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生活禅的真谛


生活禅的真谛——2007年4月22日陕西师范大学生活禅讲座净慧老和尚

各位法师、各位教授、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能够到陕西师范大学来跟各位见面,做一次生活禅的分享,应该说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昨天晚上吴教授跟我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是一再地推辞。我说这次会议的日程安排比较紧张,我也有好几年没有来到西安来了,来了以后也想去拜望一下我的老同学,就是兴教寺的常明老和尚。我与他是1956年中国佛学院第一届的同学,屈指算来也有五十年的时间了。今天我走到那里,看到常老身体很健康,精神面貌非常好。彼此有一些寒暄,都非常高兴。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生活禅的真谛”,连我自己都莫明其妙,不知道生活禅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生活禅,平常我讲生活禅离不开两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要说生活禅的真谛,大概这就是真谛。我们人生所面对的一切无非就是生活,离开了生活还是生活。我们面对的现实、面对的人生实相,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么样处理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佛教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回答。今天上午走到草堂寺,草堂寺是鸠摩罗什法师创建的,草堂寺有一块匾额,上面写了五个字:“烦恼即菩提。”那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生活禅。烦恼就是我们的生活,菩提就是禅。我们的生活还没有转化的时候,烦恼与菩提就处在相互对立的状态。怎么样转化呢?就要在中间的“即”字上做功夫,就看我们“即”不“即”得了。“即”得了,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即”不了,生活是生活,禅是禅,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菩提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菩提就是觉悟。在烦恼中能觉悟,我们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觉悟的生活是谁的生活呢?就是圣者的生活。如果烦恼不能觉悟,生活就是凡夫的生活,就是普通芸芸众生的生活。生活禅在佛教的传统理念当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它不是我杜撰的,不是我别出心裁提出来的与传统佛法不契入的理念,它完全是在传统佛法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根据现在主流文化的观念提出来的。现代观念认为一切要人性化、生活化,实际上佛教的修行就是最生活化的一种方法。大家想想看,“烦恼即菩提”不就是最生活化的理念吗?你说我们谁没有烦恼呢?谁都有烦恼!烦恼是现现成成、实实在在的。烦恼能觉悟,修行当下就能落实;如果烦恼不能觉悟,修行就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仅仅停留于一种宗教仪式而已。烦恼是当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须是当下的。我们在读书,我们在做学问,我们在做事业,有没有烦恼呢?都有烦恼。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烦恼,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烦恼,大学生有大学生的烦恼。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烦恼的表现也在改变,但是烦恼对人的逼迫,对人思想的搅动,使人不安定、不安宁,这种烦恼的状态是不会改变的。不是说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不是说有钱的人就没有烦恼,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或者说越穷的人烦恼越多。都不是!烦恼是平等的,烦恼不会回避任何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要不找烦恼,烦恼不会找上门来。我们有的同学笑起来了——大概你找了一些烦恼来:弄得学习不能安心,功课不能够跟上,或者事业不能顺利,或者家庭不能和睦。那些烦恼从哪里来啊?没有一个烦恼不是自己找的。自己要是不去找烦恼,永远都不会有烦恼。我们修生活禅,就是要随时起觉照,不去找烦恼。关于生活禅的修行方法我总结了四句话,其中有一些内容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听听,也可以加以落实;有一些内容各位不一定有兴趣,但是也可以作为参考。不管是有信仰的人,还是没有信仰的人,烦恼是平等的,都要学会对治烦恼的方法。第一句话:将信仰落实于生活。我们不一定具有宗教信仰,但是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不能让理想悬在半空中,一定要把它贯彻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理想和信念才能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句话:将修行落实于当下。烦恼即菩提,是要我们当下就动手去做,当下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靠那一个“即”字。“即”是等号,这个等号不容易画。“即”是等号,就是说烦恼等于菩提,怎么样才能等于?里面有很深的功夫,这个功夫要在每一个起心念的当下落实。所以要将修行落实于当下,不能等待。第三句话: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六祖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经有很多好的格言,有很多好的语句,世间好语佛说尽。六祖这四句话,恐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佛教界引用得最多的四句话;还有两句话说得很多,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什么这几句话说得最多呢?就因为这些话把佛法的精神融化于世间了。佛法如果不能融化于世间,佛法就永远搁置在藏经楼里面,就永远被关在寺院里面,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谓世间是什么呢?