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法传天台 普度有缘法──西方寺弥陀佛七法会开示
法传天台.普度有缘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9月18日)上午,因为家师出门去青岛湛山寺,所以,我赶去机场送机。他老人家本来是想参加湛山寺的开光八十周年的纪念法会,而且准备了很久。但前两天忽然接到电话,得知湛山寺的住持明哲长老,当天早课做了一半,顿感不适,回房间稍事休息,之后就安祥往生了。这可以看到人生,是多么的无常啊!前两天他还亲自地打给老和尚说要老和尚去参加这个开光纪念法会,转眼之间竟变成了送别的法会。
刚才和几位居士谈起来。说什么呢?就是说出家众应如何才能看得下,放得开?人生的种种,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无常法;世事无常,生死也是无常。那我们老和尚为什么会与湛山寺有这么深厚的因缘呢?
因为老和尚以前在哈尔宾的观音寺读过书,之后又到了青岛的湛山寺佛学院读了一年半;后来才从上海杭州辗转来到香港。因为我们东北有「三老」:这三老即是:倓虚老、定西老、乐果老,他们在东北有很大的影响力。倓虚老法师原为河北宁河人,出家于高明寺。不久,在浙江宁波观宗寺受具足戒,追随我们天台的谛闲长老为师,得长老传法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其后创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复兴沈阳般若寺、复兴沈阳永安寺、天津大悲院、西安大兴善寺等,复于北京弥勒院开办佛学院并住持北京古刹法源寺。又在西安大兴善寺任住持并传戒办学。大约在1932年到青岛创建湛山寺并任住持。1935年创办湛山寺佛学院。1949年至广州住持并复兴光孝寺,后移锡香港。
老法师在香港先后创办了华南学佛院、天台弘法精舍、谛闲大师纪念堂、中华佛教图书馆、青山极乐寺佛教印经处等。他毕生致力于振兴佛教,弘扬佛法,曾创建丛林数十处、佛学院多处,培养佛学人才广布海内外。
这个天台的法脉,从谛闲老,到倓虚老,再到我们老和尚,然则再到我,已经是四十六代了。而且在香港、台湾、美加等地都有传人、都开花结果。所以,湛山寺可以说是一个培养僧才的摇篮。当年东北佛教的兴旺,全靠这三位长老,所以今天,可能大家都知道一个918的纪念日;918这一天呀也就是我们中国,中华民族开始沦陷的一天,直到今年已经是八十一年了!时间过得真的非常的快呀!从1931年到2012年,整整八十一个年头!
我们可以看到明哲长老,其实是修得很好的,没有受任何的痛苦,没有遭任何的纠缠;说走就走,这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来去自如呀!我们的社会呀,每一个时代都会发生不同的问题,都在纷纷攘攘,无法得不到平息。所以,以前弘一律师就提出了,他说出家人应该怎么样呢?他说:「念佛不忘救国。」就是念佛的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国家,因为佛教讲的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恩」即是:佛恩、众生恩、父母恩、国土恩。试想想,如果国家沦陷,我们能够安宁吗?不能够。
所以,我们这一辈人都是很有福报的,特别是香港人。你看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头,我们念念佛,吃吃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这是何其幸运呀!所以,我们要有幸运的想法。因为大家都知道,以前在战争的年代,人的生命都是朝不保夕。而今天呢,特别是我们出家众,不是说我们在这里头搧动民族情绪,告诉大家和平是如何的可贵,自由是多么的難得,而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人身实在是得来不易的,这才让我们懂得珍惜并活在当下。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世间是五浊恶世,不是长住久居的地方,但是我们却没有真切的出离心;很多人仍然以幻为有,以假为真,形形役役,以苦为乐。
我们的身心总是充满了矛盾与不安,我上一次都讲过,不单只人与人之间不和谐,我们自己跟自己都不和谐,还有,政党跟政党不能和谐,宗教和宗教不能和谐,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很难和谐。因为大家有着利益冲突,有了利益就不可能和谐了。所以,唯有极乐世界才是真正和谐的地方,那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种种的依正报都是那么的和谐、那么样的完美、那么的庄严。就是因为五浊恶世有太多的缺陷,要不然它就不是五浊恶世了;我们有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这种种的「浊」其实都是缺陷、遗憾,不是真正的完美。
所以,今天我们念佛,目的就是求生西方净土,那里头没有战争,没有争斗,没有抢掠、烧、杀,没有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大家都是念佛、念法、念僧,这才是我们向往的净土。昨天给大家讲了,我们这个人身,这个身体就是正报,而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环境,就是我们的依报;也就是说,依报就是我们所依的江河大地。所以,我们都非常的幸运,正报和依报都很好。而且更在香港这个福地里头,一起念佛求生西方。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因缘,我们不单只自己念佛,而且还要劝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念佛;当然念佛不一定要到寺庙里来念佛,在家里也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如果大家都能多念佛的话,就会把这种社会戾气化为祥和;你看现时的青年人动不动就示威游行,藉此来宣泄不满,因而形成戾气很重,所以希望透过我们佛弟子念佛的力量,让社会的戾气转化;戾气转化了,人间自然就会充满祥和。这样的话,我们才称得上是自利利他的佛弟子。好了,我们结斋。