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七讲:三心章,至诚心五和深心一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七讲:三心章,至诚心五和深心一
讲解:纯祥法师
“至诚心”的显义和隐义
《观无量寿经》是自力通往他力的过程,我们跟佛沟通的过程也是从自力到他力,没有至诚心因为现在是凡夫,并不是说永远不能有。到了菩萨的阶段是可以有的,比如登地的大菩萨当然就可以有至心,菩萨的至诚心跟佛的至心,就像是成佛的过程,其实就是从自力通往他力的桥梁。《观无量寿经》里至诚心表面意思是指我们的,真实意则是指佛的,我们对这个地方不容易理解。
“至诚心”有二个意思,一个明显显出来的属于我们,而暗地里的是属于佛的,暗的方面是彰,是没有专门突出、藏起来的意思。单从《观经》经文看,具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才能往生极乐世界,第一个就要有至诚心,表面上至诚心归属于我们,是需要你有,但依《大经》真正的意思,你是不可能有的,特别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要通过名号才有。所以说至心以名号为体,就好比名号是至心的身体一样,装在名号里面,至诚心和至心相互间既有同一性质,实际也还有点差别。
名号是佛心与自心的桥梁
“至诚心”难懂,因为净土法门注重在念佛,就是称念名号。要想深入认识“心”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名号和心、佛关系的认识。佛法常用的概念是“心、佛、众生”,佛就是名号,我们跟佛的关系真正桥梁在心,通过心跟佛建立起关系,心是枢纽。我们有心、佛也有心,通过名号,我们的心跟佛的心产生了关联。“三心”里的至诚心和至心是我们跟佛之间的沟通,发愿文里叫至心,至心是归属于佛的,我们不可能有,至诚心的定义就是真实心和清净心,“至”者真,“诚”者实,所以就是真实,真实也就是清净,佛的心就是真实、清净的心。
如果是自己修行获得至诚心,这就是圣道的方式,比如历代的高僧、大德、大菩萨们,他们跟我们的区别,就是因为有至诚心。我们要往生净土,其实也要有至诚心,但是我们没有,凭自己的能力也不能获得。净土教恰恰就是对着这个没有,通过名号来给你至心,这个关系要搞清楚。如果自己不真实、虚妄,那就念名号进入到至心里面,因为我们总是怕自己业障深重、很多妄想、清净不下来,你就把自己放在“南无阿弥陀佛”里面,名号就是至心,念佛就把自己放到至心里面去了,你本来是没有至心的,往这里一放就变成有了。至心其实就是真实心、清净心,我们最缺乏的就是真实心、清净心,现在通过名号这种方式,佛把心给你,在念名号的时候,要知道这是佛心。
“至心”是凡圣的界线
至心是我们跟佛的界限,真正的佛菩萨是有至心的,一旦有了至心,就改变了你凡夫的种姓,你就不是普通的人,提升级别成了菩萨,这差别可大了,这是念佛和念我们自己的一个界限。区别就是佛有真实心和清净心,我们没有,这就是我们要念他、依赖他的原因,这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念佛。难点就是要真正回归到“自身”和“自心”到底是什么?跟别人打交道,我的心和他的心是什么,搞不懂也就没办法分辨。
藏传佛教的高僧直接讲他就是佛菩萨的化身,就表示他有至心的意思,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原因,就是他的心是真实、清净的。我们没有,表示我们都是凡夫,心是虚妄、污染的。净土教跟藏传佛教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比较相信人,我们是相信佛、相信名号,我们接近佛的方式就是通过名号,这就是不一样的皈依处,差别所在。真实心从更深的角度来讲,也不能说是一个人或在哪个地方,有不可思议的性质,当然这就不是净土教的重点内容。通途佛法重点的内容就是要证得至诚心,圣道重点的努力就在这里,难搞的地方因为是难行道,属于智慧的范围。信心才是净土教的重点核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
“深心”出自善导大师对《观无量寿经》的解说,他是依净土三部经的次第来解释深心的,“深心”就是“深信之心”,也就是信心。信心跟至心有次第的关系,信心在《观无量寿经》经文里就是二个字“深心”,善导大师对这部经的重点解释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一共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整部经的重点所在,放在《无量寿经》里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所以重点中的重点就是信心。