世间者,烦恼也。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就是世间;烦恼即菩提,就是出世间。最后一句话: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是千难与万难,特别是要转变这个观念不容易。我们总觉得一切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劳,都是我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自己的创造发挥、我自己的本领、我自己的财富、我自己的才华……总是个人当头。但是我们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在内,时时刻刻都要想到:个人如果离开了大众,不但是一事无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在哪里。个人不能离开大众,就像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只有众多的树生长在一起,都长得很茂盛,那才是森林。我们一定要养成时时感恩大众、回报大众的思想。这就是我讲生活禅经常提到的四句话。这四句话的提出,到今年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1992年,我在柏林禅寺举办第一届禅七的时候,就提出了落实生活禅的这四个理念。如果说到生活禅的真谛,这四句话大概也属于生活禅的真谛。把这四句话与刚才讲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修生活禅,或者说修学佛教一切法门的要诀;甚至于我们学习世间一切文化、知识、技术,这个方法也可以参考,用起来也一定是非常有效。生活禅是在祖师禅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人心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种修行理念,是人间佛教在修行上的具体落实。人间佛教指出了佛法的总目标,如何落实人间佛教的思想呢?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的宗旨有八个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的精神两个字:一“智”、二“悲”。“智”就是大智大慧,“悲”就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和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佛法的总体精神,佛教的一切精神都包括在这两个字当中。有大智慧所以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所以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把悲与智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诠释,并且把它落实于生活这个很具体的范围之内。当然,佛教讲的生命不仅仅是人,而是包括十法界。宇宙间的生命现象,由于智慧的不同、烦恼的不同、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一共有十大类,佛教称之为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佛教对于生命现象的分类。十法界的中心枢纽是人法界。十法界分为四圣六凡,四圣可以说是高级生命层次,六凡可以说是较为低级的生命层次。高级与低级怎么分呢?就是以烦恼的多少、觉悟的程度如何来区分。只有菩提,没有烦恼,那就是佛法界;已经获得了觉悟,但是还有一些烦恼没有完全去掉,那就是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和声闻法界;烦恼很多,菩提极少,那就是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只有烦恼,没有菩提,那就是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所以十法界就是生命的实体,由于转化的方向不同,所趣向的法界就不同。以人法界为基本转化点,能够做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提升了;做不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下降了。生命的苦乐升沉,关键就在人这一法界;而人这一法界之所以有苦乐升沉,一切唯心造,都是我们心念的善恶迷悟来决定、来操控的。所以我讲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具体怎么操作呢?觉悟人生可以说是如何做人,奉献人生可以说是如何做事。在这里我也初步有一点点体会贡献给各位。觉悟人生就是讲如何做人。有八个字需要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认真去落实。这八个字就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有信仰,讲因果,有良心,讲道德,就能够做一个人上之人。这就是佛法的根本精神。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就体现在是否具有正确的信仰上,就体现在是否认识一切事物的因果规律上,就体现在是否讲良心、讲道德上。佛教虽然没有用良心这个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有良心。有良心才能讲道德,这是做人做事的本分。伦理、佛教的戒律、社会的法制,都是属于道德的范畴。有这八个字,做人的功夫就算是差不多了。做事也有八个字。首先是感恩,第二是包容,第三是分享,第四是结缘。做世间的一切事情,从发财出发容易做,容易想到;从升官来做事情,容易想到,容易落实;从感恩来做事,这就不容易了。如果我们做事情首先有一个感恩的心,这个事情就好做。你知道感恩,你就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大众的成就,都不是单纯个人的因素。每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与天地万物分不开的。这朵花今天能够在这个地方开得这么鲜艳,你们大学生又懂物理、又懂化学、又懂数学、又懂生物学,都知道这朵花之所以能够开得这么鲜艳是什么原因。这是整个宇宙的成就。没有整个宇宙的成就,这一朵花的存在是不可能的。由此而想到我们做学问、做事业、成家立业,哪一件事不是整个宇宙的成就呢?所以我说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有什么成就,都要想到这是大众的就成,这是社会的成就,这是国家的成就,这是全人类的成就,这是天地万物的成就。能有此心,我们做人做事,心地坦荡无碍。然后要包容。做事情也好,做人也好,都不是一帆风顺,处处都有疙里疙瘩,处处都有不同的意见。怎么办?不能采取你死我活的办法;不能有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吃掉我的想法。