圆成佛道之母校,服务社会,共创和谐之平台。经中自有东海福,经中自有如意天。在谨遵佛制,严于律己,依教管理的同时,莫要舍本逐末,忘了对法的领悟修持,方会实实在在带领我们步入调控命运,优化因缘的佳境,逐步具备在无限时空中,洞悉万物于眼底,自在运作于掌中的无限能力。真理的力量是无边的,与无上正等正觉的融合,可解一切障,“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我们的心中存有无数未知的迷茫,随无法实现佛陀的无畏与洒脱,救度众生对症的良药,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究竟通达万物之本源,就连要想对得起自己,均无一例外,来自于符合正觉之真理。身、心、环境与命运的关系,我们了解多少呢?不充分,不真实的了解能掌握命运吗?离开对真理的依止与探求,近似于以在暗夜中错乱狂奔的姿态,每天全力以赴地创造幸福和疲于应对解决出现的问题,不累吗?而且在这些自以为是的努力中,无异于继续不断播撒着障碍的种子。在无限广泛的与周边和过去、未来的普遍联系中,我们的了解宛如沧海一粒,虚空微尘。一个志求菩提,全身心投入实践的出家佛子,方为合格的觉者,堪为人天师表。荷担起绍隆圣教的如来家业,非彼莫属。佛陀在人类历史上的圣迹,虽短暂犹如昙花一现,但他却为法宝留驻世间而来,因法宝留驻世间而去,他的来去匆匆留给我们的是永恒深远的启萌,和打开揭示生命奥秘宝藏的密码。学经、讲经不仅是一位僧人的本份,佛教存在世间与发展的内涵,更是因为经与法是佛之心,佛之魂。对命运只知顺其然而采取措施,不知其所以然而难为其主的我们,以救命稻草而喻之,实远不为过。我们发自内心地郑重呼吁,我们对三宝之法的重视程度实在不够,我们对法的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善心好意之说,博大精深似乎成了苍白无力的口头语。五行难囿其运,三界不见其身的超脱也与我们绝缘,不可期盼。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寺院,定期举行讲经说法活动。即使起初阶段,会因水平有限,未步堂奥,难圆其义,不妨由浅入深,从先谈善恶苦乐,无常不实,到能够深入浅出,以点概面,对机施教,而彰显无缘不摄,无物非禅,心物相融的不共了义。说到寺院的经办与日常寺务的管理,是摆在每位寺院负责人面前不可回避的应尽职责,也是寺内每位常住共同鼎力合作,协助才能完成的,是佛法在世间表现为宗教的一面,向社会和广大信众提供服务,并接受来自社会各界不求回报的信心布施与支持的基础。寺院中,从维修扩建,大兴土木,到出坡劳动,种菜挑水;从打板上殿,严净开光,到博览众经,闭目打坐,都是每位在寺僧人要参与的公众活动和日修课程。此外,在住持与监院的带领下,分列几大部门与执事,分工负责并相互合作,这种寺管制度已延续了上千年之久。有负责做饭,服务过堂的后勤典座,有负责人事接待安排和调动的客堂知客,还有带领组织法事活动的维那和监察遵守清规纪律情况的僧值等等。虽责任落实到人,但许多时候需互相沟通,共同行事。如客堂每日要向后勤通报寺内人数和临时将要到来的可能人数,以备做饭时参考用量。如五堂功课和其他法事活动中,维那师与知客师和僧值师配合,掌握实际出勤状况,以便记录备考。若于事务中,有需要合作而未纳入规章条例的情况,便要及时汇报请示监院师或住持,以求获得统筹安排与具体分工负责的办法。但不少寺院规章健全,制度上墙,实践中却虽有实无,此乃末法流弊,只重形式,不注实质。所以,我们认为还应辅以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将心灵的内在修持与行为的外在表率,安分守己的自律与心系集体的责任联系起来,定期开展全体僧众共同参与的公开透明的评比活动,将言行与正念结合得更加密切,并能起到匡扶正气,遏制勾心斗角,阳奉阴违等不正之风的抬头。我们曾试行过一套《僧众行为评分管理条例》,每个月定时由他人为己评分,且另有30%得分为住持或当家师评估的对寺院奉献分。总分经排队后,最后两名受相应批评和处罚。每个人均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各项得分比较,找到自身在某一面存在之差距,如对镜前,好丑自明。以下列举此十项行为评分标准:一、面善辞和,与人交往中具亲和力,不显冷漠与高傲。二、表里一致,真诚为本,不会当面和气,背后却闲言碎语。三、遵纪守法,符合各项寺规,行为如律,不搞特殊。四、对寺院所分之工作与职责,积极主动完成,且与他人搞好协调配合。五、生活中顾全大局,不因细节小事影响团结,有损僧团和寺院形象。六、谦虚谨慎,听取他人意见,有过则改,不会心存过节,寻机报复。七、有上进心,不断自我反省改造,提高佛学修为及在各项事务中的能力。