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明月可谓圆满,人生难说目的——2012中秋示北大学生


明月可谓圆满,人生难说目的

——2012中秋示北大学生

问余何所剩,仅此月一轮;

放旷非人我,借尔照天心!

这2012啊,要按这个民间流传的一些说法,这可不是平安的日子。假如说真要是有大劫,肯定得从现在开始就衰败,到那个时候才是一个彻底的。不过我一直坚信,我们人类的末日没有那么快到来,往往正报和依报是相应的。如果说人的依报真到了最后时刻,应该说从正报方面的反馈来讲,人不会有这么多的希望,人的状态、人的心理机制不应该还有着那么多的追求。因为很显然世界跟心是相连着的,如果说人心还不断地在创造,那怎么世界就突然来了个大灭绝呢?恐怕这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尤其是学佛的人,就应该知道,你心里面还有一大堆的想法,还有一大堆没有去实现的理想,梦想还不知道有多么远大,怎么会马上末日就来了呢?有人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就说:“净空法师说了好多次啊,那怎么办呢?”有人拿这个问题去问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很有影响的一位法师。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凡是高僧大德说这些话,他肯定有他的目的,藏传佛教里叫做‘密意’,是为了向你提示无常,有很多大德老说‘自己快不行了、快不行了……’其实他老还是很健康。但是就把你们都逼上学佛的路了。”我觉得他这个解释还蛮好。不过,他说:“从佛教的史料上面来看,从古代到今天,所有的佛教文献上面都没有说2012就是末日,都没有这个说法。” 今天是中秋节,按说中秋节一过,这一年,整个2012剩下的也就是几个月时间。要说末日,其实大半都已经过去了,可能再熬那么三四个月,这2012的梦也就彻底平安了。 这个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是按照佛法来讲,今天这个日子是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莅临人间的吉祥日,也是人间团圆的日子。这个时候,所有的佛弟子几乎都在拜药师琉璃光如来,都在拜月光菩萨,我们在礼拜月光菩萨的时候,就把一年里面的圆满祝福都向所有的亲人朋友来回向。钱塘江畔,今天有很多人观钱塘潮,钱塘江里从的浪潮从大海袭滚而来,眼看着水平如镜的环境,突然一个大潮就涌过来了。现在又兴起了观钱塘潮的风气,古人早有诗句写在前面: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说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光只是来追求好奇,等到你真到了这个境地的时候,它原来是一个很如实的情况,它只是这个,没有什么其他。所提示的,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理想要切合实际,人生的步履还没有走到一个境地的时候,你会觉得有很多妄想妄念在催促着你向那个方向去发展,可如果是你没有检点自己这里有很大的一部分只是属于妄想的时候,到达了,你又会觉得很失望。为了让我们不至于每一步理想等到实现的时候都只是一个失望,过去古人的这四句话,我们应该能够去理解。 中国文化就有这么一个特点,唐朝的诗句,拿到现代来读,现代人还依然能够读得懂,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我们知道,这其实是提示我们,在人生的路径当中,古人是那么过的,我们现在也依然是这么过,古人有年轻的时候、中年的时候、老年的时候,我们也依然如故。你不要认为你才是最特别的,其实前面有很多经验者;但是你也不要认为自己是重复的,因为你的就是你的,你还不是古人的。说到这里,我们要谈一谈人的这一生,关于目的的问题。 前两天,我起草了一篇小短文,叫做“人生难说目的”。就是关于目的的问题。我们看有很多人去商场,现在的商场布置得琳琅满目,大家都去商场里面买东西,去逛,即便是买不了的,看一看也会很高兴。如果看一看高兴了,心里面就有一个念想,这个念想留下来了,就好像有了奋斗目标一样,只要没有去完成,心里就一直记挂着,直到了完成的那一天,忽然,一直梦想的那个东西到手了,就回到家里往旁边一甩,因为妄想已经解决了,所以东西也不再需要了。所以多数的时候,人的所谓梦想,多半是在解决妄想。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要来反思一下,我们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谓的目标、目的,它的价值到底几何? 