这一盆花非常好看,是由各种各样的颜色组成。有红花,有黄花,有绿叶,各种色彩组织在一起,它才显得千姿百态,这个世界才是有颜有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我们插花的人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哦!不能光是黄花,也不能光是红花,一定要万紫千红春满园。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包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要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这样,成就一切事业就会一帆风顺。第三要分享。事业成就了怎么办呢?不能一切占为已有,一切都独享。如果那样的话,一定是“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既然一切都是大众成就的,那就要大众来分享。这是当今社会需要十分认真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要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你对大众有良好的回报,有公平合理的回报,那么大众对你这个老板也好、校长也好、院长也好、系主任也好,一定会有良好的回报。他们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配合。这就是善有善报。我在河北省佛教协会也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开始也是赤手空拳,一无所有。后来当地政府又要我去修建柏林禅寺。那里是一片废墟,瓦砾堆中建道场。怎么办呢?我就运用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我把它具体化为四句口号:“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这个“四大”一提出来果然很灵。首先是认同这个事业,然后参与这个事业,然后成就这个事业,然后大家来分享。我没有发财,我也不能够给大家发工资,怎么办呢?寺院不卖门票呗!让大众一起来分享。大众成就了这一所寺院,大众随时可以自由出进,来烧香,来拜佛,不受任何限制。柏林禅寺进门不要门票,也没有人管理,也没有保安人员。因为什么呢?大家觉得自己是回到家了,回到家了他就晓得要爱护家里的一草一木。柏林寺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去朝拜,香火冷清清的。那个时候有人贡献了一口从内蒙古买去的大锅,就放在那里做香炉,三年下来,那个香炉的香灰都没有满!哎呀,好惨哪!三年时间那个香炉的香灰都没烧满!我心想,要是哪一天能够一年就把这个香炉烧满了香灰就好了!1997年以后,人逐渐多起来了;等到万佛楼在开始修建,那个香炉的香灰十天八天就满一次。现在不行了,现在要限制大家烧香了,提倡文明敬香,每个三柱香。就是这样也要每天清理一次香炉。

大众来参与,大众来分享,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人曾经给柏林寺做过一个计算,按照当时的情况,一年卖一百万元的门票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十元一张的门票一年也能收入两三百万元。所以有人就说:你这多不合算!我就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多了不是好事。寺院里有功德箱里的那几毛钱够吃饭就行了。因为现在柏林寺的建设都做完了,用不了多少钱,能够维持常住一百多人的生活就行了。而且最主要的一点,社会大众能够到寺院里来净化心灵,参观游览不受阻碍,觉得像回家一样,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这比收钱更有意义。钱多了还是浪费,钱多了会造成寺院的腐败。钱少,寺院可以长久保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所以坚持不收门票。我在柏林寺退职的时候,把这一条特别地提出来,要永远保持不收门票的传统,这个不能变。这是我们出家人自愿来回报大众的一点点用心。从2003年开始,我又到湖北当阳玉泉寺、黄梅四祖寺任住持,都是很大的寺院,都是千年祖庭。当时,当阳玉泉寺由旅游部门卖38元一张票,黄梅四祖寺由四祖村卖10元一张票,还要收停车费。我就和当地政府商量:是不是可以不卖门票?不卖门票来的人就多,可以提高知名度,可以为当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和休闲环境。来参观的人都会说:你看当阳这个地方,寺院不卖门票。这就是大众对地方政府的一种认同、一种非常良好的印象。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当地政府认同了我的想法,把旅游部门撤销了,把所有的财产都移交给了寺院,然后由寺院再对旅游单位作了一定的补偿。寺院本来就是一个公共场所,公共场所都是由大众成就的。寺院的工作,就是由佛教徒、佛教界集合民间的力量,来为国家、为社会做一点事。寺院是国家所有,是社会所有,不是和尚所有,是大家的资源,是大家的财富。想通了这个问题,大家就能够认同分享的理念。我觉得,这个分享的理念,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可以贯彻,做每一件事都可以贯彻。分享有物质的分享,也有精神的分享。我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分享。我之所以能学习到一点佛法,也是大众成就的。没有大众的成就,我想要学习一点佛法,想在寺院安心修行,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既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分享。最后是结缘。做事情和结缘有什么关系呢?之所以能做事,就是因为有缘。结了缘才有缘。缘成就了某一件事,成就了以后就要继续结缘。如果不懂得结缘,往往事情成就了,缘法缘份就断绝了。昨天你帮了我的忙,我的事情成就了,咱们今天就拜拜了。有许多的人,官当起来了,人缘没有了;事业成就了,财发了,人缘没有了。那就是最大的损失。不能这样,要把这个缘源源不断地延续下去,它可以延伸到其它事业的成就。要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成就了事业继续结缘。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就是我们做事的八字方针。两个八个字加在一起,就是我所提倡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这个题目我与企业界的人士讲过一两次,今天能够在陕西师范大学与同学们、老师们、法师们一起来结法缘,我感到很高兴。感谢吴言生教授的成就,感恩各位法师的成就,感恩同学们的成就,下次有缘再会!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