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二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二)
今天,我们开始和大家学习五重玄义。上次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五重玄义,它是学习一部经典之前首先要了解的五种要素,分别是释名、辩体、明宗、论用、判教。现在我们来详细地解释下。
释名,即解释一部经典的名字。辩体,就是分辩这部经典所依据的理论依据。明宗,这部经典以什么为修行的纲要。论用,就是在达到这个目标之间起什么作用。判教,是这部经典在一代时教当中的价值取向。
五重玄义看起来好像有点玄,其实,它是我们认识一切人事物,所需要把握的五种要素。比如,一个人到寺院来挂单,首先,我们要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释名。第二步,我们要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正常人——辩体。第三步,他来到道场有什么目的——明宗。第四步,他能够做什么——论用。第五步,能不能把他留下来,放到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判教。
下面我们来看本经的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
经题,是一部经的纲领。有一定学佛基础的同修,一看经题,就知道这部经的主要内容。
经题的组成无非是七种形式,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
单三:单人立题、单法立题、单喻立题。
什么是单人立题呢?本经即是。《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所说的也是人——阿弥陀佛。在经题中只有人,所以是单人立题。
单法立题,譬如《涅槃经》。“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的法,这是单法立题。
单喻立题,譬如《梵网经》。“梵网”是比喻。梵网,是大梵天王宫殿前的一个网罗幢。四面有孔,因此叫做网,就像鱼网一样,是用来庄严王宫的。大梵天王欢喜把他的宫殿装饰得最壮观最美丽,所以悬挂网罗幢。网罗幢每个网孔里有一粒宝珠,宝珠昼夜熠熠发光,叫夜明珠。一孔一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达,这叫梵网。《梵网经》就是菩萨戒品,为什么用梵网比喻菩萨戒来命名呢?因为每条戒律,就如同一粒宝珠会放光,你能守戒清净就有光明。
复三: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
人法立题,比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
人喻立题,比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即佛的十号之一,是人。“狮子吼”是喻,狮子乃百兽之王,狮子一吼,全兽皆惧。佛讲法如同狮子吼一般,震慑群魔。
法喻立题,比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以妙法配合莲华之喻作为这部经的题目。
具足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方法,也是佛法。“大方广”三个字的简单解释是:佛法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没有边际。“佛”是人。“华严”是譬喻——华代表德性圆满,严是庄严。以圆满的德性以及修行的功德来庄严佛的法身。所以这一部经,人、法、喻三种完全具足。
佛所说的经典,纵有几千卷,总不出这七种立题。所以,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时候,一看经题,就应该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作为题目。知道了题目的内容,为深入经藏打好基础。
【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
能说的佛是人,所说的阿弥陀也是人,所以本经,是单人立题。
【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
佛者,指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佛菩萨的名号,都有着特殊的教化意义。“释迦”,是能仁的意思。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自私心很重,心地狭隘,对一切众生不能仁慈。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造作种种恶业,杀盗淫妄等等罪业。学佛,我们首先要能够对一切众生生起仁慈之心,万物皆为一体,应具足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心。“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娑婆世界的众生,整日心猿意马,妄想纷飞,无法静心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陀用寂默来教化大众,希望大众能有所清静,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
凡夫都是随顺业力来此世间受生。而诸佛菩萨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五浊恶世呢?这是诸佛菩萨因为大愿心与慈悲心,不忍众生在无明六道苦海中轮转,所以示现到这个世间教化众生。
释迦佛过去世早已成佛,观察到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即在此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释迦佛是已经证得了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的圣人,对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先觉者。来到这个世间度化我们这些愚痴无明的众生。所以我们今天能够闻到正法,要感恩释迦佛!
【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
说,就是用嘴巴说话表达的意思,但在此地,蕅溢大师讲“悦所怀也”,也就是“怀着欢喜心畅所欲言”。释迦佛示现到这个世间的本怀是什么?就是要令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究竟乐,就是指成佛。净土法门被称为难信之法:有些人认为,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转,这是等觉菩萨的待遇,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也有人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一化城而已,不究竟。其实这些认识是错误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成佛的宝所,只要你能够往生,即便是下品下生,这辈子在西方极乐世界也必定成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成佛处。一般根性的人很难生信。释迦佛观察到,这个世间众生成佛的因缘成熟了。注意这个地方不是“得度”的因缘成熟,而是“成佛”的因缘,(因为只要能够往生西方就必定一生成就)所以怀着欢喜心就为之说此难信之法,令一切众生只要信愿念佛,就会得到究竟解脱。故名悦也。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阿弥陀,即释迦佛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彼土,就是指极乐世界,此土是娑婆世界。阿弥陀佛以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在《无量寿经》有详细说明,《弥陀经》只是从极乐依正殊胜庄严而说的)接引大众,大家要注意这个大众不是一般的大众,而是信愿念佛的大众。讲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一般的法门完全是仗自力解脱,而净土法门讲二力法门,不但仗自力,而且仗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只要我们至诚恳切,信愿具足,老实念佛,与佛感应道交,必然蒙佛接引。学习《要解》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往生西方的条件就是,“具足信愿,老实念佛”,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信愿行三资粮。永阶不退,阶,是到达的意思,只要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品下生也不会退转到凡夫地。有人很担心自己带业往生西方,会退转。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只要你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退转,业因到了西方是没有恶缘成就它的,彻底给它冷冻了,不会产生果报,尽管放心。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
阿弥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量光或者无量寿的意思。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时间与空间就是时空的意思,时空无量就代表了一切无量。
同时,光又代表智慧,寿代表了福报。修学佛法,就是要修福与修慧,叫“福慧双修”,当我们智慧与福报都圆满的时候,就是福慧两足尊,就成佛了。所以,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福慧双修。福与慧都圆满了,那就成佛了。成佛了就一切都无量,神通也无量,道力也无量,依报也无量,正报也无量,辩才也无量,相好也无量,说法也无量,化度的众生也无量。叫一一无量。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佛所讲的,称作金口宣说,名之为经。
一般经典的经题,分为通题与别题。所谓通题,就是和其他经题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别题。本经的别题是“佛说阿弥陀”,“经”是通题。通题与别题组合起来就是经题。
教行理三,是讲一切经典都具足教经、行经、理经这三种。《弥陀要解》的天台思想很浓,如果我们不了解天台思想,就很难将这部《要解》理解透彻。教行理经,就是天台的思想。在这三种经典当中有相通的,也有不同,都在天台藏有所说明。
这里,我们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教经、行经、理经。教经,是佛所说的教法。举《阿弥陀经》为例,教你“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佛,执持名号。”,这些教导你怎么做的妙法,叫“教经”。如何去实践呢?佛教你“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这就是“行经”。依行而证得的那个理叫“理经”。经文“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称赞不可思议功德,而为一切诸佛所护念?这乃是因此经所说之理及所证得之理皆为不可思议,故为一切诸佛所护念,而这内在所隐含的道理,就是理经的内容。
“各论通别”是什么意思呢?例如《阿弥陀经》中教你信愿持名,与其他经教法不同,这就是教别。但是修信愿持名,跟修观想念佛、观像念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其教法又通于其它净土法门,这是教通。所以教行理三经有通有别。这些在天台藏中皆有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