我们多数时候,如果是要谈到目的,都是在向外求的,我们谈目的的时候多半是忽略自己心理修养的需要、我们向内省察的需要、我们道德建设的需要,这些多半是忽略的。只要有了外在的目的,多半就忽略了内在的建树。但这个往往不切合中国文化路线的实际,中国文化的主流路线多半是向内使劲,而不是向外使劲的。现在,如果是说你一味追求向外使劲的生活方式,跟我们前面所说的一样,追求物化的人类第一阶段的生存理想、生存文化,去追求物化的、外在的,而我们中国文化又是及早地进入第二阶段的,是进入以心为主的文化领域的,那么其实我们拥有着先进的、祖先的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大背景,却在实践着现在一个落后的、物化的这么一种人生理念,这不是颠倒了吗?拿着最为优越的文化基础,来应用于一个十分落后的物化的人生目的,反过来了,不如古人了,回去了。至少出于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们来看,人生所谓的目的充满了临时性和物化的价值观,那我们还不能仅仅只是追求这个。但是,我们如果是说不把人生的方向物化成为目标那么实际,那我们人生到底还有没有提升的余地呢?有啊!我们的人生可以让它“有意义”——目的不一定要追求,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地让人生有意义。让人生有意义,胜于我们确定外在物化的目的。直白一点说,有人说:“我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了挣钱”,有人说:“我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了办成某某事业”,有的人还说:“我的人生目的就是孝养父母,向父母报恩”。这虽然可以说是一个人愿意去追求的一个方向,但只要是设定成为了外在的目标,它也就物化了。比如说就会把孝养父母变成物化的满足,你就是为了给父母衣食住行,给父母吃饱穿暖,这就算打发了吗?他们还有终极生命之道的一个安慰的需求在那里。所以过去说这“只名为养,不名为孝”。如果是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单纯地只考虑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让父母有吃有喝,这样一来,这不是孝养父母,这算不上,这不符合儒家的孝道。那么其他的事业方面,也各有各的说法,不过总的来讲,我们作为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这一生意义来进行提升,但是目标它不能作为生命的目的。 我们的生命的终极目的,我看只有一个方向:道可以作为目的,可以作为标的。物化的生活现实当中的小小方向,这些都不足以来作为生命的目的。拿我们从如来藏自性当中发展出来的能够见闻觉知的,能够具备闻香、辨色的这么一些功能,把这样高级的功能用来追求物化的、由心所现的这么一个外境目的,这显然是很幼稚的。就是心变现出来一个东西,我们又用整个心的价值去替换这个东西,那我们就落后了。所以现在虽然还只是在上学、初步的工作阶段,但这一点我们一定不要迷惑了——人生难说目的,但是我们的人生可以更加有意义。不要让我们的人生在这个目的,这个直观而看起来似乎很确凿的这么一个事实面前迷失方向。事实上,找准一个方向,你就迷失大方向了。找准了一个物化的、外在的小方向,我们就把整个生命的大方向忘掉了。即便是我们咬牙切齿地让自己一直迷惑下去,一直迷惑下去……但是终究来说,我们内心里面还是得不到安慰。所以,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我们人生难说目的,但可以使它更有意义。我们不要被这个物化的世间的临时性的这些倡导迷惑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命理想。生命理想应该是高远和终极的,不应该确定在这些暂时性的物化目标上。 今天就跟大家讲这么个道理。我们现在的努力方向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有的选择顺心,有的选择不顺心,如果是选择的顺心的,我告诉你:你不要以为你这个顺心就解决了你的目的问题。如果你确定这个是目的,你的目的就没有了,就完了。如果是不顺心,你还在选择目的,你不要认为这个不顺心就是你的状态了,这个不顺心它是个临时的,即便是临时的,它根本也谈不上目的,只是说这是人生的一个因缘,在因缘当前的时候,我们可以随顺因缘,但是我们的生命方向绝不能够仅仅倚仗在这样的物化目标上,这是不行的。