“心”用“深”来定一下,心有深有浅,是平常的人不容易了解的境界。至诚通常的理解是内外一如,是身口意三者的统一,但即使自己觉得身口意统一、至诚了,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诚”,这就有点复杂。我们的难度在于身口意本身都不统一,确实经常是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不一样,这就不是统一。“心”确实是有深度的,跟人打交道,想知道别人心里的真正想法非常的难,甚至根本不可能知道。不要说了解别人,要了解自己到底想什么,这都是没有底的,深问下去也糊涂了,只能问到一定的深度,因为问下去就有无限的深度。我们的行动受心指挥,但对心又非常不了解,这就是我们很无奈的地方。
“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心”,信有能信和所信,能信是我们的心接收由佛说过来的信息。汉字的“信”字拆开就是人言,人言代表信息,信息传过来是自己先接收。人类的语言通过各种名词组成,我们信各种语言、名字,信人说的话,就有一个说的人、一个听的人,听的人接收过来,就是一种信息,相不相信他说的话、接收多少,接收的就是你的心,这是表面上的意思。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说话的内容未必理解,“信”的意思引申起来就还有很多,别人传过来的信息,要通过种种的方式来审查检验。接收不同的信息也就有不同的感受,听到很好的信息就很欢喜,不好的信息可能就比较难过,心里也有不同的反应。
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二种深信”,其实这也是《大经》的深信,解释来源于《无量寿经》,整个净土教的核心就在这“二种深信”,机与法都包含了,是真正的总持。
“自身”和“自心”是什么?
自己到底是谁是最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人要有信仰,第一个信仰显然是自己,这是天然的不是信仰的信仰。小孩子一出生就有“自身”的概念,就是“我”不是别人。“我”就是“自身”,“自身”到底是什么。“信”就是有审量,我到底是谁?深信我到底是怎样的人?就是“我”跟“我”的关系,所以佛法是研究自己的。我们有身体的执着,都认为自己有“身”,有“我”、有“身”,其实这个“身”不单包含身体,还包括“心”,“身”、“心”放在一起。当说“我”的时候,有的时候是指我的身体、有的时候是指我的想法,“自身”既包含“心”,也包含“身”,包含“心”是重点内容。
如果没有善导大师或者是佛告诉我们,你觉得“自身”是什么人呢?得一回人身,这辈子来了总得要知道一回。我们有父亲、母亲,有老师、有国家领导人,这些都是我们给别人起的名字,自己也慢慢的被别人所称名,开始是别人的儿子、女儿,后来结婚又是别人的老公、妻子,再后又做了别人的父母亲,但是你到底是谁呢?这都是别人给你取的名字,你因为别人而获得这个名字的位置,都是以别人为主。作为儿女你要孝顺父母,那是因为父母,如果把所有的都去掉,自己对自己应该怎么样?自己看自己到底是什么?对自身负责的人就会回归到“自身”来,其实这是很重要的。
要给自己寻找快乐是所有人“自身”的信仰,来到这个世界除了生存以外还要找快乐,所有的问题就应该从这里发现。我们来寻找快乐就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如意,所有人的心愿都是想幸福快乐,从本意上没有说要找痛苦的,动物和人的本性都是回避痛苦,要找快乐的。但在找快乐的过程里,其实就会发现非常多的问题,快乐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反倒有很多的不如意。即使找到了快乐,也不能常保,还带来很多麻烦,这就是大家共同的处境,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获得安乐?无论是国家的努力、要世界和平、个人父母的愿望,所有的都是想获得永久的和平安乐,但是我们都没有获得,这就是为什么要来学佛法的原因。
善导大师对自己的认识,“自身”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是核心。“我”是谁,“我”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当然我们主要是活在现在,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来,主要是确定现在。现在的“我”到底是什么?这是自己对自己,所以不要去跟哪个比,一个定语“现在就是”,现在信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就是三个标签定住了:罪恶、生死、凡夫。“我”是罪恶的人,比较难听,很多人也不同意,我怎么就有罪呢?我又没被判刑,怎么就那么恶呢?有些念佛人经过学习,还是有些认同,觉得自己是罪恶的。那么“我”从哪里来,凭什么认为“我”有罪恶?我们自身不自由,其实就是有很多苦痛和不如意,这样的现状对现在的“自身”是一个感受,从总体来讲就是一个大大的“苦”。我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关键就是对这个“苦”的看法不一样。