八、勤修禅定,身心清净,不会心浮气躁,好论俗物。九、不失时机,探讨佛法理义,孜孜不倦,增强正知正见。十、以身作则,慈悲为本,不会胡乱指使他人做事。行为是心的外延,心也随着行为而无声地转变。此类条款立足以人为本,在人与人的彼此交往互动中,考察僧众顾及全局,协调和睦,共同进步的心行表现与能力,通过对条例的思考与遵守,更可循环促进大家科学理解个人与整体,自利与自律,获取与奉献之间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通过提高认识,而激发出自觉于心的博大胸怀和慈爱互助的高尚情操,更加坚固僧团们弘法利生,首任在僧的责任心。此外,寺院主管负责人的品行修为,与人相处的态度与方式,及是否时常表现出身先士卒的风范,同样会对寺院的管理起到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主管负责人明知故犯,带头违背各项规章条例,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径,必会导致再多再细的条文约定都成为一纸空文,全寺上下必为所欲为,不服管制,问题丛生,一团乱麻,稳定和谐将遥遥无期矣!所以,各位主管负责人应深喑此理,更要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境界和能力,更高地要求自己成为肩负重任,心系法运的新一代爱国高僧。人类在探索中发展进步,与世人同呼吸,共命运的佛教同样会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即是发展,便是全面综合性的进步,而非单一某方面的增长、增强。佛法是释迦佛的遗训良嘱,而佛教则是社会性的产物。因有需求而产生,因符合多方位的需要而获得支持,故绵延相续直至今日。国家的繁荣,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做大做强,乃至佛教寺院的稳定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一批德才兼备,忘我实干的人长期地付出和努力。寺院里有好的主管负责人员是一方面,同时,更需要他们能够知人善用,发掘、培养、扶持一批贤能精干,踏实肯干的人才力量,作为中坚骨干,以为楷范,统理大众。所以,强化好自身的能力,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方是佛教寺院立足社会,服务大众,谋求发展的根本前提。佛法本当理应成为世人之所依,乃至十方一切众生生命中不二之选,但其毕竟以宗教形象而存在,非社会文化主流,其真义仍为多数人所不解。中国30年改革开放以来,佛教联同其余四大宗教在党和国家的关心爱护下,得到茁壮健康成长,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日益强盛,再次屹立世界东方之颠的新的历史时期,佛教应本着慈悲仁爱,救危济困的精神,以更加丰富的公益形式与社会人民生活相连接,特别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援灾区等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同时,佛教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像,塔寺古建,传统礼仪都是原始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与我国本地的古老民间传统相通互融,表现出的中国特色佛教形象,实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应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可见,佛教在继承、发扬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重任。佛教带着宏法利生的使命来到世间,依托寺院得到住持和流传,更是在国家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中,漫步千余载,目睹见证了中华民族曲折向前的奋斗发展历史。所以,佛教更懂得珍惜这千载一时的昌明盛世,誓与国人一起,以创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的大六和精神而同舟共济。新时期的佛教寺院更要以宏法为本务,以科学观管理,以人为本,融入社会大环境,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