大家现在正处在人生意义在一天一天去寻找、落实、实践的这么一个阶段上,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我们现在就不妨用名言概念的方式来进行界定:人生难说目的,但可以使人生更有意义。 学员:每个阶段都有目标,来推动自己往前走,我感觉每走过一个阶段,或者说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心里并没有得到一个安慰或满足,我觉得反而向您说的走过这个阶段之后,还是很失落。但是反过来,我又觉得:人是有惰性的,需要目标来推动自己一直往前走,如何寻找一种正确的目标呢? 法师:这是很现实的情况。人生的意义在一步一步实现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把它设定成为某一时期的特定目标、特定目的,把它当目的去追。但是把它作为目的,就会产生一种固化我们思维的局限,这一个限制就存在在这个地方。所以,当这个目的实现了,自己的固化状态就形成了,但是眼看着又不行,我们还必须要追求更高的,必须得换目的。这个换目的就有一个前提的要求,就要我们解散前面已经固化起来的目的,这就是一种痛苦。或者是我们感觉,在这里怎么找不到快乐呢?或者是为什么我目标达到了,反倒迷茫呢?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我们刚才用概念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是说,它只是意义的提升,这样会让我们知道,虽然美其名曰是目的,但实际上它不是生命目的。可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把生活当中的临时性目的,当成了全体生命的目的,这可能是最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就会导致我们产生形形色色的痛苦:女孩追求男朋友,追到了,不满意也是痛苦,没有追到,没有达到目的也是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把生活当中的临时性的一个目标,把它设定成为一个生命全体去捕捉的目的了。所以,它是让整个生命来蒙受痛苦,但实际上,生命的目的不能停留在这样的目的上,停留在这里了,我们的生命就被局限了。还有很多层面,甚至于说,我们人生的每一个步骤都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过程,我们的生命有终极目的,那是要另说的,可是,我们几乎在每一件小事上投注的都是全体生命的力量,这样就会使得我们产生种种痛苦。 所以过去古人就很聪明,就把人生的目的进行了几个分类,就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义礼智信”,就分成这样的层次,就不说我们是为了挣了钱就达到目的,赚了黄金就达到目的,不是用这个来说的,就是说这个目的你是有层次的,你在实现的过程当中,低层次的要服从于高层次的,高层次的还要服从于更高层次的,即使是仁义礼智信都做到了,我们还有更高目的,是德和道,道才是最高的终极目的,这才是生命的目的,或者说称为人生的目的。人生目的要谈,就要谈到道上面去,否则,我们只能够是谈生活的某一个临时性的目的,它没办法用整个人生去界定,用整个人生去界定那就痛苦了。可我们以前,往往无知,或者说缺少见闻,就是在这些地方。比如我们小时候上学,到了中考的时候,老师和家长的那个架势,都是你如果是考不上,你这一辈子就完了,你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你考上了就有意义了。所以,就是全力以赴,没有考上的同学,他们眼睛里面的世界马上就面临崩溃:我就是没有前途的,我整个人活着就是没有意思的。我看在这种状态下逼出几个跳楼的、自杀的都是有可能的。更何况还要到高考,甚至于到大学,一到了大学,如果是说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是这么全力以赴地拿生命意义、生命目的去做赌注那么上来的,那遇到一个不如意的事情,那他有什么心理的弹性呢?没有弹性,也没有空间,跳楼、自杀都是有可能。为什么出现那些极端的做法呢?就是他把生命的目的都寄托在了他眼前看起来是大,实际上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了。比如说,一个人的福利,一个人的工作,对于我们的一个社会,对于我们心所造的这么一个博大的世界来说,这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啊!