苦是佛教四谛法之一,四谛是苦、集、灭、道,就是四种真实。这在道家、儒家没有,《道德经》、《易经》他们都没有说凡夫的生命是苦。”四谛是佛法特有,是回归到人自身,凡夫人自身都是苦的性质。所以佛教不是研究天、不是研究地、也不是研究别人,研究的是自我。“苦”是佛告诉我们的,但是“苦”并不是佛另加给我们的,所以大家的看法就不一样,有人承认自身是苦的,有人则不承认,承认与否就很关键了。
人生是不是苦、苦是不是真实?人生实际上是很苦的。要说人生不苦太不真实,但是大多数的人不认为苦具有真实性,对苦的看法有很多种。要问他苦不苦?好多人都说不苦,因为我们的教育里也没有这种模式。苦乐的感受在于心,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苦是由身、心来感受的,但是心怎么认定不一样。我们身体的感受其实都差不多,比如大家对天气冷热的感受都差不多,没有别人觉得很难过,但我觉得很好过的,那不太正常;或者好吃的东西大家都觉得是好吃的,难吃的都差不多,就是感觉苦的时候还是差不多的。但是当问到人生苦不苦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说不苦,这就是至诚心很有问题,人明明是苦的,他不觉得苦。很多人的业障出现在哪里呢?就是心很不真实、虚妄、颠倒、污染,对自己都是欺骗的。虽然身与心相互关联,但也不一样,你跟自己都在搞三国演义,这就很难了,显然这就很痛苦,但他反而不觉得痛苦。
念佛“决定深信”自身是苦
我们首先要有对苦的认知,其实这是不容易的,只有佛法里面才有,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上来就说,“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乐跟苦相对,其它的文化和信仰里,没有认识到“苦”,同时也就没有真正认识到“乐”,什么事情都是一对。我们要是不通过佛法,就认知不到。因为人的感受或想法跟旷劫以来的积累有关系,也跟文化教导有关系,人心无主,小孩子你教他,他就接受了。如果父母喜欢说谎,孩子时间一长也就说谎,明明是苦,你教他这不是苦的,这是乐的,时间一长,他也这么讲。我们就是经常的接受这种教育、经常接受这种信息、经常说谎话、不忠实于自己,久而久之就乱七八糟。主要就是自己迷失了,这时实际上就没有什么自信,自己就不统一。
现在的人都向外信钱、信一些外在的条件,唯独缺乏的就是对自身的自信心,自信人格。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因为自己错乱了、仪器已坏,只能向外求,舍本逐末。学佛法是真正的回归自身、建立信仰、认识自己。如果说这是自私,也是不得已的,这叫就路还家。佛法专门研究自身的问题,别人都不研究,是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去解决,结果病就越搞越深,所以整个社会就产生了很多的痛苦。
我们直接就是发现病症来审视,“决定深信”就是审判自己,用念佛的方式来认识自己。我们实际上是苦的,根基成熟的人一下子就认识了,我本来就是苦的嘛,很快的就承认了,承认有“苦”就是因为我有“罪”,自己造下的罪恶,我是凡夫,在生死之中,一直是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很容易的就接受了。如果没有至诚心,就是这一句话,念佛所有的努力,就是接受这句话。当然这有一个最大的难处,我们“自身”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一旦接受就是比死了还难过的,不但是现在死了,连过去的、未来的都死了,那就没有退路了,漆黑一片。现在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判死刑也没有这么严重,判死刑充其量也是枪毙得了,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就是你不但现在是死刑,而且是旷劫以来所有的死刑一下子加下来,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这哪里受得了呢?这是非常难接受的,要接受当然要有办法来转生,所以有二种深信,二个相互映衬,我们下节课再说。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