可是有人就是因为某一件事情、两件事情的失落、失意,放弃掉生命了。因此,我看实际上根子还是在这里。激励自己的办法、让自己努力去追求的方向,有临时性的意义,但万万要把它从目的的这个概念当中剥离出来。如果没有剥离出来,我们会把临时性的小目标放得太大,那有可能一叶障目,让我们看不到整个世界。一叶障目,就看不见满目青山,就会有这个问题。 学员:希望把人生小目的与对无为法的追求联系起来,小目标的实现和大目标的实现上是一起的,是相辅相成的。 法师:过去守培法师曾经谈到:小人谋食不谋道,见利忘义;君子谋道不谋食,可以废寝忘食。这一点其实在古人来说,界限是分得特别清楚的,非常了解目前我们的努力在争求的是什么,这个努力的缺陷是什么,这都看得很明白,所以人生的意义不会被抹杀掉,不会轻率地因为一些失败,就忘记掉了自己要追求的更高远的目标是什么。 从“随顺世间”的这个角度讲,我们眼下的责任要去完成,事业需要去努力,要激励自己奋发图强,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要忘了:一切都是由概念构造成的临时性的现象世界,我们最终还是要用道来代替它的。这些如果说是关系明确,那我们就不会因为小得失而失去主张,因为小利益而过分喜怒哀乐,就能够放得下对于现前一些小成败的执着,能够始终把人生的志向放在根本大道的追求上。 所以我们看人世间,人有寿命无常,由小到大、年轻、中年、衰老,这个过程都有。人的一生,就是在这样不停的流转当中的。可是,我们的道业始终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你从少年来求道,如果能够进道,那你就是一个进道者;老年来求道,如果是没有进道,那就是一个不进道者。在道业的这个方面,标准是一致的,能进入就进入,不能进入我们就还需要努力地去追求。我们还不能因为人生在无常流转过程当中的喜怒哀乐,把这个固定不变的大目标给忘失掉了。人生的事有很多是容易让我们失去大主张的。往往因为生活现实当中的事件的多样性、迷惑性,就让我们忘失掉我们内心里面还有一个大道是需要追求的。 如果是从大道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人生应该是平淡的,是不应该有太多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因为道才是方向,其他的都是意义不算太大,可以随顺之的事情。可是,在我们平时的是非观念当中,恰巧是相反的:如果有不公平,我们要主张正义;如果有过分失败的,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争取成功。在人生的普遍现实环境里面,欢喜、悲伤、成功、失败,那都是至关重要的,那都是可以拿命来搏的,可是,在大道面前,它们又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了。所以从世间的普通成功跟道的这个方面的圆满成就来说,憨山大师就说得很好:世间智慧如果跟佛性的智慧相比较,那就有如日下孤灯了,这太微小、太脆弱了,这个智慧不够用,我们还是要追求大道那一个方面的智慧。只有在追随那样一个大方向的时候,你的临时性的失败或临时性的烦恼,才不会成为大事,如果没有那样一个大方向的追求,你在人群当中的智慧不如人,尊严不如人,体面不如人,可能样样都是你的致命伤,都会让你一辈子都不能抬头,不能争气,不能够扬眉吐气地,各种情况都会有,可是只有当大道这个目标还存在的时候,我们不为世间的功利所左右,这一切就淡化了。现在大家还正是在年轻的阶段,这一个阶段,如果就被眼前的事业、挣钱、工作、房子、养老等等的这些问题给纠缠住了,那么你就没有什么大目标了,你的人生也很难有大的起色。如果是一位大师,他还在你们这么年轻的阶段,他应该是心怀远虑的,他应该是很少有近忧的,他应该是不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小小得失的,他应该是别人不喜欢他,他也不会去计较,别人错怪了他,他也应该是不起嫌心的,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看看,八月十五,刚刚从那边过来的时候,这个月亮它就挂在天空上,下面的人物、山川、河流、房子,你们不管怎么样地在看它,不管怎么样地批评它、赞扬它,它总是不为所动。我写了四句话,送给大家:

问余何所剩,

仅此月一轮。

放旷非人我,

借汝照天心。

这第一句,是提醒你们:你剩的东西不要太多,这追求、那不满意、这里失望、那里成功,这心里不要剩下太多。你剩得太多了,你终将一无所获。佛陀在你刚刚进入佛门第一步的时候,他就告诉你了:人生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你还抓、使劲抓,能抓住什么呢?就不要剩得太多。为什么说“仅此月一轮”呢?只有道的这个大方向是有意义的。不光只是说八月十五这个月亮只有一个,你们的大道的方向也应该只有一个。 “放旷非人我”,在那个地方,我们又没有人我计较、高低得失,这一定都是没有的。“放旷”,放旷了无涯,放旷就是没有拘禁。 “借汝照天心”,你也可以拿这个智慧来用一用,你们也可以把这个世界笼罩在自己光明之下,你们到那天也可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 学员:“我们是不是要排除一切次要的目标,直趣菩提?” 法师:从心理来说,都应该是如此的。不过我们智慧是分二谛的,也还要懂得有一种随顺世间的智慧和策略,否则它也会成为我们这种大目标的障碍。昨天的消息说南怀瑾先生过世了,看样子各位任重道远啊!前面的文化使者过世了,你们这批“文化大师”又成长起来了。历史重担终有一个人为的传递过程,现在眼看着就传递到你们手上来了。要做大事,别太小气,小气了就不像大家。 学员:“听师父的一席话,想起印光大师的一句话:将‘死’字挂在眉梢,顿时身心放下。” 法师:我们把“生”字放在眉梢,也可以身心放下。我们看这段时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四面八方的媒体、学校、大学教师、各个层面的文化人员都在谈“怎么样更幸福”。有的记者拉着一个人就问:“你感觉你幸福吗?”咱们佛门从来不会把幸福像广告牌一样挂在面上去咯吱人,如果是从苦谈起,也有幸福。人生就是从“无常”和“苦”这个地方谈起的,这是个事实。当你认识到这个事实的时候,你知道:我们的一生不能被变幻不定的无常所局限,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找一个至为高远的,我们可以确定为终极方向的一个理想,那才可以是目的。我们万万不能够落在眼下的一步一步台阶的追求上。一旦把这些作为目的了,那我们的人生意义就终将丧失。因此,我们佛陀当年所提到的就是:你的幸福如何得到?——从苦得到。所以佛陀过去曾经讲过“苦有五德”——有五种特别重要的功德来提示你:1、希求离苦,驱心解脱2、摧毁贡高,遣除傲慢3、知苦因而耻于作恶4、知乐因而欢喜行善5、将心比心,悲悯有情。 总而言之,苦和无常是我们的教材,我们不要总是追求着,总只想去把握着一个好的感觉不放下,以为那就是幸福。抓住一个好感觉不去放下,那不是幸福感。佛经来分析,这叫什么呢?这叫贪心啊——一贯地执着顺境而不放弃,这是属于贪心,它这个还是跟幸福感无关。所以我们现代人对于“幸福”这一个词的定义水平实在是很够呛的,定义来定义去,最后定义了一个跟幸福无关的事来谈幸福。 学员:“若失本心,即当忏悔”是指失去了能观照的那个吗?该怎么理解? 法师:这是一个提示,提示我们用心的方法。这个用心的方法,你现在想做个修行人,想时时反照自己,一定要看一看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的文献。文化大革命早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比较狠的话:“狠斗私自一闪念”——你在念头里面一闪“私自”,马上就要狠斗它。如果看到一个水果,自己想吃,但是考虑一下,他也想吃,那么怎么办呢?还是自己先吃吧!你手还没有拿,念头上刚刚动了“自己赶紧吃”,这就是一个“私自”冒出来了,这一冒出来马上就狠斗,狠斗私自一闪念。 当年身为北京巿长的彭真同志送自己的孩子去农村下放时,在他笔记本上就写了另外两句:“一旦自私,即刻反省”:一开始自私了,马上就要反省。这不说是修行,这还是在谈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在革命斗争的过程当中所要用的这种精神。我们看看平时自己,现在你说自己是三宝弟子、是一个修行人,可是我们的“私自”冒出来的时候,你斗过没有?我们的自私冒出来的时候,你反省过没有?要看一看。像弘一法师说的这个话,跟这个大意也类似。其实,佛门的终极目标方向虽然是很高远的,但是,在面对我们的自私和私心杂念、自私和各种情绪的时候,具体的用心方式都还是差不多的,它是差不多的一个不停地进行调节的过程。你现在如果是没有跟这个“私自”去斗过、去争取过,那你终有一天,你想要进入禅定,想要见到佛净土,想要得到一心不乱,想要得到禅定的时候,最终这个问题你还是要去处理的。现在这个私自你如果不去斗一斗,到你想修行的时候,想静下来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私自就都冒出来了,那个时候你就一天到晚地要去斗。 我们看,其实修行的这件事,从原理、从道的方向来说,还是有很多的类似性。虽然禅定、见如来藏、见光见花那些功德比较高远,但实际上基础的功夫都还是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假如你自称你是佛陀的弟子,你自称你是一个修行人,可是,“私自”冒出来的时候你一次也没有去处理过,那该怎么办呢?我们该面对谁?其实,释迦牟尼佛本人可能作为一个成佛者,他不一定要求我们怎么样去对他好,他不是一个人格神,所以他不需要我们去讨好他。但是,当我们的“私自”太过密集地呈现,我们无法面对的是我们自性的那个佛啊!自性的佛陀就被我们很深远地蒙蔽在“私自”的背后了,我们见不到它了。 我们看,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狠斗私自一闪念”的,我们是“狠斗自私的行为”,基本上能够把自私的行动管制住就不错了,对吧?它这个要求,直接冲着去的就是菩萨戒的境界:你这个念头一起,它就要管。我们平时哪怕行动过了很多次也不管,这就是我们落后的地方。在这里,要强调我们佛弟子的先进性,就像强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样。佛弟子的先进性就是:私自冒出来,你要跟上去,不要不光是私自冒出来了,连行动都有了,你还不觉察,那也就太晚了! 学员: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一词该怎么理解?是否为“我在表演一个角色,并且我知道我在表演一个角色”?或者“我一定要示现这个过程,然后我再成佛”? 法师:你理解的基础不对,你理解的基础是把佛陀的法身智慧用人格化的方式去理解,就好像佛的法身它是由法身做了一个安排,由报身、化身去给别人看,这个基础不对,这就把法身理解成为一个有性情、有性格、有安排、有主张的这么一个生命。佛陀的法身,他自从进入到法身这个境界了以后,他就已经彻底地无念了,他不是人格的神或者神格的人,这些都不是,都没有办法用神和人的这种有限思维去确定法身的状态,我们确定的角度是不对的。 再其次,真正的示现,它的力量来源是哪里呢?就是报身和化身。报身和化身,它也不受人格的思维所影响。报身的呈现,叫做示现,是说:凡是有合适的示现对象,它都要出现,就称为“示现”。而这个示现,它好像是一个固定的程序一样,是由什么程序固定的呢?就是佛陀过去的愿、大悲愿力。报身是让所有的菩萨都来受用的,是一切菩萨都能够在报身这里获得受用,他能够见到圆满的报身形象。化身是来呈现给所有的凡夫的,就是所有已经开始修行的这些凡夫人的。化身的呈现,在佛经里面叫做“一月映千江,千江共一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都是一个大悲的愿力在那里支撑,所以报身它会如期地按照一切的需求去满足大家,它是固定好的一个大悲愿望,谁符合这个愿,谁有了对于这个愿的诉求,它就出现在哪里。它也不是人格化的,也不可能像舞台表演那样人格化地去安排,不可能这样。它是由大悲心来推动的力量所产生的功能,所以报身和化身都是无实体的,都是有功能的,它们可以有显现的形色概念,让众生都知道,它好像是有形象的、有颜色的,或者是有体量大小的,它顺应着众生的形色概念去进行示现,但一定不能够说它是具备个性的,它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示现“实际上的根本推动力是愿力、大悲心的愿力,根本的推动力是那个。那么它具体的起点就是法身,放出的光辉就是报身和化身。所以在佛经里面经常在谈如来的光明,通常报身和化身就指光明。光是什么意思呢?光明有这么样的一些特点:比如中午的太阳光,因为很强,所以我们在中午的时候你睁开眼睛,天上地下什么都看一看,你就发现:好像任何人、任何物件都不是五颜六色的,都是单一的颜色,光太皉了、太强了,所有的色彩就都慢慢变成黑色和白色,所以黑色和白色在这种强光下面,它们所代表的就是所有颜色的根,所有颜色的根本都是黑色和白色,黑色和白色配比的比例不同,就会形成五颜和六色。因此在早晚的时候,太阳光不是那么强,我们就看见所有的景物都有五颜六色,红的红,紫的紫,黑的黑,蓝的蓝,各种颜色就丰富起来了。 佛的智慧其实也是这样的,在法身那个地方,因为它是无相的,所以它也没有任何色彩。最强的光线下面是没有色彩的,我们中午的光线还是次强的,所以它还分成了黑色和白色,所有的物体分成黑色和白色,更强的时候就都没有色彩了,但是光线更弱的时候,在早晚,我们就能看见五颜六色。佛陀的光明也是如此的,在法身境地的时候,因为这个光明太过直接,因此你也看不出形色、大小、形体,这些也都是没有的,这些概念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到了报身的状态下面,概念就有些许的建立,到了化身,向众生示现的时候,这个概念就十分丰满了,就符合了一切众生的生活、生存需要。因此,在佛经里面就说:“当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大悲的力量,使得所有无形色的光最后变成有形色的形体去度化众生。 学员:释迦牟尼佛示现的神通故事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接受? 法师:我们之所以接受不了,就是因为我们距离般若的距离太远,因为我们现前的这个世界太实有化了,人的超常能力才是一个离奇的事。如果现前的世界,这些概念都被融化了、都被消融掉了,那么这些神力的示现就变得特别具体,它就是在我们眼前可以处处实现的,所以在《金刚经》里面就说:“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佛陀最后就回答说:佛陀都有这些眼。为什么呢?因为佛陀见世间一切如幻,因为佛陀能够见世间一切相如梦如幻。这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当我们真正来彻证中观正见的时候,我们在做一个普通生命,一个人在世间的这些局限性就被彻底粉碎掉了,这些局限性,局限我们智慧的、局限我们能力的这些问题就都被解决了。为什么觉得遥远呢?因为我们深着在世间,因为对于我们的现象世界深深执着,不是一点点的执着,执着到了我们认为这个世间就是唯一的生命存在空间,可是情况是不一样的,佛陀的那个超然的世间我们是从来没有体会过的。达尔文在进化论里面,他当年就说:自然界选择了生命。就是说,这个自然界它就是这样了,你只有在三十多度能够生存的人你才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你才能够来生存。可是,近期的科学实验和各种科考发现越来越找到新的证据来推翻他的理论,就是生命适应了自然界,不仅仅只是环境在挑剔,而我们生命也在适应着这一切的发展。我们人的生命,事实上也是这么样的一个状态。如果说你认为现前实有的这个境界它是唯一的,那它就要挑剔生命了。可是,我们现前实有的这个境界它不一定是唯一的,它还有其他生存领域,比如说,最近的科学发现,我们在海底,从火山的附近就发现:六百多度高温的情况下面,活得好好的生命,就发现了。所以现在人类才这么有兴趣到火星上去找生命,到月球上去找生命,有可能在人不能生存的环境下面,其他生命就存在,这只是现在的唯物质论的思想指导下面的生态理论才是这样的。可是要照佛教来说,我们这个人世间,换一维空间,马上就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人看不见的,鬼能看见,还有化身的生命可以看见,龙和那些神都是化身的,可是我们根本就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的事,就认为好像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人是独存的,人类是独存的,其他的生命形式好像不可能存在一样,这实际上就落在了这种“唯人独大“的局限的世界观里头了。过去的古人,中国的文化从来不是这样的,从来不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有唯人独大、唯人生存,其他一切都为我们服务,猪生下来就是给人提供肉的,是一定不能这样的。这样就是把生命进行目的化了,就像我们刚才说“人生难说目的”一样,就是工具化了。比如打仗,这些士兵就是替我们来打仗的,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目的就是来服务于我们的一场战争的,不能这么界定,要是这么界定就没有人信了。关于佛陀的智慧也是如此的,是一定不能用类似的这些方式来进行界定。 所以实际上,佛教这些用神通的说法,也在很深刻地帮我们破除另外一种执着,就是:人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独存的生命形式,其他的生命形式一来了就是替我们服务的。所以有西方人拍过一个纪录片——《什么都能吃的国家》,就是中国人是什么都能吃的,你只要来了,觉得是生命,猪、狗、牛、羊、果子狸、蛇……什么都能吃,蚂蚁也能吃,蚯蚓也能吃,什么都能吃。这就是说,它这个"什么都能吃",跟刚才说的其他的"都不可能",都是源于一个世界观,就是“唯人独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明贤法师

明贤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明贤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明贤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明贤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